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楼世芳品人录之徐泽宪:当德比成往事 申花根深蒂固

http://sports.sina.com.cn 2007年02月12日11:13  足球-劲体育

  (一)渐入佳境

  中远果然践行他们对吴承瑛的承诺,首轮就把这个申花旧将摘到了手。然而第二轮回过头来想摘陈刚的时候,发现陈刚已成了申花的囊中之物。

  在上海德比的历史上,2003年注定是充满传奇的一年。

  这是中国足球甲A联赛的最后一年,也是上海德比的第二年。就像品茗一样,人们往往在进入第二道茶以后,才会渐渐地咂摸出一点味道。

  经历了2002年的风风雨雨,上海德比也开始“渐入佳境”。2002年赛季刚一结束,双方就开始了紧张的引援工作。中远俱乐部仍然延续着一年前的做法,早早打起了“同城兄弟”的主意,又把申花老将吴承瑛收入帐下。而申花俱乐部也还以颜色,把当时并不在计划之列的中远摘牌对象陈刚中途截回。陈刚原效力于青岛颐中,属当时国家队老队员,为中远俱乐部所青睐。摘牌前,中远俱乐部多次表示,对于陈刚志在必得。然而,按摘牌的规则,每一轮只能摘取一名队员。所以,为了避免吴承瑛被其他俱乐部中途截走(这在摘牌大会上不乏先例),中远果然践行他们对吴承瑛的承诺,首轮就把这个申花旧将摘到了手。然而第二轮回过头来想摘陈刚的时候,发现陈刚已成了申花的囊中之物。就在北京摘牌大会的同时,陈刚正随同中远球队去韩国打训练比赛,已经抵达浦东国际机场,并办理了登机手续。忽然听到消息,一瞬间变成了申花的人,于是取回行李,停止登机,就此打道回府,效力申花———这一戏剧性的变化,无意中为2003年上海德比增加了新的变数。

  新年伊始,同城兄弟就以这样一种剑拔弩张的姿态开始角力。除陈刚外,

申花先后从国内俱乐部引进了张玉宁、杨光以及阿尔贝茨、佩特和托马斯等优秀外援。中远俱乐部也不甘落后,请来了奎瓦斯等国际著名球员助阵。新的一轮上海德比就在这样的氛围中拉开了序幕。

  (二)金桥秀场

  我打了个电话给徐泽宪请假,他在电话里满口答应了我。但是,到了当晚6点多,河南建业俱乐部的老总杨楠给我打来电话,说是阎世铎和杨一民到处找我。

  温情脉脉的面纱,依旧笼罩在上海德比的招牌上。

  2003年春季,由于“非典”肆虐,许多预定的大型活动都被迫取消。甲A联赛的赛程也一改再改。6月下旬,中国足协在上海召开了俱乐部总经理工作会议,会议由中远俱乐部承办,住地处浦东的海神诺夫特大酒店。报到的那天,酒店大堂的沙发上坐着许多记者和工作人员。徐泽宪则站在酒店大堂里,热情地招呼着与会代表。见到我以后,两人像久违的老朋友,热情地握手寒暄,然后又同往常见面时那样约我打球,我也习惯地应承着,就当什么也没发生过。

  会议只有两天时间,其中一项是安排参观中远的金桥足球训练基地。那天下午,我随着与会代表一起正要上车出发,突然接到了一个电话,说是当天晚上,董事单位有个重要活动,一定要我参加。于是我打了个电话给徐泽宪请假,为了怕引起误会,我请他务必转告阎世铎和杨一民,我今天去不了金桥基地了,也不能出席晚上的招待晚宴了。但我一定在近期带着俱乐部工作人员到金桥基地现场考察学习。徐泽宪在电话里满口答应了我。但是,到了当晚6点多,河南建业俱乐部的老总杨楠给我打来电话,说是阎世铎和杨一民到处找我,要我和徐泽宪两个上海老总一起坐到主桌上去。我问她,“那徐泽宪在么?”她说,“在啊,就等你了”。我只好向她说明情况,请她再次代我向两位足协领导表示歉意。

