多哈遭遇“冷场”尴尬 有些比赛与队内训练没区别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6年12月05日15:39 长江日报 | |||||||||
在多哈,车比人多。白天在街头很难看到人影,路上都是跑得飞快的汽车。这里静得出奇,远没有国内大都市的喧嚣。这也难怪,人口不足80万的卡塔尔,享受的就是这份宁静。不过,人烟稀少却是举办大型赛会的大敌。 人口少,办赛的专业人士就更少,所以亚运会经营、运作、
操控硬件设施的高层主管,都是卡塔尔高薪聘来的外籍人士,就连参与各种服务的志愿者,也是卡塔尔付出不菲的佣金从国外请来的。中国男乒主帅刘国梁曾开玩笑说,多哈亚运会不是卡塔尔人举办的,他们只不过是提供了场地、资金和承办单位,让来自世界各地的国际部队搞了个实验。 当然,人口少并不会影响卡塔尔人成功举办亚运会。盛大、恢弘的开幕式已然成功,多哈亚运会已成功了一半。然而,接下来的另一半,他们却并不好应对。问题在于,绝大部分比赛没有观众,没有大赛的氛围,亚运会诸多项目,也由此成了孤独的舞者,有些比赛,甚至与队内训练没什么区别。 其实为避免出现冷场的尴尬,卡塔尔人一直做着不懈的努力,他们对140万张亚运会门票大打“低价牌”,只需10里亚尔就可以看完一个体育馆一天所有的赛事。用组委会一位官员的话说,这就是象征性的收费,否则就只能免费进场了,但结果却依然尴尬。 承办亚运会,只是卡塔尔人申办奥运会的一个手段,亚运会期间多哈同样进行得如火如荼的各种建设项目,很多就是为此准备的。不过,就如当初申办亚运会一样,缺少观众,将再次成为多哈申奥的最大瓶颈。 (本报多哈12月4日电特派记者高崇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