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卖冷面和猪肉的还在搞 恐慌四哥拼命躲过黑金教练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12月16日10:41 《足球·劲体育》

  中国足球的悲凉现状让所有足球人失去热情,在这种背景下,足校随之崩盘,更让人心痛而恐慌的是,在这残存的为数不多的足校中,各种匪夷所思的怪现象让人触目惊心。无论是跟随教练不断跑路、最终迷失在足球圈的小L,还是为了找不收黑钱的教练而不断逃命的四哥,抑或是那些靠着足校学生的钱来养活职业球队的俱乐部,他们经历的、面对的都是阳光下的黑暗。悲哀的是,这些都只是冰山的一角,足球学校中的黑暗丑陋,都远非我们调查到的可以概括……

  迷茫者小L 在不断的跑路中断了路

  小L(应当事人要求隐去姓名)是1987年出生的,如果一切顺利,他现在应该在一支职业队的U19梯队里。“我小的时候身体条件很好,13岁时百米就能跑进11秒。当时我们家离砂山体校比较近,我就去了虎星足校。带我的教练姓Z,对我挺好的。”

  小L的转折从两年后开始,在一次训练之后,Z教练特意找到他的家长说:“我可能不能再带你的孩子了,我要去另外的××足校,那里的设施更好一些,还有一块天然草皮的训练场 ,我觉得孩子到那里出来的机会更大。”当时小L已经交了全年的学费,而那时距离学年结束还有3个月,小L对记者说:“当时教练告诉我,新学校特批免掉我们前3个月的学费,等到新学年开始时再交学费。当时我就觉得Z教练对我们挺好的,平时也很关心我们。那时候我不爱上文化课,Z教练还告诉我上课带个随身听,别睡觉就行。我想在哪学都是学,而且当时他要领我们去的那个足校确实条件要好一点,就和他走了,当时不仅仅是我,一共有近20个学生都和他一起走了。”

  小L的折腾并没有结束,在新足校待了不到一年,Z教练又要跳槽了,这一次是去深圳,据说足校是与深圳俱乐部联办的,以后可以解决去职业队踢球。这一次包括小L在内有十几个学员再一次跟随了Z教练,但很快他们发现所谓的深圳俱乐部联办并不存在。6个月后,小L再次随Z教练换了足校。在频繁的换校过程中,小L的足球生涯就此断送。而文化课也几乎放弃,小L对我说:“我有些当年的队友现在上了大学,我想走这条路,但学习全部耽误了。前几年还有队友去足校当教练,现在足校不景气,我的这条路也断了。”

  小L的命运并不是一种偶然,已经成名的陈涛当年也经历过类似的诱惑。在高丰文足校学习了两年之后,高丰文让陈涛学费减半。而此时毅智足校也注意到了陈涛这个好苗子。在又一个学期开始之时,毅智足校把陈涛拉了过去,庄毅给陈涛开出的条件很诱人“全年减免学费”。但只在毅智待了一个星期,高丰文的儿子高祥就找到了陈涛,也提出给陈涛在接下来的学年里全免学费。于是陈涛回到了高丰文足校,在那里一直才到被沈阳金德收购。

  但在足校发展的后期,出不出人才已经不是办学都关心的重点。因为每个学生高达30%到40%的利润率,争夺生源成为了各个学校的目标。在这个过程里,有学校开始用高薪拉拢其他足校的教练跳槽,而他们的要求就是过来的教练必须要带学生过来,很多时候,教练在新学校的待遇要和带过来学生的人数挂钩。

  教练从频繁地跳槽当中尝到了甜头,转而他们将自己手中带的队员看作为是自己的私有财产。庄毅为记者回忆说:“曾经有一个教练带着十几个队员过来,我们学校正好也有这个年龄段的队伍,我想把他们合在一起分成两个队,由这个教练再带一个新队,但教练员就是不干。”最离谱的事情是,有的教练在队里只剩下7个人的时候仍然拒绝把队员并到其他队里去。

