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广东青少年足球储备调查 尖子不多技术一般整体堪忧

http://sports.sina.com.cn  2010年07月21日15:44  金羊网-新快报
东莞队胡威威
东莞队胡威威
东莞队罗添
东莞队罗添
东莞队张兴博
东莞队张兴博
东莞队叶楚贵
东莞队叶楚贵

   ■新快报记者 刘勇

  编者按:

  7月15日,广东省第13届省运会男足比赛在博罗结束。这是广东省足球梯队的一次集体亮相,也是广东足球后备力量的一次大阅兵。

  已连续采访多届省运会男足的本报记者经过近一周的实地采访,深入地了解了各参赛队的情况,广东部分地区青少年足球发展以及广东足球青少年人才储备状况终于得以跃然纸上。本报将于今明两日推出相关深度报道。

  现状

  尖子不多,技术一般

  严查骨龄之下的本届男足比赛整体水平较往届有所下滑,各参赛队水平参齐。小组赛期间曾先后出现了广州队10∶0狂胜韶关队、东莞队7∶1大胜中山队、广州队7∶0赢惠州队、深圳队7∶0拿下韶关队等多场大比分赢球、场上优势一边倒的比赛。在往届也曾出现过大比分赢球的比赛,譬如2002年的省运会男足广州队曾11∶0赢过佛山队,但场次都没本届比赛这么多。本届比赛的季军争夺战也出现了4∶0的悬殊比分,参赛球队水平参齐程度可见一斑。

  这次比赛除球队整体水平参齐外,尖子球员也不多。无论是小组赛还是半决赛、决赛均难见表现突出的球员,让人眼前一亮甚至是惊叹为“天才球员”的选手几乎为零。本次比赛是在酷热的天气下进行,高温不仅让年轻球员体能消耗严重,还在很大程度制约了年轻球员的技术发挥。这或许是本次比赛有潜质球员表现一般的原因之一。事实上,广东男足在U17这一年龄段还是有一批颇具潜质的球员,譬如东莞队的胡威威、张兴博、罗添、叶楚贵;广州队的谭家军、龚良轩、李俊杰、梁檀、姚嘉霖、罗弼翔;湛江队的梁华;梅州队的陈梓园、王新辉、张治权等人。其中,东莞队的几名球员均为现役国少队球员。这批球员在本次比赛的表现中规中矩,尚没表现出比同龄球员高出一筹的意识和脚下技术。要想成材,仍需时日。

  探因

  部分地市积极性不高

  本届省运男足共有9支地市球队参加,分别是东莞、广州、梅州、佛山、深圳、惠州、中山、湛江和韶关。有部分参赛球队教练和领队都感叹:照这样打下去,省运男足的参赛球队恐怕会越来越少。

  “这不是杞人忧天,是值得重视的现实。”这些教练和领队很中肯地指出,部分有足球基础的城市由于各种原因已经差不多有十年都没有组队参加省运男足比赛了,譬如汕头、汕尾、江门等地。还有阳江、茂名、揭阳、河源、清远、肇庆、云浮等地也缺席了多届省运男足比赛。

  究其原因,这些教练透露了两点:一是地方不够重视,对设立足球这一项目是抱着可有可无的态度;再就是广东省内足球重点地区广州、深圳、梅州、中山或佛山这几支队基本包揽了前四名,尤其是冠亚军争夺基本是在广州、深圳、中山等队中产生。换言之,其他城市就算组队参赛充其量也只是参与第5名之后的竞争。这让其他城市缺乏组队参加省运会的积极性和动力。

  上届省运会男足亚军中山队本次比赛惨遭滑铁卢,该队教练接受记者采访时很悲情地表示:“上届如果不是拿了个亚军,中山男足早就被‘撤’掉了,今年打得这么差,回去之后真不知能不能保住足球这个项目。”

  背景

  严查骨龄,史上罕见

  本届省运会男足比赛与往届最大不同在于:广东省体育局早在2008年12月就对本次省运会所有项目的参赛选手进行了骨龄检测。

  按照规定,所有参赛运动员都必须重新拍骨龄,以作为参赛年龄的认定标准。如此大规模的骨龄检测,在中国体育史上都比较罕见。最终的检测结果相当惊人:共有2113人的骨龄超出了各项目比赛最大的骨龄规定!个别运动员的骨龄甚至超过规定骨龄六七年!在省运会竞赛工作会上,广东体育局当场公布了被取消资格的2113名选手名单。

