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赛制"催"出一批新锐 全新CBA体育改革一大步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04月26日13:09 青年体育 | ||||||||
□专题撰稿 本报记者 辛 明e 随着广东宏远蝉联总冠军,CBA落下了帷幕。回首2004—2005赛季,全新的CBA给我们带来了太多的激情和惊喜,这一切都要归功于篮管中心对CBA进行的大力改革。 赛期前,在没有“成功的中国特色职业联赛”可以借鉴的情况下,上任不到两年的
于是,就在足球中超还在争论“怎么去干”的时候,元年的CBA已经在模仿中把能做的事情都做了出来:改革赛制——南北分区增加比赛场次;改革商务模式——取消冠名引进战略合作伙伴、聘请专业公司设计发展规划,并且还为总冠军队员和教练打造了价值千万的至尊钻戒…… 为了能让这些改革落到实处,篮管中心还请来了两家专业公司进行规划和实施,李主任表示:“我们就是要用专业化的管理来运作CBA,我们成立了一支专业化队伍,专门操作CBA,真正把CBA当做品牌来经营。” 经过一个赛季的检验,专业化操作的CBA取得了很大的成效,虽然在某些方面还有欠缺,但是CBA已经让人看到了它成为“世界第二大职业篮球联赛”的希望。 CBA的专业化改革对中国体育职业化改革起到了“典范”作用。最有指导意义的是,CBA第一次明确提出职业体育的本质是获得“投资回报”:一个真正的职业体育联赛必须是能够给‘所有利益群体创造投资回报’的健康、有序、有盈利的组织。 CBA在改革上迈出了一小步,对中国职业体育改革来说这可以称得上是一大步。 1、 CBA发展之本·赛制改革 新赛制“催”出了一批新锐 本赛季之前,CBA深受功利篮球之害,各俱乐部要么为了要成绩,要么为了保级,一直不敢起用年轻人,赛场上鲜有新人出现。 本赛季取消升降级之后,这种情况大有改观,新人辈出成了CBA的一大潮流。在秩序册上,21岁以下的球员多达51名,为历届之最,而且还涌现出了易立、边强、王中光、仇素兵、孙杰、王磊、门维……等一批优秀年轻球员。 究其原因,与其说是“俱乐部开始启用新人”,还不如说“新赛制”逼出了一批新锐。“取消升降级”为年轻人出场提供了可能,而“一周三赛”则让年轻人唱上了主角。 改革并非心血来潮 李元伟作出这两项改革并非心血来潮,经过谨密的市场调研。他总结出:以往的CBA的赛制的核心是“升降级”,俱乐部将主要精力都用在确保球队不掉级,否则企业将会退出,俱乐部无法生存。于是,赛场的主角一直是老蒋的“94黄金一代”,各俱乐部还不惜花大价钱请外援,从其他运动队挖人等等消极行为都开始出现了,搞得竞赛的组织者、参与者疲于奔命、防不胜防。 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取消升降级才能让俱乐部踏踏实实地培养年轻队员。 增加比赛场次的首位力荐者是现任男篮主教练尤纳斯,去年他首次来到中国执教的时候,在得知CBA每一支球队一个赛季只打22场比赛后,吃惊地表示,“这么少的比赛,球员怎能提高比赛经验?”这句话对李元伟的震动很大。奥运会上中国男篮表现不佳,让他下定决心,李主任说:“目前国际上一年下来一般都要打60到80场比赛,而此前我们的联赛也就20来场,我们很难实现水平的质变。” 于是经过多方调研、论证,最后拿出一个分区赛的方案,将现有的14支球队分成南、北区,除了和所有的对手打一个主、客场之外,同区的球队再打多一个主、客场。这样每支球队的常规赛由22场增加到38场。 年轻人浮出水面 李主任表示:“比赛密度增大,球队不可能像以往那样只靠几个人打球,这就给新人以表现的舞台,也加快了新老交替的进程。”除此之外,篮管中心还限制外援的出场时间,由原来的4节5人次改为4节4人次,并且规定最后一节只能有一名外籍运动员上场。 经过一个赛季,正像李主任期盼的那样,这几项改革让年轻人受益匪浅,于是CBA开始告别“年年花相似、岁岁人也同”的“功利篮球时代”。 其实,球员完全可以承受常规赛打38场的强度。