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 首页 | 滚动 | 要闻 | 图片 | 球迷俱乐部 | 体育沙龙 | 国内足坛 | 评论 | 国际足坛 | 综合 | 排协 | 篮球 | 风暴导航 |
  新浪首页 > 竞技风暴 > 评论-报纸评论 > 《足球》报 > 新闻报道
 




米卢“一手遮天”?--雷青峰

http://sports.sina.com.cn 2000年5月11日 17:07 《足球》报

  米卢会病倒吗?这个问题很怪?

  周二训练完毕之后,米卢即兴提出给记者们召开一个简短的新闻发布会。坐在椅子上的米卢脸色苍白,说话有气无力。说到后来,米卢的话越来越短,有时说几个意思并不完整的单词又停顿下来,爱笑的脸孔不见了,每次少不了的幽默也没有了。显然,米卢处在一个极度疲劳状态。前一天晚上,米卢近2点多钟才睡;这天晚上,米卢又到了一点多钟才休息。在拉美生活惯了的米卢,生活是极没有规律的。他可能一天只吃一餐饭,他也有可能为看一场球而通宵不睡。

  米卢说过,对中国足球他会“积极面对”,这句话背后的含义其实就是中国足球的水平还很低,他过高估计了中国足球。不想在中国毁了英名的米卢于是就急,于是生活就更无规律。

  中国足球确实让米卢不得不急。射门完了,队员应该往回跑,米卢讲了多次,还有队员做不到;米卢说了多次一定要把球控制在自己的脚下,但后卫队员得球后还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大脚往前开,不管传给谁。急得米卢在场上大喊大叫。

  焦急的米卢现在处于一个“危险”状态。

  在训练场上,米卢“一手遮天”,中方教练像记者一样站在旁边看着,与记者的区别是他们能站在场地白线内。看得出来,中方教练比较尴尬,无论在训练场上还是在休息时间,他们是最低调的人。中国足协派他们来“助理”米卢,但米卢似乎没有什么事需要他们“助理”。他几乎不找中国教练商谈,了解中国足球的情况。米卢是个我行我素的人,一切按照自己的思路去做,而且他的思路从不与中方教练协商。

  有了霍顿的先例,人们自然总爱拿米卢与霍顿比较。每天训练前,霍顿总会先与中方教练一起开个短会,交待每天的训练安排;每次集训结束后,霍顿又会召集中方教练一起交流集训的得失;每隔一段时间,霍顿还要召集中方教练开会,研究队伍阶段安排计划,商量队伍人员组成。这一切,在米卢这里全免了,以至于国家队到底每个阶段有什么安排都不清楚。

  事实上,不仅队员对米卢的训练方式因不了解产生了误会,教练员中也有对米卢的方式产生了质疑。这种从堡垒内部传出的不谐音恐怕未必是个好消息。金志扬、迟尚斌等中方教练都是中国足坛的佼佼者,他们拥有米卢不可能有的对中国足球的认识。如果米卢不能利用他们的丰富经验,恐怕他要让中国足球走很多弯路。对金志扬、迟尚斌他们来说,放弃俱乐部紧张的训练到国家队协助米卢,结果却不能发挥任何作用,这对他们恐怕也不公平。


相关报道:米卢之谜有必要揭开吗?--申越
相关报道:米卢的足协杯--郝洪军
相关报道:谁来治米卢的“病”?--舒克
相关报道:揣摩米卢的阵容--北京话
相关报道:米卢踩着点儿了--钱建辉

热点专栏 --> 男足国家队主帅

请您点击此处就本文发表您的高见








 
  新浪首页 > 竞技风暴 > 评论-报纸评论 > 《足球》报 > 新闻报道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 2000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