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队的防暑攻略:击剑队开足空调 女足精神不倒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07月06日00:38 竞报 | |||||||||
一到夏天,人就变得懒惰了,尤其是今年的夏天。北京已经持续了一周将近40度的高温了,一走到外面,一股热风就扑面而来。烈日炎炎下,人们都躲在室内,把活动量减少到最低,恨不得坐在空调室里哪也不用去。但无论气温多高,运动员们都要每天坚持训练。在桑拿天一动不动都会一身汗,更何况运动员要保持大运动量,这可苦了他们了。但是为了让运动员有每天都有充沛的精力,各运动队都对北京的高温有一定的防御措施。
武器一——冰镇绿豆汤 绿豆汤是最古老、最便捷也是最有效的防暑降温的方式,几乎每个运动队在训练场边上都摆着一大缸绿豆汤。 体操队在室内馆里训练,不仅避开了强烈的阳光,还可以开着空调,跟其他项目比起来幸运多了。体操馆的温度表显示着30度,领队张佩文介绍说:“这个温度比较适合队员训练。”在场边,记者发现了一个装满绿豆汤的大缸,门口还有一个制冰机。有些队员训练结束后习惯性地盛上一杯绿豆汤,有时候还把敷伤的冰块放在汤里,这样喝起来更舒服。滕海滨告诉记者,队里除了有绿豆汤,还准备了很多酸奶,相比起来他自己更喜欢喝酸奶,“因为酸奶比绿豆汤甜”。 在室外训练的女足姑娘更是被这个恐怖的天气折腾得够呛。看着她们以前白皙的肌肤都变成了“包公”,教练们也十分心疼,就在训练场边上都摆着三个大桶,这是给队员三种饮品,冰镇矿泉水、加了葡萄糖等能量物质的饮品和绿豆汤。别的忙帮不上,就让队员们训练之后能喝上可口的饮料吧。 在国家队天坛公寓的食堂也为就餐队员准备好了绿豆汤,各队里要求队员在就餐时多饮用这种防暑降温的佳品,绿豆汤同时还有解毒功效,对运动员增强体质,预防其他相关疾病的发生有一定好处。 武器二——空调 比起只穿一件短袖运动衫就能训练的其他项目运动员,击剑队的队员就要辛苦很多。训练时不仅要穿上长衣裤,还要在外面再套上一层盔甲—金属衣。不仅如此,因为击剑的危险性,头盔是绝对不能缺少的。因此,击剑队员训练时可谓从头到家全副武装,不要说在炎热的夏天,就算是冬天,几个回合下来也是满身满脸都是汗。 国家击剑队领队王健说,因为击剑这项运动的危险性,击剑时的“行头”是绝对不能有半点减少的。夏训来的时候,为了不热着队员,除了能喝上加了冰糖的绿豆汤消暑外,惟一能做的就是开足训练馆里的空调。 羽毛球队的中央空调在高温天气到来之前就已开启。走进训练局羽排馆,清凉的气息扑面而来,中央空调的温度恒定在摄氏10几度,对每天训练耗费大量体力、特别容易出汗的羽毛球运动员来说能充分保证不在训练时因馆内温度过高而发生意外。 场馆内的气温容易控制,但运动员宿舍中的空调开启全是由队员自己掌握。为了不让过凉的冷气导致队员感冒,羽毛球队队医李医生在通知中明确向队员提出建议:晚上睡觉时温度不能开得过低,以免发生感冒等其他疾病;由于房间、场馆和室外的温差过大,队医还规定队员必须在着装、饮食和喝水等方面注意在这方面不出问题。 武器三——小辫绳 难道小辫绳也成了防暑降温的武器?没错。 昨天上午的中国女篮公开训练课上,记者突然发现,队伍里多了几个“小辫子”。 中锋陈楠是辫子阵容中的新人。“再不梳起来,我怕脖子后头就要长痱子了。”陈楠这样说。 一周之前女篮从凉爽的秦皇岛结束亚洲锦标赛后回到北京,这个星期就赶上了北京的大热天儿。队员们,短发的剪得更短,头发稍微长一点儿的,能扎起辫子来也全部都扎了起来。 好在,今天她们就要离开北京飞赴北方冰城哈尔滨征战四国赛,虽然不是去避暑的,但凉爽的天气肯定能让姑娘们暂时享受一下。