征战NBA的姚明现在每个赛季最少打82场比赛,这足以说明如果中国的教练员能掌握先进的训练和恢复的手段,中国球员也能承受82场比赛的强度。可以说,一周三赛也给中国的教练员提出了新的课题。 年轻人到底行不行? 年轻人到底行不行?翻开常规赛的战绩就能找到答案,年轻人不仅行,而且已经成为主导势力,坐镇三甲的三支球队平均年龄只有22岁,他们是江苏、广东和辽宁。 从技术统计上看,三支青年军的崛起也是当之无愧:江苏最准(三分球命中率排名第一,为39.88%)、辽宁最快(快攻成功率最高,为91%;助攻最多,为752次)、宏远则攻击力最强总的分排名第一,为4468分。 人为的“南强北弱” 自从提出“南北分区”的决定之后,“南强北弱”的话题曾一度成为热点。没料到,最终的结果却因为“人为的因素”使得与赛前的预测相吻合。 “南北分区”的一大败笔是北区的球队在四强争夺中全军覆没,这一切皆因3月17日,中国篮协的一纸临时通知。 本赛季开始前,中国篮协公布的联赛《竞赛规程》上写得清清楚楚:“决出分区的冠、亚军和三、四名后,分区决赛名次列前者多一个主场。” 也就是说,北区第二名的北京队和南区第三八一队的比赛,要多一个主场优势。但就在分区交叉赛即将打响之际,3月17日,中国篮协突然向各俱乐部发出变更《竞赛规程》的正式文件:“改变总决赛阶段的主客场比赛的方法,以常规赛排名来确定第三阶段交叉淘汰赛的主场优势。” 这次更改赛制使得第二阶段的分区排位赛失去了意义,并且最直接地影响了几支有望冲冠的队伍的比赛形势。江苏队是“变制”事件中最大的赢家,常规赛排名第三的广东队也占有主场优势。北京队则成为最大的受害者,作为北区第二却在对阵南区第三的八一队时失去了主场优势。 中国篮协明确表示更改赛制的目的是为了搞均衡,使CBA比赛更加精彩。竞赛部主任王玄说:“CBA‘南强北弱’的格局是客观存在的,为了保证联赛的公平和均衡,避免南区强队因为分区排名而被意外淘汰,才作出这样的调整,目的是保证实力最强的球队进入决赛。” 但事与愿违,这则规定最终结局却损害了北区强队的利益。 规则的修改绝非儿戏。在国际上,对修改竞赛规则有严格的审批程序。比如,前一段时间,国际田联的执行委员们同意将规则改为“一次抢跑即告出局”,但是这个规则还要在今年8月的芬兰世锦赛前提交国际田联全体会议审议并通过后,才能执行。 在CBA,规则修改的决策机制还不健全,没有执委也不会召集全体会员商议规则,这也就使得“游戏规则”决策层的权力失去监督,篮管中心“政府作风”犹在。 铁的事实表明,如此“朝令夕改”的做法实在难以服众,损伤了俱乐部的利益和球迷的心。最终受伤害的还是如火如荼的联赛。 主场胜率依然高 裁判问题一直是中国职业联赛的痼疾,CBA也没能免俗。虽然总决赛的请来的“洋裁判”,让这一现象暂时消失,但是这没能从根本上解决CBA联赛长期以来所存在的“执法”问题。 十年来,CBA的裁判水平一直遭人诟病,在他们的导演下,“主场赢球,客场输球”似乎成了CBA联赛一条不成文的定律,本赛季常规赛,全部比赛的主场平均胜率是67.8%,客场胜率却只有29.8%。在交叉赛之前,CBA球队之所以在主客场问题上斤斤计较,只是因为主场的优势和赢球的概率。 裁判问题暴露最明显的事情发生在2月26日,上海和山东因为在客场遭受了不公正的待遇,两队脾气大发,章文琪怒骂裁判,巩晓彬率队离场。赛后两人明确指出,裁判判罚尺度不一,让他们忍无可忍。 回顾以往九个赛季,裁判的管理和监督一直没能得到根本的解决,当年的新浪狮队在泪别CBA赛场的时候,曾经愤怒地指出裁判有意“整”他们,因为他们是从来不给裁判“做小动作”的球队,所以他们从加盟的赛季排名第三,到第二个赛季直接降级。 长时间以来,俱乐部只能想出了没有办法的办法,那就是回主场再收拾其他球队,如此恶性循环,比赛变了味道。 对与裁判执法和主场优势的问题,李主任并没有否认:“今年主场的胜率是高,我想我们也不排除这个问题。我认为还有其他的原因,因为今年取消了升降级,之后运动员可能也松口气,裁判可能在掌握比赛的时候在主观上态度有所改变。另外我们提出鼓励对抗,那么裁判掌握到什么尺度“鼓励”比较合适?