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颜强:孙继海在英超只发挥60% 姚明统治NBA不现实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12月15日06:07 深圳新闻网-晶报

  作为中国的惟一代表,《体坛周报》副总编颜强上个月曾在瑞士苏黎世出席国际足球论坛,在此前后,他在欧洲呆了一个月,感受欧洲足球的同时,还在好朋友孙继海家住了一晚,话题自然从孙继海说起——

  晶报:中国的几名留洋球员这个赛季都遇到了些问题,孙继海也不例外。

  颜强:孙已经到了极限,他所面临的,也是中国第一代留洋球员都会面临的问题。其实大家对他们第一代留洋的球员期望值并不是很高,在欧洲足球的氛围中,是需要两到三年才能扎根的,而只有继海做到了这一点。这次我在他家住了一天。我感觉他在英超发挥出来的水平只有他综合能力的60%。大家都看到了,他在场上哪个位置都可以打,而且打得都不错,他这样做,其实就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也失去了自己的一些特点。

  晶报:那您觉得他该怎么做呢?

  颜强:作为中国人在英国踢球,最重要的是发挥自己的特长—速度和技术。当然,现实与理想有些矛盾是不可调和的。国内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继海在那边多艰难。曼城队从2002年升入英超后至今,那时的队员中,保留到今天的只有继海和邓恩两人,这已表明了他在这支球队的位置。

  晶报:李铁似乎遇到的问题更多,您如何看待他在埃弗顿队的前景?

  颜强:李铁第一个赛季很成功,但现在就是在预备队里,他都没有位置。从个人待遇上说,他们两个差不多,但从前景上讲,李铁不如继海。而以李铁倔强的个性,他在球队和英超都没有多大希望了。

  晶报:在德国的邵佳一最近表现很不错。

  颜强:邵佳一完全具备打

德甲的能力,他有鲜明的技术特点,不过个性上有些问题,比如与主教练的关系,这也限制了他出现在顶级联赛中。

  晶报:比他们三个年龄更小的董方卓,是不是更有前途呢?

  颜强:我把董方卓归于中国球员留洋的第二代,这次在瑞士,许多当地人都跟我谈起了他。他比前辈们会更好,因为出去时年龄小,董方卓又处于一个良好的培养体系中,这对他的成长非常重要。现在的安特卫普队,董方卓12轮进了9球,是球队头号球星,前场的定位球、角球、点球全部由他主罚,这也可以看出球队对他的信任以及他个人的进步。

  晶报:现在球员留洋跟以前有什么大的变化吗?

  颜强:低龄化。成年球员出去达不到人家的要求,又没潜力可挖,十七八岁出去,使他们比起第一代球员来,更可能成功。

  晶报:您是连续第二次出席在瑞士的国际足球论坛,作为中国人,能听到别人谈起中国足球吗?

  颜强:在这种国际足球的高端交流中,中国足球还不足以成为一个话题。别人关注中国,更多的是关注中国这个市场,怎么在中国市场赚取他们想要的东西。他们逐渐对中国足球市场也有了深度上的认识,意识到不能像

皇马那样来一趟,赚一笔钱拍拍屁股走人,要有投入,要对中国足球有帮助才行。不过对中国足球的现状,没有任何积极的评价。

  晶报:是不是因为中国队没打进世界杯的缘故?

  颜强:这次别人问得最多的就是“中国队怎么了”。2002年后我在英国,别人还会说起中国足球。而现在,你连在国际上展示自己的舞台也没了。而且国家队的出线,好处绝不仅仅停留在国家队的层面。这个阵地不能丢,遗憾地是我们都看到2006年世界杯抽签了,还没听到这方面国内客观的反思。所以,缺乏交流以及在高度上的认识,产生的影响不单单体现在眼下。在为国内的现状感到悲哀的同时,更可悲的是,这种差距还在扩大。

  晶报:姚明也算是留洋阵容中的,今年是他在NBA的第四年,应该算是比较成功了,但这个赛季姚明和他所在的

火箭,表现并不稳定,对于姚明,您是怎么看待的呢?

  颜强:国内对姚明的期望值太高了。由于文化背景、思维方式的不同,这种先天差异不是说改变就能改变的。NBA需要极其张扬的个性去打,而姚明在我们中国人中已算是外向的,但跟黑人比起来,又相当内向。其实大家都应该清楚,姚明永远不可能像奥尼尔那样去打球的,我们也不能以看乔丹、奥尼尔的眼光去看姚明。姚明是接近巨星的水平,如果指望他去统治世界上最高水平的篮球联赛,是荒谬的。

  晶报:连上周中国男乒在福州总决赛输球后,主教练刘国梁也谈到想派球员去德国的联赛锻炼,球员留洋现在可是个热门话题。

  颜强:这似乎也成了体育项目中的一种时尚,一个充满噱头的话题。它能够占据大家的高度关注,但成功的比率可以说是很低很低。而且,留洋从根本上也不可能解决国内联赛的问题。即使中国男篮的五名首发都在NBA打球,就能证明中国是篮球强国吗?解决国内联赛的问题,对中国体育而言,比留洋更重要。晶报记者阎建伟

  作者:晶报记者阎建伟 编辑:


  即时澳盘解读比赛 洞察国际足坛奥秘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460,000篇。


 

评论】【足球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