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足协官员李晓光深入剖析:对我国足球运动发展的思考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4年12月08日09:40 体坛周报 |
我国足球运动项目的改革是建立以职业足球俱乐部和实施足球职业化联赛为主体,建立符合现代足球运动发展规律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为主要标志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从1994年起,我国正式实施足球职业联赛制度,已有十年。十年来,我国在建立足球俱乐部、建设足球设施、开拓足球市场、扩大足球人口,培养足球人才、提高运动成绩,尤其在建立适应足球职业化和以俱乐部为主体的足球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和一定的成果。 但在改革的过程中,由于我国正处于从传统型社会向现代型社会转变,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人治化管理向法制化管理转变的过渡期,新旧体制、各种利益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在足球职业化改革中反应十分强烈,这种反应主要表现为;计划体制指令性规定与市场行为职业化发展的矛盾;按照现代足球运动发展规律办事与违背现代足球运动发展规律办事的矛盾;国家行政足球管理机构权力过分集中与地方行政足球管理机构的矛盾;强制性行政管理与市场作用职业足球俱乐部的矛盾;现代足球运动快速发展与训练理念落后方法手段滞后的矛盾;持续稳定发展与急功近利的矛盾。这些矛盾始终贯穿在足球改革的实际工作中,至今未能妥善解决,至使我国职业化足球运动发展一直处于徘徊中,俱乐部生存空间越来越小,地方足协工作漫然所措,特别是联赛中的黒哨假球和赌球现象屡屡发生,屡禁不止,而且范围越来越广,亦演亦烈等负面影响,严重的制约了我国足球运动前进的步伐。 当然,不容忽视的是,我国足球运动改革步入职业化,与世界和亚洲足球发达的国家相比还处在初级阶段,虽然在体制形式建立了足球俱乐部,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职业足球的法制体系、法制建设、法制制度、法治管理,距职业化足球发展的要求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在如何适应市场作用下的职业化足球运动发展,建立依法管理足球职业化发展的制度和实现依法管理职业化足球运动发展的体制,还没有取得实质性的突破。 要实现我国足球运动的全面发展与提高,就要求我国足球界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从战略上把握时代的特征,结合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步伐,不断深化对现代足球运动的规律、职业化足球运动发展规律、职业化足球市场行为规律的认识,准确把握改革、发展、稳定中具有全局性、长远性和根本性的重大问题,制定出既符合时代要求又紧密切合实际的方针政策,推动我国足球事业不断前进。 第一部分;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一、综述现状 1992年,北京红山口会议决定,足球改革的目标,主要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形式,通过足球社会化、产业化、职业化,使足球与市场相结合,使足球以国家投资兴办为主逐步转向以市场运作为主兴办足球,调动社会力量的积极性和热情,扩大足球人口,加大普及力度,培养足球人才;同时,广泛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运作的足球俱乐部,在足球队内部引进和建立竞争、激励、约束机制,调动和激发运动员刻苦训练、认真执教教练员的积极性,尽快提高足球运动水平,缩小我国足球与亚洲、世界足球运动的差距。另外,通过足球发展,不断满足社会对足球的需求,发展足球产业,使足球产业能够成为我国体育产业中的支柱产业。 