这里面裁判本人对这个关系的理解和判断,都有差异。” “出现裁判问题我们当然要解决,我们还得细分到底是什么性质的问题?,如果是有一些严重违反纪律的,就有另外的升级的处理方法。如果没有,那么就得通过我们的专业观察并通过我们的专业机构来对他处罚。” 李主任认为,解决裁判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一整套的办法,进行综合治理,关键还是提高他们的综合水平,而此次聘请洋裁判首次执法CBA总决赛也算是一次探索和尝试。 为了防止在总决赛出现不必要的麻烦,李主任请来了两个外国裁判:“让中国裁判好好看看国际上都是怎么判罚的,我不认为以后请外国裁判就能解决所有的问题,毕竟中国的联赛还是需要中国裁判来吹。” 2、CBA发展之道·商务改革 输掉今天 赢得未来 本赛季,CBA联赛取消冠名权,让篮管中心一时陷入困境,李主任认为,提升CBA的品牌价值是一个长期战略,市场的短期反应不如预期不会动摇篮管中心的决心,CBA决不降价,“前几年CBA品牌已经出现下滑势头,今年既是在替过去埋单,也是在为将来培育市场。我们今年的这些改变,商家也有个观察和适应过程,眼下已经有不少公司,包括一些国际大公司,正在与我们洽谈合作事宜,所以下个赛季会更好”。 本赛季CBA的商务改革还不只是取消冠名,另外还推出了“北极星计划、出台准入制、将赞助商升级为三个战略合作伙伴、聘请专业体育咨询公司为联赛设计未来发展规划……” “北极星计划”:放长线 钓大鱼 “从现在开始,用10年左右时间,将中国篮球联赛CBA打造成亚洲最好的联赛,向世界级职业联赛迈进。”在去年NBA中国赛北京赛开幕前夕,中国篮球协会在第二届国际篮球产业论坛上,李元伟对在场的众多中外篮球界人士,首次公开解释了中国职业篮球10年发展的“北极星计划”。 在“北极星”计划中,CBA第一次明确提出“一个真正的职业体育联赛必须是能够给‘所有利益群体创造投资回报’的健康、有序、有盈利的组织;应该给主要消费者球迷提供一个引人入胜的篮球娱乐活动。”这也是中国体育界第一次明确提出职业体育的本质和目的——获得“投资回报”。 “北极星”代表中国篮球未来10年改革和发展的大方向: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能力建设,从2005年—2008年。目标是为CBA夯实基础,同时结合北京奥运会的举办营造篮球氛围。这期间要开展夏季联赛、球员选秀和标准合同制定等工作,成立CBA公司或者办公室,按照职业联赛标准提高软、硬件能力。 第二阶段是股份制运作,从2009年—2012年,目标是建立股份制职业体育联合体,创建以电视转播权和场馆经营权为中心的经营开发模式,建立新的球员薪金制度、自由球员训练营,同时使俱乐部完全拥有对场馆的控制权。 第三阶段是巩固提高,从2013年—2015年。到那时,CBA将实现“北极星计划”的目标。 “准入制”:把一切落到实处 新华社资深记者徐济成有一个形象地比喻:如果用“城市改造”来比喻的话,“北极星计划”描绘的是改造之后未来中国篮球“新城市”的效果图,而“准入标准”则是眼前的老联赛的“拆迁方案”。由拆迁开始到重建再到盈利,这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 2004-05赛季年,就是CBA在“拆迁”的一年。 要把目前的CBA联赛升级到“北极星效果图”的水平,篮协给出了一个统一的准入标准,就是“拆迁方案”,让大家把自己的“院子”都对照检查一遍,该拆的拆,该改的改,该加强的加强。准入标准推出了硬性、软性共44条标准。有了这些标准,CBA希望能因此整合起所有俱乐部的力量,在球员资源、球队实力、盈利模式、品牌建设、品牌强化和基础建设六个方面进行北极星蓝图的建设。 一切“拆迁”都是为了给将来的“改造”打好基础。尽管本赛季CBA联赛改革只是“北极星计划”的前奏曲,但从目的到赛程和赛制的安排,CBA联赛都在朝既定目标一路狂奔。 李元伟认为当前篮球发展正面临着历史最好的机遇:一是2008年的奥运会,二是姚明加盟NBA所产生的巨大效应。