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茫中的生存之足记--于静:没有国足很失落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02月23日12:07 中国足球报 | ||||||||
外稿和一稿一投 谁搞垮了中国足球?说是足记有点夸张或言过其实,但拿着放大镜抑或显微镜看足球的人,多少也是有些责任的吧? 若干年前,外稿是绝对禁止的,可是世界之大,你不可能面面俱到,所以大家互通
这是不是一种道德沦丧?谁该为此负责? 有人说足球记者很敬业,趴门缝、爬墙头;死缠烂打、软磨硬泡……在费劲心机得来消息之后,如果能再恪守一下职业道德,这才是一名合格的记者。有些人这样想,我费这么大劲搞到的新闻,如果只写一篇稿只发给一家报纸,岂不是浪费,岂不是太亏,岂不是太傻。 想必大家小时候都读过雷锋日记,雷锋说,“多帮助人民做点好事,这就是我最大的快乐和幸福。如果说这是傻子,那我心甘情愿做这样的傻子,革命需要这样的傻子,建设需要这样的傻子。”可是现在,不“流行”傻子了,现在流行猴精,“沾上毛,比猴都精”。 虽然我对一稿多投的行为有些不耻,但我当编辑的时候,也从来没要求作者要一稿一投,你清高你就等着开天窗吧。我不敢开天窗,于是我随波逐流。 我也从来没要求朱晓一稿一投,可他一直坚持这样做,这令我十分感动。我知道他并不是给我们一家报纸写稿,可是同一场比赛,他会变换不同角度来写。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遗憾的是,今年珠海没有球队。(于彤) 于静,没有国足很失落 大年初一的晚上,很多人都在收看各个频道的综艺节目,如果在平时,对于我来说,同样也会是春晚的忠实观众。但我还是不知不觉地用遥控器把频道定格在中央五,那是八强赛日本队与朝鲜队的一场比赛。凭心而论,我不是一个铁杆球迷,但是这场比赛却不能不让我想起已经出局的中国队,不能不再次想起去年广州11·17的夜晚。大年初一的这个夜晚,看到八强赛的球队捉对厮杀时,我内心的真实想法只有一个:我宁愿此刻不在家中过年,而是站在中国队的比赛场边。作为一名足球记者,我非常渴望参与到世界杯的进程中,但现在中国队的比赛已经OVER了,我也只能成为一个看客。 [工作没有了快乐] 虽然相比于热热闹闹的2004年,2005年只能算是体育小年,但事实上2004年最盛大的赛事雅典奥运会与我们这些足记并没有太大关系,八强赛这样的比赛虽然仅仅是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但作为足球记者,尤其对于中国足球记者来说,却是“天大的事”。可以假设,如果中国队在去年小组出线,我可以从12月就开始跟着中国队备战,甚至可能连春节都在工作中度过,但如今的事实却是:国足兵败后,无论是哈恩的离去,还是朱广沪的接任,都无法引起我对国家队的关心。或者准确地说,是根本无法引起球迷们的注意力。没有读者,没有观众,我们这些足球记者的工作自然也没有太多的价值与意义,于是工作没有了像原来那样的快乐与兴趣,只是赖以谋生的手段。仅此而已。 记得2001年在沈阳采访十强赛的时候,足球记者这份工作还是相当引人尊重的,尤其是在众多球迷眼中,每天挂着采访证去观看中国队的训练,还可以免票看比赛,我和我的同行是非常惹人羡慕的。类似的情况还出现在2002年韩日世界杯与去年的亚洲杯。但随着国足被淘汰出局,足记的工作甚至有点让人嘲笑,身边的一些朋友与同学就曾半开玩笑地说:就中国队那样的臭球,你们还一直写什么啊。连进7个还是进8个都算不明白,再看一看现在的联赛,谁还去赛场看球啊。过去找你们要个票还挺难,现在你就是白送我票我都不去看。 这就是活生生的现实,中国球迷对中国足球的兴趣已经降到了最低点,而且丝毫看不到反弹的迹象,我的工作似乎也失去了目标,写出来的东西没有了读者,这才是内心最大的失落。 [只剩下女足与国青] 2005年没有了国家队,全国的足记都把眼光盯在女足与国青队这两支在去年根本瞧不上眼的球队上。1月末在在泉州进行的女足四国赛,仅仅是一个非常普通的邀请赛,却吸引了近两百名足球记者来到这个福建小镇,一时间组委会安排的宾馆客满为患,这种场面以往只有在国家队进行重要比赛的时候才出现过。在泉州,遇到同行,几乎开口都是这样一句话:“你也来了啊。”是的,原来跑国家队的记者现在都来跑女足了。 的确,没有了国家队,女足便由乌鸡变成了凤凰,王海鸣也俨然如同昔日的米卢、哈恩那样引人关注。 除了女足,还有6月的世青赛,在泉州的时候,大家便互相询问什么时候开始报名采访世青赛。虽然很多人与我一样,在过去的一年里从来没有采访过中青队,认识的国青队球员也绝不会超过5个,但就是因为没有了国家队,这些原本在2007甚至2008才会成为焦点的球员过早地曝光在媒体上。 