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德兴新书《球殇》连载:中国足球缺少大局观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03月02日14:32 新浪体育 | ||||||||
新浪体育讯 【阿里·汉】 中国球员由于缺乏"团队思维",无论是训练还是比赛不敢负责任、不张口说话、怕丢面子,而且踢球的时候"阅读比赛"的能力相对较差,因而直接导致了他们缺少一种"大局观"。这种情况具体表现为考虑问题的时候思维方式简单,必须要教练说什么,他们才会去做什么,只会被动地接受任务、指令,不会在比赛中根据场上的形势动脑子、主动地作出某项决定、采取某种措施。例如,我前面已说过,中国球员踢球时只想下一步,而没有想过下下一步甚至是再往下一步。好比下国际象棋时,你只想着下面的一步
再举个例子。这次中国队参加世界杯预选赛,很多人都说中国队2004年10月13日客场输给科威特队是一场关键性比赛,因为我们0比1输掉了那场比赛,所以,我们整个形势就显得很被动,最终我们在7比0取胜香港队的情况下依然无缘出线。但是,我在2月18日主场1比0取胜科威特队后,当时就说了一句,主场只进一球取胜是远远不够的、是很危险的。但是,当时谁也没有想到过我为什么那么说。因为在那个时候,谁也没有注意到比赛的规则,即两队积分相同的话将先根据两队之间的胜负关系、净胜球数和进球总数来决定小组的名次而不是整个比赛的净胜球数、进球总数来决定名次。即便是我们0比1输给科威特队之后,我在赛后的新闻发布会上也说了,导致现在整个形势的被动关键不是我们输给了科威特队,而是我们在主场没有取得足够多的净胜球。这就是不同思维方式导致对事务的发展、认识不同,最终出现了不同的结局。 而且,我至今也步认为我们0比1输给科威特队对于这次未能出现起到决定性作用。中国队参加世界杯预选赛第一阶段小组赛总共有6场比赛,中国队客场与科威特队的比赛只是其中的一场比赛,在整个小组中只占1/6,我们还有其他5场比赛。对照中科两队在本次6场比赛中的进程,不难可以发现,我们队主场1比0取胜科威特队之后,在客场与香港队、客场与马来西亚队的比赛中均仅以一球取胜,而科威特队在这两个客场中,全以2比0取胜。这就使得在最后一场比赛前,中国队的总净胜球数和总进球数都比科威特队少2球。 这就是我说的为什么我们客场对科威特队的比赛不是决定性的根本原因,因为中国队是在参加6场比赛,这6场比赛的结果每一场都关系到中国队最终小组赛出线与否。但是,很遗憾,不仅仅是中国球员,很多中国人似乎也都不是在这么考虑的。在主场与香港队比赛前,那么多记者都在问我,"打香港队7个球是否足够?"我记得我当时的回答是:"我不知道我们在比赛中究竟能够攻入香港队多少个球,因为我现在首先想到的是要争取比赛中取胜,要取胜就要争取进球。只有当你取得第一个、第二个进球之后,你才有可能去取得第三个、第四个甚至更多的进球。"我始终很难理解,比赛还没有开始,我们在一个球都还没有攻入的情况下,中国的球员、媒体、球迷居然已经开始去考虑第六个、第七个进球了。 再譬如,在国家队之间,总听到有人这么跟我说,"应该多起用老队员,因为他们比较有经验。"但什么是"有经验"的球员?怎样才算是"有经验"呢?在我看来,中国没有真正意义上有经验的球员,因为他们很少赢得一些重要比赛的胜利。即便真有经验,也只能是更多的"输球经验"。我为什么这么说?我们可以看一下中国队的情况,在2002年世界杯上,中国队中有那么多老队员,结果是三战全败。输球之后,所有人都在说,中国队队员年龄太大了,没有冲劲和斗志。那个时候,大家都在说,中国队需要年轻球员。而现在,大家又都在说需要老队员了。我不明白这是为什么。 我接手中国队之后,当然要考虑球队的年龄结构问题,中国队需要像郑智、李铁、孙继海等这样到2006年世界杯赛上正好是27、8岁的球员,但我们也需要像刘金东、周海滨、赵旭日、陈涛、冯萧霆等这样现在19岁、20岁左右的年轻球员。而且,我们现在更应该把注意力放在这代球员身上。可是,当我将这些有潜力的球员选入国家队的时候,外界又是在怎么说的呢?而且,我曾经私下向中国足协的官员说过,为了中国足球的将来,现在的U19青年队(即殷铁生所执教的这支08奥运会队伍)应该聘请外籍教练了,这批球员中有很多有天赋的球员,但在一些基本的技战术指导思想和指导方法上存在着不少问题。更进一步说,现在又有谁在考虑下下一代的问题呢? 