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申花速度劣势外另有软肋 双边锋设置有最大败笔

http://sports.sina.com.cn 2006年04月06日02:14 东方体育日报

  本报记者赵新明述评

  昨天的这场足协杯赛,并不是一个层面的较量,由此,申花昨天5比1大胜河南建业,还不足以彻底摆脱外界的置疑之声。周六主场迎战武汉光谷的比赛,对吴金贵和他的申花队来说,或许才是真正的考验,毕竟,在此前三轮的主场联赛当中,申花还无一开和。

  综观申花队之前的五轮联赛,成绩为一胜三平一负,其中三个主场皆为平局,无一胜绩,这对于立志冲冠的申花而言,的确是一个极大的讽刺。申花的主场究竟怎么了?这个疑问,无论抛给主教练吴金贵还是队员,都是一个一言难尽的问题。平心而论,申花队前五轮联赛在场上暴露出最大的问题,便是场面上优势有余、进攻上效率不足。而导致这一个问题的因素,除了球队目前整体状态平平之外,和球队攻防枢纽缺少决定性球员有比较的关系。

  通过这几场比赛,外界不难发现,

申花队事实上并不缺乏单个的速度型选手,但在进攻中却很难打出整体上的快速,这与中后场缺乏有效、及时的中长距离传球有必然的关系。常见的情况是,申花队只是两到三名队员,以相对简单的配合在边路活动,手术刀型的直传球实在是少之又少。而缺乏有效传球的这一个问题,在申花队由守转攻的时候,又暴露得特别明显。

  因为没有状态上佳的输送者,导致申花队在由守转攻时,很难在最短的时间里,将球有效地过度到前场,这使得球队4231阵型中的两个边锋的威力大打折扣。由于缺乏传球好手,由于配合欠缺熟练程度,申花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对手迅速地在本方后场重新布防,反击战由此变成了阵地战。而原本应该边路突袭的两个边锋,此时却因为要疲于背身拿球,成为了游曳在边路的“

中锋”,这不可不谓是双边锋阵型设置的最大失败。

  2003赛季,申花之所以能在一些不占优势的情况下成功破门,靠的就是阿尔贝茨在中后场的长距离输送以及马丁在前场的合理穿插,而这种行进间只持续三到四次传球的进攻配合,往往是点睛式的。譬如昨天的比赛,上半场,郑科伟送毛剑卿的那记20多米长的直传,以及谢晖助攻肖战波之前,得到球的那记传球。事实上,申花并不是没有这样的传球,但出现频率实在是少得可怜,这很大程度上也削弱了前场球员的进攻能力。

  毫无疑问,申花需要一颗奔腾的“芯”。说得更加直白一些,在肖战波本赛季状态有所回落、王洪亮年轻尚无法得到足够机会的情况下,申花队如今在场上几乎没有一个出类拔萃的攻防“枢纽型”人物。是通过购买引入,还是通过内部的人员组合来合理调配,甚至是通过平日训练来塑造?这显然是摆在教练组以及申花俱乐部面前的一大课题。

  12年联赛数据一网打尽 改变你看中国足球的方式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783,000篇。


 

评论】【体育沙龙】【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