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球员缘何寥寥无几 五人足球仍难养家糊口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12月02日11:51 《足球·劲体育》 | |||||||||
大学足球的困惑 晓宁 有一个疑问由来已久,当我们的国奥球员都已经进入职业队的时候,日韩的大部分同龄球员还都是大学生,但是,我们的职业球员却不见得就可以击败对手,全国有四五百支像样的大学生球队,为何真正成才的寥寥无几?
比较有名的是曾经在北京工业大学读管理的周皓罡,后来进入了陕西国力的一线队。还有河南建业队的刘景涛,进入职业队前,是中国人民大学法学研究生。2002年,沈祥福曾经临时将李爽、孙磊———两名来自北京理工大学的本科生招入国青集训队,但最终没能留下。中国职业足球留给大学生的,几乎是真空。2002年飞利浦中国大学生联赛最佳球员张树曾经羡慕地说:“韩国的大学生队大多都是地方俱乐部的二线球队。他们真正把大学和高素质的足球人才结合到了一起。而我们中国的大学生球队缺少进入职业队的直接渠道。” 据韩国足协网站的统计资料,本世纪初,在韩国足协登记的男子足球队为597支,大中小学球队就有576支,实业球队为11支(实业球队为企业兴办的球队,球员为半职业球员,其比赛相当于乙级队联赛),职业队仅有10支。而东亚的另外一个邻居———日本,在今年11月的东亚运动会上,派出的是一支大学生队,就是这支大学生队,刚刚获得今夏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男足冠军。 在中国,无数热爱足球的孩子,在小学就被沉重的课业压得透不过气,身体发育都受到影响,更不用说成长为职业球员。而从小选择踢球孩子们,则过早离开了正常的成长环境,在“三从一大”和“举国体制”的枷锁之下,渐渐成为文化缺失的一代,不是砍了人,就是被人砍了。该怎么解决这个巨大的矛盾?就像我们该怎么解释沈祥福对两位“国字号”大学生球员的评价———“理解能力强,但技战术能力比较差”。也许他们的大学队教练王力的建议比较可行:大学与像国安这样的职业俱乐部合作,共同培养文化水平较高的球员。 让更多的球员有文化,让更多有文化的年轻人踢球,当大学足球真正成为中国足球塔基的一部分,我们的足球水平将有更大的提高。 "五人制球员很难养家糊口" 裴力 记者裴力报道在 “李宁杯”大五赛开幕式结束之后,湖北大学队与三峡大学队进行了一场表演比赛,经过40分钟的比拼,双方最终以5比5战平,点球大战中,湖北大学队五罚全中,获得胜利。 湖北大学队一直是大五赛中的超级劲旅,有不少高水平球员,名气最响的无疑是一名叫作李欣的队员,他目前就读于湖北大学商学院二年级。作为大学五人制足球比赛中涌现出来的优秀球员,李欣不仅有代表职业队出战的经历,还入选过中国五人制足球国家队。他认为,参加大五赛比参加职业比赛“更有意思”。 《足球》:作为一名国家队队员,参加大五赛,是否会有不同的感受? 李欣:当然,大五赛因为在校园内进行,气氛很好,同学的支持非常热情,更能体会到踢五人制足球的快乐。 那么跟踢职业比赛相比呢? 我觉得自己还是更愿意代表学校踢比赛。责任感不太一样,代表学校比赛,身上寄托着一个学校的希望,气氛非常好。五人制职业联赛目前在国内发展还不完善。社会的关注程度也相对比较差,不过整体水平肯定还是比校内赛事的水平要高得多。参加两种赛事的感觉完全不同。不过还是代表学校比赛更有意思。 目前中国队在五人制国际比赛中处于什么样的水平? 应该算是三流水平吧,今年的亚洲比赛中,国家队打进了半决赛,最后输给了伊朗。已经算是一个不错的成绩。主要还是与国内的职业联赛水平不高有关吧。职业运动员比赛打得多,整体战术素养确实非业余运动员所能比。 那么国外的职业联赛发展水平如何? 国外联赛发展水平也各不相同。欧洲一些国家开展这项运动时间比较早,联赛也相对比较成熟一些。比如意大利,它们的五人制足球联赛就已经有了非常完备的体制,水平也很高。不过目前国内球员还很难达到这种水平,需要提高的东西很多。最主要的问题还是国内对这个项目不够重视,关注程度不够。实际上5人制足球比11人制更具有观赏性。但是需要更好的包装和推广。 大学毕业之后,你会考虑踢职业足球吗? 现在还无法决定,毕业之后还要看发展吧。