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老谈中国足球:谩骂无法拯救 足协领导莫当官爷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6年10月14日09:52 东方体育日报 | |||||||||
元老系列谈 专题撰稿 本报记者 李冰 人物 马克坚
身份 前中国足协职业部主任,中国国家队顾问 话题 中国足球 谩骂救不了中国足球 比他小的晚辈尊称他为“马老”,同辈中人叫他“老马”,而像年维泗这样的长者则直呼其名“马克”。不管哪种叫法,脸上时常挂着微笑的马克坚都会非常干脆地答应一声,然后便很认真地看着你等你跟他说些什么。“干嘛要跟自己过不去啊?生气上火又解决不了问题,还不如笑着面对呢。”几十年了,老马这个总能让他保持乐观的想法一直没有改变,所以即便在谈到如今让人失望不已的中国足球时,他仍然不紧不慢乐呵呵地来了一句:“光在那儿骂人有什么用啊?问题总是要解决的……” 肺腑之言 我们在走,日韩却在跑 1994年中国足球职业化改革之前,马克坚就已经在足协任职了,而他也跟当时的中国足协专职副主席王俊生一道起草了甲A联赛的各项章程和规章制度,也亲眼见证了甲A时代中国足球的红火以及随后的衰落,进而到了中超时期的彻底陷入谷底。然而在谈到现在的中国足球时,马克坚却不像大多数人那般忧虑或者失望甚至绝望:“凡事应该尽可能地从正反两个方面来看,现在中国足球在世界乃至亚洲排名下降是事实,但相比职业化改革之前,中国足球取得了进步也是事实,不能因为现状暂时出现了停滞就否认前面所有的工作,进而怀疑整个职业化改革的作用和必要性,这是不可取的。” 对于中超联赛出现的各种问题,马克坚并没有回避,甚至他也承认,与韩日伊这些亚洲对手相比,中国队的差距也正在进一步拉大,而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就是我们的职业联赛水平进步不大:“职业联赛是决定一个国家足球水平高低的根基,但是恰恰在这个上面,我们的联赛出了不少问题。很多人都在说,与米卢那支国家队相比,现在的国家队水平下降了很多,但我觉得这更多的是一个球员资源的整合问题。其实米卢那支国家队中的绝大多数球员,都参加了1997年的十强赛,但是结果却完全不一样,除了教练的作用之外,队员在职业联赛中得到了更多更好的锻炼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事实上,这几年的中超联赛中,各支球队都引进了不少高水平的外籍教练和队员,训练水平也得到了提高,但是为什么感觉我们却跟世界强队的距离越拉越大呢?原因是我们在进步,人家也在进步;我们在走,人家却在跑,怎么可能追上人家呢?” 在马克坚看来,找到了差距之后,知耻而后勇才是唯一的出路:“俱乐部请来了外教,引进了外籍球员,但请他们过来打比赛绝对不应该是目的,我们应该多从他们身上学到那些先进的东西,学习他们的足球思想和理念,不能说今年比赛打完了,人家教练球员走了,咱们却什么都没剩下,然后等明年再来新教练新球员,一切再从头开始,这样你永远都学不到东西,也就永远不可能有进步。而在整个职业化改革的过程中,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甚至暂时性的停滞都是很正常的,有了问题不要紧,大家把问题摆到桌面上来讨论研究解决的办法,抱怨和谩骂对解决问题不会有任何帮助。我始终认为,如果我们真的把足球当作一项事业来做,那么便不要怕困难与挫折,因为走向光明大道总是既要付出时间又要付出代价的。中国足球现存的很多问题最终肯定是要解决的,但是现在便对足球过分苛刻地要求,根本就不现实。