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京报》倍魄:不知耻的“怂”

http://sports.sina.com.cn 2007年10月15日02:08  新京报

  现在,是所谓80后在场上折腾的时候了。岂止是80后,就是在欧洲五大联赛的超级舞台,也开始有像巴萨的博扬和拜仁的托尼·克洛斯这样的90后天才开始登堂入室了。

  而在中国,你能看到很多焦点是由“80后”制造的。这其实也没什么新鲜,想一想再过几年,80后也就有人迈过三十岁了,因此,让我真正感到郁闷的不是谁在舞台上,而是我们的舞台太窄了,而站在舞台上表演的人,都有一种目中无人的勇敢,是那种不知耻的勇。

  在体育方面,最近有两句著名的话代表着这样一种勇敢。一句是国奥的一名球员在参加中国足协安排的军训过程中,与教官探讨一个人性化的问题,他问教官“你有没有叫过小姐”。这个事情的结果,是这名球员被开除出了国奥队。其实,这个开除决定跟把队员放进军营同样的逻辑,也同样的荒诞。球员是想探寻一个问题的答案,态度足够真诚,足够坦率,充满“哥们儿谁跟谁”的平等意识。

  让我印象足够深刻的另一句话,是马晓旭在女足

世界杯期间接受采访时表现出来的信心,她说,我还年轻,我会在两年内赶超玛塔。当然,这话是撂在中国队被淘汰之前(而马晓旭在整个世界杯上一球未进),在玛塔半决赛凭一己之力戏耍美国队并最终揽得金球与金靴之前。而现在,有马晓旭领衔女足国青队在亚青赛半决赛上输给了朝鲜,能不能进入
世青赛
都是个未知数。

  由此,我想到的是一句话,“知耻近乎勇”。古人这里说的是内心。内心的勇以及行动上的勇和言语上的勇存在一种矛盾。比如,当以前的男人始终不肯轻易说“我爱你”时,他内心是知耻的,他知道“爱”所代表的分量。哪像现在的年轻人,愿意把自己的爱情秀搬到电视上,说“我爱你”就像骂街一样容易。在语言表达上,上一辈人比起80后来,确是很“怂”的。

  这也就是为什么韩寒和郭敬明他们抢尽风头,而韩寒与前辈的几次骂战中也占到了上风。我想说的是,现在的年轻人有一种态度上的、言语上的勇,这种勇以充分的自大和对历史、现实的无知和不屑为前提,就像在电视上那些永远人云亦云的“请相信,我永远是最棒的”之类的豪言,所表露的无非是“别人”和“历史”都不在他们的考虑之中,他们从来没想过正确理解别人和历史是必要的。

  所以,你也总能看到,这种不知耻的“勇”后面,真正实力上的“怂”。这种“怂”,在能够直接对抗的体育赛场上轻易地检验出来。

中国足球一代不如一代,人们太多批评所谓“体制”了。其实,它跟我们现在文化的联系是不是更紧密一些?

  说到这里,我想我不是要指责现在的年轻人,更不是指责某一两个球员。在一个已经充分娱乐化了的社会里,有很多的愤怒和不满(尽管远不比嘻哈和搞笑更多),但却没有危机意识。愤怒和不满是指向他人,自己不需要承担什么。而危机意识是把自己纳入一个群体,并承认自己对群体负有责任。

  中国足球的怂,正是一种整体上不知耻的怂。大家既麻木又自以为是,正所谓色厉内荏。以娱乐和逃避取代危机感和承担,这样一种文化不仅培育了我们的球员,也正在制造着不愿思考的年轻一代。这不是年轻人的责任,总却害了他们和我们的未来。

  新浪体育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