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上港预备队体能教练:球员需要科学化训练与监控

2017年07月14日21:20 新浪综合
曹晓东与汉堡俱乐部体能总监

  稿件来源:上港发布 刘闻超 

  一个月后,以上港俱乐部1997-1998年龄段球员为主的上海全运队就将出征天津,参加U20男足决赛阶段比赛,和四年前一样,成耀东拾起主帅教鞭,而在他那支金牌教练团队中,还有一位重要人物不得不提,那就是体能教练曹晓东。

  伴随着职业联赛的发展和进步,足球运动领域中的科学理论、青少年球员塑造,乃至身体层面的训练、监控等事宜,逐渐被业内人士重视起来,事实上在欧洲,足球早已不仅仅是球场上的单纯比拼,许多幕后层面的东西如何建立和规范,会对球员、俱乐部本身发展产生重要影响。距离全运会男足决赛阶段还有一个多月,日前,记者找到上港俱乐部预备队体能教练曹晓东博士,来聊一聊他的足球故事,以及相关领域内的专业认知。

  结缘上海足球,源于成耀东

  2010年年底,曹晓东跟随成耀东一起,成为上海全运队教练组一员,三年间,那支一度不被看好的球队一路成长为最后的冠军。7年后的今天,以上港1997-1998届球员为主的上海队即将出征,算起来,这已经是曹晓东在青少年足球领域执教的第二个周期了,现在说到这支球队的教练组,几乎没人不知道“曹博士”。

  说起来,曹晓东和上海足球的结缘也颇为有趣。早在2008年年底,刚刚做完上海体院足球科学化训练与监控专业的博士答辩后,正在思考下一步规划的曹晓东,得到原中国足协技术部主任郭家明介绍,前往昆明参加一项职业教练培训班,正是在那次培训班期间,他认识了当时还在陕西执教并兼任总经理的成耀东。

  “当时上海在体能训练这方面开始兴起,资讯也比较发达,早在那个时候,成导就对体能发展的前沿有了了解,我们就这方面话题有过沟通,我还记得当时的一个话题‘中国运动员应该怎么练’,在我看来,应该两方面结合,欧洲的专项体能训练非常棒,而美国在基础层面做得很好。至于中国队员,则需要两相结合,对于这一点,他也非常认同。”曹晓东说。虽然只是第一次见面,不过两人互相都留下了不错的印象,此后不久,在跟随成耀东回到上海观看了几堂球队训练课后,后者就向曹晓东发出邀请,“和成导的沟通与配合比较默契,尤其在体能层面,它需要和教练有很好的沟通才能做好,他很尊重专业,我对这方面比较看重,所以就有了当时的合作。”

  谁都没想到,这一牵手,就一直到了现在,拿到体院主修专业的博士学位后,曹晓东便全身心投入到身体训练和运动科学的钻研当中,2010年年中时,通过专业培训、考试以及实践经验,他成功拿到了美国体能协会训练专家的认证证书,超过90分的成绩在当时国内第一批获得此项证书的人中也是首屈一指,即便到现在也没人能够超越。随着成耀东离开陕西,正式回归上海足球,曹晓东与上海足球之间的故事也揭开序幕。

  来上海前,女足、国奥一肩挑

  虽然与上海足球的缘分要到2010年年底才正式开始,不过要说中国足球圈,曹晓东的名字早就不陌生了。

  2009赛季结束后,曹晓东离开了陕西队,加入了商瑞华执教的中国女足,当时球队的主要任务是冲击5月份在成都开打的亚洲杯,如果能够进入前三名,就能获得下一届世界杯的资格,遗憾的是,中国女足最终获得了第四名,尽管如此,曹晓东在队期间的工作还是受到了认可。此后不久正值国奥组队,时任主帅孙卫想到了曹晓东,希望后者去队里帮忙,那支球队中包括了后来耳熟能详的那些名字:张琳芃、吕文君、武磊等等,国奥集训期间,曹晓东带着球员们练了几堂课,颇为新颖的训练方式和科学的训练手段,令队员们有了浓厚兴趣,以至于有一次球队外出训练比赛时,当时还在东亚踢球的张琳芃,主动凑到曹晓东身边实施“挖角”:“曹导,你和我们一块儿去上海吧?”

  尽管有着出众且丰富的职业履历,但私下里,曹晓东坦言,自2011-2013那段身在上海全运队的日子,是自己职业生涯中最重要的一个阶段,“青少年球员在17岁到20岁期间,是相对业余到职业过渡的阶段,同时也是重要的提升阶段,很多球员并没有在这个阶段被充分挖掘,但是到了职业队后,更加没有时间去做太多专项训练,而且职业队的流动较快,这就使得许多针对青少年球员的规划无从真正展开。”类似的观点,前任葡萄牙国家队主帅阿戈斯蒂尼奥也曾提出过,“菲戈在18岁时,表现出来的资质,并不可能成为世界足球先生,但到了21岁,菲戈迎来了井喷期,也就成了后来大众认识的菲戈。”

  有过专业领域内的探索和实践,同时也不缺世界先进足球领域的权威理论做证实,这使得曹晓东更加相信,至少在自己专攻的体能以及身体运动训练和监控方面的研究是完全正确的。

  “练身体”和地域、文化有关

  曹晓东曾被原上海全运队领队戴春华,称为是“学者型”教练,这很好地诠释了老曹的好学和钻研精神。老曹的父亲是教田径的,而他自己一直以来的梦想就是成为一名专业教练,当年在武汉体育学院读本科时主修的就是足球专业,这条路,曹晓东一走就是近20年。