中国足球职业化发展最怕的就是有人头脑热过了头,总觉得只有自己对,别人都是智商低,结果却恰恰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现状之忧 足协领导千万别当“官老爷” 从王俊生到阎世铎,再从阎世铎到谢亚龙,尽管自己的身份从足协官员变成了顾问,但是马克坚却一直在跟中国足协的最高领导者打着交道。对于三任足协掌门人,马克坚并不愿意多作评论,但是对于中国足协这个机构在职业化联赛中应当担任一个什么样的角色,老马却有着自己的看法。 对于中国足协在职业联赛中的领导地位,马克坚给予了坚定的支持,2004年那次七家中超俱乐部向足协“逼宫”的时候,马克坚就曾经表达过这样的观点,时至今日,他仍然坚持认为联赛不能脱离中国足协的领导。但是,对于中国足协具体工作中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老马也毫不客气地进行了批评:“足协是领导者,同样也是为俱乐部提供服务的一方,不能真的把自己当成高高在上的官老爷。” 一直以来,中国足协和体育总局足球管理中心都以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的面貌出现,而这也是最为外界诟病的地方,因为这样一来,足协不但是游戏规则的制定者,也是游戏的判决者,这显然违背了公平的原则。对此,马克坚认为应当把足球管理中心理解为中国足协下属的秘书处的功能,而足协掌门人则担负起秘书长的职能。“秘书长有自己的职位与权威,但真正起决策作用的,应该是足协的各个项目委员会,管理中心不过起一个贯彻执行作用而已。有些东西虽然足协主席不同意,但是只要相关的委员会通过了,不同意也得执行,这也是确保足协出台的各项决策尽可能地减少个人色彩最好的办法,就这么简单。” 当然马克坚也承认,在现行的体制和制度下,要想真正实现这种模式还有很大的难度:“这需要一个过程,因为现实中很多条件暂时还不具备,但是最近几年足协也是朝着这样一个方向在努力。现在足协各委员会的最高领导基本上都是副主席,这就是与国际接轨,这个过程也许会比较漫长,但是,总比一些人设想的回到那种原始状态好。当然,要是大家都愿意回到从前也可以,最多我们重新变得只能在学校业余踢球,然后出去比赛被人打到找不着北就是了。中国这么大,各地的水平本来就参差不齐,要想把足球真正提高上去,操之过急不行,一蹴而就更不可能。作为足协领导,更应该认清楚这一点,找准自身定位,多做些踏踏实实可以提高中国足球的实事,少提一些目标,少喊一些口号,这对中国足球会更有帮助。” 切肤之痛 假球黑哨,我们都有责任 职业联赛落魄到今天这种境地,跟假球黑哨的“功劳”是密不可分的,而随之衍生出来的关于赌球和涉黑的传闻,更让中国足球从几年前人人争着往上贴的香饽饽,变成了现在唯恐避之不及的鸡肋。 不过,在马克坚看来,足球不景气是不争的事实,但是把足球说成一无是处的祸害,肯定是言过其实了:“即便在全世界范围内,在足球职业化搞了一百多年的欧洲,他们的联赛不是一样也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吗?要不然尤文图斯干嘛要被降到乙级去啊?” 不回避问题,找出问题并且解决问题,这也是马克坚给目前中超联赛的一句忠告。“现在有一种不好的倾向,只要出了事情,外边首先枪口就要指向足协。我这么说不是为足协开脱,但实际上有时候这就是俱乐部或者其他什么当事方推卸责任的一种做法。作为联赛制度的制定者和整个联赛的管理者,如果在决策或者管理方面出了问题,足协自然难辞其咎,但是如果俱乐部内部有了什么矛盾和纠纷,也把责任推到足协头上,这就说不过去了吧。” 老马的话绝非没有说指。从甲A到中超,几乎每年都有俱乐部抱怨投入过大难以为继,但是球员动辄超过百万的年薪以及签字费、出场费等等名目繁多的收入,恰恰违反了中国足协多少年前就已经向各个俱乐部下发的限薪规定。“再拿各个俱乐部反映非常大的裁判收黑钱的问题来讲,如果每家俱乐部都不去做裁判的工作,还会出现那么些乱七八糟的事情吗?” 