十年的改革,我国成立了47个会员协会,会员协会的成立,加强了对全社会足球事业的领导,城市会员协会的成立改变了计划体制下足球单一发展的格局,有利于足球运动项目形成统一协调的管理体系; 十年的改革,我国成立了29个职业俱乐部,百余个足球俱乐部,职业俱乐部的建立,打破了传统体制下长期形成的体育独家办体育的局面,有利于打破长期沿袭的平均主义和队伍内部新的更具活力的制度; 十年的改革,我国实施了职业联赛制度,职业联赛举办以来,大大刺激了观众上座率和电视收视率,据不完全统计,10年来观众现场上座率达到5000万人次,电视观众达到进百亿人次,有力地促进了足球运动与市场结合的进程,有利于足球运动在全国范围的开展和运动水平的提高; 十年的改革,足球设施有了明显的改变,全国共建新的足球场362块,多数职业俱乐部修建了自己的训练基地并成立了自己的后备梯队,从事足球运动的青少年也接近30万人,足球设施明显改变,极大满足了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对足球活动的需求,有利于足球人才的挖掘和培养; 十年来我国推行的足球改革,使足球事业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显示了极强的生命力,创造了过去曾未有过的辉煌。2002年中国男足首次进入世界杯决赛,中国女足多次蝉联亚洲冠军,两次获得世界杯亚军,创造了铿锵玫瑰的光辉时代。 但是,由于我国的足球改革是一个新的管理体制,取代旧的管理体制,是更本性的变革,是实行市场作用下的职业化足球运动,足球俱乐部要成为独立的法人实体,足球管理机构不在直接插手俱乐部的经营活动和训练比赛,足球管理机构与俱乐部必须分开,经营权和所有权必须分离,致力于建立俱乐部现代企业制度,从而进一步推动我国足球运动的深化改革,未能进行深层次的研究探讨,未能形成广泛的共识。从而造成足协管理机构权力过分集中,强制性和指令性行政手段管理职业化足球发展,忽视甚至排斥市场作用;俱乐部一方面负债率高,资金短缺,一方面无限度增加运动员的工资奖金,急功近利行为严重,社会负担太重;改革进程中产生的假球、赌球、黒哨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严重制约了我国足球运动的发展,运动水平的提高和改革前进的步伐。 二、对策与建议 (一)健全我国足球的法制体系和制度建设,实行依法管理和指导我国足球运动的发展; 中国足球协会是全国性足球社会团体,依法负责对全国足球运动的管理、指导、协调和服务,并代表中国参加国际足联、亚足联和各种足球活动。在职业化足球运动改革前,我国的足球运动是在计划体制下形成高度统一的竞赛、训练、业余训练管理体系,原国家体委(现国家体育总局)球类处是中国足球的最高行政机关,负责管理中国足球的所有事务。1994年开始实施足球职业联赛和建立职业足球俱乐部,足球运动长期形成传统的竞赛、训练和业余训练体系,发生了重大的变革,国家体委足球运动管理中心(与中国足协一个机构两块牌子),面对的是在市场条件下独立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俱乐部实体。显然,中国足协的任务与职责,主要是在适应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做好我国足球运动的持续发展的政策规划、法制建设,用科学观和完备的制度保障我国足球运动的健康发展。 职业化足球运动需要成熟的市场经济,成熟的市场经济需要完备的法制,没有完备的法制,就没有成熟的市场经济。在职业化足球运动发展的今天,针对职业化足球运动发展特征首先应加快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完善法制体系和制度建设,真正做好宏观管好,微观放权。二是用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民主决策确定中国足球的发展方向,三是完善专家咨询制度,建立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实行决策论证制和责任制,用法治的观念管理足球运动。四是建立审计监督和司法监督机制,从根本上杜绝滥用资金,违法乱纪,假球赌球现象。 (二)加强宏观调控管理和协调机制,转变执政职能,为俱乐部营造良好的发展空间; 我国足球运动改革的一个重要变革就是,我国举国体制的专业队在改革中成为具有独立法人的职业、半职业或业余俱乐部。