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川足昔日辉煌再难现 许勇见证西部足球兴与亡

http://sports.sina.com.cn 2006年10月06日13:09 足球-劲体育

  记者吴策力报道 作为四川男乒俱乐部董事长,许勇2006年再次经历了一次保级大战。最终他成功了。说起足球,他既激动又遗憾,从记者、足球俱乐部老总到体育专业媒体老总,再回到圈内当男乒俱乐部董事长,许勇的每一步都和体育结缘,他具有别人不可比拟的价值———在不同角度,精细地见证四川足球和西部足球的兴亡。

  当时全兴投入足球让我激动了半天,但后来才发现,自己的想法太单纯……

  《足球》:1993年11月8日,全兴酒厂和省运动技术学院联合建立四川足球俱乐部,当时还是记者的你是怎么看待此事的?

  许勇:当时的我和社会各方面都是这样认为的:全兴真诚投入,川足如虎添翼。以致于在球迷眼中,全兴即四川足球,四川足球即全兴,一件好事,这让我当时也激动了半天,但后来才发现,这种想法太单纯,职业足球不是你投资,我打球这样简单。

  你的意思是,最后全兴和川足分手,就是中国职业足球缺陷之处?

  最早签订的合同中,每年全兴集团只需要给球队投入100万———几年之后,这笔钱连买个队员都不够。在签订这份合同的时候,每个人都没有预计到职业足球的发展会这样快。职业足球不是叫“职业足球”就进入到这个阶段了,四川队和其他俱乐部一样,错过了最好的发展时光。

  具体说来呢?

  1994年-1997年是四川足球球市最为红火的时期。1998年勉强维持一个水平,从此之后,足球的市场开始萎靡,我在2001年担任全兴俱乐部总经理的时候,面临的压力已经很大。这种压力是几方面的。首先是经营压力。一个需要企业不断投资输血的俱乐部不可能长久,而最早的时期,中国的俱乐部都是具有造血环境的,糟糕的是,那个时候,投资者都把足球俱乐部当成了打广告,造效应,在俱乐部自身造血上面并没有动脑筋。每一个俱乐部几乎都只想着怎么花钱而不考虑怎么赚钱,似乎花钱才是俱乐部的任务。最后当大家意识到必须在经营上动脑筋时,外部环境已经不足以支撑这个理想了。

  四川足球遇到的困难主要来自于哪里?

  不平衡。这种不平衡有两个方面,一个是足球人才的,一个是经济环境的。

  四川足球几乎十年才出一代人,这一代人或多或少。我习惯把

中国足球的势力划成三块,环渤海群、东海群和南海沿海群。环渤海包括连辽沈京津鲁青,加上以上海为主体的东海群和广州为主体的南海群,这些都是中国足球的核心。实际上,国家队之所以要选择一些西南球员,这样的考虑有一些非足球本身的东西。中国足球可以带西南足球玩,不要这些地方的球员也可以,这是事实。一个人或者一拨人,而不是连续不断地出人,就不能提高一个地方的足球水平。以黎兵为例,贵州足球也没有因为他一个人而得到改善吧。四川的情况要好些,但也有局限。

  经济环境也是,在四川卖一个冠名,100万就很好了,在上海或许100万美元都嫌不够。而且四川足球俱乐部在收入上不能和发达地区相比,但球员的工资和连京沪等队的差距并不大。球员有自己的道理,确实那时候成绩也好,钱自然拿得差不多。这样下来,俱乐部的逆差更大了。

  确实,川足目前的情况与大连人的进入有关系,一个俱乐部或者联赛没到成熟阶段,不能扔掉本地化……

  四川足球给你留下了什么最为深刻的片段?

  两个下课的瞬间。1995年,余东风第一次被人喊下课。你们难以想象,几万人同时叫一个词语,这种感觉对一个教练的冲击有多大。比赛结束之后,他还一直坐在那里。我过去安慰他,说,没有事没有事,(新闻发布)会开始要开的。在走过去的路上,他还一直不停念叨,“这样的压力谁能承受哦……”;2001年,我作为俱乐部总经理,球队主场1比4输给了天津,全场球迷也喊“许勇下课”。声势比1995年小多了,而且“下课”在职业联赛里也不是第一次,但我还是感觉压力比较大。当你身处焦点中心的时候,才能理解余东风当时的感受。劝别人总是很容易。

  集团高层当时准备出手俱乐部的时候,你的心情如何?