不过,在哈尔滨四天之后,中国女篮马上要转战上海。陈楠说,大家现在最担心的是上海那边的馆里没有空调,于是她们“针对性的备战”。陈楠介绍,到时候,她们每一个都准备一个冰袋子,准备热了就往头上镇一下。 虽然赶上了北京的热天儿,但是训练一点儿也没有受到影响。女篮领队白喜林介绍说,从秦皇岛回来之后,篮球训练馆里就开着空调,没有感觉有什么不适的。而且,国家体育总局训练局给队伍创造的条件很好,大巴车上有空调,训练场地也有空调开放,能及时洗澡,训练局食堂专门准备了红枣粥、绿豆粥……充分的后勤保障使女篮的训练一切正常,白喜林一方面感谢训练局的工作,另一方面也表示,天气上的这些小困难,队员们也完全可以克服。 武器四——防晒霜 国家跳水队结束在汕头进行的为期四个星期的室外训练回京已经有四五天了,昨天在跳水馆训练的郭晶晶、吴敏霞一身清凉装扮,但是蓝白色系的泳衣却更加映衬出他们的黝黑肌肤。“队员们的确都晒黑了。”教练周继红说。 7月17日,跳水队将动身参加在加拿大蒙特利尔举行的世界游泳锦标赛,由于蒙特利尔的纬度高,那儿的温度不一定高但是肯定会很晒。届时,队员们将在强烈的紫外光下曝光,周教练预计到:“第一天我想我们肯定都会晒掉一层皮,到时候你看看队员们的鼻子,肩膀,估计没法看了。但是我们会采取一定的措施,会有专门的防晒油,然后会用冰袋降温,这样可能会稍微好点,但是不会起到太大作用的。” 游泳队员也对防晒霜情有独钟。因为湿润的皮肤在太阳下一晒就黑,夏天游泳队里多准备了防晒霜给队员。训练完洗过澡就赶快抹上。 在室外训练的网球队也是如此。北京网球队教练告诉记者:“尽管现在的阳光非常烈,温度也非常高,但是我们不能够因此而把训练时间缩短或者把训练移到室内,因为很多时候比赛也都是在这样的环境下进行的。我们要求球员涂抹防晒油或者防晒霜,因为紫外线的照射会对皮肤有非常大的伤害。球员的防晒油都是自己买的,因为他们对自己的肤质都很了解,我们队里没有提供。” 武器五——精神 将近40度的高温对正在香河集训的女足姑娘们来说是一种折磨,由于天气炎热导致身体某些机能的下降,女足姑娘的伤病也多了起来。两位老将肖珍和腾微都曾被送了医院。在上周的训练中,先是肖珍出现胃痉挛的症状,经过队医的初步诊断可能是慢性阑尾炎,随后肖珍被队医送往香河县医院治疗到晚上11点多。之后,老将腾微又突然的了热伤风,凌晨2点多被紧急送往医院。 除了上述两位老将,很多对员们肌肉和关节的出现不同程度的伤病。究其原因,一是有些队员在地方队的训练不够系统,再有就是炎热天气对身体的影响。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酷暑对于女足训练的影响,教练组普遍认为并不是什么大事,正好利用炎热的天气锻炼一下女足的精神品质。现在,上到谢亚龙下到教练组都三令五申的提出要重树老女足的拼搏精神,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对此,跟队20年的老队医李志安表示:“原来的女足刮风下雨都是一个样,但是也有其缺点,就是只讲精神,不讲科学。所以很多队员在整个运动生涯中,甚至到退役以后,都饱受伤病的折磨。” 不同类型的不同措施 无可奈何派——罗微穿长袖为减肥 在什刹海体校训练的北京跆拳道队同样经受着热浪的考验。教练姚强告诉记者,目前队里面并没有采取什么特殊的防暑降温措施,“每年的夏天都这样,这么多年练下来,习惯了。” 姚教练告诉记者,虽然训练馆里面有空调,但是训练的时候一般都不开,“就靠着一些自然风,不能太凉快,捂着才能出汗,体重才能降下来。” 记者注意到,奥运冠军罗薇仍旧穿着厚厚的外套,除了她以外,还有几名队员也穿着长裤长袖,捂得严严实实。姚教练解释说,这也是为了帮助运动员出汗,以达到控制体重的效果,“跆拳道项目对体重要求非常严格,所以队员们也只有吃点苦了。” 