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 首页 | 滚动 | 图片 | 球迷俱乐部 | 体育沙龙 | 国内足坛 | 评论 | 国际足坛 | 综合 | 足协 | 排协 | 篮球 |
  新浪首页 > 竞技风暴 > 国内足坛-女足 > 中国足球报 > 新闻报道
 



近期焦点

图文:亚洲杯小组赛中国2-0胜越南小组出线(1.29)

图片:[男排联赛]辽宁客场3-0战胜北京队(1.29)

天王赛:男单董炯、混双刘永/葛菲成功卫冕(1.29)

世界杯跳水赛:中国田亮获10米跳台冠军(1.29)

“要说家谁不想”--中国队将士归心似箭(1.29)



寻找中国女足的脊柱

http://sports.sina.com.cn 2000年1月31日 10:28 中国足球报

  一个倒勾的雕塑立在主场外面,不知这一勾能否为中国足球踢开世界杯的大门。基地的环境宜人。依山傍水,但愿能 成为足球人才的高产田。今年冬训办公室的官员是一水儿的硕士。姑娘们踢得起劲儿,就是观众少点儿。新年伊始,中国足坛 一片忙碌。

  在昆明海埂,一年一度的冬训如期举行。“落听”的俱乐部忙着准备体能测试,没被摘牌的队员急着找下家;在广州 ,身披国字号战袍的小伙子都想在四国赛上好好表现表现,以引起新主帅米卢的注意,随后又发兵越南,在软柿子身上狠狠地 捏了一把;

  在香港和台湾,中国女足一口气又横扫了所有的对手,取得了对于她们来讲并不十分在意的胜利;

  在广东清远,820名姑娘汇聚,进行了有史以来的规模最大的一次冬训,并同时点燃今年全国女足联赛的战火;与 此同时,还有一系列未了的官司和疑案……

  同以往一样,媒体跟着“热点”跑,海埂和广州,自然又成为足球记者的云集之地。

  人们似乎对女足姑娘特放心,反正她们在洋人面前不会丢中国人的脸面。于是,偏僻的清远不必为防范记者的“干扰 ”而费尽心机,大门敞开,谁爱来谁来。

  我去了清远,为了心头那总抹不去的一丝阴影。

  女足的“脊柱”

  能挺多久?

  人的脊柱出了毛病就会瘫痪,球队也一样,没了中枢神经,后果不堪设想。

  中国女足的“脊柱”在哪?

  凡看过中国女足比赛的人都应该清楚,刘爱玲中场调度,温莉蓉坐镇后防,高红把守龙门,构成了一条中国女足主力 阵容清晰的中轴线,有了这条中枢神经,中国女足的两翼才能齐飞,锋线杀手孙雯等才能有源源不断的炮弹。

  这又是一个谈“老”了的话题,然而,它又是确确实实无法回避的,而且,它潜在的危机正在浮出水面———老将终 将引退,后继确实乏人。

  我和刘爱玲们多次谈过这个令人忧虑的问题。她们无数次地告诉过我,她们一直在咬牙挺着。足球最高规格的比赛当 数世界杯,四年一届,她们已经打了三届。还有奥运会,还有全运会,还有每年的全国联赛、超级联赛。世界大赛,责无旁贷 ,争的是国家的荣誉;全运会是各地体育的大比武,为了地方的荣誉,她们也得去拼;联赛和超级联赛,是为俱乐部较劲,打 臭了,老板撤了,女足的生存将更加艰难。这么多的比赛,她们很少有喘息的机会。然而,她们毕竟是34岁的人了,不服“ 老”不行。也许,今年的奥运会就是她们的告别赛。中国女足主帅马元安比谁都清楚中国女足面临的危机。只要国家队没有集 训和赛事,他都为一个事奔波———寻找苗子。但数年下来效果并不理想,接班人太少了。在男足,如果国家队和一支高水平 的俱乐部的打一场比赛,很难说谁输谁赢,而在女足,这种情况绝不存在,任何一支没有国脚的地方队,遇到国家队,准会输 得一败涂地———尖子都在国家队,剩下的队员和她们的差距太远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马元安也没咒念。虚假繁荣?

