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俱乐部不送千万心里没底 为成绩必须与地下庄家博弈

http://sports.sina.com.cn  2011年04月01日15:34  辽一网-华商晨报

  但这还不算最惊人,央视节目还透露有的俱乐部每年都要准备上千万元收买裁判及足协领导。在痛恨裁判和足协领导厚颜无耻收受贿赂的同时,外界也不免产生巨大的疑问,一般一家俱乐部全年正常投入也就在3000万左右,那么俱乐部为啥慷慨地掏1000多万贿赂裁判?

  记者在多年的采访中与不同层面的足球界人士交流和闲谈时的“收获”或许可以给出答案。

  为换取“公正”

  不送钱心里真没底

  某俱乐部一位专门负责裁判公关的人员有一次给裁判送钱被拒绝,当时他也纳闷以前从不拒绝的裁判为什么“廉洁”了,后来通过打探知道,客队送给裁判的钱高出他们一倍还多。随着这样的事情越来越多,每家俱乐部心中都开始对于某场比赛的分量做到了心中有数,时间长了之后,对于裁判的“意思”也形成了惯例。对于其中的原因,一位俱乐部副总私下感叹,“大家都知道得给裁判钱,人家给了,你也得给,真要是不给,心里真没底啊,没办法,已经算是潜规则了!”这说明中国足球浑浊到一定程度了,已到必须根治的地步。

  为了“政策”

  某些俱乐部选择铤而走险

  职业化之初,俱乐部给予裁判们的“辛苦费”只是几千块的小钱,但是之后随着职业化比赛的深入,对于那些承受着所在区域“城市名片”压力的俱乐部来说,一场比赛的得失很可能决定自己夺冠或者降级,在这样的“大是大非”面前,俱乐部给予裁判们的“意思”也开始水涨船高,而给裁判员辛苦费也从开始只从主队要,发展对主队和客队的“双管齐下”,这无形当中就形成了一种“贿赂竞争机制”。

  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奉献,俱乐部们对于裁判员和足协官员的收买也的确有深层的原因,在2000年到2007年这几年间,联赛进入所谓的疯狂期,一些俱乐部在赛场上的比拼关系到身后的相关部门和主管领导的政绩,拿不到好成绩,俱乐部的大股东就无法和相关部门要优惠政策,相对于大股东公司与集团动辄几亿元的无形得失,当遭遇分外关键和敏感的比赛,俱乐部给予裁判和足协官员的“好处费”也不算什么了,这也是有的俱乐部在赛季之初就规划好千万左右的“活动资金”原因之一。

  为了成绩

  必须和地下庄家博弈

  如果单单是俱乐部之间的恶性竞争,裁判们和足协官员的受贿金额也不会疯狂蹿升,这其中还包括赌球活动的火上浇油。2005赛季,一家志在夺冠的俱乐部夺冠形势大好,但是在一场关键比赛前,俱乐部收到风声,有地下赌球公司参与进来,试图让本场比赛意外爆冷而大赚特赚。该地下庄家能量巨大,据称已经搞掂裁判,要让该队输球。得到消息后,该俱乐部不得不临时大幅度提升给予裁判的“关照费”,意图买回裁判的“公正执法”,不过最后比赛还是输掉,送出去的钱也无法要回。

  为了和地下庄家博弈送钱……俱乐部掏钱的动作也越来越猛,不过罪恶总有抵达深渊的一天,当看到那些曾经风光无限,收钱毫不含糊的裁判和足协官员锒铛入狱,真心期盼中国足球能够好起来的人们或许可以倍感欣慰了。

  本报记者 周松 

  

分享到:

相关专题:中国足坛反赌风暴专题 

更多关于 黑哨 赌球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