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马德兴新书《球殇》连载:汉眼中的中国足球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02月15日15:19 新浪体育

  新浪体育讯 第三节 汉眼中的中国足球

  那么,在阿里·汉眼里,究竟什么是“中国足球的哲学”呢?或者说,他究竟是如何看待中国足球的呢?

  “中国足球该走‘中间道路’”

  【阿里·汉】 我一直看不懂也想不明白,中国足球包括我执教的这支中国队总是给我一种“不高不低”、“不上不下”的感觉。论球员的个人技术,说技术好、属于“技术型”,还不如东南亚那些球员的脚下功夫出色,看不出技术打法的特征来,更无法和日本相比。说力量强、属于“力量型”,又无法和伊朗队、韩国队相比,更不可能与北欧那些球队相提并论。有人跟我说中国球员的特点是速度快,但我却没有发现这种“快”体现在哪里。

  战术安排方面,如果安排球员全力进攻,很多球员往往不敢大胆地投入到进攻中去,场上表现出似乎要想防守。如果让球员全力防守,不少队员似乎并不甘心,想着要往前攻一攻。因此,中国队既不可能纯粹打“进攻足球”,更不可能踢“防守足球”,属于两者的中间。

  作为一个荷兰人,我很清楚我们荷兰足球的哲学思想。我们就喜欢踢进攻足球,我记得在2001年世界杯欧洲区预选赛中,荷兰队在客场挑战葡萄牙队,只要取胜就将出线。范加尔是那时的主教练。下半时后半阶段,当时荷兰队已经以2比0领先,教练开始换人,但换上的不是后卫,而是用一名前锋换下防守球员,希望能再攻入第三球。最后,结果变成了2比2,我们因此而无缘了世界杯!这就是我们荷兰教练的思维方式,总是想着向前、向前。不仅教练如此,队员在场上也一样,能进3球绝不只进2球。这和我们的文化、历史有关,荷兰在历史上就是靠着海盗船横冲直撞打天下的,富有“冒险”精神,因而在足球场上也富有“冒险”精神。而在意大利,由于历史、文化悠久而传统的缘故,“防守”是他们实用足球的特征。

  但中国人不可能踢出“荷兰足球”或“意大利足球”,我感觉中国足球应该走“中间”之路。而且,越到关键时刻,这种“不上不下”、“不高不低”的表现更突出。2004年,中国队打了22场比赛,输掉了2场,这2场都是关键性的比赛。亚洲杯决赛与日本队的比赛,我不想多谈。10月13日客场与科威特队的比赛关系到我们出线与否的一场关键性比赛,平或胜,都可以提前获得出线。

  赛前准备会上,我的部署与以往没有什么区别,在稳固好防守的基础上争取进球,而且只要进一球就可以进一步掌握主动。上半时,我们发挥正常,科威特队甚至没有什么像样的射门。中场休息时,我要求队员还要大胆进攻、争取进球。但下半时开始后不久因为一次不必要的失误丢了1球后,我们究竟应该全力进攻还是全力保住0比1的比分?我觉得队员在场上的想法不统一,导致全队步骤无法一致,甚至连续被对方在反击中创造出多次扩大比分的机会。我觉得在这个时候就是我们“进攻不敢全力进攻、全力防守又不甘心”的一种具体体现。

  我当时想得很清楚,就是我们最好争取进1球,因为只要我们进1球,根据世界杯预选赛竞赛规则,就意味着科威特队还要再进2球,困难相当大。但我们的队员似乎并没有意识到这个时候进球的重要性,因而失去了主动权。

  【解析】 阿里·汉即便是在2004年11月22日离开中国,也没有明白中国人处事哲学中的“中庸之道”。很多中国人都曾多次向他解释过这个问题,可按照西方人的思维方式和习惯,他始终想不明白。但阿里·汉凭自己在中国生活了两年的亲身经历和体会,说出的“不高不低”、“不上不下”的感觉恰恰折射出的,就是中国人日常为人处事中所体现出的“中庸哲学”!

  中国的足球运动员也是中国人,一个中国的“社会人”,生活在中国这个社会大环境中而不是生活在“真空”中,因而他们踢球时,潜意识里总会体现出中国人的诸多特征,这恰恰就是中国足球的“定位”为什么只能是走“中间之路”的根本原因。由此,也就可以理解历史上为什么常常会出现“只要打平”就可以出线、最终却无缘出线的情况了。以往,我们常常认为是中国球员的心理素质不过关或大赛经验不足,导致关键时刻发挥失常,但实际上还是中国人潜意识中的“中庸之道”在作怪。

  以中科之战为例,0比1的结果令外界指责声不断,认为阿里·汉赛前战术部署思路——究竟是该攻还是该守——不明确。这虽然有一定道理,但比赛是球员在踢,不可能不受到“想上不敢上(怕再丢球)、想守又不甘死守(还想进球)”的思想的影响。于是,在比赛中就体现出了外界所说的究竟是守还是攻的思路不明确的情况。不仅仅是这次中科之战,1989年狮城两次“黑色三分钟”至今仍让当时的主教练高丰文、全中国球迷耿耿于怀:

  与阿联酋队一仗,中国队在1比0领先的情况下,高丰文下令全力防守。结果,在最后3分钟里被对手攻入2球,中国队痛失好局。赛后,所有人都在指责高丰文的战术指挥有误,在一球领先的情况下为什么不继续给对手施压、而要选择消极的防守策略?数天后与卡塔尔队一仗,中国队下半时由马林打破场上僵局,再次以一球领先。此时高丰文“吸取”了对阿联酋队失利的教训,继续保持对卡队的进攻压力。可对方依然在最后3分钟里通过两次快速反击,把一只脚已经踏进罗马城的中国队“送”回了老家。赛后,外界又反问高丰文:为什么在领先的情况下反而选择继续进攻而不是选择防守?

  关键时刻“豁不出去、想守又守不住”。这恰恰是中国人“中庸之道”在足球场上的具体表现,也正是“足球民族性”在中国足球上的最好的体现。但是,足球比赛关键时刻就必须分出胜负,没有什么“中间之路”可以选择,“中庸之道”没有市场。这也许就是中国人踢不好足球的症结所在。遗憾的是,我们从来没有研究过中国人的哲学、文化问题,更没有考虑过“中国足球哲学”问题,简单的寻找“替罪羊”,因而始终没有走出“误区”。

  在球队受到传统文化中“中庸思想”影响的同时,作为足球管理者更无法摆脱这种“中庸思想”,因而像中国足协当初所作出的诸如“每家俱乐部拥有国脚人数不能超过4人”等一系列决定,何尝又不是这种思想的具体体现?因为“中庸”,所以要搞“平均主义”,谁也不得罪。

马德兴新书《球殇》连载:中国足球与英格兰类似

马德兴新书《球殇》连载:中国足球缺足球思考与语言

马德兴新书《球殇》连载:中国足球没有团队思维

马德兴新书《球殇》连载:中国足球没有层次感

马德兴新书《球殇》连载:中国足球不敢负责

马德兴新书《球殇》连载:中国足球害怕“丢脸”

马德兴新书《球殇》连载:中国足球太在意外界说法

马德兴新书《球殇》连载:中国足球不敢“说话”

马德兴新书《球殇》连载:中国足球没有铲球

马德兴新书《球殇》连载:中国足球没有核心

马德兴新书《球殇》连载:中国足球阅读能力差

马德兴新书《球殇》连载:中国足球缺少大局观

马德兴新书《球殇》连载:中国足球没有激情



 

评论】【体育沙龙】【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 【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