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a.com.cn |
| ||||||||
|
|
近日,陷入保组危境的辽宁足球队再次传出经济危机的坏消息,尽管有俱乐部方面出面辟谣和释疑,不过人们还是会记起关于辽足经济困窘的风言风语已经是今年的第三次了,辽足俱乐部在半年内也已经第三次出面回答这个令经营管理者颇感尴尬的话题,窘迫是显而易见的。与此相对应的是,沈阳海狮方面逾发显得势大财雄,仅因三位替补选手几十分钟的努力表现,便可以心血来潮地将奖金提高十万;大连实德队保持着多年来富甲一方的豪门形象,一掷千金地打理着他们奔向冠军的坦途。在海狮崛起的金色身影映衬下,在实德队金鞍银镫的铿锵蹄声里,辽宁队保组的苦苦支撑显得满脸菜色般地寒酸。同样地处经济形势并不乐观的辽沈大地,同样在职业足球的背景下营作了七年,据说是得天独厚地拥有着旧日光辉形象和新一代茁壮希望的辽宁足球,为什么会如此独一无二而又接二连三地遭遇经济窘迫的困扰呢?对这一问题的深切体察以及对辽沈大三家球会的经营理念和运作思路,很有可能会连带出所谓中国产业足球的真实面目以及足球产业在中国的怆惶境遇。 曹国俊的一本明细帐 网罗内援时千金一诺,引进外援时一掷千金,联赛征战时斗阔比富,而在岁末盘点时大吐苦水,这几乎是全国绝大部分俱乐部总经理每年的工作内容和心绪轨迹。在每年的足球工作会议上,老总们一碰面总是要互相倾诉各自血本无归的苦衷,于是俱乐部赔钱早已不是新鲜话题。然而会议一结束,大家各奔东西,复又开始张罗一年的“赔钱生意”,充实而忙碌。 在这群俱乐部老总中,似乎只有三个人是例外,一个是上海申花俱乐部的掌门人郁知非,一个是海狮俱乐部的总经理章健,还有就是辽足俱乐部董事长曹国俊。郁知非曾宣称申花俱乐部一年盈利三千万,申花身价22亿章健则说他们俱乐部不是赔钱而是投入,曹国俊则说辽足是产业经营运作,不可能参与斗阔比富,只考虑投入和产出。没有一掷千金的豪迈热血,便不会有后来的苦水满腔。事实上,就在去年的青岛会议上,身为圈里人的曹国俊面对老板同行们共同弹唱的赔钱咏叹调就抖出一本粗略的收支明细帐。将球队胸前、背后广告、场地广告、足协拨款、门票收入以及相关经营等项加在一起,按最保守估计,收入总在二、三千万元之间。如果经营工作稍有成色,那么就应与球队支出平衡,一旦经营火爆,那么盈利便顺理成章。而一家俱乐部老总扬言他一年赔进去近三千万元,那么他几乎在联赛金钱的较量中花掉近6千万元。(当然,这位老总有可能是在吹牛,毕竟夸大自己的赔钱额度也是财力的一种展示。) 按照曹国俊粗略的明细帐估算,辽足每年在球队身上的支出起码也该在二三千万之间,这个数目在理论上完全可以支持球队走过漫漫的联赛征程,而为什么辽足又频陷经济窘境呢?这就必须触及另一个问题—— 一支甲A球队每年能花多少钱? 曾经是职业足球先行者的辽宁足球队在1988年与东药合作的时候每年获得50万元赞助,当时的东药队便已经有“富得流油”的印象。转眼在1993年酝酿成立标准俱乐部的时候,东药方面提出的每年300万的价钱在当时的中国也是一流水准,而远东集团喊出的380万元则实在是当时的国内天价了。紧接着在职业化开始的1994年,辽宁队每胜一场的奖金只有9万元,身为俱乐部副总的李应发将9万提升到12万便足可称为“重奖”,大可以鼓舞斗志了。也就是在这一年,大连万达队夺取了冠军,并且盛传徐弘一类的绝对主力一年收入在30万元以上,这在当时是一个令人眼红心跳的天文数字,直接刺激了辽足将士对自身处境的不满情绪,酿成几天后的远东兵变。 而当时的大连万达一年要用多少钱才能养育一支不败之师呢?据一位知情者透露,万达以一千五百万元为“底价”每年递增近600万元,在其大红大紫的1998年支出竟高达5000万元,这里还不包括修建训练基地的庞大开支。在某些关键场次的奖金发放额度已趋百万大关。徐根宝以年薪60万执教万达时,大连足球圈内竟然异口同声地称赞徐帅为“不计个人利益的真情教练”。 