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河南一县城掀起校园足球风暴 行政命令推动足球发展

http://sports.sina.com.cn  2011年04月18日04:01  新京报
临颍县郝路口小学器材室里,摆放着该校足球队获得的奖牌。临颍县郝路口小学器材室里,摆放着该校足球队获得的奖牌。

  □本报特派记者 范遥 临颍报道

  2008年,河南临颍县下发了《关于促进足球运动发展的意见》,“打造足球强县”成为该县的行政任务。这个中原小县曾因“南街村”声名远扬,如今又因足球吸引了众多目光。按照当地政府的说法,这个只有199所中小学的县,有着100多个足球训练基地和300多支校园足球队,临颍县被《中国体育报》称为“我国第一个实现‘足球共产主义’的示范县”。

  临颍的“足球风暴”始于中小学校园,终于何处尚不得而知。普通的体育老师经过简单培训后就担起教孩子踢球的重任,着实与职业足球相差甚远。以行政命令推动的校园足球,其本质仍是单一项目的体育课而已。

  窦铜铸的一天从清晨6点开始。4月15日,54岁的他和老伴煮了粥,凑合着吃了几口,骑上那辆1800多元买的电动车,径直奔向4.6公里外的郝路口小学。这座位于临颍县杜曲镇的乡村小学,是老窦工作了31年的地方。由于临颍县推行校园足球,老窦,这位前民兵排长的生活多了一样内容。

  便装队员

  跑步至少15圈

  7点,窦铜铸抵达郝路口小学。锁好车,他掏出一根“红旗渠”烟,大口大口吸完后走向操场。这里聚集了30多名孩子,有男有女,都在10岁上下,这是郝路口小学的校足球队成员,全部身着便装,没有一件专业装备。

  “开始跑吧,最少15圈,多了不限,根据体力自己定。”窦铜铸发出了信号,孩子们沿着石灰压制的跑道开跑,一圈接近200米。围墙上的红色标语“相聚绿茵赛场,传承足球文化。”操场西侧是厕所,北侧是一片菜地,长满了大葱、生菜、蒜薹和豆角,校长张金山介绍说,这是分给学校老师的“自留地”。

  窦铜铸站在菜地边上,不时提醒:“注意呼吸,别跑岔气儿了!”稍小一点的孩子跑了十几圈,慢慢都退了下来,在旁边蹲着,稍大一些的继续跑。7点50分,窦铜铸下令:“可以了,准备去上课!”后背湿淋淋的孩子们拎着书包,冲向教室。

  张金山承认,早晨跑步有点累,“有时候学生上课会困,有班主任不满意,后来我出个招儿,球队的孩子踢得好,不光奖励教练,也要奖励班主任。”不仅班主任不满意,有些家长也不乐意,家长贾长旺就是这样的,“我家孩子在二年级,我觉得踢足球肯定耽误学习,反正我不让孩子踢。”张金山说:“(后来)班主任不怎么说了,家长那边还不行,有孩子被家长领走两次了,说耽误学习。”

  13岁的徐朝磊喜欢足球,他告诉记者:“我爸妈怕我耽误学习,可我的成绩没下降,和以前差不多,身体还比以前好了。”

  足球老师

  教体育是副业

  窦铜铸去了趟厕所后,来到校长办公室,早读由14个班(含2个学前班)的班主任管理,没课的老师都在校长这里闲谈。

  校长办公室挂着两块醒目的牌子,一块是“杜曲镇郝路口学校足球领导小组”名单,校长张金山任组长、业务主任贾彦立和总务主任张海军都是成员,另一块是“足球训练管理制度”,详细标明了训练安全、行为规范、训练饮食等要求。“这俩牌子是2008年弄的,现在看上去都旧了,当时县里让学校搞足球,我们就开始搞了。”张金山解释说。

  2008年4月11日,临颍县政府发布了《关于发展我县足球运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各乡镇政府和县政府有关部门全力配合,“打造全省乃至全国足球强县,使足球成为临颍的一张名片”。同年4月20日,临颍县教体局发出通知,要求县城区的高中、初中和小学必须建立足球训练基地,各乡镇至少有1所初中和2到3所小学建立足球训练基地。教体局副局长贾富威介绍说,3年来,临颍县已初步建成含小学、初中、高中一条龙的足球训练基地系统。

  从2008年下发《意见》开始,临颍县政府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的足球运动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今年1月,临颍县县长王国干受邀在全国体育局长会议上作发言,题目是《普及校园足球运动 夯实足球发展基础》;3月上旬,国家体育总局青少司副司长张智一行到临颍县进行调研;3月22日,临颍成为全国青少年足球活动试点县。

