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徐根宝反思中国足球:面对现实 治理环境 从我做起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12月22日01:58 东方体育日报

  徐根宝,从来就没有离开过中国足球的视线。

  十年磨一剑,缔造中国的曼联——是他2000年就许下的誓言;2006年,徐根宝又要出山了,而且这次来头更大了:他出任的是董事长,而非主教练;他要搞的是一家俱乐部,而非一支球队;他率领的是那把在崇明磨了五年的童子剑,而非申花、国际这样的现成品……

  人们不禁要问:莫非性情中人的徐根宝又耐不住寂寞了?根宝的回答很简单:“我的目标没有变,正是为了更好地磨剑,我才提前亮剑;正是为了将来的‘曼联’,我要提前试试中国足球的深浅。”

  子弟兵从乙级起跑

  “我不是想出什么风头,也不想邀请那些在会上发一通牢骚的人参加,关键是这个会要静下心来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特别是解决问题。”徐根宝没有急于发起讨论,突然降临的一个机遇让他有了一个新的更大胆的计划:与其多说,不如多干,路还是要靠自己走出来的。

  中邦集团主席卫平给根宝打来一个电话,他主动要把一个“中甲壳子”送给徐根宝。卫平这个人,对足球还是相当痴迷的,当年他搞浦东队,尝到了不少甜头,“我从法国千辛万苦、花100万美金买来一个雕塑《思想者》,也只能在报纸上露个小角,但是搞一支球队,1000万元的开销可以平均一周在报纸上露面四次,这个广告效应你说大不大?”

  “只要是商人,做事情、搞足球,就必须有利可图,这是最基本的规律。没有利益回报,任何一个老板都不会投资。九城买下中邦这个‘中超壳子’,卫平打算把原来‘联城’的‘中甲壳子’送给我,我就是这家俱乐部的董事长,他每年出500万元买下我这支球队的冠名权。”虽然这个计划最终没有实现,徐根宝却坚定了亲身进入中国足球市场的想法。

  “东亚集团的领导了解了我的想法后,很支持我出来闯一闯。”和东亚集团的合作,徐根宝将第一次拥有一支自己的俱乐部,并通过上报中国足协批准,明年用一群17、18岁的孩子从乙级联赛打起。

  “打乙级联赛的开销不用很大,人家住宾馆、坐飞机,我们可以住招待所、坐火车,就是要从小培养一种精神。中国职业足球的实践证明,不是钱越多水平越高。”徐根宝要尝试的,是建立一支真正能够自负盈亏的俱乐部,一支真正按照市场规律运作的俱乐部。

  市场乱 环境差 球员骄

  对于中国足球的现状,徐根宝总结出了“九个字”——市场乱、环境差、球员骄。

  徐根宝是一个贯穿中国职业足球历史的人物,他常常会想起一些职业联赛之初的繁荣景象。“以申花为例,夏普的胸前广告可以卖到100万美金一年,那时候不仅生存没问题,都还有的赚;后来申花成绩好了,人气很旺,和四川的科技企业托普签订了一个三年上亿的合同,你想想,这个足球的利润有多大?”

  徐根宝是职业联赛的参与者,更是受益者,他认为中国足球需要进入市场,足球水平的提高离不开市场化,但恰恰是在进入市场后遇到了种种问题,中国足球的核心矛盾就是市场问题。“我当年搞这个基地,咨询过中远的徐泽宪,他就说投资人绝对不会做没有利益回报的事情,一般是一年半看不到回报的肯定不投。而我这个正是高风险的长期投资,真正的商人是不会投的。”

  由此,徐根宝发现,在度过了最初的市场繁荣后,中国的俱乐部往往运作起来十分困难,每年都入不敷出、哭穷喊冤,那么这个市场又怎么可能健康发展、推动中国足球水平的提高呢?

