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六大体育专家学者谈0比11 应试教育扼杀青少年体育

http://sports.sina.com.cn  2011年11月17日18:05  《时尚最体育》

  【圆桌会议】

   0:11引发全民讨论,本刊记者走访北京体育大学和首都体育学院,六大专家学者就青少年体育体质问题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0:11引发的思辨

  ——本刊专访六大青少年体育体质专家学者

  【专家阵容】

  任海:北京体育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体育社会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体育社会学,奥林匹克运动专家

  孙葆丽:北京体育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体育史学会副主任委员,国家体育总局干部培训中心党校部部长,参与撰写《北京2008年奥运会申办报告》和《陈述报告》,担任向国际奥委会(微博)评估团陈述专家,北京奥组委高级项目专家,志愿者部培训处处长(2006-2009),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青奥会与奥运会主要特点之比较---兼论对南京青奥会的启示》负责人

  邱招义:北京体育大学教授,研究生导师, 国际比较体育协会委员,体育社会科学分会委员秘书长,国际雪联A级裁判

  李京诚:首都体育学院理论学科部主任,负责本校青少年体育锻炼动机研究中心的工作,

  今年开始主持中国教育协会体育卫生分会在“十二五”计划中的重点研究课题——青少年体能素质课课练创新研究

  于亮:北京体育大学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博士,中国生理学会会员

  罗乐:北京体育大学博士,《时尚最体育》、《体坛周报》等媒体特约记者、评论员 ,论文《社会化中介视野下中国青少年足球发展对策研究》入选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

  1、北京地坛小学足球队0:11输给俄罗斯一支少年队引发了媒体热议,你怎么看待这件事情?

  任海:这不是特例,这是一个剖面,它能够代表目前一些现实情况。换作其他的体育项目,恐怕也不会太过理想。

  邱招义:这是整个教育体制的问题。青少年体质下降,是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之前我们做的关于儿童体质的课题,就试图从社会学角度分析为何致此。从社会学角度上看,它是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综合影响的。说到政治,就不能避开军事、国防问题。邻国一些不友好的政治人物,一直把我国视为假想敌。国家与国家的较量,年轻人的对抗是关键——中国的年轻人准备好了吗?经常报出在中日韩之类的青少年各式比赛中,中国青少年体质不行、毅力不行的问题。那么,我们年轻人的“战斗力”究竟如何,这是事关民族生死存亡的,我们不能忘记“东亚病夫”的教训。体质如何,是我们是否成为世界强国的重要指标。竞技方面,之前的一次会议我们曾提到“拉动体育产业的需求”。问题是,倘若青少年都喜欢体育,何须费脑筋拉动,体育产业不好都不行!不热爱体育,何谈体育的发展?

  于亮:这场比赛的比分可以说是一个特例,但其背后所隐藏的却是中小学体育现状的严峻现实。

  罗乐:不妨做个推理:两国各派100支、1000支小学队去比赛,胜负几何?倘若中国小学队胜极多负极少,那么个别队哪怕输20个都没什么——这是个案;可倘若中国小学队负极多胜极少,那0比15就是一个剖面——我相信但凡球迷在这个推理上都会有一致的答案。何况我们踢得还不是西班牙、英格兰小朋友。

  2、中小学体育课开展的现状如何?能否满足青少年身体发展的需要?

  任海:不能满足青少年身体发展的需要。它现在是一种灌入式的教育,没有结合好青少年参加体育运动的动机,不能启发他们的动机,孩子们没有兴趣,无法形成体育运动的习惯。

  孙葆丽:我国学校体育总体仍在进步发展,各界对学校体育的重视也有目共睹,否则我们不可能热议类似的话题。我们一直提倡全面发展,体育在全面发展中扮演的重要角色显而易见,对它的忽视所导致的恶果也是显而易见的。不足之处需要正视,我们衡量、选拔一个孩子是否优秀,很大程度是看他的“分数”,体育因此显得很“软”。其实,音乐、美术也都遭遇着类似的问题。

  邱招义:体育,从古希腊的时候就认识的很清楚了,它是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是与智育、德育一样重要的。如今,我们是否“真的”把体育纳入了教育中?现在的孩子想上名牌大学,考的是什么?体育真的占据其中一个重要地位了?大家心知肚明。既然没有摆正位置,场地、器材、经费都跟不上,那开展的情况、满足的程度就可想而之了。

  于亮:中小学体育课的开展的现状不容乐观。应该说,只要是在体育课上认真进行合格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都会对机体产生良好的影响,满足身体发展的需要。但目前的问题不是能否满足身体发展的需要,而是太多的青少年对这些有没有需要,有怎样的需要。

  李京诚:我觉得如今青少年体质下降,不能完全把原因归咎于学校的体育工作,无论是大方面的问题还是小细节的问题,都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体育课,包括校园活动,是影响孩子身体成长的一个方面,如果这个方面做好了,会有促进作用,但也不会完全把现在青少年体质的问题解决。我觉得要是想彻底解决问题,还是希望全社会,包括社会、学校、家庭和孩子自己,都要为孩子的体质负责,这样的效果也会更好。

  罗乐:体育课,应该“教体育”。什么是体育?我的思考是,“为动而动”。只有为了运动而去运动的行为,才是最纯粹的体育——很多孩子去球场打球就是如此单纯的想法。可如今的体育课,在激发孩子们“为动而动”方面存在着欠缺。此外在个性化方面也同样不够,一个小同学篮球技术出类拔萃,可他在铅球、田径上就是不行,你是该给他90分,还是不及格?要知道,这会影响他的一生,不管是体育,还是生活。

  3、在很多地方,中小学体育课越来越像游戏课,校方会有意回避一些激烈的项目,原因何在?

  任海:造成这样的原因很多,学校怕孩子受伤,怕家长告,家长怕耽误孩子考学。现在的教育是智育第一,德育跟不上,体育更差。体育课现在成了“保健课”。

  孙葆丽:怕受伤。100多年前,奥运会创始人顾拜旦尝试在学校推行体育教育,结果法国许多家长都坚决反对,理由是孩子的大规模接触增加疾病的传染性。实际上呢,体育活动增强了孩子的体质,提升了他们的精气神,反而减少疾病率。

  邱招义:西方经济、文化对其他国家的强势影响,自然也涉及到了体育。现代体育与东方的民族传统体育是不同的,前者实际上是“西方的民族传统体育”,它是目前世界体坛的主流。西方体育为主的现代体育成为主流,不是偶然的,它也是经过长久的改良、完善的,因此Sport取代Gymnastic成为了主流。它是根植于工业文明而非农耕文明的,它是城市化的生活方式。既然我国的城市化也在进步,那么生活方式就需要对应。我国青少年既然在现代社会成长,就该与世界接轨,就该从事那些有竞技性、刺激性,让人流汗的体育活动。它能培养积极向上、有进取心的人。青少年只要身体发育允许了,就不能搞游戏课,应该是接受现代体育的教育,这才能跟上世界的发展。

  “快乐体育”有待进一步改进。我带着孩子在美国生活了一段时间,他们的体育课确实也做很多游戏,但人家1点半就放学了,孩子们去参加各种体育俱乐部的活动。我们的孩子6点多回家,作业写到10点多。长此以往,后果严重,我们在学术交流中已经发现日本非常重视青少年体育的环节了。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分享到:

相关专题:中国青少年足球专题 

更多关于 体育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