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女足最早奠基人:缺乏群众基础 女足不宜职业化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12月04日02:10 东方体育日报

  曾几何时,中国足球剑走偏锋,东边不亮西边亮,为时不时要让人掬一把鼻涕眼泪的男足标榜着就近的榜样;曾几何时,中国球迷一夜之间学会了用“铿锵”二字去修饰美艳高贵的“玫瑰”;曾几何时,中国足球可以在世界足坛的最高殿堂——世界杯和奥运会上昂首挺胸地享受到最后一刻,即便那荣誉并不属于爷们儿……直到这一切终于都已灰飞烟灭而不易复求,中国女足的梦现在也该醒了!

  作为中国女足最早的“奠基人”之一,刘思义指导对于中国女足近三十年来从萌芽走向巅峰,再由巅峰坠落低谷的历程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 历史

  风雨三十载

  中国是世界上较早开展女足运动的几个国家之一。中国现代女子足球运动开展于1976年,在陕西、辽宁、云南三地率先破土而出,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是中国女足运动发展的繁荣期。1984年,以女足运动开展得比较好的地区为基础组建了首支中国女足国家队。从此,中国女足开始了南征北战的历程。

  1988年,在中国广州举行的国际女足邀请赛上,中国女足获得了第四名的好成绩。可在此后不久,女足运动曾莫名其妙地陷入过一段“饥荒期”,没有了资金做后盾的女足明显底气不足,多支球队被迫解散,女足新秀的培养也宣告中断。

  1991年,广州举办了第一届女足世界杯,中国队在家门口表现抢眼。小组赛以两胜一平的傲人战绩挺进八强,并最终取得了第五名的不俗战绩。或许是因为世界女足运动形势发生的变化和中国女足不同凡响的“处女秀”引起了中国足协的注意,足协调整了工作重心,中断了多年的女足各队又恢复了供给,重新投入训练和比赛。

  1993年,中国足协成立了女子青少年部,专门负责女足日常事务。

  1995年,中国女子足球正式有了职业联赛。同年在瑞典举行的第二届女足世界杯上,中国姑娘们在八强战中点球淘汰了东道主,勇夺第四名。值得一提的是在三四名决赛中中国队败给美国队的0比2,是至今为止中国女足在世界杯上唯一一场净输给对手2球的比赛。

  1996年,在亚特兰大奥运会熊熊燃烧的圣火下,中国女足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只在冠军争夺战中1比2小负于东道主美国队,夺得了奥运女足的银牌,这也是中国足球至今最高的荣誉。中国一代“铿锵玫瑰”由此家喻户晓。

  1999年是中国女足的巅峰时期。在美国世界杯上“铿锵玫瑰”故地重游。虽然夺得奥运会银牌的一批功臣施桂红、孙庆梅、韦海英等已相继退役,但“

世界足球小姐”孙雯、高红、刘爱玲、温莉蓉等几员老将硬是将“余热”燃烧到底,一路拼杀到决赛与美国队的点球大战,才悲壮地倒在了离世界杯最近的台阶上。

  然而,世界杯和奥运会的双料亚军却阻止不了中国女足开始走下坡路的颓势。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孙雯等老将们虽全力以赴却已力不从心,小组赛中被美国和挪威联合绞杀出局。中国女足青黄不接的问题终于暴露出来。

  2001年,第13届亚洲女足锦标赛半决赛上,中国女足以1比3负于朝鲜女足。这是中国队自1986年以来首次在亚洲杯赛上输球,而且也是第一次没能进入决赛。中国足球娘子军在亚洲不可战胜的神话从此破灭。

  2003年女足世界杯,中国队在四分之一决赛中更是败给了名不见经传的加拿大女足,震动全国。

  2004年雅典奥运会中国女足被德国女足0比8羞辱,颜面扫地。

  2005年,中国女足在

东亚四强赛上一平两负排名垫底……

  >>> 诊断

  女足缺乏群众基础

  对于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女足选帅等一系列问题,刘思义指导开门见山地批评说,这根本就不是解决中国女足这个烂摊子问题的关键所在。“中国女足‘病情’严重,已不是靠修修补补能混得过去的,现在需要的是一场大改革。错误的观念和陈旧的体制需要用一场暴风雨来冲刷,而不是和风细雨地换汤不换药。”

  “我一度有幸与女足打交道,目睹了女足从无到有,由弱变强的过程。”说话间,刘指导从抽屉中拿出了几张上世纪80年代初他和女足球员们的合影来,然后又拿出几篇当年他为报纸撰写的关于女足的评论文章,其中一篇名为《中国足球凤先飞》的文章引人注意,泛黄的报纸彰显出刘指导早年惊人的预见性。重新谈及这篇文章,刘老只是无奈地笑笑:“飞是真飞起来了,只是后劲实在太差,还没飞出几步就跌下来了。”

  选帅猜想虽热闹

  兵陋将寡终徒劳

  “曾辉煌一时的女足突然就陷入了和男足一样的命运,一落千丈,现在又有跌入亚洲二流水平的危险。这是一个令人痛心的演变,同时也是一个刺眼的、令我们不能回避的问题!原因究竟何在?很值得大家深思!”刘指导一敛刚才的轻松表情,口吻变得严肃起来。

  “今天的中国女足滑坡仍在延续,局面不可收拾,我认为,这都是无能的决策造成的!”刘指导开门见山地说,“而更可悲的是,至今有关方面仍不思反省,任由女足在迷雾中摸索,教练倒是换得勤快,只是为什么就不分析一下为何换了这么多教练都无济于事呢?一个主教练难道就真能直接决定中国女足的未来走向吗?”