目前,全国共有29支职业俱乐部,百余支半职业或业余足球俱乐部,这些足球俱乐部在组建初期,基本上是省市专业队的翻版,教练员和运动员都是体工队的人,企业出资金冠名。俱乐部从原先政府(体委)直接投资和直接管理,一下子由企业独立投资与管理或体委和企业共同投资与管理,由于投资主体的改变,使俱乐部的性质、目标、任务、运作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是职业化足球运动发展的需要,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足球运动必须符合现代足球运动快速发展的需要。 但在具体的实践中,中国足协的工作重心在宏观管理和调控上投入的少,在微观上投入的多,该管的没管,不该管的管的太多,而且统的过多,管的太死。例如;既然俱乐部的经营权和所有权归俱乐部所有,中国足协就应在比赛冠名、电视转播、广告收入的经营权完全交给俱乐部,对俱乐部发展的各项决策、运动员的国内外自由转会完全放给俱乐部,不在按计划体制思维方式干预俱乐部经营管理和一切活动。中国足协的主要职责就是指出中国足球的前进方向,主要任务是做好研究法规建设、制定发展规划、探索训练规律、组织全国竞赛、培养后备人才;通过社会化、产业化来发展中国足球,满足社会需求,繁荣足球市场,推动体育消费,刺激经济增长,为俱乐部营造良好的发展空间,把中国足球作为我国体育的一大产业,其根本的目的是运用统筹规划、掌握政策、信息引导、组织协调、提供服务和检查监督宏观调控手段,尽快提高我国足球运动技术水平,缩短与世界足球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三)建立职业联盟,实现政企分开,使职业联赛持续健康发展; 10年的足球职业化改革,使我国所有的专业足球队在改革中成为职业俱乐部或半职业俱乐部,从国家所属的专业队变成了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这种变化为我国足球运动的发展探索了新的路子,带来了职业化足球运动的兴起与发展,符合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理应获得最大的物质利益。但作为中国足球的最高领导机构,在10年的职业化足球运动发展过程中,一直未能破解的最大难题就是怎样把俱乐部塑造成市场的独立主体,指令性的计划体制怎样相应立即废止。这一核心问题得不到根本解决,职业联赛中存在的俱乐部随意进退;假球赌球黒哨越演越烈之风;运动员收入与运动技术水平反差过大;运动员职业素质不高,为国效力积极性不大等严重问题不可能得到根本的改变。 建立和完善职业化足球运动发展道路,关键在于政企分开,只有政企分开俱乐部才能依法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无约束、自我发展的法人实体,俱乐部才能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用、使用、收益和分配的权力,俱乐部才能以市场作为配置资源的基础手段逐步发展。在职业化的道路上,按照中国足协的要求真正做到拥有参加职业联赛的运动员;拥有不同年龄段的青少年运动员;拥有自己的训练场地和主场;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 世界职业化足球运动发展的成功经验和我国10年来足球职业化足球改革努力探索的事实告诉我们,建立职业联盟或联赛委员会是进一步深化我国足球改革努力探索的重要步骤,也是提高我国职业化足球运动水平的重要环节,是政企分开的具体体现。职业联盟或联赛委员会的建立可以从根本上消除权力过分集中;忽视或排斥市场作用;职业联赛发展步履维艰;俱乐部资金不足,负担过重;联赛水平呈下降之势;广大群众极不满意,甚至抵制现场看球的种种弊端。职业联盟或联赛委员会是依据《中国足球协会》的章程和相关规定,统一组织和管理职业联赛,推动职业联赛水平的提高,并通过开展必要的经营活动,为职业联赛的发展筹集资金,为我国足球运动水平的迅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并依法向中国足协纳税。 (四)建立三级管理制度,充分利用委员会的工作职能,实现科学民主决策途经,提高管理效益; 我国的职业化足球改革,由于投资主体发生了本质的变化,计划体制下的训练、竞赛管理体系已不复存在,实际上也形成了中国足协、会员协会和俱乐部管理之间的经济利益和权力的再分配。