  今年的全国女足冬训突破了两项历史纪录———队伍、人数最多,场地条件最好。一线队伍12支,青年队22支, 队员人数达到820人,集训规模之大是历史上从未有过的。

  翻开近些年全国女足比赛的纪录,你会发现,只有八、九支女足的一线队伍在支撑着各种赛事。为了多给女足队伍一 些比赛的机会,中国足协尽可能多地安排赛事。最初有全国联赛、全国锦标赛,而后,又举办了超级联赛及超霸杯赛。多办比 赛的目的非常明确,通过实战,提高队员的技战术水平。然而,由于经费短缺和一些地方重视程度不够,打来打去总是那么几 支队伍。而且,由于各地的经济发展不平衡,上海、北京、广东及前几年的大连等几支队伍同其他一些省市的队伍的水平明显 不在一条线上,能够挤进前3名的总是他们几家。这种长期不变的格局,使一些相对落后的地区争上游的信心不足,也影响了 女足的发展。

  在今年的全国女足联赛中,有三支队伍属于新军,他们来自江苏、陕西和天津。说他们是“新军”其实也不十分准确 ,在女足的发展史上,他们也曾留下过深深的足迹。陕西曾是我国现代女足的发源地,八十年代初那里就有了女足队伍,而且 还得过全国冠军。江苏在八十年代中期也诞生过女足,只不过在一段时期全运会取消女足项目后,许多地方的女足队伍结束了 自己那段“火红的年代”,纷纷下马,他们也在那场女足的大退潮中消声匿迹。此次重返绿茵场,自然是以“新军”的面貌出 现。

  为了探究他们重返女足大家庭的初衷,我推开了江苏队主教练魏日敦的房门。

  魏指导告诉我,江苏女足的“新生”是省领导给的。1997年,省里领导提出,江苏不但要搞男足,而且也要搞女 足。次年,领导的这一指示就变成了现实,省体委出编制,宝胜集团出钱,扯起女足大旗,开始招兵买马。但这时江苏已有十 多年没搞女足了,原来的一些队员有的解甲归田,有的远走他乡。重组队伍,兵源严重不足。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只能将目光 投向其他一些运动项目的队员,于是,一些原在业体校从事其他项目的姑娘改投女足门下,穿起了足球鞋。好在江苏某中学的 一支女足队伍,由于该教练和上海方面比较熟悉,经常带队去上海打比赛,多少有一些基础。收编了这支学生军,才使江苏女 足大体有了一些模样。据魏指导透露,江苏重组女足的目的就是盯住了全运会。“既然队伍基础不太好,而且队员又比较年轻 ,为什么要参加成年队的比赛?”“如果不和成年队接触,总是在青年队里比赛,队员的技战术水平就很难尽快提高上去,到 时候,全运会怎么打?当然,只要是时间上不冲突,青年队的比赛我们也尽可能参加,争取有更多的锻炼机会。”

  应该说,江苏队的这种心态不是个别的,在女足尚未走向市场的今天,各地女足的兴办,离不开地方政府的支持,而 地方政府的积极性也是要靠女足能给他们带来荣誉来调动的。全运会是一个杠杆,撬动了地方政府的积极性,促进了女足事业 的发展。回想当年女足项目被挤出全运会时,原本有30多支女足一线队的火爆局面一下冷清起来,剩下不足10支队伍在那 里苦撑局面,可见政策导向对于女足的发展作用之大。