  在足校的后期,有的教练干脆就带走二十几个队员找块场地自办起微型足校,而这样一无固定场地、二无固定校舍的足校命运可想而知。

  按照足协的规定,13岁以下的孩子不能流动,14岁以上的孩子要有偿有序流动。这意味着小球员一旦变更足校和业余俱乐部,理论上是要向原单位支付一笔赔偿金的。为了避免支付这笔费用,或者是让不足年龄的小学员流动,新的“丑黑”现象又出现了。

  到了后期,这一步也被省过了,教练员干脆为那些孩子改个名字重新注册,一些神通广大的教练甚至发展到把孩子户口本上的名字先改完,然后再换个足协重新注册。对于这样经过重新打理之后的“新”学员,原来的足校毫无办法。

  赵树元痛心地说:“有的教练带着十几个孩子全中国几乎跑了一大圈,每个地方待上一年半载的,几年下来,孩子全毁了。”而庄毅则叹着气说:“没办法,很多我们学校培养了一半的孩子,说走就被带走了,你根本找都找不回来。”

  恐慌者四哥 拼命逃只为躲过黑金教练

  “四哥”是一位学生家长,记者是在走访杨晓伟的足校时遇见他的。柔道运动员出身的四哥也算是体育世家,他的家就在体校边上,足校的这些事他见多了。他对记者说:“我亲眼看见,有的教练一看见家长到学校看学生来了,就把小孩子叫过来颠几下球,家长一高兴就请教练去喝酒,其实平时根本不练什么真东西。我的孩子也换了好几家足校了,为什么我要找杨晓伟,他教东西细而且负责,还有他不贪黑钱。”

  在足校这个圈子里,吃吃喝喝还只是小意思。最初只是逢年过节家长给教练送一些礼物,但发展到后来,那些没送过礼的孩子经常会受到教练的冷遇。无奈之下,几乎所有的家长都要向教练上贡。有的教练还把手伸到了学生的冬训上。有一段时间,广西北海某个基地几乎成为了辽沈地区足校冬训的“指定基地”,让外人不解的是这里的冬训费用不但贵,而且条件比其他基地差。一名老教练为记者揭开了谜底:“那里的老板脑子活,第一年拉了一些教练过去,教练刚到基地,马上就有年轻女孩子陪着。有的人贪这个便宜,年年一到冬训就坐不住了。”到后来一些正派的老教练和足协的官员干脆不去北海了,他们的理由很简单:“去了那个地方,你有嘴都说不清楚。”

  更为过分的是,沈阳一家俱乐部梯队的教练竟然把歪主意打到了学生的家长身上。当一名小球员的妈妈找到他希望能够照顾一下自己的孩子时,这名教练员竟然对这个妈妈下了手。最终为了孩子的发展,母亲“献了身”,但她的孩子仍然没能踢上希望中的职业足球。而这位教练的下场也好不到哪去,没多久就被俱乐部除名。至今辽沈圈里的教练提起这人就不住地摇头。

  教练素质如此,办学者的水平怎么样呢?今年年初《辽沈晚报》曾经在当地搞了一次足校的调查,当时他们写出了“卖猪头肉的当足校校长”。本次调查里,我们发现那只不过是冰山的一角。

  那位猪头肉校长现在已经成为了辽沈足球圈内的笑谈。他的一个经典笑话是这样的,按照足协规定,足校招进来的小队员要测骨龄,而这位校长干脆说:“费那个劲干吗?让我摸摸你的手腕子,多大岁数我就知道了。”知情人介绍,在当年足校最火的时候,这位校长在苏家屯区找了个体育场,傍上了沈阳体育学院一位足球教练和一位篮球教授,打着他们的牌子,足球、篮球学生一起招。冲着沈体教授的牌子,不少家长都把孩子送到了学校里,而两位老教练只待了几个月就愤然离开,原因是学校太不正规。