  三天以后,6月30日下午3点,我和俱乐部副总经理眭建华以及其他工作人员一起,来到金桥基地考察学习。徐泽宪没在,王国林热情地接待了我们一行。在众多记者的包围中,我们一起在基地里走走看看,然后坐下喝茶聊天,气氛倒也十分融洽。“不过,这样的拜访即便是作秀,对于双方来说也是很有意义的。这好比是德比大战的中场休息,虽然平时两家俱乐部斗得凶,但是有机会这样大家轻松见见面,发现私下其实也都还是可以交流交流的,并不是什么敌人。这样,也可以暂时缓和一下德比的紧张气氛。”事后,一位记者这样描述道。

  (三)赢球输人

  在比赛结束之后,徐泽宪感叹“申花在这座城市中的地位太根深蒂固了!”甚至一度产生了将中远主场迁离上海的想法。

  场面上客气归客气,但在绿茵场上还是要真刀实枪地干。7月16日晚上,因“非典”而被迫推迟了两个月的2003年上海德比终于在上海八万人体育场开打。我们刚刚在球场下车,中远随后也到了。徐泽宪和王国林走在最前面,队员们则三三两两在后面跟着。在当时的积分榜上,申花在前九轮的比赛中,8战6胜1平1负积19分,而且在德比前已经三连胜,而中远8战4胜2平2负积14分。于是,赛前无论是媒体也好、球员球迷也罢,大都看好申花。

  然而比赛刚开始不到10分钟,杨光就被中远的李明飞铲“误伤”,随之被抬下了场;此后中远外援阿尔西诺和奎瓦斯先后进球,中远2比0领先。场面异常激烈火爆。由于当值主裁在比赛中作出了好几次有争议的判罚,引发了全场球迷的怒骂,有些球迷甚至摸出百元大钞在空中挥舞。下半场,申花替补小将王珂上场后扳回了1球。但就在终场前,中远队员在自己禁区里的又一个犯规,开始点燃了导火索。而对于主裁判的再次视而不见,全场的球迷终于被激怒了,他们把愤怒的怨气全部倾泻在球场上,也使输球的申花找到了主场的感觉。吴金贵在输球之后受到了英雄一般的待遇,他高举着双手绕场一周,接受着球迷们送给他的欢呼。然后,又在新闻发布会上当众与成耀东抱作一团(那时,距成耀东正式接替勒鲁瓦帅位还不到80天),向外界宣示着上海同城兄弟在德比中的友好情谊。相反,徐泽宪就没这么幸运了,他忍受着难以忍受的尴尬———在自己的主场赢了球,却在退场的时候遭遇了球迷们扔下的雨点般的矿泉水瓶。第二天,在和一位记者聊天时得知,在比赛结束之后,徐泽宪感叹“申花在这座城市中的地位太根深蒂固了!”甚至一度产生了将中远主场迁离上海的想法。今天重新回顾当时一幕,徐泽宪在那时便已萌生去意,只是时机不成熟而已。

  (四)一语成谶

  张义锋接过话头,“如果我们要保级,我就跟你拼命,如果不用保级,到时候我成全你。”这时我回过头去,“你们两家说这些没用,你们还没问问我同意不同意呢。”

  2003年11月上旬,中国足协在沈阳召集俱乐部老总峰会,要求各俱乐部加强队伍管理,严格规章制度,并再次强调了赛场的赛风赛纪。各老总在会上一一表态,作出承诺,然后签订责任书。

  会议同样安排了到沈阳金德俱乐部参观考察。金德俱乐部调来了十多辆小车,各俱乐部老总分坐其中。说来也巧,无意中,我和王国林、张义锋(天津泰达俱乐部)坐上了同一辆车。当时我坐在前面,张和王两人坐在后面,一路上彼此说说笑笑,很是热闹。王国林对张义锋说,“联赛最后一轮是我们之间对阵吧?到时候你就放我一马,今年我们是要争取拿冠军的。”张义锋马上说,“那怎么行啊,说不定我们还要保级了哪。怎么办?”王国林说,“要保级,也轮不到你啊,你下面还有八一、陕西、重庆、青岛等那么多球队,怎么会让你保级哪?”“那好”,张义锋接过话头,“如果我们要保级,我就跟你拼命,如果不用保级,到时候我成全你。”这时我回过头去,“你们两家说这些没用,你们还没问问我同意不同意呢。”就这样,当时,大家彼此都当作玩笑,谁也没有当回事,哈哈一笑就过去了。谁知到了最后一轮,回想起在沈阳的玩笑,真是大有一语成谶之慨。

