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中国足坛欠薪秘史:仅三家如期发放 寰岛现象埋伏笔

http://sports.sina.com.cn 2006年09月21日15:08 足球-劲体育

  目前国内经营状况良好而且从不拖欠工资的俱乐部为数不多,只有山东鲁能、天津泰达和武汉黄鹤楼区区几家俱乐部,这些有国企背景的俱乐部在投入上都能有所保证。以天津泰达为例,每次打完比赛后的一周内基本都能迅速下发当场比赛奖金,工资从不拖欠。

  但是这几家俱乐部在中超和中甲共28家俱乐部中绝不具有代表性。甚至包括北京国安在内的多家中超俱乐部都拖欠奖金,北京国安俱乐部已经明确告知球员们,“比赛奖金都
在年底发放”,而青岛中能则“如法泡制”。至于大连实德、深圳金威等队“欠薪”已经令球员麻木了。现在一位球员从俱乐部退役时如果没有被拖欠工资那是奇迹。

  “欠薪”仿佛

中国足球职业化的一个缩影。“欠薪”苗头的诞生应该归功于甲A中后期的资本肆虐,1994年实行职业联赛时,所有俱乐部还是“伪职业”,本质还是“专业队”,这个时候的改革还是停留在广告赞助的“初级阶段”,球员的工资来源有两部分“体工队拨款”加“广告赞助”,有多少用多少,绝不会超支但也绝不会欠薪,应该说这是中国球员最后的甜蜜日子。

  以

广东宏远为例,郎效农介绍,当时广东足球虽然最早开了转会和广告赞助的先河,但是一直没有实行真正的职业化,即使在北京、大连等俱乐部纷纷在工商部门注册成立“俱乐部公司”后,广东也没有实行公司化管理,经营都还是作为宏远集团下的一个“生产部门”开支管理,那时黎兵和区楚良即使在离开宏远时也没有被拖欠。

  而随着转会和市场关注度的迅速提升,球员的工资和转会费等额度也迅速攀升,特别是前卫寰岛三年三大步的“寰岛现象”,用高工资囤积了高峰、彭伟国等球员,使得国内足球时常偏离了正常的发展轨道,出现了所谓的“泡沫足球”,这也为后来的“欠薪之祸”埋下了伏笔。

  在逐渐公司化管理的俱乐部运作下投资水涨船高,与当年失去理智的股市一样,几乎是不问后果地投入,这不仅使俱乐部负债累累也拖垮了背后的投资人。以广东宏远为例,2000年宏远集团无力承受俱乐部的投入,只能将主场迁出广州,随之而来的是球员的工资在2001年开始被拖欠,在看到无力扭转局面后,宏远只好将球队卖出,而寰岛的结局难逃相同的命运,而没有将球队及时“出手”的企业就只能被一块儿拖死,李志明的

陕西国力就是一个极具典型的例子。

  而自2003年以后,中国职业俱乐部不堪负重,开始了大面积的欠薪,银根的紧缩直到今天还未停止,在辽宁队和大连实德队中主力队员甚至还有拿5000元月薪的如冯潇霆的星级球员,这放在5年前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事情。

  作为一家民营企业投资足球承受的压力远远高于国企,成本控制、资金链等问题都现实地摆在投资人的面前,而在甲A时代积淀的各种矛盾令他们无法摆脱,当年迅速攀升的工资和奖金是一个沉重的负担,成为投资人的“恶梦”,于是各种“开源节流”的办法包括欠薪都成为俱乐部经营的“手段”。

  今年足协推出了一项新的规定,如果俱乐部欠薪长达三个月,球员有权“自由转会”,06赛季是实施该规定的第一年,俱乐部是否有所收敛还要看年底球员的遭遇。


  精彩足球新闻华体网独家代理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813,000

评论】【体育沙龙】【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