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体坛周报:选材之祸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05月25日09:36 体坛周报

  不惮以最坏的观念设想专注于抢篮板的罗德曼和身高1.70米的“土豆”韦伯生长在中国篮球环境下的结局,他们一个可能是板凳,一个可能根本进入不了CBA联赛。这不是戏言,看看12岁时曾被某前辈坦言“根本不适合打篮球”的姚明、被几家球鞋大家疯抢的街头小子陈江华、甚至是未来不可知的孙明明的遭遇,就能看出我们在对待人才上的观念差距。

  阿迪达斯训练营是一个汇集中国篮球新锐的盛会,贾巴尔欣喜的发现这个训练营有
一批很有前途的苗子,但是在一些国产教练看来,这些队员鲜有人才。一样的孩子,不一样的结论,这就是中美人才观的差异:美国人总是积极地挖掘小球员的优点,而我们总是先从挑毛病做起。

  善于发掘天才的NBA球探们在姚明之后又把目光集中在中国,但是却形成了独特的“墙外开花墙内香”的现象,要不是美国媒体对孙明明和陈江华进行了长篇报道,他们现在依然默默无闻。不过至今某些专家依然对他俩“嗤之以鼻”——并不是说美国人就不会看走眼,只不过“先看缺点”的习惯会让我们错失一些人才。

  对同一个人的冷热态度也折射出一个问题。中国篮球不缺少人才,但是如何才能合理的选材和培养?近几年,国内篮球圈选材劲吹“科学风”,教练挑选队员一律先看“骨龄”,如果没有长到2米以上的“骨龄”则前途灰暗。这其实是一种“伪科学”,其对中国篮球的危害程度不亚于兴奋剂。事实上中国篮球平均身高见涨而技术见糙的后遗症已开始侵蚀篮坛,那些有特点、有个性的球员还未进门就已被淘汰出局。反观欧美球探则更看重技术特点,鼓励球员的“个性发展”,这样才让篮球保持高度和技术的双线平衡发展。

  鲁迅先生具备先知先觉,他曾经强调:人要张扬个性,要有独创精神,教育要使人性能得到全面发展。看起来中国篮球的伯乐和园丁们也该这样干! ★辛明



 

评论】【体育沙龙】【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Jor1×aj10


AM95 sample


镭射AJ IV


5月Nike跑鞋


第三届高中篮球联赛


组建属于自己的团队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