  在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以骨龄作为选手参赛年龄标准并非最科学的手段。但广东省体育局在2008年12月对本届省运会参赛运动员进行大规模的、严格的骨龄检测还是彰显了广东省体育部门以更公平标准选拔人才的决心和目的,以求尽可能地杜绝修改年龄、以大打小的丑陋现象。

  据悉,本届省运会男足各参赛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若干名球员、甚至是主力球员骨龄超龄的现象。经检测后,这些骨龄超龄的球员无法报名参赛,参赛球队只能忍痛割爱。有的队伍在骨龄超龄球员无法参赛的情况下甚至难以凑够23人大名单,惟有从U15(本届男足比赛是U17——记者注)年龄组的球队抽调个别尖子球员凑数。

  以往多是“以大打小”,如今个别是“以小打大”。这样的转变让人不禁感叹:早知如此,何必当初?严格的骨龄检测“破坏”了一些参赛球队主力阵容,虽然导致了本届比赛整体水平比往届有所下降,但却相对地保障了本次男足比赛参赛球员年龄的真实性。

  标杆只能说是相对的

  样本调查

  东莞男足勇夺本次省运男足冠军,异军突起,但绝非偶然。与此同时,广州队、梅州队的水平能常年保持在全省前列也反映出这两个城市在青少年培养方面的努力。上届亚军中山队本届虽然仅排名第七,但中山市青少年足球培训体系以及足球氛围在业内也一直颇受肯定。

  不过即使是这样,作为标杆的这些球队也有着相当、甚至堪称瓶颈的不足。

  样本

  1

  广州

  体系虽全,机会不多

  广州与大连是国内仅有的两个足球特区,在青训方面一直受到中国足协及国内业界的肯定。

  就竞赛成绩而言,广州队从1990年至今,在最近几届省运会男足的比赛中都保持在前两名(1998年和2010年均为亚军,其他各届均是冠军--记者注);在全国城市运动会男足比赛,广州队虽然最近两届成绩有所下滑,但连续六届都能保持在前五名。

  广州青少年足球取得这些成绩得益于广州足协常年坚持的"三级培训体系"。所谓"三级培训体系"即全市各小学、初中为第一级,全市九家业余体校为第二级,预备梯队(即二、三、四线队)为第三级。通过"三级培训体系"层层培训、筛选及输送,广州青少年足球水平一直在国内位居前列。

  因此,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联合发起的"校园足球"选取了广州作为国家级试点城市。这两年,广州"校园足球"发展很迅猛,2008年时仅有100所学校参加,但去年已经扩大至160多所学校,每年都筛选出56所学校(小学32所、初中16所、高中8所--记者注)参加决赛阶段的比赛。据不完全统计,广州市"校园足球"现在每年都有近千场青少年足球比赛。

  尽管如此,广州足球的青训并非完美,仍存在瓶颈。譬如,广州足球青训体系虽然完善,但近十年来能够成材的球员以及入选国家队、国奥队的广州籍球员却是凤毛麟角。笔者最近十年一直在跟踪、关注和采访广州足球。在笔者看来,广州足球青训最大的尴尬或说最大的不足就在于预备队(在此仅指二线队--记者注)的培养。最近十年,广州一线队虽然征战中甲或中超,但从预备队踢出来的尖子球员不多,就算有也因为一线队需要成绩,难以获得足够的上场机会而"耗费"了。

  还有,最近十年的广州二队一直处于"爷爷不爱、姥姥不疼"的尴尬境地,经常因足协与职业俱乐部的"斡旋"而被晾在一旁。除此之外,最近十年广州年轻球员的基本功、足球意识也呈现出明显的下滑趋势。类似当年赵达裕、李超波、吴群立、麦超、彭伟国、胡志军等集技术、意识于一身的有潜质的年轻球员已很难一见。