不同层次的管理者不仅要在矛盾的冲突中求得生存,也要在权力和利益平衡中求得发展,这就是“利益决定动机”的行为模式。作为中国足球最高领导机构的中国足协应当清醒地认识到,既然俱乐部是职业联赛的主体,理应获得最大的物质利益;既然地方足协是地方足球的主管部门,其主要职责是以地方足球运动普及与提高为宗旨,负责地方的足球运动宏观指导、战略发展和主要政策的研究与组织足球活动,人才选拔和培养,足球运动的法规和制度建设,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的注册和培训,理应成为地方足球的管理者并拥有足够的发展资金。 但现存的实际问题是,会员协会的职能未能充分发挥。会员协会仍是地方体育局的下属行政或事业单位,实际工作仍受命和附属于地方体育局;中国足协代办了会员协会的大部分工作;会员协会根本没有开展足球运动的基本资金;会员协会难以得到地方政府的有力支持和相应的资金保障;因此,中国足协首先应进行管理体制的改革,在当前,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是尽快建立具有地方足球社团的省、市足球协会;二是建立三级管理体系,既中国足协、省和重点城市足协、市和县足协,形成垂直领导,并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明确各自的工作任务和职责;三是按照《中国足球协会》章程,实行会员协会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决策,统一组织、健全体系、筹措资金发展本地的足球运动;四是逐步完善相关委员会工作职责,充分发挥委员会的工作职能,积极开展工作;五是建立健全科学民主决策过程,避免主观和长官意志大于法,人治管理违背足球运动发展的客观规律现象的发生。 (五)正确处理好与各级政府的关系,接受监督检查,做好服务工作,营造中国足球运动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氛围; 我国的足球改革,是在原国家体委(现国家体育总局)和各级政府的统一指导下进行的。各级政府在我国足球运动改革和发展中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和地位,特别是在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化足球运动,进一步深化足球运动的改革中,各级政府不仅是足球改革的倡导者,更是足球改革的指挥者,而且还是足球改革的强大的经济后盾。随着足球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与市场经济和职业化足球运动的逐步完善,俱乐部应尽快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只有这样,我国的职业足球运动才能健康成长。这就需要中国足协和会员协会应尽快转变执政职能和传统观念,按市场经济和职业化足球规律办事,加速足球产业化发展,培育好足球市场,经营好足球产业,扩大足球人口,提高足球运动水平,满足广大群众对足球运动的娱乐需求,真正起到稳定社会、推动足球运动发展,活跃群众文化生活的目的。 综前所述,加强对市场经济条件下足球宏观管理,转变执政职能,实现政企分开,自觉接受广大群众和新闻媒体的监督检查,做好服务工作,是解决足球改革难以发展的根本途经。我国足球目前正处于向职业化转变的关键时刻,中国足协和会员协会,各级俱乐部必须服从于深化改革的大形势,必须服从于党的方针与政策,努力提高适应职业化发展和提高自身市场竞争能力,充分发挥足球自身特有的魅力和社会功能,坚持以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为最高宗旨,以提高足球运动技术水平为最高奋斗目标,服务于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加强思想道德和作风建设,虚心向我国优势项目学习,把中国足球队和各级职业足球队建设成为技术精湛、作风过硬、纪律严明、团结进取特别能战斗的集体,我们的事业才能持续健康发展。职业化足球改革中所遇到的难题及足球改革中所需的优惠政策,才能得到逐步解决,广大人民群众和各级政府会才能给予积极的支持。 第二部分;训练理念和方法手段 二、综述现状 众所周知,足球是一项体现综合能力极强的运动项目。