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足球经纪人诉甜酸 试训制与国际足坛背道而驰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6年04月25日18:15 申江服务导报 | |||||||||
“本事小”的经纪人用自己的佣金打点关系:最后到手的也就是佣金的四分之一。“本事大”的经纪人则选择与俱乐部官员“共谋福利”:来中国踢球的外援,90%以上在国际市场上有明确身价,但只要搞定了俱乐部某些人,身价25万美元的外援,在中国能卖出80万美元的“好价钱”。 除去那25万美元的真实转会费,多出的55万美元去了哪里?
国内转会用不上经纪人? 在每个球员的合同文本上,都有“是否有经纪人”这一栏,如果有经纪人,那么必须注明经纪人是谁。国际足联规定,足球经纪人每帮助一个球员签约,都必须向经纪人所属的足球协会与球员所属的足球协会寄一份合同文本的复印本,用以备案。 在足球发达国家,球员在国内联赛转会,总是先和自己的经纪人商量去向,由经纪人负责联系俱乐部,对方俱乐部则与经纪人具体商谈球员的待遇问题。但是在中国,足球还未真正市场化,合同到期后,球员也不是自由身,而球员转会也不是非得要经纪人介入,只要双方俱乐部拍板即可。在国内转会市场的运作上,中国足协以“宏观调控”的方式,模仿美国NBA选秀的“倒摘牌制度”,搞着“计划足球”。去年李玮峰被挂牌后,明确表示,“其他俱乐部不要摘,摘了我也不去!只去申花……”对于“倒摘牌”制度,这无疑是一个绝佳讽刺———要知道,美国人的“倒摘牌”只是在挑选新秀,并不是联盟内的球员流动,而且NBA不是篮球联盟吗,和足球有什么关系! 更有甚者,有的俱乐部利用“国内转会不需要经纪人”这一“潜规则”,拒绝支付经纪人佣金。比如,一球员想转会至某城的一支球队,又没有经纪人,就请了一位相熟的记者充当自己的经纪人,当这位记者跑前跑后与对方俱乐部谈妥条件,球员也顺利转会后,拿到转会费的原俱乐部老板拒绝向该记者支付佣金,原因是“一开始就没说要给佣金,再说,对方俱乐部的老板我也认识,就算不靠你,转会也能成功……” “一定要在办事前就和俱乐部签好经纪人合同,这样即使事后俱乐部赖账,也有和它打官司的依据。”一位经纪人告诫说。 引援市场花头浓 在国际足坛,职业足球经纪人能左右球员的去向,备受俱乐部青睐。但在中国,有执照的经纪人却比无执照的更难生存。国内俱乐部找外援,喜欢通过没有许可证的经纪人,少了几道当中的正规手续,意味着能少付不少佣金。“伪经纪人”和俱乐部谈成一笔生意后,有些会请有许可证的正牌经纪人代签合同,但更多的是在球员合同上填写“无经纪人”,直接私下同俱乐部谈定“好处费”。以2000年后的某个赛季来说,中国足坛引进了128名外援,其中只有30名是通过正规途径、由正牌经纪人引进的,剩下的98名,来自私人介绍。 俱乐部与这些球员签约前,为了检验他们的实力,一律要求试训。正是这与国际足坛背道而驰的“试训制度”,让真伪经纪人们吃足了苦头。国外俱乐部接受球员试训,先由经纪人向主教练提供推荐球员的资料与比赛录像,主教练认可后,俱乐部向该球员发出邀请函,请他前来试训,并安排教学赛,无论最后签约与否,球员试训费用,都由发出试训邀请的俱乐部买单,决不会摊到经纪人头上。 而中国的某些试训,更像“人口交易”。经纪人将球员带到国内,球员的费用全部由经纪人负责。有些球员跟着球队试训了一个多月,最后被否决;有些球员不远万里从南美、非洲等地赶来,结果只跟着球队训练了一次,就被否决……这时,经纪人只能在一旁徒唤奈何了,因为他花费的所有精力和数千美元的“前期投入”,在瞬间化为乌有。 每年来中国试训的外援人数十分庞大,即便在那些甲级弱队中,都有十几名外国球员排队等候试训。为了让自己介绍来的球员被选中,不少经纪人将“公关重点”放在俱乐部某些人身上。 如今,中国大部分球队的外援,基本是一年一换。原因很简单,只有频繁换人,才能带给某些人额外的“年终大奖”。 文/徐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