作为职业足球的参与者,足协也好,俱乐部也好,教练球员也好,媒体球迷也好,都是职业联赛的组成部分,单靠哪一方面的努力,对整个局面的改观并不会起到太大的作用,而这也正是马克坚强调中国足球职业化发展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的主要原因:“不能因为你今天努力了一下,到了明天看看没有什么结果,然后就放弃努力了,这么下去永远都不会有改变。假球黑哨不是职业联赛的全部,更不能因为偶尔出现了这些状况就对职业联赛全盘否定。一个问题,你可以消极地看待它,也可以很积极地看待它,至少从我自己来讲,我依然相信,只要大家一起努力,中国足球不会就此沉沦下去,中国足球一定会有真正腾飞的那一天。” 得失之辩 球员必须先读好书再踢球 从陈永强到王小诗,再从陆博飞到权磊,中超联赛的精彩程度下降了,但是球员在场外引发的关注度却是直线上升,这也让马克坚不由得为青少年球员的培养担起了心:“必须让孩子接受正规的教育,再也不能让他们从小就游离在这个社会之外了。” 来上海参加金山沙滩足球邀请赛的时候,实德球员权磊遇刺的事情还没有发生,但是马克坚在谈到青少年球员的时候十分感慨,在他看来,就是急功近利的足球思想影响了孩子们的正常发展:“很多教练员,只要球员把球踢好就行了,至于足球之外的事情他们根本就不关心。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虚报年龄以大打小这种情况才会屡禁不止,这也成了影响足球发展的一个毒瘤。” 中国足球水平上不去,在老马看来另外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一些球员的文化程度太低:“可能有人要说了,过去那么多不识字的人还不是一样踢球而且还踢得不错吗?是有这样的人,但是这个世界上天才又能有几个呢?不读书不学习文化知识,你的理解能力、与别人交往的能力甚至你的判断能力肯定都要受到影响。可能在一些低层面的阶段你还看不出来,但是一旦你想再上一个台阶,没有文化,我不敢说你一定不能成功,但你花费的时间和精力肯定要比别人多。” 从当球员到在足协工作,再到后来返聘回到足协做顾问,从事足球工作40年的时间里,马克坚曾经跟无数的人打过交道,所以也才有了更深刻的体会:“有很多球员,年轻的时候就是吃身体,踢球根本不用脑子,等到年纪稍微大一点了,脑子里明白球应该怎么踢了的时候,身体却又不行了,结果只能退役。你看看英超和意甲,为什么人家三十六七岁了还能在场上踢球,为什么人家那么大了还能进国家队,就是因为人家在年轻的时候懂得如何自律,如何保护自己,没受过良好的教育、没有文化能行吗?” 当务之急 选帅切忌这山望着那山高 从苏永舜之后,作为中国足协官员以及国字号球队的顾问,马克坚经历了中国国家队全部的换帅过程,而且基本上都在当中起到了相当关键的作用。也正是因为如此,在谈到迟迟难以定下的08奥运队的主教练人选时,老马虽然没有直接对中国足协拖沓的办事效率作出评价,但是一句“最重要的是心里要清楚自己需要什么样的教练,切忌这山望着那山高”,还是多少表露出了他内心的不满。 在马克坚的“选帅”生涯中,最成功的无疑是在2000年请来了神奇教练米卢并且在一年之后带领中国队打进了2002年的韩日世界杯赛,实现了中国足球历史性的突破。时至今日,老马仍然对那段日子里发生的很多事情有着非常清晰的记忆,而米卢之所以能够成功,跟当时中国足协对他的准确定位不无关系:“以前咱们请外籍教练,恨不得人家能把所有的东西都教给咱们,总觉得人家是全能的,结果一旦成绩不好,马上就把他们全盘否定掉。米卢来的时候,应该说我们在这方面的认识上已经有所提高了,其实老米的特长不是在他能够给我们带来多少先进的足球理念或者训练方法,而是他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调动队员的情绪,并且在临场指挥方面有着相当丰富的经验。