当今,足球比赛整体战术与个人技能高度的熔融一体的指导思想要求下,位置技术、位置职能、位置概念和不断适应狭小空间,加大立体化及快速激烈的对抗条件下,对球的争夺与反争夺,控制与反控制高度协调统一的全攻全守愈显突出。运动员有战术行为支配下技术动作合理运用能力,适应整体打法的基础战术意识,维持技术动作稳定性和保障快速攻防战术要求的充沛体能,以及充分发挥正常训练水平的心理状态的综合技能,集中表现在足球比赛中。因此,结合实践和具有科学指导的训练过程是提高运动员掌握实战技能,适应争夺日趋激烈,构成高效益训练的关键因素。 职业化足球运动在我国已经开展了近10年,由于它所具有的独特魅力和激烈的对抗性,深受我国广大人民所喜爱,使之成为我国竞技体育中的第一大体育运动之一。应该看到,我国的足球运动水平经过职业联赛的锤炼,在不断研究足球运动训练指导思想,科学的确定足球运动训练体系,正确的选择足球技术发展方向,努力培养优秀后备人才,扩大足球普及人口,保障我国足球运动可持续发展,缩短中国与亚洲足球国家之间的差距,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和明显的进步。 但是,由于我国职业化足球运动改革至今仅有10年的时间,总结足球运动改革,特别是实行职业化足球运动以来,我国足球运动发展过程中的基本经验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努力探索现代足球运动基本规律,全面了解现代足球运动发展趋势,深刻认识当今足球比赛基本特征,正确掌握足球比赛制胜因素,科学确定我国足球运动技术风格,贯彻执行“三从一大”科学的训练原则,提高训练水平,提高训练质量,提高训练效益,建立适应职业化足球运动发展人才培养体系、科学研究体系、评估监督体系、管理指导体系,以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职业化足球管理模式下,如何加强训练,提高成绩等许多重大理论方面,至今尚未形成统一的共识,有待进一步探讨和论证。特别是在中国足协主管的国家队、俱乐部主管的职业队、地方足协或俱乐部主管的各个层次的青少年队相互之间的关系处理上,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不协调,已成为制约我国训练水平和运动成绩提高的十分重要的因素。 三、对策与建议 (一)中国足球运动的发展必须掌握现代足球运动基本规律、基本特征和发展趋势; 现代足球是一项有规则和目标的集体运动,比赛目的是为了获胜。比赛双方是在一定的空间内和竞争对抗中争夺控球权,比赛是由进攻(我方控球)、防守(对方控球)、攻防转换三个瞬间构成。我方控球进攻推进的速度越快,越容易得分;对方控球建立防守体系越快,越不易失分;攻防转换过程速度越快,越容易占得先机。比赛中运动员的控制球能力越强,越能控制比赛节奏;位置技能越好,战术运用越有效;体能越充沛,越有利于整体战术;意志品质越坚强,技战术发挥越稳定;智商越高,创制力越大,判断越准确。由此可见,足球比赛任何战术的制定和运动员的比赛技能均受控于足球比赛的这三个环节。同时也要求运动员在快速激烈对抗攻防中具备适应整体打法的战术意识、技术能力、充沛体能、稳定心理和顽强作风。统计数据表明,一场争夺激烈的足球比赛5-8次传球完成进攻射门得分为95%,11-15秒完成一次攻防转换过程。 综前所述,现代足球运动的规则和目的及比赛的明显特征使我们认识到:现代足球运动发展的基本规律是“攻守双方以球为中心,控制与反控制,争夺与反争夺的同场集体对抗”。未来比赛的主要特征是“对抗争夺日趋激烈、攻守速度越来越快、时空区域逐步缩小、整体攻守日渐平衡、制胜因素同步发展、球星作用融入整体”。足球比赛的发展趋势是“整体战术的协调统一,位置技能的突出展示,高质量的快速攻防,多方位的灵活变化,争夺门前两个区域的主动”。 (二)中国足球运动发展必须确定建立科学的训练指导思想,确定我国足球运动的发展方向; 科学的训练指导思想,是对训练理念的基本认识,对训练方法手段认识的基本观点,是训练规律的高度概括,是提高训练水平的理论依据,是指导训练的理论核心。正确的训练指导思想是训练指导规律的客观反映,训练指导思想产生于训练实践,并随着训练实践发展而发展,研究现代条件下的训练指导思想,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优异的运动成绩源于高水平、科学化、系统性的运动训练,而拥有用于正确科学的指导训练的理论体系,才能产生先进的训练方法与手段,才能保证运动成绩的稳定提高,才能确定我国足球运动正确的发展方向。