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有限理性看中国足球--刘广迎《混沌足球》序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6年10月31日17:19 新浪体育 | |||||||||
新浪体育讯 刘广迎同志的新著《混沌足球》即将出版。他在本书之前,曾经出版过《黑白足球》和《文化足球》两本专著。这次将三本书一并读过之后,掩卷静思,"中国足球"和"有限理性"等名词始终在我的脑海里萦绕不去,于是,就有了这个题目。 "有限理性"是197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教授西蒙提出的。对照中国足球的发展状况,它似乎更符合弗洛伊德学说中的非理性的情感支配理论。中国足球发展长期处
有限理性是思想认识的现实主义。中国足球从来不缺乏完美的设想和原始的冲动。但职业足球到底是什么,这个问题却一直都没有定论。按照作者的认识,职业足球就是一项经济活动,属于文化娱乐业。足球是所有体育项目中最早"下海"走向市场的,但职业化以后,其相应的市场功能没有得到体现,锦标主义、争光战略等等依然是主导,一直没有树立起较强的市场号召力。 这种实践和认识的错位,造成了中国足球的混乱,结果就是足球运动逐渐被边缘化。一方面,作为一项市场经济的组织形式,职业足球没能反映我们国家经济改革的成果,始终徘徊在中国改革开放的主流之外;另一方面,中国足球运动水平长期比较低,屡败屡战,对广大球迷构成持续打击,使足球成为中国体育项目中的一个异类。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因为这种非理性状态带有明显的集体无意识的自然特征,其中就包括对罪恶的集体失语,对不良现象的集体麻木。可以看出,这些正是作者全书立论的现实基础,真有些"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悲哀与愤怒! 作者从足球的本源讲起,又用了十七个"为什么"对中国足球进行反思,并从十四个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设想,最后"给足球安一个精神家园",整个篇章下来,俨然就是一部中国足球的认识论。 "足球能成为世界第一运动,能如此受人喜爱,必然有它的内在原由和客观原因。这或许能从人的需求与足球自身特点之间的关系中找到一些答案。"这句话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把足球放到重视人的价值、体现人的需求层次来认识,这不仅符合建设和谐社会、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也说明足球运动所反映的,是人们对和谐社会的不断的、强烈的追求!离开这些,足球就失去了源动力。 在作者的观点中,足球运动具有较强的娱乐功能、审美功能和教育引导功能,这是发挥足球运动社会功能的重要基础。在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个人价值和职业足球运动的价值必须在我们改革发展的潮流中来体现,完成职业足球中各类"人群"的有机融合。在这个过程中,最有效的实现手段就是市场这个"无形的手",因此,职业足球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遵循市场规律,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并重,除此之外,并无坦途。 足球运动作为一种公共产品,参与程度之高,受众之广泛,远非一般产品能够与之比拟。所以说,作为国民,更应该从足球运动这样的项目中,享受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足球,应该承担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使命,在 "娱"人、"育"人、发展人上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正如作者书中所讲的那样,中国足球最缺乏理论。作者正试图阐述一种理论,而且,通过作者的三本书来看,这理论已经自成一个体系。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作者为中国足球发展拓出了一条全新的道路。沿着这条道路,中国足球发展便有可能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并轨,开创出全新的局面。 本书从和谐社会建设和科学发展观等基本认识出发,体现了作者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它所体现的是作者的一种与时俱进的思考方式和思维模式,对于中国足球来说,具有开创意义。回到中国足球发展现状,作者的思考多少带有悲壮色彩,使他更像一个殉道者。 相对于前两本书,这本书不仅使大家能够站到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范围内审视足球运动,所涉及的内容和论述的观点更加具体。这种具体的、深入浅出的讲述给了读者更多的思想空间,淡化了话语强度,引人深思而又不枯燥。 在这部书稿中,包含了很多历史的观点,有很多文化内容的阐述,引经据典,博古通今。《混沌足球》既是一部足球理论撰述,也是一部文化经济著作。不管你是不是足球人士,是不是铁杆球迷,翻开此书,都会让你感到开卷有益。你既可以体会到作者那强烈的浪漫主义情怀,也会被作者那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对事业的执着追求精神所感染和鼓舞。 在本书中我们可以读到,足球融合了作者许多人格体验和人性思考。可贵的是,他通过自己的博学和睿智把这些内容放大了,试图从中找寻足球运动的一般规律以及足球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之间的关系。作为一本探讨中国足球认识论的著述,本书对中国足球的解读肯定不是惟一的方式。希望作者的思考能够给予大家一些启发,使大家能够真正开拓思想,做中国足球改革的践行者,做中国体育文化事业发展的推动者。 2006年10月于中国人民大学明德楼 (序作者系著名新闻传播学专家、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舆论研究所所长、娱乐经济研究所所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