  “全县199所中小学中已有101所学校成立了足球训练基地,其中包括4所高中、24所初中和73所小学,仅小学组这一块就有近300支球队。每天参与足球训练的学生超过5000人。”贾富威说:“临颍搞学校足球,就是要做个试验,弄不成就当锻炼身体了。”

  张金山对此表示理解,“我也没想培养国家队队员什么的,就是培养学生爱好,响应县里号召,碰上好苗子,真出个国家队员啥的,我们也光荣。”

  窦铜铸翻看《小学数学》课本,他每周要上5节数学课,教二年级,“1980年我来到郝路口小学,一直教数学,教体育是副业。”

  对抗练习

  教头只说不练

  下午还没放学,窦铜铸就出现在操场上。当地气象部门预报,气温近30℃,老窦还是上数学课的那套正装,夹克衫、牛仔裤和黑皮鞋。他在东侧球门练起了点球,面对空门,6次脚弓推球,射进5次,有一脚没碰正部位,直接踢出边线,这有一搭没一搭的射门练习直到放学。

  和体育课相比,足球队的训练多了几个标志桶。张海军带着两支男队和标志筒去西侧做绕桶练习,围圈“遛猴儿”。窦铜铸这边负责对抗练习,10岁的张豆和文若兰都穿了凉鞋,“这鞋不中,告诉你好几次了,踢球要穿运动鞋啊!”张豆没吭声。与专业队和职业队训练前做20来分钟热身不同,这些孩子直接开始对抗练习。

  虽然这支女队曾在去年县联赛中夺得第6名,张金山颇为自豪,但这场对抗明显粗糙,10多名孩子跟着足球忽东忽西,还时不时有人踢空,“注意了!别总踢空球!”窦铜铸大声提醒着,不过他并未停下来教孩子们判断球的方向和正确发力。尖锐的哨音不时响起,多半是因为皮球出界,偶有进球,窦铜铸的哨声还是短响,这和正规比赛的执法截然不同。

  半场休息时,孩子们纷纷跑去喝水,也有孩子买1毛钱的袋装牛奶。下半场,小球员还经常踢空,窦铜铸跟着跑来跑去,他的指导重点不断变换,“瞄准球,别乱踢,学了一回足球,不能连个球也踢不到啊!”“别用手乱晃,那叫手球,是犯规!”“谁先碰出去的,我看得一清二楚,别胡说八道!”

  因为抢球,13岁的张琳琳摔倒好几次,不过她最终还是收获了进球,她是女队踢得最好的。“我就是爱踢球,在家里自己也踢,能让我踢球就行了。”张琳琳说。

  一个多小时的训练结束后,学生们三三两两散去。窦铜铸掸了掸皮鞋上的灰,把足球送回办公室。这样的训练每天都不间断。

  老窦说,下周末是杜曲镇的摸底足球赛,镇里7个足球训练基地都要参加,接下来是县足球联赛的分区赛。张金山说:“只要县里继续搞,咱们总有一天能拿到冠军,就怕领导半途而废了。”对于这种担心,贾富威解释说:“足球已是临颍的旗帜,你不搞也得搞,不会因为领导的变动而改变。”

  教练培训

  只上课三四次

  上午课间操结束后,张金山把窦铜铸喊了过来,让他制订个下周的足球队训练计划,“把你培训学习的那些东西都拿出来,好好搞一搞。”对于教足球,老窦实话实说,“教教小孩还行,真是水平有限,以前这帮孩子都不会踢球,现在也没好到哪儿去。”

  教体局体育股股长段伟刚说,临颍县有河南省体校派来的足球教练巡回指导,但大多数教练的足球指导能力还处在“草根”阶段。

  窦铜铸从2008年开始接受县里安排的足球教练培训,大概去了三四次,“刚开始是看录像,听老师讲解,教一些基本的动作,脚内侧传球,脚外侧传球什么的,后来自己也下场地里练习,省里来的教练来挨个教。全县的体育老师都这样,一边学,一边教学生。”

  对基层教练的培训,贾富威介绍说:“足球训练基地刚建立时,全县连个懂足球的都找不到,我们只好给各学校抽调的体育老师配备《足球运动入门》之类的图书和光盘,从河南省体校、漯河市体校请来足球教练,利用星期天和暑假培训。”占用课余时间,也曾遭到教师的质疑,贾富威说:“老师们有不满,我们只能从小的地方弥补一下,比如说报销往返路费,提供午饭之类的,好在老师们都很有奉献精神。”

  谈到自己的水平,窦铜铸不好意思地笑了,“岁数大了,和专业的肯定比不了,我也不是体育专业毕业的,凑合教学生吧,就学了那么几次,自己觉得都不行。”业务主任贾彦立插嘴说:“老窦的主业还是教数学,一到六年级都能教,他以前还教过篮球和乒乓球,没当老师前,老窦是村里的民兵排长。”

