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德兴:中国足球存最大问题 海鸣少换些位置吧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01月28日23:40 新浪体育 | ||||||||
今晚,中国女足在四国赛首轮比赛中取得开门红,3比1战胜了俄罗斯队。新女足在新走马上任的中方教练组组长王海鸣的率领下取得了“两连胜”,成绩可喜。但观看中国队与俄罗斯队的比赛之后,我有一个感觉,就是王海鸣在这场比赛中对女足球员的位置换得多了些,而这样的做法并不可取。 首先我想要声明的是,我对中国女足球员的情况并不是很熟悉,只是赛前看报道说
现代足球比赛中最重要的是什么?就球队而言,是整体的战术运用;就球员个人而言,则是位置——包括球员的“位置感”、对所司职位置的具体要求的理解和自身的位置技术。而中国球员,不管是男足还是女足,最最缺少的恰恰就是“位置感”。这与中国球员从小所接受的训练和足球教育有关,我们还常常把一名球员能够踢多个位置当作是他最大的“长处”。而实际上,说得好听些是“全面”,说得难听些是“学艺不精”,就像当初郑智赴德国柏林赫塔队试训时,“全面”恰恰成为了他最终与柏林赫塔俱乐部签约的一大障碍。 正是由于中国球员“位置感”差,导致在贯彻整体战术要求时出现偏差,无法做到在适当的时候出现在适当的位置上,去作出处理球的适当的动作。就以这场中俄之战为例,中国队在下半时不久被俄罗斯队所扳平的一球,其实恰恰反应出来的问题就是女足球员的位置感较差。从电视画面上,我们可以看到,俄罗斯队是利用中国队后防线上左后卫张颖未能及时归位,从左后卫和左中后卫之间突入后完成射门,将比分改写为1比1。 在这个过程中,作为左后卫张颖来说,由于此前一直司职防守型中场位置,对于边后卫该如何跑位、如何及时回防并不是很熟悉,导致身后出现空档被对方抓住。而对左中后卫的浦玮来说,她没有及时去补位,从电视画面上可以看到她只是直线在回跑,而不是像优秀中后卫所做的那样,通过预判后斜线跑动、赶紧去把位置站好。这和她此前一直是司职攻击型中场的位置有很大关系,而且在比赛中也可以看到浦玮经常有丢位置的情况,因为她并不习惯打中后卫。 这个丢球的过程让我想起了去年10月13日中国男队客场打科威特队的那个丢球。当时孙祥在禁区前10米左右连续犯下了错误,特别是丢掉位置之后,被科威特队边路球员抓住机会突破。但在孙祥丢位之后,作为左中后卫的张耀坤没有及时去补位,导致让科队队员传后点、最终丢掉了致命的一球。当时,很多队员赛后私下曾表示,如果郑智在的话,科威特队员突破孙祥之后,未必就能够把球传出来,郑智很可能就会上前补位以弥补孙祥留下的空档。 我举浦玮和张耀坤的例子,并不是想要去指责他们,只是想说明“位置感”的重要性,而且没有位置感也是现在中国足球最大的问题。那么,正处于重新创业阶段的中国女足,是否可以从男足身上吸取些教训?当初,沈祥福执教中国国奥队期间,经常更换球员的位置,包括像更适合打防守型中场位置的陆峰改打中锋、更适合打右前卫的曹阳改打中后卫,等等。那届国奥队里“万金油”不少,但恰恰暴露出来的问题就是中国球员在场上位置感极差、阅读比赛能力不强,最终导致比赛输球。虽然这次女足赢得了比赛,但暴露出来的问题却很值得深思。 所以,我想对王海鸣所说的一句话是:还是让球员尽早归原位吧。(马德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