  “我记得2006年美国国家队体能教练接受了一本名叫《成功足球》杂志的专访,看完之后对我自己有了很多启发,体能不仅仅是当时普遍意义上的跑,或者说结合球的体能,其实还包括了预防受伤、提高身体能力等等,是一项容量极大的板块,无论从深度还是职业发展的角度上来说,我都认为这是适合自己并且会极具可信度的一项事业,后来慢慢地才发现,至少国内层面,我做得还算比较早。”曹晓东说,“大家一直都很重视体能,但是在国内,最大的问题并非不重视,而是不完全知道要如何去做,足球不是篮球,NBA相对而言就是最直观、最强大的舞台。足球则不同,德国、法国、巴西、葡萄牙都曾捧起过大赛冠军,所以你很难去说,究竟谁才是真正最出色、最值得借鉴的,如果自己不清楚,那就很容易迷失。”

  前一段时间,他参加了FIFA举办的国际足联体能讲师班,身为助理讲师的他和主讲师就体能和身体训练问题进行过交流,“那位主讲师在美国国家队做了长时间的体能教练,对欧美相关领域都很了解,他就谈及在美国,人们强调力量和hardworking(努力工作),从而延伸出来灵敏和速度;德国在欧洲北部,强调耐力,源于民族的坚韧性格;而诸如葡萄牙这样葡语系国家则更强调天赋,因此每个国家都不一样,当我们借鉴别人的时候,就存在一个问题,究竟我们是否了解这些内在的因素?在我看来,关键就在于,从事我们这一行的人,首先要清楚你的训练对象是什么样的,个别职业队,甚至可以根据不同的对象,邀请中外不同的体能教练。”说到这里,曹晓东举了一个更直观的例子,“有些外援来到中超联赛,可能他的训练量少一些也能很好地应付比赛,从这个角度上来说,你不能说他缺乏训练。就好比说,我们的职业球员如果只是去踢一些业余乃至低年龄段的比赛,也完全可以忽略所谓的职业习惯,哪怕是天天撸串都没问题。问题的关键就是,你不能把一些个别现象普遍化,如若不然,那都是逃避训练的借口,我们需要在相对复杂的情况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东西。”

  球员需要科学化训练与监控

  这几年跟随上港U20飞往海外拉练期间,让曹晓东也能近距离观摩一些欧洲足球俱乐部在运动科研领域的成果。判断球员的体能究竟好不好,依据是什么?中国足球在体能与科研层面的未来发展趋势又是什么?对于这些问题,曹晓东的脑中已经有了答案的雏形。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在一名球员防守时,他的腿能不能弯下,重心是否能降低,是反映一名球员身体体能状况的一个现象,如果只是简单地跟防,而无法对持球队员产生压迫,是没有实质作用的,这也就是很多球队最后时刻被对手由两边打开缺口的根本原因。”曹晓东说。当年那支上海全运队在决赛中击败辽宁,就很好地展现了自身出众的体能状况。

  辽宁队从一开始45度起球,到比赛后半段60度起球,直到最后时刻直至加时阶段近乎正对上海队禁区的90度起球,区域不同反映出本身身体消耗的情况,当时成耀东在比赛中要求队员们在防守端注意持续给对手施压,以至于整场比赛120分钟内,辽宁队的冲吊打法都没能取得太好的效果。“还有一个普遍的认知就是跑动距离,有些球员可能跑了1.2万米,但他消耗的能量却没有另一个跑了9000多米的队员多,比如以胡尔克为假设,他的体重更重,也许他一场比赛的跑动距离并非最多,但他的消耗一点不低,因为他始终在急停、变速、加速,就好像在市区开车一样,而如果只是相对匀速的在高速公路上开,区别是显而易见的。”

  前往欧洲俱乐部访问交流期间,曹晓东对球员运动表现管理的概念有了更深层次认识:“其主要覆盖面就是负责运动员整个身体的训练与康复。”在曹晓东看来,随着国内足坛对于青少年足球培养逐渐重视,十七八岁的球员们在向职业过渡期间,是否能够得到良好的身体能力训练,其实是相当关键的环节,回顾过往,包括恒大助教保罗·图拉、鲁能主帅马加特等,都曾委婉提出中国球员、尤其是年轻球员体质偏弱的看法,其背后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此,“进入职业联赛后,赛制变化,使得球员身体能力提高的训练机会比较少,没有这方面的支撑,即便技术再好的‘中国梅西’,也无法承受职业联赛。”

  现在的曹晓东,虽说身负上港预备队体能教练一职,但私下里,仍有许多过往其带过的队员,会抽空在微信上咨询一些身体训练、体能以及恢复方面的建议,从另一个角度上来说,他其实也在做着自己口中“足球周期训练专家”的事情,通过对特定个体的生理特征,安排合适的周期训练,使其安全提升技战术水平和体能,同时避免受伤的风险,这同样是“运动表现管理”的一个方面,“通过我们的工作,去帮助提高球员运动表现、减少损伤,同时提供决策支持,包括状态、训练负荷监控等等,上述这些因素合在一起,和球队的技战术团队、医疗以及球员本身,四个环节决定了球队最终的成绩。”

标签: 曹晓东成耀东上港

相关阅读:

加载中,请稍候...

推荐阅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