  与另外一所足校相比,这位猪头肉校长还是比较负责。沈阳市内的一所重点体校在转制后被改办成了业余俱乐部,承包者竟然是此前学校边上一家冷面店的老板。最初这位老板还只是担任校长,后期他干脆自己亲自上阵出任教练。而让人吃惊的是,这位从来没受过正规专业训练的冷面店老板手里居然有国家B级的教练员证书,后来在圈子里他也每每以职业教练员自居。在把那家俱乐部办黄了之后,他干脆又转移到沈阳市的东陵区继续办学。

  获利者俱乐部 用足校收入反哺球队

  2004年,被辽足挂牌的刁斌与俱乐部打起官司,原因当时俱乐部收了他10万元的好处费,承诺是让他进一队,但最后又将他挂牌。一年过去了,刁斌在电话里对记者说:“我一审、二审都赢了官司,但是法院还没有执行。”听说记者是做青少年的调查,出身于沈阳市足校的刁斌特意对记者说:“当初我是从北京宽利自由转会到辽足的,后来在一队才遇到这种情况。现在一些从预备队上来的小孩子可能情况比我那时候还要艰苦,他们付出的更多。”

  “刁斌现象”绝非偶然存在,辽沈足球圈的老教练赵树元对记者说:“现在圈子里的很多职业俱乐部,队员想打上预备队,甚至想进一步,不是你水平好就进行去的,不拿钱根本不行,你说家长怎么承受得了?”

  而职业队的胃口还并不仅仅在于收受这些年轻球员的敲门钱,足校也是他们眼中的一块肥肉。从2000年开始,足校的巨大利润让职业俱乐部也开始心动,几乎所有职业俱乐部都办起足球学校。因为背后有职业俱乐部的巨大光环,很多家长几乎是想也不想就把孩子送向职业俱乐部的足校。

  对于青少年,职业俱乐部并不仅仅是不投入的问题。辽足在一些资金困难的年头里,甚至向足校拆借过现金,青少年足球在此时已经开始反哺职业俱乐部。辽足足校每名学生的年收费标准是16500元,而金德足校每名学生的收费标准是16800元。这个收费标准甚至高过了普通的私人学校,就连盛名在外的鲁能足校当中也存在着大批的收费学生,他们也是俱乐部一笔不小的收益。

  而在很多职业俱乐部的14岁以上梯队里都搞一队两制,一些挑出来有发展的苗子进入免费班,其他的学生则一律在收费班里。搞了多年的青少年足球的前沈阳队主教练段鑫对记者说:“其实我们这些专业人士都看得出来,那些收费班里的学生几乎没有一个是能踢出来的,但家长就是钻了牛角尖,认为孩子在这里待着就有机会,他们的钱几乎是白白扔进来的。”而在英国的职业俱乐部里,被职业俱乐部选中的学徒球员不但不需要支付学费,每周还会从俱乐部领到一份不高的补贴。

  辽宁省足协在全省范围内有10个青少年足球的小据点,每年省足协从中国足协的分红当中会拿出一部分钱来专门发展青少年足球。技术部官员宋雪松给我算了一笔账:“每个点其实每年也就是解决一些服装和足球,再有就是比赛的费用,一年下来,一个点不会超过2万元,全年搞10个点也就是20来万块,但由此产生的人才却都是职业俱乐部的了。大连实德在大连就是这么搞的。”

  但让人不理解的是,无论是辽宁还是沈阳俱乐部在这几年里没有一家想起来与地方足协进行关于青少年方面的合作。辽宁俱乐部在2003年花费300万从大连铁路买了一支1987、1988的梯队。300万几乎可以让辽足在辽宁省里发展10年青少年足球,但对于俱乐部来讲短期内的实用性似乎永远是第一位的。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225,000篇。


 

评论】【体育沙龙】【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