沈阳足球俱乐部的经济依仗是在1995年华晨集团介入后才拥有的(在此之前,沈阳队一直把辽宁队当成金钱遍地的天堂)不过,当时每年800万的投入已经是北方贵族球队的价位了,过气老将王军每年50万的身价足以令人瞠目结舌。而去年海狮俱乐部的投入接近4000万元,今年呢? 实德接手万达队后,曾一度试图转换经营理念,意欲增强球队自身造血功能,减少单向投资,但转眼就被联赛紧密的战鼓催促着,被冠军的桂冠引诱着重新投身于富贵比拼的金钱竞技。据一位深知内情的人士透露,实德队今年奖金发放制度是在每场固定资金的基础上每多一个净胜球便提高10万。 与此同时,在经济繁荣的上海滩,申花俱乐部再出重手,每四场球结算一次奖金,如果取得四连胜,那么总奖金额将达500万元,迅猛地突破了单场奖金的百万大关。 以纯粹经营理念进入足球圈的辽足俱乐部在这种惨烈的金钱大战中,终于无法跟随一路攀升的巨额投入,不得不一次次遭遇手下诸将关于“我差哪了?”一类的生冷诘问。 俱乐部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 今天的辽足队员大概不大清楚现在这个辽足俱乐部的诞生。当年,是在几次引起舆论大哗的兵变之后,老一代辽足队员喊出了“不靠什么老板,靠我们自己挣钱养自己”的口号。而仅仅经过一个赛季,这句口号就成了降组的呻吟。就在此时,张桐坡将这句话翻译成经营足球的理念迅速成立了股份制俱乐部,真的开始不依靠某大企业,而纯粹依靠自身谋利。直到今天,辽足俱乐部初衷不改依然是全国唯一一家依靠自身经营而独立发展的俱乐部。 大连万达的诞生与城市精神的理念紧紧相连。面不改色的千金一掷就是这个海滨城市渴望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心理写照。换句话说是整个大连市在养育这支被当作城市名片的队伍,区区几千万只是九牛一毛,用来主打一个城市的形象广告,值。这一点与上海申花的思路是相同的。 华晨这样的上市公司的确需要一个颇有受众的广告媒体,这是海狮俱乐部存在的重要利益理由。甚至在去年,在经历了整整一个赛季的高投入、高风险、高智商的联赛运作而换来一片怀疑目光之后,章健仍然欣慰地感叹:“足球真是一个巨大的媒体,全国有多少新闻单位每天都在重复海狮的名字?”于是,他可以在诸多企业抽身而去的当口,兴趣盎然而又步履从容地走上前台,变本加厉地引领足坛金钱攀比的进一步升级。他的身边有着云南红塔和山东鲁能两家大集团做伴,共同鼓呼大企业的名声。 作为城市广告的大连足球能长久吗?没有人问起王健林这几年与足球结缘的心绪,在投入了几个亿的资金之后,这座城市带给他集团本身的利益真的像他当年预想的那般巨大吗?房地产生意是否红火?万达干红销路怎样?这该是实德人关心的话题,因为无论如何,他们都是以企业的身份介入的,而企业的第一话题依然是盈利,政治不能永远地解决这个问题。 作为企业广告的海狮足球今天是繁荣的,明天呢?如果关于金钱的比赛继续,海狮持续的连年巨额开销能否符合集团广告支出的合理比例?以广告足球为开头的俱乐部如果不能顺势转入经营足球的轨迹,那么她的创始人在后来的日子里就无法快乐地回忆自己曾经拥有的光荣与梦想,只有抚摸时势变幻而留下的苍凉。 在理论上先进而且有希望的辽足经营式足球,能够阻挡中国足坛不断升级的金钱潮涨吗?即使是对当年兵变的不堪保持深刻记忆的辽沈球迷,即使是对当年“自己养自己”的口号充满怀恋的老辽宁队队员们都开始认定,“不花钱就别干足球”,“自己养自己”终于还是当年的一句气话,心里仍对大企业的慷慨投入充满着艳羡和企盼。如果他们是一群演艺明星,他们仍渴望有大公司组办包场演出而不愿相信自己风雨同舟的经纪人。这是观念范畴的话题,与人品无关。于是无法指责,只能等待,然而等待能够被观念允许吗? 辽沈三家球会不同的生存发展理念,决定着他们此时的境遇和日后的命运,他们在中国职业化第七个年头引发的冲突尽管尖锐却仅仅是个开始。张锦桥
|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 2000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