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以目前国内五人制球员的收入而言(1000多块一个月,国家队更少,只有几百块奖金),很难养家糊口。 去年湖北大学队原本有机会夺取大五赛冠军,但是最终功亏一篑。今年湖大是不是已经把夺冠当成了唯一目标? 至少希望打进前三吧。至于夺冠,可能还需要一点好运气。东华大学、华南理工、西南民院的水平都非常高,他们将是湖大夺冠的主要对手,但是我们肯定会尽全力争取冠军。 "足球市场潜力巨大" 特约记者李云报道 伴随着“李宁杯”大五赛的正式开幕,《足球》报名编名记的一个校园行活动也正式启动。11月26日上午,本报总编辑刘晓新亲自来到湖北大学,与湖大学生进行交流,分享十多年从事体育新闻报道的心得体会。他进行的讲座在湖大学生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当天上午,武汉受到江西九江地震的影响,有明显震感,而按照湖大新闻系某位老师的说法,《足球》报校园行活动,在湖大校园内也引发了一场强烈的“地震”。 《足球》报一直保持着对大学生体育相当程度的关注。从去年开始,就专门推出了介绍各地大学生足球活动的大学足球地理杂志。而《足球》名记校园行,也正是《足球》报这一传统思想在校园内的进一步延展。从11月26日开始,《足球》报将在接下来的大半年的时间里,选择10所高校,选派知名记者,和同学们进行交流,面对面地与同学们探讨交流关于足球的种种话题,关注大学生的足球人生。 湖北大学是本次校园行的第一站,总编辑刘晓新在百忙之中,亲自从广州飞赴武汉,参加与大学生的交流。值得一提的是,因为11月26日上午,江西九江发生地震,武汉地区有明显震感,校方考虑到学生安全,原本希望取消活动。但是让人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原本10点钟开始的活动,9点半不到,电教室内已经人满为患,而且校方在征求学生意见时,几乎所有学生一致要求与刘晓新的交流继续进行。 更让人感动的是,原计划活动在11点左右结束,没有想到因为学生的问题大多,一下子延时到将近12点钟。即便如此,仍然无法完全满足大学生的要求,一批意犹未尽的学生在活动结束后,仍然不依不饶地进行“围追堵截”。 在一个多小时的交流活动中,刘晓新介绍了《足球》报基本情况、报道优势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另外,对于学生有关中国足球的种种疑问,他也一一进行了详细的解答。在谈到目前国内足球职业化改革所遇到的瓶颈时,刘晓新表示,虽然整个足球的大环境并不理想,但是球迷也并不需要因此而失望,应该看到,只要中国球队有精彩的比赛,体育媒体消费市场仍然能够保持令人吃惊的旺盛消费力。“这证明我们的市场潜力巨大,只不过我们现在必须做一些事情来优化这个市场环境。” 现场也有多名来自湖大新闻学院的同学。在谈及如何成为一个优秀的体育记者时,刘晓新表示,除了具备一些体育记者的基本素质外,独立思考能力变得越来越重要。“《足球》报一直因为坚持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而在圈内著称,现在看来,我们这种能力仍然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欠缺。”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中国足球不仅需要媒体监督市场,更需要媒体来维护市场,培育市场。” 湖大同学对于《足球》报也提出了不少意见和建议,刘晓新一一记下,并表示,肯定会在以后的工作中认真研究,适当采用。 为了表示对学生支持的感激,刘晓新把一批亲笔签名的《甲A十年》作为礼物送给了学生,这在学生中引起了强烈反响。一名刚刚进校的新生表示,自己此前关注足球并不多,万万没有想到“足球报道也可以如此有文化韵味,以后我会经常关注《足球》报”。 学生们的热情也让刘晓新感动,他主动留下自己的手机号码,并告诉大家,只要有关于足球的问题、意见或者建议,都可以随时和自己联系,自己也非常渴望着与学生朋友的交流。一名新闻系的学生甚至当场表示,等到明年毕业将考虑直接前往足球报实习,为中国的足球报道工作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