由于训练强度非常大,队员们的衣服基本上都湿透了,头发也在不停地往下滴水,一个个脸都热得通红。在训练的间隙,队员们不时地走到场边拿起杯子补充水分,在他们的杯子里,大多漂着几块冰块,据了解,跆拳道队训练,常年都会准备冰块,一是在队员受伤的时候用来冰镇伤口,二就是给队员们的饮用水“降温”,前两天感冒还未痊愈的罗薇就一边咳嗽一边喝着冰水,她解释说是因为训练太热,“顾不上这么多了。” 不为所动派——游泳队不惧高温 外面骄阳似火,游泳馆内却“清凉自在”。我们都喜欢在炎炎夏日钻进游泳馆,既锻炼身体又消暑。相对那些需要在露天环境下训练的项目来说,游泳队的队员们要幸福很多,好像也不用太担心防暑降温的问题。 游泳中心副主任兰京告诉记者,因为游泳馆内终年恒温,无论寒冬还是酷暑都不会影响队员训练,因此,队里在技术层面上并没有必要特别采取防暑降温措施。 与游泳队情况相同的还有跳水队。在汕头进行的为期四个星期的室外训练让队员们显然已经适应了一些,从队员们的肤色上就能看得出,大家都成了“黑铁蛋”了。而在昨天的跳水馆里,虽然人并不多,但是温度却是比较高,郭晶晶拿着毛巾不停的在水里洗过了擦擦过了洗,下午连续不间断的练习,似乎只有不停的扎到水里才能凉快点。有的男队员居然都是有不做动作“故意跳水”的嫌疑。 反其道行之派——滑冰队全体抗寒 记者来到首都体育馆花样滑冰训练馆的门口,一股寒气扑面而来。虽然街上骄阳似火,冰场却是格外的“清爽冻人”。花样滑冰队的主教练姚滨身着一件深蓝色运动服在场边指导着队员们的训练。而坐在场边教练席上的其他花样队教练们也都是长衣长裤,将自己裹得严严实实。教练们的打扮与街上那些清凉一族的“短衣襟小打扮”形成了有趣的反差。 虽然训练馆墙上悬挂的温度计上显示的室内温度为20度,但姚滨告诉记者,实际上的温度远比这个要低,而当时教练们身上的运动服对于他们平时训练的着装来说已经算是“清凉装”了。 姚滨说:“一般我们训练都得穿棉衣,今天这算是穿的少的了。现在冰面温度是3度,这么大的冰场往上散发的寒气,你站在旁边时间长了,不穿暖和点根本受不了。” 看着训练结束后的队员换衣服,虽然赵宏博换上了条短裤,上身则穿了一件长袖的运动服,赵宏博告诉记者,由于长时间在冰上,刚下冰寒气不能马上散去,因此,就算是天气再热,训练结束后回到宿舍的这段路程也要将自己裹起来。 专家观点 及时补充运动饮料可防中暑 专业运动员代谢能力强于普通人 夏日炎炎,很多人守在空调房间连动都懒得动的时候,各运动队的运动员们还要照常训练。北京体育大学运动生化教研室主任曹建民认为,由于长期进行大运动量训练,专业运动员的代谢能力要强于普通人,体温调节能力及抗脱水能力也相对出众。但如果不及时补水,也会有中暑的危险。 人体散热主要有四种方式,即“蒸发”(比如出汗,汗水由液体变为气体的过程中可以带走热量)、“传导”(接触温度较低的物体,比如在水里游泳)、“对流”(比如吹电风扇)以及“辐射”(人体向外散发热量)。夏天的时候,人体主要采用“蒸发”汗液的方式散热。小孩容易中暑,很大一个原因是其身体的整体调节能力不够完善,稍微出一点汗,体温就会上升。而专业运动员由于经常锻炼,本身耐高温能力就比较强,加之其大运动量的锻炼,可以充分地通过排汗方式降低体温,减少中暑几率。 对于相当重要的补水环节,曹建民强调,最好是选择低温运动饮料。低温饮料可以快速降低人体内的温度,另外运动饮料里通常比其他普通饮品含有更多糖分。人体在运动过程中会消耗大量碳水化合物,运动型饮料可以针对性地进行补充。运动后比较忌讳补充纯水也是基于这个道理,因为纯水中几乎不含有人体出汗排解的盐分以及矿物质等。文/本报记者李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