  操场上很安静,三个还算崭新的乒乓球桌立在那里,那是几年前县里大力发展乒乓球运动时搞的。“2008年,县里说搞足球,现在的重点就变成了足球。”张金山说。

  比赛频繁

  资金压力过大

  窦铜铸下午有两节体育课。此前,体育课与足球无关,“前几年的体育课简单,做做广播体操,练练队列,跑跑步,可能会教学生乒乓球,因为那时县里在搞乒乓球比赛。”窦铜铸说,“从这学期开始,县教体局要求开设足球课,很多学校都把体育课改成足球课了,中招考试多了足球项目,逼着你学足球。”

  学生站好队,做了会儿眼保健操,就开始踢足球。没有热身,窦铜铸直接将足球抛给了学生,男女分组对抗,孩子们踢得不亦乐乎,常有人仰马翻的场面发生。眼看女生一拨儿实力较弱,窦铜铸担任女生的守门员,他在皮球面前有些笨拙,有一次差点自摆乌龙。“去年这操场还种过草呢,校长从外面买的草和肥料,花了300多块钱,长得倒是不错,可惜过了夏天就都死了,只用了3个月。”窦铜铸说。

  “搞足球花钱太多,县里给我们小学的足球基地每年6000块,根本不够。”张金山感慨颇多,“光是给学生交保险就是1000多,每个学生的球衣是50元,加上鞋子和袜子什么的就快100了,这笔开支最少是3000多,参加春秋两次大型比赛至少要4000块,这还不算各种镇里组织的比赛,每年应该是近万元的开支。”

  按照临颍县的规定,凡被定为足球训练基地的将获得资金扶持,初中每年10000元,小学每年6000元,能收缴赞助费的高中不予补助。据县长王国干介绍,为保证足球运动的顺利开展,县政府每年保证下拨经费130万元左右,3年来已经下拨近400万元。贾富威详解了资金的来源:“这笔钱来自三部分,一是教育附加中抽出一部分,二是从体彩公积金里拿出一部分,三是各学校的学费。”

  盯着窦铜铸的身影,张金山小声说:“窦教练不容易,这么多年来一直是工人待遇,所有的工资和津贴加起来也就1600块钱。因为足球训练,他每天有10元的补助,一个月也有200多。”说起这份补助,一位姓张的语文老师说:“不羡慕,风里雨里也挺辛苦的,啥都涨价,那几个钱能买啥啊?”

  ■ 解读

  校园足球暂与专业足球无关

  2008年,临颍县首次举行全县中小学足球技能大赛。随后两年,临颍县每年都举办两次比赛,分别是5月份的全县足球联赛和10月份的漯河市足球联赛,前者需要全县数百支球队全部参加,共分6个赛区进行预赛,然后择优选队参加决赛。此外,每个赛区的中学和乡镇小学都要举行内部循环赛,学校与学校之间也要开展友谊赛。2010年,河南省运会,临颍县实验小学代表漯河市参加了女足少年乙组的比赛,最终获第5。

  临颍县以行政命令推动的校园足球,截至目前与职业足球关系不大。据贾富威介绍,2010年,临颍向河南省体校输送了10名女足队员,2011年至今,已有4名女足队员进入省体校备选名单。因为校园足球,临颍县受到难得的重视,光环随之而来。临颍教体局提供的资料证明,2008年12月,临颍县被确定为漯河市足球训练基地;2010年,又相继被确定为河南省足球训练基地和河南大学体育学院足球专业学生实习基地。

  针对临颍县的做法,曾为其题词“开展校园足球,健康学生体魄”的中国足协原主席年维泗说:“以前确实没见过这样大规模的校园足球行动,体教结合是好的经验,但还是要结合新时期青少年足球的特点,不能盲目地为搞而搞。”年维泗强调,校园足球要杜绝“弄虚作假”和“急功近利”。“建议推动者别走竞技层面的老路,只要足球在群众中开展起来了,就是好事。”

  央视足球解说员刘建宏认为,搞青少年足球和校园足球是好事,“谁都知道,搞青少年足球吃力不讨好。校园足球也是如此,应试教育的存在使得升学压力极大,校长和老师们能够承受多少?这将是决定校园足球能否长期进行下去的关键。”刘建宏强调,提高基层教练员的素质势在必行,“我们中小学的体育老师对足球的认知水平到底怎样,孩子能否从小学习到正确的技能和观念,这一点让我们难以乐观起来,所以,必须提高基层教练的水平。”

  新浪体育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分享到:

相关专题:青少年足球专题 

更多关于 校园足球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