以我在中国生活的体会,我觉得中国足球的这种思维方式大概与他们从小所接受的东西有很大关系,这种思维方式在短时间里恐怕很难改变,所以中国足球需要时间和耐心。 【解析】 阿里·汉此前所说的中国球员"阅读比赛"能力差,其实与中国球员的思维方式简单也有着很大的关系,正是由于思维方式相对比较简单,因而我们很难从全局的观念来思考问题。任何一个中国人都不会说中国人"笨"、"不聪明",恰恰相反,中国人的"聪明"是举世闻名的,否则美国那么多科学高端领域中也就不会有那么多中国人。但是,在日常生活中,中国人的"聪明"又用到了何方? 一方面,中国的传统和文化是绝对不欢迎那些有思想、有想法的人的。曾有这样一个故事,说一位老板对让手下的一名伙计出去打一斤酒,交待伙计说:"一出门后往西走,第一座桥那里有个酒坊卖酒,你给我打两斤酒。"伙计一出门,往西走,没有看见桥、更没有见到酒坊,于是就空手回来。老板骂他"混蛋"、"没有头脑"。伙计说:"东边有卖的。"老板问他:"你为什么不到东边去卖?"伙计回答说:"你没让我去啊。"老板又骂他"混蛋",而且骂得更凶。 其实,老板虽然嘴上大骂伙计,可从心底里喜欢这个伙计,因为他觉得这个伙计"服从性强","没有思考能力",这样的伙计才是真正地安全而可靠,绝对不会对自己构成威胁。假如真的像老板说的,伙计出门去西边一看没有酒坊,就直接奔东边去了,不仅见到了酒坊而且还买了回去,这酒恰恰是老板最喜欢的那种,老板或许会夸他说:"真聪明,做人就应该这样,善于动脑子,我就需要你这样的伙计。"但实际上,老板口是心非,恰恰觉得这样的伙计是最靠不住的,因为有独立思考能力,因而未来的某一天或许就会对自己构成巨大的威胁,因此这样的伙计必须赶紧从自己的身边离开。 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是如此,而今现实社会生活中,尽管并不是所有领导都采取这样的思维方式,但实际上,更多的时候常常是那些能力并不是最强但肯听话者最能够得到重用。相比之下,那些能力甚强、有独立思考能力者、平时又不是很听话者,加上又可能有些小毛小病,恰恰是最不可能得到重用的。中国足球历史上并不是没有这样的先例,像当初曾被誉为最具天赋、最具个性的高峰参加1992年奥运会预选赛亚洲区六强赛之前的最后一刻落选,一个关键性原因就在于"不听话"。在这种现实情况下,人们恐怕很难去作深入的思考,而中国球员由于本来从小受到的文化教育程度就不高,相应地思考问题就更不可能深入。 从另一个方面来说,思考本身包括多方面。任何事务都有"两面性",实际上又何止两面呢。一个黑白两色球,站在白色一面说是"白球"没有错,但站在黑色那一面说是"黑球"也没有错,站在高处说是"黑白双色球"也没有错。但遗憾的是,我们常常更多地站在自己的角度强调自己所见到的事实而很少从对方的角度来看待问题,所谓"思维方式"简单也就由此而起,即所谓的"缺乏全局观念"。 正是由于长期以来我们思考问题的方式简单、缺少大局观,因而在中国足球历史上,我们没有少吃过这方面的"亏"。这么多年以来,每每大赛,我们总是说着"比赛要一场场去打"。这种说法本身没有什么错误,但在考虑问题的时候,我们总是无法从战略角度去思考问题,不懂得从中作出选择:哪些比赛在我们没有必胜可能的情况下,可以有重点地进行"舍弃",这里所说的舍弃并不是指彻底缴械投降,而指哪些比赛是我们必须要争取胜利的,是绝对不能放弃的。 就以1997年中国队冲击法国世界杯赛为例。十强赛开始前,几乎所有的人都在强调着中国队必须"7胜1平、不能输球"才有可能拿到入场券。为什么不能输球?理由是中国队所在小组中的四个对手全部都是西亚球队,中国队以往没有吃过"西亚兄弟的亏",为了"不吃亏"、将命运始终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因此我们必须争取不败。于是,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当中国队首仗主场2比4负于伊朗队后,当时所有人都认为"天塌下来了"、"中国队出线无望了"。于是,随着十强赛的深入,先后三次机会摆在中国队面前时,我们却不懂得去把握住。 这样的情况在2004年国奥队冲击雅典奥运会时再度出现。国奥队首仗客场0比1负于韩国队后,国内从媒体到球迷甚至包括诸多队员在内,几乎认定已经"死"了,或者说是"一只脚已经踩进了深渊"。于是,当我们主场迎战马来西亚队时,我们习惯性的思维不是首先考虑第一步先争取战胜马来西亚队,而是首先想着要去争取大比分取胜对手,最终的结果是1比1被对手逼和。