这一点已被世界足球运动发达国家的发展所证实。 足球训练是有组织、有计划的系统过程,其目的是运用先进的方法手段提高运动员综合能力,最终服务于比赛,并在比赛中取得最佳成绩。足球训练自产生以来,其组成经历了由综合技能简单到复杂,战术组合由单一到整体,训练方法手段由粗放性到效益性训练过程更接近于比赛的发展阶段。可以预见,随着科学化训练程度的进一步提高,足球训练科学成分不断增加,方法手段更加多样化,未来训练的组成更加复杂,对训练的整体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02年世界杯国际足联得出足球运动 “整体快速和实用技能相结合”是当今足球运动发展趋势的基本结论。它向人们展示,足球技术领域不断创新,运动员的技能、战术、体能和整体战术要求的拓展,引发了足球战术的全面变革,技术技能的根本性变化。统计数据表明,一名运动员在90分钟的比赛中累计控球时间为2分钟,需要完成1110多个技术动作,活动距离约为9000-14000米,整体配合进攻得分为28%,边路进攻传中射门得分为29%,个人突破射门得分为20%,任意球得分为20%,运动员在整体战术的要求下,有着明确的位置技能、职责、概念,且活动于相对的区域内。由此可见,未来比赛将是整体、快速、准确的个人技能和战术组合的对抗舞台,是高科技的较量的结果。因此,我们只有深入研究现代足球理念,不断丰富指导实践的理论体系,针对训练过程存在的共性问题和特性问题进行认真的总结,并从整体、技能、体能、心理、作风、意志力等各个角度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探讨问题产生的原因,逐步提高我国足球系统整体对抗训练的效果,适应未来比赛的需求。 针对当前的实际情况,我国的训练指导思想和发展方向拟可归纳为;“以亚洲最高水平为目标;以提高国际竞争能力为重点;以周期训练为核心,增加训练强度,加大对抗比例,突出整体实用,提高个人技能”。 (三)中国足球运动的发展必须建立系统的训练体系,完整的理论体系; 建立适应我国足球运动系统的训练体系,既是我国职业化足球运动新时期的战略发展的需要,又是针对我国足球运动客观实际提出的,既符合我国足球训练的一般规律,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尽快提高我国足球训练水平的方针政策。现代足球训练是一个庞大而又复杂的系统,训练系统不仅具有多元性,而且又具有多层次性,围绕着训练目的的实现并追求整体训练效益是我们奋斗的目标。目前我国的足球训练体系已逐步由体育部门单一管理,向社会化、职业化俱乐部多元化管理过渡,计划体制下的省市业余体校、专业队一条龙训练体系,已不复存在。由于我国的职业联赛制度有待完善,现行竞赛制度有别于职业化足球运动发达国家的竞赛制度,从而造成不同的战术体系和技术风格存在于不平衡的发展阶段和区域,不同的利益追求决定了训练过程,不同层次的目标任务确定了训练方法手段的采用,至使存在于职业化足球运动发展过程中的训练体系尚未形成,服务于职业化足球运动的青少年人才培养体系不建全,技能基础不扎实,适用于于国家队的优秀人才越来越少。职业化足球运动的发展事实使我们清醒的意识到,我国男子足球队进入世界杯决赛阶段,女子足球两次获得世界亚军,其担当主力运动员都是经过5-8年青少年系统训练和8-10年成年系统训练的磨练,期间多数运动员经历了国家少年队、国家青年队、国家奥林匹克队、国家队的系统训练和比赛,大部分运动员有2-3届国家队参赛经验,才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这一科学的结论,要求我国足球界当前的主要任务是运用科学的方法,揭示足球训练的规律,预测未来足球运动发展,确立以俱乐部辐射网点学校发现人才,俱乐部建立青少年后备梯队培养人才,职业联赛锻炼人才,国家队使用人才新型的训练体系。 建立反映我国足球运动训练实践经验和成果,完善我国足球运动训练理论体系,从而有针对性的剖析我国各个层次、各个级别的训练实践中存在的共性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不同的发展阶段和训练周期应采取的训练方法和手段,有针对性的指导各级队伍训练过程,是科技强足的重要手段。