  与江苏队明确要在全运会中取得成绩的动机不同,来自内蒙古的女足教练蔺心亮另有一番打算。

  内蒙古女足是一支纯粹的“学生军”,该队的队员都是呼和浩特市蒙古族学校的在校生。和陕西等女足队一样,内蒙 女足也曾有过辉煌的过去。1992年,全国女足青年联赛和1993年世界中学生女足比赛的两项桂冠均被内蒙女足夺走。 可惜的是,该队的主教练蔺心亮此后因心脏病病倒,休息了几年,内蒙古女足也冷清了下来。1998年,蔺心亮再度出山, 又带起女足。“我带队的目标很明确,不求成绩好,只求出人材。”蔺心亮这样表示。“为什么?”我有些不解。“这是根据 内蒙古的具体情况确定的。内蒙古的特点是,队员的体质非常好,力量、耐力在国内绝对占有优势。就拿比赛来说,一般的队 伍往往是打到下半场队员的体力就会下降,可是我们的队员却越打越有劲。我们的队员是一水的蒙古族姑娘,不但体质好,人 也非常朴实。我和一位内地的教练聊天,我告诉他,我们的队员一人只有一个心眼,他听了后很羡慕,说他的25个队员最少 得有100个心眼。”“我更不明白了,这么好的条件,为什么不求好成绩?”“这主要由三方面的原因决定的。首先内蒙古 的经济不发达,还不具备成立一线队的条件。仅以青年队为例,青岛澳柯玛队听说一年的经费是80万,估计其他各队一年也 得四、五十万,没有这么多的钱无法保障比赛和训练。而我们一年有多少钱?正常经费只有七、八万元。每次外出比赛再单独 申请费用。成年队的投入就更大了,最少也得上百万。七、八万元够干什么?一年按用100个球计算,每个球100元,得 要多少钱?还有服装、伙食等开销。可以说我们是在挣扎。另外,这里的足球环境也不如经济发达地区好,技战术上严重滞后 ,信息、意识、观念等方面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再有,队员的足球意识也相对落后。有这样一件事对我的刺激很大。在那年参 加世界中学生比赛之前,我们在清华大学战前训练。一次,我们和他们学校的学生队打了一场教学赛。那场球我们虽然赢了, 但我的心里却十分沉重。论技术,她们确实不如我们,但她们所体现出来的足球意识却远远超过了她们的技术。她们对于足球 的那种感觉,比我们的队员强多了。这是一个智商问题,那些学生,不愧是清华的。基于这种情况,我想我能做的就是尽量发 现一些好的苗子,为她们打好基础,再争取将她们输送到适合她们成长的地方。我们过去已经输送了一些队员。这次冬训,一 些队又看中了我们的六七个队员,估计将她们输送出去不成问题。这也算为国家做点贡献吧。”

  今年到清新基地冬训的青年女足22支,除去北京、上海、广东、四川、河南、河北、山东、大连、解放军等重点地 区的二线队以外,像兰州、延边、内蒙古等边远地区也组队参加,足球基础的扩大,使我们在选材上有了更大的余地。

  除去队伍增加外,训练条件的显著改善构成了今年冬训的另一特点。

  广东清新足球训练基地是清新温矿泉度假村的一部分。度假村占地5.5平方公里,以清新县三坑镇河滩中的温矿泉 为主项兴建了一系列休闲娱乐设施。足球基地有35块标准足球场,其中草皮场地28块。这些场地分为A,B,C三个区域 ,主场地设在体育公园内,带有可容纳数千人的看台。由于有独天得厚的资源,温泉被引进客房。训练比赛后的姑娘们可以在 温泉浴中恢复体力。

  在基地我见到了再度出山的老国脚张红红,她经历过女足创业时的艰辛。当初她们在英德四面透风的房间中体会到南 粤山区潮湿阴冷的滋味。阴雨连绵的寒冬,姑娘们在泥泞的场地摸爬滚打,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房间后的唯一愿望是能够洗上 一个热水澡,但这有时也近乎是一种奢求。不要说业余时间有什么娱乐活动,只要晚上不停电,就要念阿弥陀佛了。黑暗难耐 的长夜,伴着烛光和寒风,对她们来讲已成家常便饭。“红红,还记得英德吗?和这比有天壤之别吧?”“那还用说,根本没 法比!”

  尚未进入市场的女足其实已经得到改革带来的实惠,富起来的中国足协可以拿出更多的钱来扶植女足。据悉,为了让 女足有一个好的训练环境,中国足协为来此集训的各支女足着实贴补了一番。

  任重而道远

  女足的队伍多起来了,条件也变好了,是不是好的苗子就会象饮了甘露一样茁壮成长起来?