  徐根宝在思考,如果投资人没有长线投资的打算,如果俱乐部的足球产业运作不好,难免会急功近利,为了取得成绩就可能不惜代价,比如在运动员身上乱花钱,运动员的价格和他们的真实价值相背离,甚至个别还要出现买裁判、打假球的不正当行为,损害了广大观众和球迷的利益。“这些问题不是某个人的问题,某个俱乐部的问题,而是一项产业进入市场后很可能会遭遇到的假冒伪劣问题,是市场运作中产生的阶段性问题,整个中国足球的市场环境被暂时搞乱了。”

  “我说球员骄,这个‘骄’字算是客气的,我们不少运动员不够自爱,敬业精神不够,职业道德缺乏,甚至在社会上做出了一些不符合行为规范的事情,造成了很不好的影响。”徐根宝认为,如果这“九个字”不得到纠正,中国足球很难走出困境。

  中国足球路在何方

  大约三个月前,徐根宝逐渐形成了这么一个意识:在目前中国足球的低迷环境下,就算他的“曼联”球星培养出来,还不是要陷在中国足球的泥潭里?

  小环境总是要服从于大环境,2005年的混沌状况,让徐根宝这个典型的中国足球人看在眼里,急在心里——“难道中国足球就真的搞不上去了?职业化之初的繁荣景象都到哪里去了?提高中国足球水平的路到底该怎么走?”

  在和中国足球界的一些人士沟通交流后,徐根宝曾经想到了搞一场“中国足球路在何方”的研讨会,前中国足协主席年维泗、前亚足联副主席陈成达、中国足协专职副主席谢亚龙、中国国家队元老马克坚、前上海市体委主任金永昌、俱乐部投资人代表卫平、交通大学人文学院邢兆良教授等人,都答应出席。

  在和上海市的有关领导汇报后,上海市体育局局长于晨、副局长邱伟昌等人也特别支持根宝出面,发起一场有关中国足球的讨论。“不如就举办一个有一定知名度的论坛,让我们大家一起为中国足球做点实际有益的工作。”

  不少媒体朋友以及社会上很多依然关心中国足球的专家、学者,也都特别支持,向徐根宝提出了不少好的建议和观点。

  足球市场依然庞大

  根宝基地俨然是一个新兴的旅游景点,普通一个上午,十几家旅游团队都把大巴开进了根宝足球基地,这些游客不为别的——都冲着“徐根宝”。

  “的确,这几年中国足球环境不太好,但是到我这里来看我的人还不少。我想,这一方面是他们对我过去做出的一些成绩的怀念,另一方面更是他们对我的某种期望,他们会想,中国足球未来的球星会不会在这里?中国足球到底还有没有出路?”徐根宝说,这一切迫使他好好思考中国足球的问题。“从我这的一个侧面就可以看出,中国足球市场虽然很低迷,但中国依然有着庞大的足球市场,群众基础没有丢,反而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大。现在只不过是愿意到球场里看球的人少了,因为大家都认为你这个球不好看,甚至是假的、骗人的;但关心足球的人依然存在,关注像我这样的足球人的人依然存在。”

  “其实,投资人在他们各自的经济领域是高手,他们搞足球也是高手。”徐根宝分析说,足球获利有两种,一种是在足球产业上直接获取经济利益;另一种则是通过足球让其他产业得到回报。“投资人是不会做亏本买卖的,否则为什么现在有人退出去了,立刻就有人冲进来?这也说明中国足球是有利可图的。”

  在中国,越来越多的体育项目都会逐步进入市场,接受市场的检验,“然而足球还是最受欢迎的项目,还是最能进入市场化运作的项目。中国足球人必须把这个足球产业做好,必须把这个市场做好。”

  培养足坛的“姚明”“刘翔”

  在徐根宝看来,规范市场只是第一步,一旦环境好了,市场平稳了,中国足球的水平要上去,关键还是要培养出明星运动员。“球员是什么?在市场中球员就是产品,有明星球员,就是有拳头产品,这样才能吸引顾客,把球迷重新请回到看台上。”“比如说这次十运会在南京,为什么田径的票子卖得最好,就是因为有刘翔,很多人是冲着明星来的,通过明星效应,把这个原本冷清的体育市场带动起来了。市场繁荣了,水平也会跟着水涨船高,这个时候刘翔多拿点,收入高点,当然是正常的。”

