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中国球评10人之毕熙东:我认为自己是最好的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11月21日10:15 新京报

  档案

  原《青年体育报》总编辑

  毕业于北师大中文系。2000年1月任中国青年报报刊发展中心主任,创办《青年体育报》并任总编辑。现为中国青年报高级记者。曾在足球报“京华新村”写专栏,后将该“村
”移植到《青年体育报》。

  毕熙东认为球评目前还在低水平的层面。

  说话

  你如何看待中国球评?

  体育评论是同改革开放共同成长起来的。我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进入体育记者领域,从业的这二十多年刚好是电视发展的时期。文字记者要想同电视记者竞争必须在文章里注入观点,否则就无法生存。尤其是现在媒体发展更为迅速,单凭新闻很难做到与众不同。

  这个时候,记者的观点在报道中的作用尤为重要。

  球评黄金期是什么时候?

  黄金时期还没有到来。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中国体育改革,体育评论尤其是足球评论在这段时间迅猛发展,其中不乏一些有天赋的记者涌现,但虽然体育记者人数的急速膨胀,导致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尤其是新闻炒作盛行,使体育评论进入误区。很多文章言不达意,看了半天不知道说什么。

  你认为哪家媒体为中国球评作出了贡献?

  现在哪家媒体都有评论,没有声音的媒体是无法生存的。但我认为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哪家媒体对中国体育评论作出了真正的贡献,都还处在一个相对低水平的层面上。

  你心目中最好的球评人?

  这个评判有很多标准,就文章评论的深度、准确性以及政治素养方面讲,我自认为在当今体育评论界中是最好的。跳出体育看体育一直是我写评论的思路,要把体育放到社会的大环境中去观察。这就要求记者既要掌握体育专业知识,同时还要了解整个社会的走向并且理解政治。2000年英国BBC请我做嘉宾,他们得出的结论是五十年以内中国没有人能够超过毕熙东。对此,我还是有自信的。

  什么妨碍了球评发展?

  新闻的恶意炒作影响了发展。在现在的竞争环境下,新闻的报道方向往往会偏离其常规的直接背景和纵深背景,这样使评论本身就无法在客观、公正的新闻基础上进行评论。

  球评应该走什么方向?

  应该走向更自由、更宽松的状态。中国社会的大环境逐渐宽松,波及到体育评论上就会使记者们的心态变得更轻松,表达方式会更轻松。不用那么沉重表达自己的观点是球评的一个大致方向。

  风格及代表作 《别了,零》

  毕熙东给人最大印象的一篇评论不是球评,是一篇叫《别了,零》的体育社论。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许海峰和曾国强先后获得两枚奥运金牌,当时的年轻记者毕熙东在后方值班。看到前方发回的报道后随笔写下《别了,零》,全文不到三百字,但影响深远。毕的文字通俗易懂,一针见血。

  本版采写/本报记者王增杰 张磊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22,200篇。


 

评论】【体育沙龙】【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