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女足冠军教练:足球应扎根学校 教孩子不怕输

2013年06月06日14:40  人民网-人民日报
球队小球员合影球队小球员合影
李茂平(左一)带队训练。李茂平(左一)带队训练。

  5月29日16时,一大帮孩子顶着炎炎烈日奔跑,马尾辫高高束起,皮肤晒得黝黑,汗水顺着脸颊流下。在一片小小的操场上,五人制的足球比赛,她们组织得有声有色,坚持不懈地进攻,积极有效地防守,尚显稚嫩的呼喊中不时流露出兴奋或沮丧。

  这是北京市昌平区东小口小学操场上的一幕,周一到周五,天天如此。这所处于城乡结合部的学校,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占了87%,仅有一名足球教练,并不算完备的体育基础设施却孕育了一支获得过数个北京市校园女足比赛冠军的队伍。

  理 念

  要让孩子懂得如何成为优秀的足球选手,而不仅仅是为了胜利

  小操场上,站在中央的教练李茂平引人注目。他2000年从昌平体校毕业,虽然是举重专业,却对足球怀有强烈的热爱。

  在这个“80后”体育老师的带领下,60多名孩子,分处30米宽、50米长的七人制场地的3个角进行训练,分为比赛区、基础训练区和身体训练区,秩序井然。

  2006年,李茂平在东小口小学建立了第一支足球队伍。几年来,这支队伍获得了2012年北京市“奥城杯”女子组冠军、2012年北京市传统校女子组冠军、2013年北京市中小学生足球锦标赛女子组亚军。

  队伍成绩如此出色,这和李茂平的训练理念有很大关系。“‘足球游戏’贯穿在我们的训练里。”李茂平说。中场休息时,孩子们围成一圈,中间站一名孩子,玩起了“遛猴”游戏。外围孩子相互间到位的传接球,让中间负责截球的孩子“狼狈不堪”,场上不时爆出欢笑声。

  “我想要孩子懂得如何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足球选手,而不是考虑踢不踢得过对手。”李茂平认为,如果仅仅是为了胜利上足球课,那会限制孩子发挥聪明才智,不利于她们形成各自的特长和风格。

  坚 守

  只有家长支持,孩子才能安心踢球;没有家人、学校、教委支持,不会坚持到现在

  从15时20分到近17时,每天一个半小时的训练,孩子是自愿的,老师更是义务的。

  “我喜欢踢足球,每天踢1个多小时也不觉得累,回家后也经常看足球比赛。”性格倔强的“假小子”崔玟玟说。还有闫真、张健坤、孙静飔、孙静怡……这些女孩子因为足球,变成了“好哥儿们”。比赛胜利了一起庆祝,输了一起找原因,一起看比赛,一起做作业,“要强”和“不怕输”也融入她们的性格。

  家长在足球训练中起着关键作用,只有家长支持,孩子才能安心踢球。球队“核心”张健坤起初练球时,遭到了家里的反对,理由是训练回家晚、比赛占用休息时间。为让家长安心,球队安排大孩子护送她回家,她生病了球队组织队员看望……慢慢地家长的观点转变了。赞助比赛服、义务出车,不少家长为球队出钱出力,让李茂平感到莫大的温暖。

  没有家人、学校、教委的支持,李茂平觉得自己不会坚持到现在。李茂平的妻子高鹏也是学校里的老师,他忙不开的时候,妻子会陪他一起带球队出去比赛。东小口小学校长董祥不但自己带孩子出去比赛,还经常让家人做饭给孩子补充营养;球队训练休息时,董祥时常给孩子发“双棒儿”冰棍。

  担 忧

  一些孩子进入了重点初中,就怕这些孩子以后迫于升学压力不再练了

  李茂平外表粗犷但内心细腻,他不但要考虑训练,还要提醒孩子们做作业、做值日、坐班车。在东小口小学,他已经训练过200余名孩子,其中两名进入了北京女足队,有10余名学生进入了北京市重点初中。

  “很多孩子不仅足球踢得好,还是班里的学习尖子,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榜样效应,更加突出了学校里的足球氛围,”李茂平骄傲地说,“校园足球是最好的平台。”

  “看着孩子们在球场上奔跑,能够感觉到一种希望和力量。”被人说成是“理想主义者”的李茂平这样回应自己的坚持,“每天晚上躺在床上,我脑子里回想孩子们进的哪个球漂亮,睡得特别踏实。”

  虽然快乐着,他也有“痛”的时候。“这里的孩子大多没有北京户口,升到好的初中非常困难。足球是一个平台,尽管一些孩子能够进入重点初中,可是一旦面临升学压力,我怕这些孩子就不会再练足球了。”他担心的是,小学期间努力为孩子们提供的“土壤”,到了初中之后就不会再有了。“咱们的女足曾经辉煌过,为什么现在不行了?足球应该扎根学校,培养终身体育的观念。”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投注足彩:体彩加奖800万 豪门齐出献稳胆] [独家!竞彩无限制派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