虽然我和我的同行对女足、对中青队趋之若骛,但是球迷们没有兴趣。在泉州的看台上,虽然聚了不少观众,但没有几个识得韩端、浦玮、任立萍。同样,和身边的人提起国青队,原来那些对国家队津津乐道的球迷只知道一个陈涛,他们甚至连世青赛在哪里进行都一无所知。至于先后在德国、阿根廷集训的08之星队,对于球迷来说几乎就是一群陌生人,除了我们这些足球记者还在东打听西打听把他们的消息变成文字外,他们的球迷基础相当于零。所以,女足与国青根本没法与国家队相比。 [收入锐减压力加大] 没有国家队,几乎所有的足球记者当然也包括我,都突然发现,不仅没有了关注的球迷、没有了原来的快乐与兴趣,更关键的是收入比原来减少了,压力却越来越大。 过去有国家队比赛的时候,大家稿子都不少写,总是在全国各地甚至世界各地跑,虽然每天都抱怨写稿真烦、真累,但说实在的,给我的感觉挺充实的。但就在国家队兵败的那个夜晚,在广州天河体育场,身边好几个同行就一直念叨:明年写什么啊,拿什么挣钱糊口啊。 没错,写什么啊,国家队死了,影响最大的除了中国队的队员外,间接影响最大的可能就是我们这些足球记者。他们没球踢了,我们也没稿写了。所以,2005年球员普遍降薪的同时,国内大多足球记者收入也同样降低了。我们的收入大多是按照稿费计算的,但从国家队出局之后,很多原来采访国家队的记者都没有太多的稿子可写。 中国队被淘汰后,原来专职采访国家队的记者也成了没“线”的记者,只能经常胡乱跑一些会议或者项目,每天大家都要面临这样一个问题:今天写点什么呢?这一点我自己就深有体会,为了完成工作不得不漫天撒网寻找有价值的新闻线索,因此从工作角度来说,压力无形之中大了不少。收入自然也是可想而知。(于静) 朱晓:我憧憬——球员敬业,足记严谨 [朱晓,《珠江晚报》记者,珠海安平、珠海中邦的随队记者。现如今,惟数不多的一稿一投的记者。] 2003年3月11日,珠海安平足球俱乐部召开新闻发布会,成立“珠海安平队”,开始了征战甲B的步伐,也同时宣告结束珠海长期没有职业足球队的历史;2005年2月19日,值夜班的我,先是找出了一张球迷号啕大哭的脸,以配合深圳惨败A3的场景,然后在计算机上敲出四个字:足球死了。 整整两年,带着大连海风的足球汉子迎风而来,又绝情而去。我依然记得两年之前那个午后,那是安平队巴克拉克和杨林的生日,球队在驻地搞了个Party,邀请我去——这是我第一次与这群精力旺盛的小伙子照面。那一幕,就像昨天发生的一样。 珠海中邦憾离珠海,与提前冲上中超相隔不过数天,让我原本被繁多垃圾信息充填得满满当当的心里忽悠空了那么一下,不好受……整整两年跟随球队征战主客场的各种资料都堆在写字台上,落满尘土——我的心中伴随着太多记忆,伴随着凌乱无序。 “激情”和“活力”是这支球队最为外在的标签,换个时髦点的词,那就是“疯狗精神”。这支“实德三队”无一例外地吸纳了实德队的所有精神实质,尽管他们常常自怨自艾:我们是实德弃儿。中邦进驻后,上海人马良行和范志毅的精细和海派也渐渐给球队打上了烙印,队中最小的张书恺常常是被忽略的一员,而马良行却对之另眼相看,不厌其烦地专门让范志毅给张单独示范技术要领……这种对于“细节”的一丝不苟在我看来,正是职业球队的那种热忱和高度诚恳,那是一种忘我,也是持久的爱。 所以,造就了珠海中邦在2004年的大红大紫。周围那些一掷千金的中甲豪门其实并未输在金钱上,而是输在了态度上。 郑州、厦门、成都、扬州、宁波……每一个球队即将征战的客场对我都是一种悬疑,每一次遭遇裁判不公、球迷围堵、球员红牌,如今在我看来,都可以构成一部惊悚十足的“恐怖小说”,而我则充分享受在这种极具特色的环境之中。跟队不久,我悟到:做一名足记未必容易,将一份职业做出个人魅力也完全不是靠狂炒美女之流那么便当。我所憧憬的,是那种球员敬业、足记严谨的写实。 可如今,在中国球员的脸上,我再也看不见当初的诚恳,看不见认真的态度。 2005年已过去将近两个月,至今也没有球队落户珠海的消息。在我看来,2003、2004两年里为球队摇旗呐喊的珠海球迷应遗憾无多,因为在中国足球渐渐滑入乱世之时,珠海保住了一方足球圣土,2003年15000人/场、2004年25000人/场的上座率诠释了“快乐足球”。 但是,生命总是需要改变和必须改变的,每个人都试图走出他昨天的世界。3月5日,中超开战,这支历经波折的球队将走向何方呢? 整整两年,心气消磨,脚尖磨损,暮气渐浓,当年那个有点爱、喜欢跟生活较劲的青年已经有点“颓废”。我仍然编着《体育新闻》、《体育专题》版,由于外出采访的减少,又加编部分文化版,以维持工作量。依稀回忆过去,重回的片断和历史的瞬间终还是难以叠合,可是,一点点感动还是会有的,一点点回忆还是能把握的,而一点点未来也还是需要去想像……(朱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