10年的职业化发展,使我们有条件、有信心、有目标的建立和实现我国训练过程中的评估、监督、调控的宏观管理机制,保障我国足球运动在职业化发展过程中优秀人才源源不断的产生,保障国家队的基础实力,保障我国足球运动水平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提高我国足球运动训练水平,提高我国足球运动国际竞争能力。当前,应尽快编写适用于我国U9-U19青少年训练大纲,用于指导我国科学训练的“中国足球训练指导书”,用于不同级别教练员培训的教学大纲和教材。 (四)中国足球运动的发展必须建立符合民族特点统一的技术风格; 足球运动是民族文化系统中的一个组成要素,风格则是一个民族文化的反映。一个民族有其共同的语言、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相同的性格,身体条件及民族性。世界是一个多民族的世界,由于文化、地域、人种上的差异,训练理念认识不同,方法手段采用不一,不同民族的传统足球则各具特色。如巴西队,缘由技术上的超前发展,形成了“南美技术型”流派,英格兰身体上的超前发展,形成了“欧洲力量型”流派。 建立统一的足球技术风格发展方向,是标志着一个国家的职业化足球运动发展水平是否成熟的重要体现,是表明一个国家的整体训练是否服务于代表着最高层次国家队的战术打法的统一需求。综观现代足球运动发展历程,无论技术水平如何进步,战术打法如何变化,世界足球各个国家,特别是足球发达国家的强队,都保持着自己的技术风格。由此可见,科学的训练指导思想和完整系统的训练体系是建立技术风格的重要保障,技术体系是技术风格的内在基础,技术特长则是技术风格的外在因素,技术风格具有相对定性化的特征。 我国职业化足球运动刚刚起步,统一的战术打法一直是我国足球界多年来探讨、研究和探索的课题。资料显示,目前我国有12支中超和17支中甲职业俱乐部队,近20支乙级和30多支丙级队,国家队的大部分运动员来自中超的职业俱乐部队,2003年先后有11名不同技术风格国家的外籍教练员执教上述队伍,在2003年15支甲级俱乐部队参加的甲级联赛中,有4支队采用442战术打法,2支队采用433战术打法,7支队采用352战术打法,这对于集训时间短,训练周期不确定,技术体系和战术风格不统一,整体组合要求高,同场集体对抗类的国家队训练与参赛,显然增加了难以克服的困难。从而造成国家队在职业化进程中的短期训练中难以奏效。 因此,建立符合我国民族特点的统一技术风格和在职业化足球运动进程的国家队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我国的足球技术风格似以“快速准确、灵活多变、勇猛顽强”提法为好。 (五)建立评估、监督、调控机制,促进我国职业化足球运动水平稳步发展; 1、建立训练评估、监督、调控机制的目的意义 促进我国职业化足球运动稳步发展的重要手段,就是建立反映我国足球运动训练实践效果的运行机制,形成对国家各级足球队和职业俱乐部队的训练过程的科学评估、监督管理、合理调控的体系,这一体系的建立是通过掌握信息、分析问题、提出对策,指导我国各级国家足球队和职业俱乐部队的训练适应当今世界足球运动水平飞速发展的需求,全面促进我国足球运动整体水平可持续发展。 2、建立训练评估、监督、调控机制的基本原则 首先建立在科学性的基础上的评估。通过科学的评估,有效的监督和调控方法手段保障国家各级足球队和俱乐部队在整个训练过程中保持正确的训练方向和途径,顺利实现预期的目标。其次,评估指标体系设置在保证科学性的前提下,突出重点,抓住训练过程中的最主要环节选择设置评估指标体系。各指标的定量评价方法在保证科学的前提下,力求简单,易于掌握和应用。 第三,对训练过程中的每一个主要方面,都力求做到实用有效。 3、评估指标设置 1)、训练计划制定的充分、完备性方面 --是否有针对未来参加比赛而确定的总体计划; --是否有针对未来参加比赛而在总体计划中确定的全年计划; --是否有针对未来参加比赛而在全年计划中的阶段计划; --是否有针对未来参加比赛而在阶段计划中的个人计划、小组计划、全队计划、热身计划; --是否有针对意外事件发生的“备用应对”计划。(如热身赛的对手突然变化、队员的意外伤病、天气持续不利于训练等等) 2)、训练计划执行的“严谨性”方面 严谨性方面要求教练员在计划制定之后,应当尽量按照预定的训练轨迹进行训练,而不能经常地改变或调整训练计划,特别是对训练负荷计划的不断改变。当然并不是绝对不能调整训练计划。 通过考查训练计划的改变情况和次数可以相对客观地了解教练员在训练计划执行的“严谨性”方面情况如何。改变次数多,则表明执行计划的“严谨性”方面不够理想。应当查明造成改变训练计划的主要原因,以便进行及时纠正。 