事实上,回顾国奥队无缘雅典的过程,真正决定性的一场比赛不是我们首仗负于韩国队,而是主场在马来西亚队身上丢掉了关键性的2分。正是由于丢掉了这2分,导致全队在士气、在精神面貌等诸方面遭到沉重打击,最终"溃不成军"。在2004年5月12日中国队客场2比1击败马来西亚队、12强赛全部结束后,主教练沈祥福当时在吉隆坡下榻的蓝色波浪酒店与我聊天时也坦言:自己在战略上是有"失误"的,当初主场与马来西亚队一仗如果不是在净胜球之类的问题上考虑太多、而是只考虑拿下马来西亚队,或许形势就将完全是另一番情景。而正是战略把握上考虑不周全,最终只能吞下失败的"苦果"。 其实,12强赛中缺少"大局观"还体现在另一个方面。12强赛分组抽签揭晓之后,在商定具体赛程时,本来第二轮伊朗队主场与韩国队、中国队主场与马来西亚队均在3月17日进行,但中国方面偏偏将中马之战推迟到3月19日这个周末进行,理由是"周末看球的人多、有利于球市"。想法不错,但缺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即假如首轮中国队客场负于韩国队之后,万一韩国队在这一轮客场击败伊朗队之后,国奥队员心理负担将进一步加重,不利于打好与马来西亚队的比赛。而实战中果然出现了这样的局面,中国队输给了韩国队之后,韩国队又在客场战胜了伊朗队,这使得国奥队不得不对净胜球问题多加考虑。假设中马之战与伊韩之战同日举行,而且由于时差的关系,中马之战应该是早于伊韩之战开始,如果中国队战胜大马队之后得知韩国队客场战胜了伊朗队,则事态将如何发展依然尚难预料,国奥队也不至于打完主场于马来西亚队的比赛就被宣判"死刑"了。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由于我们赛前缺乏一种全面的分析、判断,导致12强赛中败走麦城。 中国队无缘德国世界杯后,当我们再次冷静地回顾六场比赛全过程时,我们可以看到:客场与科威特队的那场比赛绝对不是决定性的。而且,在2004年11月17日主场与香港队比赛前,所有人都在谈论着中国队净胜球较科威特队少两球,很少有人考虑过中国队进球数还比科威特队少两球的问题。 这其实也是我们在思维方式上简单、缺乏大局观的一种具体体现。中场休息时,尽管主教练阿里·汉曾在休息室里跟队员说科威特队上半时1比1与马来西亚队战平对中国队意味着什么,但对于"思维"简单的中国球员来说是无济于事的,而且在当时的那种情况下,他们根本就不可能冷静下来再去仔细思考些问题。而当中国球员在比赛中下半时攻入第5球之后,至攻入第6球花了整整38分钟时间。这白白浪费的38分钟时间恰恰也是我们球员"思维方式简单"、缺乏"大局观"的一种体现。 中国足球的历史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复这种情况,站在外界包括球迷、媒体的角度,"马后炮"好放,指责教练员水平不够、队员思想简单,甚至可以大骂"连这么简单的问题都想不明白"、"弱智",云云。殊不知这恰恰是中国人长期以来在一种缺乏大局观的简单思维方式下思考问题的一种必然结果,是深层次的文化背景、历史背景和社会背景的综合结果。 缺乏"大局观"、"思维方式简单"另一个具体表现就是只顾眼前的利益,而不计未来的得失。由于我们不可能更深入地考虑问题、想得很远,想到下一步以及下下一步,因而整个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短视行为",体现在足球圈内,就是我们根本就不可能冷静下来真正为中国足球的未来去着想,希望赶紧把眼前工作做完、做好,因为那是领导交给的任务。 于是乎,"中国足球要从娃娃抓起"喊了十多年了,但中国的足球从来就没有真正重视过青少年足球。不要光说作为中国足球的管理者,那么多地方俱乐部,有多少官员又是在踏踏实实地从事青少年球员的培养?中国其他行业领域内又有多少人在踏踏实实地从自己的身边的小事做起、又有多少是从点滴做起? 指责别人是件非常容易的事情,但又有多少人在反思自己?中国人不习惯认错,反而有一万个理由来掩饰自己的错误,虽然中国有一句老话叫做"闭门思过。"但我们似乎总是在"思"对方的"过"。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使之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