“能否抓住这个机遇,乘势而上,为中国篮球上一个台阶,这是对我们工作能力的考查。” 不过,李主任也表示,CBA现在面临着很多压力,“现在NBA,F1、足球中超正在对稀缺的赞助商资源展开着争夺,如果我们不好好利用时机抓住这些资源,就会流失,篮球发展就会失去物质基础。所以,我们必须有危机感和紧迫感。新的形势要求我们要抓住机遇做一番大事业。” 3、CBA生存之道·形象变脸 打造品牌 树立形象 在经济界,衡量品牌的好坏有四个标准知名度、美誉度、忠诚度与品牌联想。 元年CBA联赛在这四个标准上大作文章,聘请专业公司,花费上千万元用于市场推广和打造总冠军奖杯和戒指。一个大赛季过后,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品牌形象大有改观。李主任表示:“我们打造品牌不只看眼前利益,从长远来,品牌好了,对我们的招商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打造品牌也要落到实处。通过一些活动来体现。” 具体的联赛推广计划包括:重金收集新标识、用篮球界泰斗级人物“牟作云”的名字命名总冠军奖杯、为了表彰为CBA做出贡献的名将,推出“十年贡献奖”,推出三个服务的口号。 提升知名度:重金收集新标识 赛季前,篮管中心公开宣称,用30万元公开向社会征集CBA联赛新标志和配套视觉识别系统,这是CBA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标志征集活动。 篮协招标书说:“消费者研究表明,CBA在观众心目中的印象不是最佳,37%的观众给出了负面评价,主要是因为球员的技术还有待提高,比赛的观赏性还不强。与消费者对类似规模顶级职业赛事(比如足球)的评价相比,CBA品牌有较大上升空间”。 于是,“为了把新联赛的观念、经营的价值取向、形象定位等信息传递出去,让受众认知、了解、喜爱并忠诚于中国职业篮球联赛这一品牌,尽快建立全新的联赛形象,特此准备推出新的联赛标志及配套视觉识别系统。” 2005年3月30日,篮管中心正式发布了CBA职业联赛新标识—“篮球的面孔”。 提升忠诚度:推出“三个服务” “服务好球迷、媒体和赞助商是职业联赛成功的关键所在。球迷是中国篮球市场的“上帝”,没有他们的热情支持,CBA联赛就不会有今天的发展,CBA与球迷的关系就是鱼水之情。不过,作为“上帝”的球迷在以往并未完全享受到他们应有的待遇,我们一定要改革这一不良现状。”这是李主任在新赛开赛前的一段讲话,此后他隆重推出了“三个服务”的方针。 “我们考察完NBA联赛之后,认识到联赛不单纯是比赛,必须还要有娱乐和文化的成分。让观众在观看一场激烈比赛的过程中,既感到刺激,又感到身心愉悦,还能参与,我们必须树立这种观念。看CBA联赛能享受到什么,能得到什么服务?我们提出的三个服务,目标只有一个,就是要打造CBA品牌。” 提高美誉度:至尊荣誉 CBA发展到今天,老臣的功绩不能抹灭,为此,CBA联赛推出的十年贡献奖;为了让队员感受到总冠军至尊荣誉,并鼓励运动员和教练员为争夺冠军而奋斗,CBA重金推出了冠军至尊鼎和总冠军戒指。 “尽管年轻的CBA联赛只有十年的历史,但却为中国职业篮球运动的可持续发展积累了宝贵的财富,经历是宝贵的财富,记住那些为CBA成长贡献出智慧和汗水的人们!”本赛季,篮管中心全面启动“CBA十年贡献奖系列评选活动。 “CBA十年贡献之最佳球员奖评选”最先展开,最终获奖者是八一队的刘玉栋。此后,“CBA十年贡献奖系列评选活动”将陆续推出其它类别的个人和团队奖项,包括:教练员、媒体、赞助商、经营人员、俱乐部、赛区、球迷等。最终的奖项名称、评奖范围、入选条件、评选办法等将在征求各界意见的基础上陆续公布。中国篮协将在2005年CBA“十年庆典”颁奖礼上颁布各类奖项。 本赛季,CBA各路诸侯为争夺中国篮球最高荣誉“至尊鼎”捉对厮杀,直到上周末这个最高荣誉被广东宏远夺走,下赛季的第一场比赛,宏远的队员们将领到世界上最昂贵的总冠军戒指。(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