  这是集团高层的决定,我只是办理了其中的一些事情。有人说我“像卖儿卖女一样,到处为俱乐部寻找合适的买家”,有点像但又不是,我不是俱乐部的所有人,只是一个经理人。

  实德系进入四川之后,你已经完全脱离了足球。对后来发生的事情你有什么看法?

  在一个初级职业化的联赛里,本地化还是必不可少。打造一个本地化的球队,就是打造一个品牌。这个品牌建立起来之后,才能进一步发展成为国际化或者全面化的球队。国外的球队现在只认品牌不认人的。像阿森纳,上场的人有时候都不是英格兰人,但大家还认。因为这是英格兰品牌。四川足球还不是百年品牌,今天叫这个明天叫那个名字,事情很难做。四川的球迷讲究人和人之间的感情,是和球队这块牌子底下的具体人发生联系的。所以虽然我不支持像毕尔巴鄂那样永远都用巴斯克人,但我也知道,一个俱乐部或者联赛没到高级阶段,不能过早扔掉本地化。

  那时候你说,你是中国足球的一块碎片。这是什么意思?

  现在的足球模样和以前也不一样了,我一直觉得足球俱乐部也好,足球经理人也好,都像上面的一块块五边形或六边形碎片。可以这么说,对体育事业、对足球事业、对四川足球,无论是我个人,还是集团,以及杨肇基董事长,都是灌注了感情的。这么多年来,原来的很多风云人物都退出了足坛,比如大连的王建林,上海的郁知非,寰岛的王福生,可以说没有一个人不热爱足球,可是,搞足球俱乐部,光有热爱是不够的。到最后,当我们的热情被耗尽之后,与其说我们选择了退出,倒不如说是中国足球把我们像一块碎片一般地抛弃了。

  你对四川足球的一句话评点?

  很难回去了,我指的是很难回到以往的辉煌状况,大连足球今年经历了阵痛,明天他们可以回去;四川则完全不一样,至少在短期内我看不到任何迹象。

  

乒乓球联赛摘牌出了个501万,国球正在向足球靠拢,乒球选手收入甚至比足球还高,我的感觉有点想笑……

  四川是一个媒体对抗很激烈的地方,作为总经理,好像你从来没有和媒体发过脾气?

  是的。我觉得只要立场是好的,一点小小的差距可以容忍。说得直接一点,大家各位其主,各自干自己的工作。当然这个认识因人而异,我觉得其他地方的俱乐部老总可能是“甲方”意识太重了。

  但是你有自己的方式……

  (大笑)我知道。有一件事情我很仔细。当年卡洛维来成都谈马儿转会,我把他直接从机场里接走,成都媒体在成都和蒲江翻了底朝天。实际上,当时我们直奔乐山去了。我知道,机场的任何一个门都在你们控制之中,所以甚至只走了一个不算门的缺口,一条土路。

  有些同行说,和媒体打交道很难,我不觉得。但有时候也挺好玩的。2001年霍顿第一次和我们在北京见面,当时很多媒体都要追踪第一次见面,结果我让麦涛去接霍顿,我自己去大宝饭店开会,顺便引开媒体。后来麦涛没有听见,霍顿在机场呆坐了两个小时,那时候他刚带国家队失败,很多人都认识他,对他指指点点的,老霍气疯了。自己坐大巴来到了大宝饭店找人。我见到他时,场面差点乱了套。

  乒乓球联赛去年摘牌出了一个501万,你有什么感觉?

  乒乓球正玩成足球,这个趋势越来越明显了。我的感觉是有点想笑,因为又陷入到和足球一样的阴影中。说真的,要论平均水平,现在乒球选手收入比现在的足球运动员高,只是乒球的盘子没有这样大,没有一个老板愿意把小球弄成足球这样的。

  远离足球是不是你向往的生活?

  也不是。原先我写足球,就想,我不能一直写足球;后来到了俱乐部,也不认为自己能够一辈子做总经理。这些事情都不是自己能决定的,我爱四川足球,但四川足球不也是自己无法决定命运吗?


  精彩足球新闻华体网独家代理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414,000

评论】【体育沙龙】【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