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竞报:别拿足球不当干粮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06月01日06:16 竞报

  文/辛炜

  足球颓了,篮球火了。所以才有了篮球和足球谁是中国第一运动的争论。但如果就此忽略了中国足球的价值,那就大错特错了。所以,笔者套用了一句俗话:别拿足球不当干粮。

  作为足球的主要竞争者,篮馆中心主任李元伟是开明的。他没有因为足球的颓势而忽略其价值,而是相对客观地分析了足、篮的优劣和所处的内外环境,并肯于借鉴中国足球的成功,发现其问题以规避篮球改革中可能面对的风险。比如假球、裁判问题。

  别小看李元伟的表态。在中国体育界,能够有这种胸襟的人并不多。对于足球,体育人的心态演化大致分为三个阶段。1994年以前,中国足球也是屡战屡败,但形象还算健康向上。所以,仍然有相当多的球迷为足球牵肠挂肚。当时其他项目的人只是羡慕:“足球好歹有人骂,我们想让人骂都不可能。”等职业化改革之后,足球挣了太多的钱。于是,相当一部分体育人是一种酸葡萄心理:“踢那么臭,还挣那么多钱,凭什么呀!”等到中国足球开始滑落的时候,又有人开始看笑话:“怎么样,早晚得出事。”

  其实无论是什么样的心理,这些人都是在用一种局外人的目光看待足球。作为中国体育改革的突破口,中国足球引进了很多先进的东西,同时也带来了大量负面问题。这是改革先驱无法回避的,也是改革中必须要面对的问题。如果中国体育界能够以整体的眼光看待足球带来的一切,那么对体育的发展当成为一件幸事。

  遗憾的是,中国体育对足球的借鉴显得很不够。比如中国足球为什么能够火起来?这并不仅仅是项目特性的原因。在足球职业化前期,媒体铺天盖地的报道引起了社会最广泛的关注,并吸引来大量资金。这就是李元伟所说的炒作。但是,中国体育的大多数项目却仍然视炒作为洪水猛兽。试想,如果没有媒体这座桥梁,那么多缺少市场化根基的项目,如何能够真正赢来自己的空间。

  再比如,中国体育如何营造市场化元素?不容否认的是,从早期的明星、赛事炒做到现在的负面事件报道,中国足球在有意无意地形成自己的卖点。虽然谁都不希望看到负面事件层出不穷,但即便如此,足球还是赢得了受众的眼球。市场经济往往就是注意力经济。可惜,中国的很多体育项目在回避卖点,认为自己的任务就是奥运会夺金。实际上,这种观念非常狭隘。这种局限性的结果就是自己压缩了自己的生存空间。

  言归正传。我们必须为李元伟叫好。作为中国篮球的掌舵人,他能够真正理性地审视中国足球,意味着中国篮球可以少走很多弯路。如果中国体育都能如篮球一样,中国足球也没白当一回先驱。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李元伟新闻

 

评论】【体育沙龙】【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鞋狂创意摄影赛


AF1后续力作


惊艳变色龙


waffle racer


动网秀水杯豪门球迷冠军杯


组建属于自己的团队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