  从沈阳回到上海,末代甲A在第25轮迎来最具激情的冠军德比,11月9日我们主场迎战上海国际(原上海中远)。此战之前的争冠格局是:上海国际积45分领跑甲A诸强,上海申花积43分紧随其后,两队都比排在后面的深圳

健力宝(40分)、大连实德(40分)少赛一场。如果上海国际取胜,那么就将基本上提前锁定冠军;而如果上海申花取得比赛的胜利,那么上海双雄在积分榜上的位置将来一次“乾坤大挪移”。但不管这场上海德比胜负如何,冠军几乎将肯定落户上海。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这场德比被外界誉为“冠军德比”、“金色德比”。

  (五)那时花开

  我在球场的入口处又一次见到了徐泽宪。面对着记者的镜头,两人有说有笑,同往常一样的热情有加,同往常一样的握手言欢,称兄道弟,互相预祝对方夺冠。

  2003年11月9日,在上海虹口足球场又将展开上海德比的新一轮搏杀。也许是冥冥之中的巧合,这个日子距离上海滩的第一次德比———2002年3月9日,过去整整20个月。

  20个月,六百多天,其间经历了三次德比。申花经历了三次惨痛的失败。压抑在心口的闷气,久久得不到舒畅。在外界舆论看来,只要提起上海德比,受伤的总是申花。

  一年多来的精心准备,似乎就为了11月9日这一天。那天没有想过夺冠,只是想,把球赢下来,把德比赢下来。

  头天晚上,申花队助理教练毛毅军将所有队员的手机收了上去,并且告诉队员,“鉴于这场比赛的特殊性,直到明天比赛打好之后,你们才能领回自己的手机。”

  其实,收一台手机有什么用?现在的队员很少只用一台手机,而且还有电脑,还有MSN……等等。收手机,只是表明了一种姿态,一种心理的自我防范和威慑,更是一种对于胜利的渴望。

  期待已久的比赛终于开始了。我在球场的入口处又一次见到了徐泽宪。面对着记者的镜头,两人有说有笑,同往常一样的热情有加,同往常一样的握手言欢,称兄道弟,互相预祝对方夺冠,就是闭口不谈接下来的比赛,不再预测比赛的结果。

  对于这场比赛的过程,我几乎已经淡忘。好在媒体在第二天就有了详尽的报道。

  前30分钟里,双方各有6次射门。但都无功而返。比赛进行到上半场第32分钟时,在前锋线上游弋的张玉宁,利用国际后卫的一个失误,在禁区前沿拔脚就射。球穿过国门江津的十指,直飞球门右下角。1比0,全场欢声雷动。

  5分钟后,又是张玉宁,接到佩特的妙传后,向前带了一步,倒地左脚卧射。这是个角度极刁的射门,球刚好在出击的门将与门杠内沿之间,找到了自己的运行轨迹,2比0。申花队的拥趸们几乎要疯了。

  上海国际队的唯一入球,是在下半场第7分钟打进的。年轻的姚力君回传球轻了一些,而曾经入选过国家队的虞伟亮,却在处理球时犹犹豫豫,结果球被参加过

世界杯的奎瓦斯轻松截下,空门。然而虹口体育场只安静了两分钟。第54分钟,佩特在禁区前沿,利用一记直接任意球,再次将球送入身高1.98米的江津把守的大门。第73分钟,又是张玉宁,出现在了小禁区内,将马丁内斯的传中球轻松地碰进球门,将比分最终定格在4比1。

  此刻,联赛还剩下5轮,申花与国际比多赛一轮的大连实德队多出3分与2分,仍占有一定的优势。而2003年联赛申花队最终以55分的优势夺取了冠军,比第二名的国际只多了极其微弱的一分!

  第二天,我在重看比赛录像的时候,看到了坐在教练席上的徐泽宪。当张玉宁打入第二个进球以后,成耀东坐不住了,他对着徐泽宪摊开两手,嘴里抱怨着什么。徐泽宪眯着眼睛,无奈地摇摇头。

  “我们没有估计到比赛的残酷性。”成耀东的这句话显然是发自内心,“我想上海球迷应该感谢徐泽宪,如果没有徐泽宪组建这支国际队,上海球迷永远不会看到这么刺激的一场德比大战。”这是成耀东在新闻发布会上的开场白。

  成耀东是个极其聪明的人,在职业圈子里,他比任何人都更加了解徐泽宪。

  是的,如果没有徐泽宪,也许一切都不会发生。

  12年联赛数据一网打尽 改变你看中国足球的方式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