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一民十问中国足球:提高训练水平 洋帅并非万能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6年01月16日11:49 体坛周报 | |||||||||
记者张卫广州报道 15日,中国足球教练员训练研讨会在广州召开,杨一民用了10个问号致开场辞,这十问可能是中国足球和他自己的最挠头处。 职业联赛是否占有排他性位置?这是杨一民的第一问。联赛与国家队、青少年的矛盾在职业化进程中由来已久,杨一民排比道:“职业联赛在一国足球发展中的确起着不可替代的中坚作用,但如果没有青少年的根,联赛必然没有质量;如果没有国家队所代表的国家
第二:仅靠联赛制度能否打造联赛质量?由于近几年人们把联赛市场低迷的罪责指向联赛制度的不稳定性,杨一民认为保持赛制延续性固然重要,但这只是保证联赛质量的外力,更重要内因是球队水平。他的观点是:“中超要想像欧洲五大联赛那样长久红火,最重要的还是要靠球队比赛中的技战术含量取胜,所以每个教练只有全力以赴将球队训练水平搞上去,才能真正提高联赛质量,重新赢得民心。” 接下来杨一民重点阐述了中国足球的涉外问题,一是对出国踢球应该持什么态度?二是选用外国教练好还是本土教练好?杨一民旗帜鲜明地表达了鼓励将球员送出国门的态度。对于转会价格和俱乐部成绩这两大中国球员走出国门的主要障碍,杨一民主张:在价格问题上中国俱乐部必须要以欧洲俱乐部转会同类水平的常规价格为标准,而不应该以爱要不要、无所谓的态度漫天开价;对于因为球员留洋导致俱乐部成绩受影响,杨一民赶紧站在国家高度上看待这个问题,他演说道:“当我们看到球员进入世界赛场所产生的国际影响,看到带给中国足球的荣誉和利益,俱乐部同样会赢得更多的支持与爱戴。” 当然,杨一民也不全是讲荣誉,为了解决支持球员留洋的俱乐部的后顾之忧,他称中国足协会出台某些补偿政策。他仿佛看到了曙光:“鼓励球员留洋的借鸡下蛋模式,是提高中国足球国际竞争力的最有效捷径之一,我希望所有教练都能够成为球员走出国门的坚定支持者”。 虽然研讨会集纳了福拉多等诸多外教,杨一民还是直话直说。他表示,请外教的目的是为了在土洋协作中提升中国足球的整体水平。同时,杨一民的一句话让土教感动:“足球改革以来,许多外教的执教结果也并不优于国产教练。” 接下来的几问,也如排山倒海:青少年足球为何长期发育不良?球员技战术方面更缺少什么?比赛作风是口号还是能力?如何评价训练和比赛质量?怎样认识职业足球时代的冬夏两训?“三从一大”到底有什么错……杨一民尖锐批评了某些青少年教练的不良职业道德,比如纯粹为了钱将有天赋的少年拒之门外,或仅为眼前成绩和经济利益对超龄球员不管不问,甚至帮助球员改年龄等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