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哭泣”仅是凭空想象 石俊:假新闻损害我的名誉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08月06日06:08 重庆商报

  昨天重庆X报再次报道石俊留洋一事,文章中,引用了石俊的话表示石俊在8月3日并没有接受包括本报在内的三家媒体的采访。而当昨天记者再次拨通了石俊的电话时,石俊听闻此事后非常吃惊地说:“我不知道呀?”当记者把原文念给他听后,石俊着急地澄清:“我没有说过我没接受你们采访呀?当时X报的记者打电话来,我感觉他是真心在关心我的,就和他聊了一下,但没想到会变成现在这样!现在莫名其妙地被卷进来,怎么感觉被利用了?”

  “打了电话是事实,

  我怎么可能否认?”

  昨天下午16点20分,记者再次拨通了石俊的手机,告诉了石俊此事,石俊当时就很吃惊地表示:“我不知道呀?究竟怎么了?”记者也把原文念给他听,该文中写着石俊说“至于你所说的那几个记者,我敢肯定其中两家媒体记者没给我打过电话,另一家的记者我根本就对不上号,所以也没印象”,同时也告诉石俊这件事已经引起了有关领导的高度重视,石俊在电话那头语气显得很焦急,“我真的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呀,3号那天你给我打了电话这确实是事实,我怎么可能否认呢?”实际上,8月3日,本报记者从晚上19点01分开始和石俊进行了5分钟左右的对话,对话中石俊对目前的生活状况、签证情况都进行了介绍,而本报也于8月4日如实地反映在报纸上了。

  “这样搞下去

  对我名誉也有损害呀!”

  而对于写这篇文章的记者,石俊表示确实是接受过他的采访,“那时候感觉他是非常关心我的,所以也和他聊了一下,怎么写出来就变成这样了?”焦急、疑虑、无奈的心情从石俊的言语清晰地传递过来。“其实我来到重庆后,和媒体记者的关系一直都非常好,从出国到现在,大家都给了我很多关心,我也非常感动!可现在变成这样了,我确实没有想到。我都不知道该说什么,该怎么解释了!”更让石俊难受的是,X报这样写,好象他本人已是出尔反尔之辈,“再这样搞下对我的名誉也有损害呀!”

  本报记者 罗翔

  瑞士驻华使馆:怎么会刁难石俊?

  作为第二个从力帆“走出去”的球员,石俊转会瑞士年轻人(BSC Young Boys)一事引起了所有重庆球迷的关注。日前有媒体爆出石俊“留洋手续遭遇刁难”、“使馆工作人员的态度很恶劣”的报道,昨日下午记者电话采访了位于北京三里屯东5街3号的瑞士驻华使馆签证处,得到的答案是“规矩面前人人平等”,签证处工作人员并没有“态度恶劣”地对待石俊。

  据签证处一位姓黄的官员透露,他知道石俊出国踢球的事,因此石俊办理的不是普通的旅游签证,而是赴瑞士的工作签证。从球员向大使馆递交资料时算起,共需要6至8周的时间。黄先生说:“因为签证需要返签,也就是发回国内进行审批后才能发过来,所以时间长一点。而且石俊只是和年轻人俱乐部签订了工作合同,并不能作为其在瑞士踢球的保证;如果他要顺利在该俱乐部效力,还要获得当地移民局颁发的居留证。”所以,当6至8周时间到了之后,石俊才“有可能”飞赴年轻人。

  对于“刁难”、“态度恶劣”的说法,黄先生显然不同意,他说:“办理签证的程序对于所有人都是一样的,这一点你应该知道。虽然石俊的资料并不是我在负责,但以恶劣态度对待来访者的情况不会在这里发生。”随后,黄先生为了让记者更清楚地了解情况,将电话转给了签证处的外方负责人,该负责人让记者稍后找使馆二秘梅兹先生(Mets)专门澄清此事。然而,当记者再次拨通使馆电话时,16:00的下班时间已到,梅兹先生并没有联系上。不过据使馆接线员透露,“礼待访客”是瑞士驻华使馆的规定,所以决不会发生工作人员“恶劣”对待石俊的事情,他们惟一能做的仅仅是“按规矩办事”。

  记者 王伟林 实习生 梁伟

  真相 关键问题岂能回避?

  在某报昨天见报的关于石俊的“辩驳”文章中,关于石俊的两大关键问题却被有意回避:一是石俊到底有没有哭,二是石俊到底是不是一贫如洗。这两大成为石俊争论导火索的问题怎么能够忽视?

  在某报8月3日见报的文章中,《石俊哭了》的标题异常明显,而在大多数媒体第二天采访石俊进行反驳后,在该报昨天的见报“辩驳”文章中却只字未提,充分说明所谓的“哭泣”是凭空想象,是典型的“客里空”。其次便是石俊的生活状况和经济状况,在8月3日该报的文章中提到石俊穷得只能住简单的招待所,甚至没钱买机票回家,电话也欠了几千元的费用,要停机了。而在第二天记者了解到的情况却是恰恰相反,力帆周一就给石俊划去了一大笔钱,而且石俊住的蓟门饭店条件并不差,只要在网络上输入实名便可以快速、清楚地查到这家饭店的所有信息,并配有图片,其条件一目了然。至于所谓的没钱买机票,更是莫名其妙。

  在昨天该报的文章中再没有提及石俊“贫困”的状况,只是在文章的导语中写过一句“故意渲染石俊在北京生活很安逸”,实际上石俊的生活经济状况都是被如实反映,何来“故意渲染”一说?

  本报记者 罗翔


  爱问(iAsk.com)石俊 相关网页约27,277篇。

 

评论】【体育沙龙】【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