明白了这一点,那么平常的训练你就不要再去跟他较真,非得让他每天完成多少多少的训练量,这不是他的特长。只要能够带队打出成绩来,老米的任务也就完成了,不能要求太多。” 然而四年时间过去了,国家队的主教练从荷兰人哈恩换成了中国人朱广沪,但是中国足协试图寻求“完美教练”的念头一点都没有改变。不管是哈恩还是朱广沪,都差点跟国奥队主教练挂上了勾,而国足国奥一肩挑的模式,也始终是足协领导最为看好的。“其实以前徐根宝、戚务生和霍顿都担当过类似的角色,但是根宝和霍顿因为带国奥的时候没有出线,结果国家队教练也做不成,戚务生虽然在国家队带队,但是后来也没有成功。这种模式当然非常理想,但问题是有这样的教练吗?在我看来,国家队的主教练,其职责应该就是对国家队负责。作为一名国字号球队的教练,应该是拥有自己鲜明的个性与特点,而并不是我们所理解的那种所谓全才,你不能指望他一个人就能把中国足球所有的问题都解决掉。” 马克坚的这番话,或许更能映衬出中国足协在其确定08国奥队主帅过程中那种患得患失的心态:请特鲁西埃,担心他的脾气太坏;请埃里克森,担心他的价钱太贵;请桑蒂尼,又怕他缺乏亚洲执教经验,总之一定要找到那种完全符合各种条件的“完美作品”。如今杜伊科维奇已经作为候选人上报给了体育总局,只是不知道若干时间后,足协领导会否心生悔意,因为从杜伊的简历来看,他距离完美还有不小的距离。 发展之路 中超该看齐英超 尽管如今时不时地还要被中国足协请出来“顾问”一下,但是马克坚承认,他更喜欢看世界杯、欧锦赛以及欧洲联赛的比赛。“当然国家队的比赛还是要看的,但是给我的感觉确实是与世界强队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 其实早在中国足协工作期间,马克坚就对欧洲各国的足球联赛相当熟悉,而在国内电视纷纷开始转播五大联赛之后,他更是有了直接了解欧洲联赛的机会,而他最看好的就是英超联赛的模式:“现在总是有人说这家俱乐部是国有的,那家是私人老板的,其实这种划分根本没有任何意义。在英国的法律条文中明确规定,拥有独立法人资格的足球俱乐部是非盈利的有限责任公司,这也是中国足球俱乐部最终要走的方向。足球俱乐部不是用来赚钱的地方,当然你能从中赚钱更好,但即便是盈利,也是要用来持续发展足球的,而不是放进个人腰包。” 即便是在高度市场化的英超联赛,同样也少不了政府行为的干预,这也是马克坚非常坚定地反对两年前那些叫嚷着要“另立山头”的俱乐部的主要原因:“不能一提到政府行为就认为是跟俱乐部和职业联赛唱反调。在德国,相当一部分俱乐部的体育场都是政府资助兴建的;英超曾经出现财政危机,结果政府以出面收购其体育场的形式为其注入资金,待其缓过劲来,再重新将体育场卖回给他们。同样是英超,每场比赛政府都会派出300名警察免费维持秩序,这与我们俱乐部现在要支付安保费相比,哪个对俱乐部更有利一些? ” 同为超级联赛,英超比赛可以观众爆满,而中超联赛每场比赛只有两三千甚至两三百人到现场看球,这种巨大的落差无论如何都让人无法将英超和中超联系在一起,对此马克坚认为绝对不能心急:“英超搞了多少年?中超搞了多少年?人家足球职业化多少年了,而我们呢?足球市场的培养需要一个过程,原来甲A时,我们曾一度有过很好的球市,但球场上的火爆并不意味着足球这个市场的成熟,相反,我们没有抓住那次机会,利用那么有利的条件来巩固成果,却因为随后一些决策上的失误造成了后来的滑坡。这就像治病一样,即便吃了药,可能效果也要等一两个小时甚至一两天之后才能看出来。认准了一个目标,朝着这个目标努力,就算中间遇到挫折,也不能随便更改目标,否则今天学这个明天学那个,到头来只能变成一个四不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