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毅:暴雨成灾 中国篮球在三分线上越走越远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6年01月12日14:46 篮球先锋报 | |||||||||
记者杨毅1月11日述评 三分,三分,不停的三分!在距离篮筐6米开外的那条三分线外,我们是如此热爱那长鞭一甩的弧度和指尖的触感。 NBA最好的三分投手迈克尔·里德说:“我们靠三分球活着。”事实上,他的密尔沃基雄鹿队在三分线外平均每场只出手15.2次,在NBA只排第15,NBA仅有的三支三分球平均出手超过20次的球队——太阳、勇士和超音速才真正活在三分线上。但如果把他们的投篮数字
雄鹿队的平均三分球出手次数低于任何一支CBA球队;作为全NBA最好的快攻和投篮的球队,太阳队的每场24.4次三分球只能和北京首钢并列CBA第三,疯狂程度远逊东莞和八一。CBA有13支球队平均出手三分球超过20次,从拥有超级中锋的北京到没有一个真正中锋的八一,他们不仅仅是靠三分球活着。在他们的世界里,漫天都是三分。 这并不是本赛季突然性的爆发,20年以来,中国篮球一直在三分线上徘徊。上世纪70年代末期,当穆铁柱还是中国篮球的标签,三分球规则还没出现,“双枪”匡鲁彬和郭永林在7米甚至8米外的跳投就盛极一时。接近在80年代中期之后,一批超级前锋和投手集体出世,终于让中国篮球在三分线上越走越远。 “那时候我们没有大个儿,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身为90年代黄金一代一员的郑武说,“我记得到世界上去打比赛,人家希腊有个2米10的中锋,就把我们打死了,你的内线根本不能和人家比。所以我们只能在外面投,就靠快和准。”郑武在那一代前锋群中,与孙军和胡卫东齐名。1994年世锦赛,正是郑武在右侧底角的一记决胜跳投把中国男篮第一次送入世界前八。 在郑武那一代之前,中国篮球最著名的投手是人称“歪把子机枪”的张勇军。1986年亚运会决赛,中国男篮在终场前4分钟还落后韩国队12分,张勇军上阵连中四记三分,中国队完成了他们历史上最惊人的逆转。在张勇军的时代,中国篮协为了鼓励发展三分球,曾经在联赛中推行“四分球规则”:从某队单场的第四个三分球开始,每个三分球都算四分。张勇军常常投下50+,三分球好似波开浪裂。 然而正因如此,中国篮球在三分线内的记忆开始渐渐苍白。在中国篮球的概念里,投篮就像他们的启蒙教育。已故的篮球大师白金申曾经说:“你要把三分线划成一道界,里面是属阳,外面就是属阴。中国人的哲学在很多领域都是属阴,篮球上也是一样。很多人已经忘了篮球是一项以对抗为基础的运动,没有人愿意再冲进去,宁愿远远的投篮要三分,这显然和当初我们鼓励三分球的想法背道而驰。” 当世界转变,中国的形象随着GDP一起崛起,中国篮球已经开始拥有越来越多的2米10以上的大汉,但对三分球的热衷甚至痴迷并未因此改变。当几乎所有球队都在三分线外无休止地轰炸,CBA的战术缺失和对抗性不足已经被放大。现任中国男篮主帅尤纳斯已经发现了中国篮球在对抗性上的差距,他希望能够把更多的战斗精神和血性灌输给球队。尤纳斯在对抗训练中拒绝看到队员们快攻中的跳投,每次都可以听到他的大喊:“上篮!上篮!” 在尤纳斯手下,中国篮球历史上最好的中锋姚明常常在世界大赛中陷入重围。在姚明身边,中国队有足够的投手。但当对手用夹击限制中国队的内外结合,姚明看上去就像一座孤岛。“以前我们缺大个儿,就靠三分和突破,”姚明说,“现在有了大个儿和三分,又没人能突破。我不知道,为什么老是缺一样。” 三分球就像雨,漫天花雨。没有雨,人人祈雨;多到江河泛滥,就像一场灾难。 新浪为《篮球先锋报》独家网络合作伙伴,该报提供所有内容,其他网站和平面媒体不得转载、复制或以其他方式变相传播,违者负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