  样本

  2

  东莞

  七年得剑后备成忧

  东莞队勇夺本届省运男足金牌出乎很多球迷的意外,但在业界看来东莞队此番夺冠是水到渠成之效。

  早在2003年,由原宏远男足俱乐部后备队为班底的"南城地产"俱乐部成立时,东莞南城体委主任覃东就暗下决心:按照自己的思路培养一支青少年球队。

  众所周知,篮球在东莞一直有着雄厚的群众基础,足球氛围难以与篮球相提比论。覃东只能从武汉、广西、沈阳等地引进一批10岁左右的小孩入户东莞。最近七年,这批孩子上午在校读书,下午接受专业足球训练;最近7年,该批孩子组成的球队从无到有,从最初的屡败屡战到最近两年稳坐省内同年龄组冠军,一步一个脚印。目前,这支东莞队中已有胡威威、张兴博、罗添、叶楚贵几名球员入选了国少队,并成为国少队的主力球员。

  说起这些,覃东深有感触。在他看来,东莞经济基础不错,自己的球队最近几年一直都能保证有过百万元的投入,而稳定的投入和常年的以赛代练是球队快速成长的主要原因。但覃东也坦承,东莞踢球的青少年实在太少,缺少足球氛围。

  "这支球队踢完省运(会)后,我考虑明年加大投入,让他们参加乙级联赛,并正式组建成职业俱乐部。"覃东说,"组建职业俱乐部,我最急需的就是组建梯队,但东莞踢球的小孩还是少了点。"

  如果没有后备梯队,覃东的这支东莞队就算是能参加乙级联赛也有可能成为无源之水。覃东这些年的投入和付出实际正是东莞青少年足球的一个真实写照:东莞不差钱,东莞足球也不缺钱,但就缺人。覃东们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样本

  3

  梅州

  多数转行,只为谋生

  上世纪80年代,梅州是全国闻名的"足球之乡"。南粤足坛很多名将都来自梅州市所辖的兴宁、梅县、五华等地。梅州地区一直有着让旁人羡慕的足球氛围。

  "以前是选材,现在只能是选人。人都不够,哪还说得上选材?"梅州队相关人士告诉记者。相比以前,梅州的足球氛围虽然保持得不错,但踢球的人数也在明显减少。

  让梅州足球人感到无奈的不仅仅是踢球的小孩在逐年减少,场地条件简陋、基层训练水平不高等软硬件上的实际困难也让他们对梅州足球前景很难乐观。据透露,梅州市下属的基层体校足球训练每日的伙食标准仅是10元,最多也不超过15元;基层的足球教练每月收入也仅有千元左右。

  "说实在的,这些困难我们都能克服,但关键的是小孩看不到踢球的出路在哪。"梅州队教练说,"道理小孩都懂,但有时候现实真的很残酷,小孩不得不思考自己的出路。"

  据悉,在获得本届省运会男足季军的梅州队18名球员中,除了5名本来已是广东省U17队的选手,剩下的只有两人据说已被职业俱乐部看中,剩下的10多名球员唯有解散。

  "剩下的球员有3人踢完省运会后将改练曲棍球,如果不改练曲棍球,那他们只能与其他队友一样,要不出去打工,要不就是尝试一下能不能再回学校读书。"

  样本

  4

  中山

  塔基不错,却无塔尖

  中山市的青训体系在广东省内仅次于广州市、梅州市,但中山足球的青训却始终难解决一个怪现象:拔尖球员不多。

  据中山市足协的资深教练伍展辉介绍,中山市每年有三大比赛:每年四五月份有一次社会组公开赛,之后是中超(中山市超级联赛,以下同--记者注)、中甲、中乙联赛,然后是每年年底的中山足球锦标赛。中山足球锦标赛包括了小学组、初中组、高中组、大专院校组以及社会公开组。

  中山的足球氛围完全建立在这三项贯穿全年的足球比赛上,在此过程中伍展辉与他的同事们会持续考察有潜质的苗子。这些年中山市均有球员入选过适龄的省队,甚至是国少队、国奥队,其中的佼佼者当属是目前效力于广汽队的吴坪枫。

  不过中山足球的尴尬也在此,除了吴坪枫外,中山市近年虽有球员入选省队甚至是国少队,但始终是无法熬出头,最多是当当替补,有的球员甚至半途离队。

  "中山青训的塔基还算不错,但塔尖那块始终还没解决好。"业界人士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中山足球的窘境。

  让中山足球人更无奈的是,中山有关方面早在四年前就想砍掉足球此一项目。这届省运会,中山队遭遇滑铁卢,接下来的命运很难预料。

  

相关专题:青少年足球专题 

更多关于 青少年足球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