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釜山夺冠到雅典封王--刘翔两年时间如何颠覆世界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6年11月27日09:00 上海青年报 | |||||||||
从釜山到雅典 又到亚运时间。一个周期要四年,却迅速得让人唏嘘感叹。 2002年的釜山,那个理着属于19岁的清爽发型、把韩国选手朴泰和日本选手谷川聪远远抛在身后的“小青年”,以13秒27轻松夺冠了。这已是新的亚运会纪录,他已经是110米
“你想到过吗?”在这次广州二沙岛集训时,本报记者在训练场上问了教练孙海平,在食堂和刘翔吃饭时问了他本人,在酒店深夜聊天时问了他父亲刘学根。答案是一致的,“真没想到过。” 本报记者 陈宏 【釜山前】 在亚洲早已称王 “其实跟这次去多哈亚运会一样,当时刘翔尽管才19岁,但我们依然不把亚运会夺冠当成什么目标,因为太容易了,去就是为了夺冠嘛!”和记者坐在二沙岛田径场终点线旁边的水泥小看台上,孙海平掏出一支烟,眯起了眼睛,看着刘翔冲过来的动作,似乎又回到了2002年的釜山,“早在釜山亚运会之前,他就已经完成了亚洲栏王的交班任务,亚洲称王已是事实。” 很多人以为,刘翔正式的交班是在2001年的九运会,但其实,在之前两个多月,8月28日,刘翔就已经悄悄完成了这个任务———他以12秒33夺得了大学生运动会的冠军,这是中国田径在该届运动会的首个冠军,也是刘翔本人的首个世界冠军!不为人所知的是,那时候的刘翔就已经跟世锦赛结缘了,18岁的他去参加世锦赛,因为要求全力保证大学生运动会,所以刘翔的首次世锦赛之旅比得太放松,结果只跑了13秒70开外的成绩,“水平跟阿兰·约翰逊相比,差距太大。”孙海平笑着回忆说。 随后的11月,在九运会上刘翔轻松战胜师兄陈雁浩之后,尽管由于田径本身比较冷门的关系,在普通民众中并没有引发大的影响,但在业界和媒体上,都有点不小的轰动,大家知道,110米栏以后要听这位小伙子说话了。而这并不是终点,到了2002年的洛桑世界青年锦标赛上,13秒12的成绩,打破了沉寂24年之久的世界青年纪录。“洛桑的比赛是在釜山之前,有了这样的成绩,我心里自然有数了,釜山亚运会的任务,对刘翔来说就是拿块金牌,破亚运会纪录也是一点问题都没有,”孙海平说,“要知道李彤在广岛亚运会创造的13秒30的纪录,其实已经过时了。” 当时的想法,跟现在几乎一模一样———现在是看多哈之后的北京奥运会卫冕,那个时候尽管没有想到要在雅典夺冠,但目标肯定已经定到希腊去了,小小的釜山亚运会,丝毫没有看在眼里。 【釜山时】 难掩眼中的霸气 2002年的10月9日的釜山,刘翔举着双臂在怒吼。 “你那个时候发型好像和现在不一样?”晚饭后,在二沙岛南侧靠近珠江的小道上散步,记者和推着自行车的刘翔边走边东扯西扯地聊天,榕树垂下来的“胡须”晃来晃去,让他赞一句“好漂亮”。“我怎么记得好像是一样的?我一直都是这个发型吧?”他皱着眉头使劲想。 其实不太一样。那时的刘翔,发型属于19岁,表情也属于19岁,眼中的杀气也已在渐渐凝聚,只是头一低,头发就已经帮他遮掩好了。很少有人记得,夺冠后的他,是和雅典奥运会夺冠时一样,披着国旗去领奖的,说的话也和大红大紫后一样“狂傲”:“如果有人领先或者追得很紧,我肯定会跑得更快。”———这些后来成为他备受国人喜欢、让大家都感觉扬眉吐气的动作或者话语,02年就出来了,只是大家都没注意到。 “他冲线时,我到现在还记得,日本的那个老将谷川聪和韩国那个姓朴(记者注:朴泰)的,还在跨最后一道栏,他这个冠军确实拿得非常非常轻松,”孙海平说,“真快啊,谷川聪去年还来上海参加过黄金大奖赛,今年都已经退役做教练去了。” 新华社当年将刘翔评为釜山亚运会的“十大新人”之一,与他并列的还有吴鹏、徐妍玮、孙英杰等人,如今物是人非,刘翔在远远甩开对手的同时,也远远甩开了仍在奋斗着的兄弟姐妹们。 在从广州回上海前的最后一次训练课上,一位他曾经的队友一直在训练场外等候着,请刘翔为他的朋友签名、留影,刘翔爽快地答应了,但这一幕,怎么看怎么觉得感慨。孙海平和冯云,早就习惯了这样的感慨,只是在旁边微微笑着———如今只是一场训练,就已经热闹成这样,当年的亚运会夺冠,刘翔都没这么忙。 【釜山后】 雅典已经不再遥远 釜山夺冠,对刘翔意义不算太大,但这块金牌,至少让刘翔和孙海平坚定了之前的判断:“接下来的训练,刘翔应该为进奥运前八而努力了,而不仅止步于亚洲称王。” 在刘翔之前,包括李彤时代、陈雁浩时代,都还没有起过“抗衡欧美选手”的念头,刘翔开始做这个梦了,而且梦越做越大。世青赛上创造新的世界青年纪录后,亚运会在“轻松跑”的情况下还拿到13秒27,他们开始从“抗衡欧美”发展到“雅典奥运进前八”;随即的2003年巴黎世锦赛,他13秒23拿到铜牌,创造中国男子短距离项目的历史最佳,让阿兰·约翰逊视他为最危险的对手,这时他的目标就已经变成“雅典争进前三”。 随后的事情几乎为所有人所熟知,在2004年夏训“状态好得夸张”之后,孙海平悄悄和国家队总教练冯树勇通了气,“我那时候也不敢太张扬,只能偷偷告诉冯导,我说,照这个样子,假如他到了雅典后心态能像在欧洲参赛一样不出问题,恐怕金牌有戏,”这话说过不少次,但孙海平每次说起来都依然有点激动神往,“冯指导也很紧张,告诉我说,我们自己不能太紧张,别让刘翔看出来。临出发去雅典前,他父亲给我打电话,我也忍不住告诉了他,他父亲也非常激动,追问我有几成把握,我说大概有八成把握吧,两成靠他的发挥。结果,刘翔表现出了令我们都意外的镇定,发挥得非常完美!” 那水到渠成的完美一幕,已经注定将成为经典。之前的努力,却是刘翔和孙海平冷暖自知。“我们的训练思路,一直跟着刘翔的水平在变,所谓水涨船高,他成长得太快,我也很着急,生怕训练水平跟不上。”孙海平说一直到现在,他的压力都很大。 “当时整个中国在110米栏项目上,训练水平也就是13秒60出头,李彤当初在美国训练,回来跑13秒25,就已经让国内教练都不知所措了,因为大家的理论水平都没跟上。而刘翔在2002年跑出13秒12后,其实包括我在内,国内所有的教练都傻眼了,因为没有这个先例啊,不知道怎样训练才能达到这个成绩!”摸着石头过河的孙海平,只能和刘翔一起找感觉,不知不觉发展到今天这样的惊人地步。 幸好,师徒俩都是聪明人。釜山亚运会之后,他们花费了一年的时间,终于让训练方法和训练效果结合得让两人都满意了,而在外人眼里,这个效果已经是太完美了。“你不知道我那时候心里的紧张啊,我就像个种地的老农一般,原本水平还不错,亩产能达到1000公斤,但突然,要求就上去了,要我达到2000公斤,我一时间都觉得自己不会‘种地’了!”孙海平摇着头回忆。 但,正是从釜山夺冠的过于轻松开始,刘翔抛开对手,在亚洲的“高处不胜寒”让他找到了新的高度,才有了雅典的那惊世一跨,才有了110米栏如今在国际田坛上突飞猛进的地位。 从釜山到雅典,刘翔和师父孙海平用两年颠覆了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