  刘指导认为当前女足出现了一些选帅的“劣作”,全是因为主管部门的不负责任。“其实说白了,现在中国女足技术粗糙,缺乏敬业精神,不能打硬仗,没有气势,是谁搞谁垮,决不是什么‘老马小马’的问题,还在找所谓的‘救世主’,岂不无聊透顶?”

  刘指导始终坚决地认定,在以往女足辉煌的日子里,其实是一批优秀的女足运动员造就了功勋教练,而不是哪个拥有优秀才能的教练员造就了这批“铿锵玫瑰”。如今女足的“老本”已消耗殆尽,现在的年轻球员对待训练比赛的态度和投入程度又已经远不能和前辈们相比,造成了人才断流。“过去的‘千里马’都已成了老马,而新‘千里马’又‘难产’,即使当真能找来个把‘伯乐’又能如何?这就叫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刘老一针见血。

  国家队应该调整

  职业化尚需斟酌

  “无法回避的问题就要去直面。女足的一些真正要切入实质的问题我至今还没有看到过有人总结,作为一个老足球工作者,我今天就想主动来谈谈这个惨痛的现实问题。”

  刘指导指出,长久以来,中国足协在成立了国家队,调入了各地方队精华的同时,却忽视了对地方球队的扶植,许多女足球队一下子就萎缩了。女足的职业化脱离了实际后,先进的东西就不再先进,反而成了慢性的自我摧残,女足大起大落的最大弊端之所在也就找到了。

  “因此首先我认为当前不适宜像男足那样组建国家队,完全可以由国内的冠军球队为班底,适当抽调部分其他球队的优秀球员充实,以此来组建国家队迎接各项重大赛事任务。其队伍的竞技水平决不会亚于现在东拼西凑的国家队。”刘指导表示这样既可以调动地方球队的积极性又可节约开支,而中国足协的主要任务应该是集中一切优势兵力,全身心地投入到青少年的培养训练中去,使之尽早涌现出一批新秀,去与世界强队抗衡。

  “其次,按市场规律来衡量,我以为女足是不适宜搞职业化的。没有市场、没有创收、没有群众基础、主管部门又势单力薄,职业联赛如何搞得好?凭着这样的联赛,想提高女足水平终究是有点一厢情愿吧?”刘指导主张女足由各省市体育局、教育等部门去开展,就象别的一些单项项目一样,依靠各方面的支持,老老实实地像女足开创初期那样从头来过,重铸辉煌。

  “在这里我还不得不对中国足协的一些领导说上几句,你们这种候鸟式飞来飞去的领导作风实在叫人不敢恭维,女足的职业化除了足协的需要之外,就是便于领导到处视察督战,忙出国、住宾馆、食佳肴……能不能将两脚扎下去,真正脚踏实地地抓好基础工程?现在男女足面临的都是同样的问题。”刘指导最后还不忘补充道。

  >>> 讲述

  刘思义与女足——缘分呐!

  刘指导第一次观摩女子足球的比赛,要追溯到1955年。当时,为了庆祝“

八一建军节”,八一体工队在联欢活动中突发奇想,安排女子排球队和女子篮球队舍弃自己的专长,为整个军旅表演了一场7人制的足球比赛并聘请了足球运动员当教练。当时刘指导现场目睹了我国最早的女足比赛,用他的话说就是“场上紧张激烈,场下欢声雷动,脑中对女子踢足球这一概念的第一印象,就是‘巾帼不让须眉’六个字。”

  后来到了上世纪80年代初,刘指导就真的与女足运动结下了不解之缘:1981年,在当时的上海市体委副主任尹敏的倡导下,组建了上海女足,刘思义指导担任第一任领队兼教练,所谓“领队兼教练”实际上就等同于今天的主教练。其实最初有关领导给刘指导提供了职务“三选一”的机会:回上海男足、担任少体校总教练、搞女足。由于当时正处于萌芽期的女足是新兴项目,缺少人手,刘指导毅然选择走上了“第三条路”,正式承担起了发展上海第一批女足的任务。

  其时女足运动的开展在国际上鲜有前例,中国女足早期的组队都是自发的,并开展得非常顺利。在有志于女足事业的热心人士努力下,在舆论的强烈推动下,在众多企业家的资助下,中国女足运动的发展匹马当先。然而与此形成对比的是,当时的中国足协却反应冷淡,只疲于组建和提高中国男足,对女足无暇过问,采取了“不提倡、不反对、听之任之”的态度。

  当时的上海女子足球队是从仅有的浦东、杨浦和卢湾三支区女足球队中抽调一部分球员,再加上从田径等其他项目中挑选一些苗子来补充,才拼凑而成的。中国女足的“定位球专家”水庆霞就是从那时的田径队中被挑走的。

  由于当时队伍水平不高,在全国只能算是中游水平,以刘指导为首的教练组把发展重点寄托在若干年后的新生力量上,上海女足由此首创了女足梯队,梯队清晰地形成了专业队、体校队、基层队一条龙的体制,在全国首屈一指,从而保证了运动员的不断补充,使上海女足长久保持着体制的优势。种瓜得瓜,这批梯队人马就是中国女足职业化之后那支荣誉满身的上海女足班底的来源。

  实习记者 赵一智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3,630,000篇。


 

评论】【体育沙龙】【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