  在这支上海东亚足球队里,虽然都是17、18岁的孩子,徐根宝对内要做的就是大力进行职业运动员的道德教育、素质教育,加速对他们价值观、人生观的改造。“我这个‘曼联’培养出来的球员如果放在目前这个环境里,肯定要变坏,现在他们有的已经提出来了,说什么踢上职业队就可以买房买车了,好像踢球对他们来说就等同于淘金。这个观念不改变,中国足球能行吗?”

  徐根宝说,其实他已经注意到像实德、申花这样的大俱乐部,已经开始有些改变。“比如实德,前两年他就是敢于不要成绩,把那些高工资的球员调整掉,说到底就是想逐步把这个市场再规范起来。”

  “我马上也要进入市场了,接受市场风浪的各种考验,我很想呼吁中国足球从上到下的每一个人,大家一起‘治理环境、树立公信、面对现实、从我做起’。这‘十六个字’是中国足球现实要做的事情,我们必须有决心把这个环境治理好,给球迷一个交代,还球迷一个信誉度。”一向自信、豪气的徐根宝丝毫没有被岁月磨去棱角,他又大胆开拓着新的领域,追寻着他的梦想。

  “只要我这三年能够撑下来,我就能实现我的曼联梦。”说这话的时候,那只取名“曼联”、耳朵被染成红色的玩具贵宾犬突然跳到了椅子上,昂首站了起来,仿佛听懂了主人的誓言。

  整治市场关键在足协

  “我这次出山,绝对不是冲动,锻炼这批队员是一方面,他们需要更多实战经验。”2006年,徐根宝的提前“亮剑”其实有着更深刻的用意,“但是另一方面其实更重要,那就是我需要亲身实践,不是继续做主教练,而是尝试做一个俱乐部投资人,看看在中国足球环境里能不能生存。说到底,规范中国足球的市场,需要每一个中国足球人行动起来,从我做起,众人拾柴火焰高。”

  徐根宝认为,整治市场的问题,关键还要靠中国足协。“就像市场中出现了假冒伪劣产品,在经济的特定发展阶段是很难避免的,关键就要靠行政手段、规章制度来严打、严管。中国足协整顿中国足球市场的职能要被充分体现起来,只有市场规范了,环境才能转好,中国足球也才有希望。”

  谢亚龙对明年联赛提出了“干净、有序、诚信、水平”这八个字,徐根宝认为其实现在很多人已经意识到规范市场这个问题的重要性了。“足协有足协要立的规矩,比如管理裁判问题,在足协的领导下,各个俱乐部、各个投资商也有要立的规矩,比如给球员的工资,价格一定要与他的市场价值相符合,球员的工资不是老板想给多少给多少,而是由他能吸引多少观众、能带来多少赞助商决定的。”

  “我是中国足球的一分子,我这次出山,也一定要从我做起,为规范中国足球市场作出一份贡献来。”徐根宝对他的东亚足球队有着很清醒的认识,“目前看来,我们这个队的水平距离中超、中甲还有一定距离,但打打乙级联赛的话,四五百万也够了,我搞球队的目的是锻炼,三年内不考虑冲甲,争取前两年立足、第三年打出点东西来。”

  “有多少钱,办多少事,这是最基本的经济规律,我的俱乐部要能自负盈亏。”徐根宝希望能够尝试在中国实现“靠足球产业生存”、“用足球赚钱”的理论,“我现在这个俱乐部就好比在一家小店铺摆个摊头,申花,实德,你们就好比在恒隆广场有个门面,你们有你们运作的方法,我也有我运作的模式。和欧洲一样,小俱乐部不能一味追求成绩,但可以培养球星,通过买卖球员来维持俱乐部的生存。”

  作者:杜旻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387,000篇。


 

评论】【体育沙龙】【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