  事情没那么简单。

  由于国内女足的发展长期在低谷中徘徊,竞技水平不高,好的苗子如凤毛鳞角,很难脱颖而出。即便少数有希望的苗 子能够进入国家队集训,但真到大赛之时由于缺少经验,也很难让马元安放心大胆地让她们冲锋陷阵。这不能怪马元安胆小, 中国女足已经成为国民的精神寄托,哪怕由于一次不小心的失利,都可能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中国女足的后劲在于国内女足 整体水平的提高,而这,正是我们的病根所在。

  此次冬训,由于国家队正在备战悉尼奥运会,诸国脚没有回队参加训练和比赛。使各队的力量比多少发生了一些变化 。北京城建女足主教练王海鸣说,国脚不回队,对他们的影响最大。北京队有8人在国家队集训,快凑起一个阵容来了。为了 弥补人力不足,他只能用二队的队员补充。在一线队的名单中,最小的队员才15岁。王海鸣认为,这种后备力量不足的局面 ,是长时间形成的,要在短期内得到解决难度很大。不过从另一个角度看,国脚不回队参赛也是件好事,可以使年轻队员有更 多的锻炼机会。谈到如何才能使女足红火起来的话题时,王海鸣认为最少需要三个条件,其一,队伍要多。队伍多了就可以采 用升降级的办法刺激比赛,只有在激烈的比赛中,队员才能得到锻炼。其二,要有一个热烈的舆论环境,只有通过宣传,才能 让更多的人认识女足,关心女足。美国世界杯后,国内曾掀起一段女足的宣传热潮,对于女足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一些地 方再次建立女足队伍,和人们对女足的重视有很大关系。其三,要提高教练员的水平。现在各地女足教练的水平参差不齐,尤 其是青年队的一些教练执教水平还比较低,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女足的发展。

  某地足协官员也同记者诉说了他们所遇到的困难,为了避免同有关单位的矛盾,他希望记者不要透露他的姓名。他们 的苦恼来自同媒体的关系。男足比赛电视转播电视台要付费,而女足恰好反过来,俱乐部要给电视台钱。电视台宣传效果不理 想,赞助企业的积极性就不高,资金得不到保证,使他们的日子不好过。

  另一个难题是人材的流失。一些原在女足执教的教练纷纷转投男足门下,其原因不言而明。能够在男足俱乐部中寻得 一席之地的教练,执教水平一般都比较高。他们的跳槽,使女足竞技水平的提高近一步增加了难度。不仅师傅跳槽,徒弟也有 半道改行的。一些姑娘人大心大,早早地替自己准备后路。女足队员服役时挣不了多少钱,退役后择业也难。于是,一些人趁 着年轻早转行,另谋出路。

  一位从事多年女足训练的老教练则从技术角度分析了女足的现状,他认为,目前的关键问题之一是国内女足比赛的竞 技水平太低,尤其是青年女足比赛,这一问题更加突出。他说,一支新组建的青年女足,和原来的一些队伍水平差距并不大, 这表明我们原有的青年女足的水平不高。而提高整体竞技水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在结束本次采访时这位老教练向我提供了这样一个数据:在美国,仅注册的女足队员就有100万,比男足队员还要 多。喜爱女足的观众人数也超过男足。

  820人参加集训,对我们来讲已经是一个很不错的数字,但比起100万来,中间的差距是十分明显的。

  任重而道远,我们只能得出这样的结论。孟广顺


相关报道:宝岛亲情--足协官员谈中国女足访台
相关报道:伤痛困扰中国女足新人渐增比赛机会
相关报道:中国女足取得在台第二场胜利
相关报道:中国女足访台首场比赛取得胜利
相关报道:中国女足辉煌背后有隐忧

热点专栏 --> 女足专栏







 
  新浪首页 > 竞技风暴 > 国内足坛-女足 > 中国足球报 > 新闻报道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 2000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