3)、过程实施的实效性方面 实效性要求教练员通过采用不同的有效训练方法,一步一步地实现每个训练阶段和每次课的预定的目的,从而保证最终目标的顺利实现。 通过测试一定的量化训练指标,来推测训练目标的实现理想度。如整体打法、身体能力,战术能力,个人技能,训练比赛或检查性比赛的成绩与运动员在场上的表现等,可以相对较好地评估训练过程实施的实效性如何。 4)、教练组成员工作的协调方面 教练组成员的责任分工是一个球队训练工作中的重要方面,主教练一般只就一支球的整体技战术方面进行重点训练,而其他方面的训练工作则需要其他教练员的协作进行训练。如守门员的训练、全队的身体训练、后卫与前锋的分组训练、伤病队员的恢复性训练等等。 因此,考查教练员之间的分工是否合理,教练员之间协作情况是否协调,这是评估教练组训练过程中的一个重点方面。通过这一方面的考查,可以更好地了解教练组每个成员之间的协作情况如何,教练组成员间的团队精神如何,以及每个教练员的特点和整个教练组成员的能力结构特点。 5)、教练组与各级管理部门的协作方面 足球训练要牵涉到许多方面,因此,教练组成员与各级管理部门的协作关系也就成为能否保证训练条件得到充分满足,保持训练比赛的氛围宽松,获得社会舆论友好支持的一个重要方面。 对教练组成员进行管理能力与公关能力的考查,有助于教练组成员在整个聘任期间自觉保持一种社会公众人物的良好形象,自觉保持与他人良好协作的工作作风。这样也可为今后获得更广泛的社会支持创造有利条件。 (二)宏观指标 1、制定训练计划的依据方面 -总体计划中的训练指导思想是否合理; -训练时间阶段划分的安排是否对参加最后正式比赛有利; -教练组对未来对手的了解熟悉程度如何; -对比赛日程的分析、对比赛期比赛地点的气候变化情况的了解; -对全队未来的比赛战略战术的设想。 2、确定训练内容方面 -是否是在对队员全面了解评估的基础之上、并结合未来全队的战术特点的基础上,全面安排训练的内容。总体上训练内容应当保持身体(包括心理方面的内容)、技能、战术(进攻与防守)内容所占总体训练内容的比例平衡合理。即从宏观上考查技术、战术、体能、专项理论的整体比重是否合理,而运动员的心理能力应当在各种训练内容中穿插体现。 -国家队的队员在国内是最好的队员。因此,对国家队的队员的技能训练应当注重针对性。不同的个人,需要不同的特长技术技能;不同的位置,需要有良好的位置技术;而所有队员都有需要改进自己的技术缺陷的方面;与此同时,保持良好的全面基本技术训练水平是其他各种技术训练的基本前提。 -在技术训练的微观方面要考查教练组是否有针对性地进行:突出队员特长技术技能训练;注意改进队员技能缺点训练;重视队员位置技术技能训练;保持队员一定的位置技能训练的比重。 -战术训练方面,考查教练组是否有针对性地进行整体打法的要求下细化战术训练:包括战术行为中的多种因素。如: 在观察能力的提高方面注意对队员的观察习惯、观察时机、观察范围三个基本方面进行提高; 在判断与决策能力的提高方面注意对队员的跑位和接应的时机、跑动方法与路线、保持正确的接应(联络/保护)角度与距离三个基本方面的提高; 在队员创造性发挥提高方面,注意突出提高队员在对方罚球区域内的即兴发挥的个人突破能力等。(要给运动员自由发挥的空间) ●个人战术(进攻方面是否突出队员向前突、传的战术能力训练;在防守方面是否突出主动抢断球能力训练); ●局部战术(相邻位置队员的组合与位置交换的熟练/默契程度,攻防要点的判断与控制能力等等); ●全队战术(组织形式、队形保持、纵深距离、协调保护、快速移动能力与比赛节奏控制能力;特殊战术的套路设计创新等); ●身体训练方面:保持高水平的有氧耐力水平方面的内容、重点突出专项速度耐力和快速力量训练的内容、有球状态下的灵活性与协调性能力训练内容。 ●心理方面的训练应内含在各项其他训练内容中进行。(队员的自律性,努力程度、承受训练负荷与经受错折的能力、团队精神等等); ●训练方法手段方面 -有对抗情况下的练习方法占训练课的比重; -无对抗情况下的练习方法占训练课的比重; -有对抗和无对抗情况下运动员的运动速度快慢的比重; -各种训练方法的具体要求是什么。 ●控制训练负荷方面 -运动员在一次训练课中的心率变化情况,包括最高心率,最低心率,平均心率,超过中等运动强度到大强度心率(150-180次/分之间)的持续时间,保持大强度心率(180次以上/分)的持续时间和次数; 有资料介绍,一场比赛中运动员的心率高于最大心率的93%的持续时间为比赛时间的26%(23分钟),心率保持在最大心率的73%~92%的持续时间为比赛时间的63%(57分钟),心率低于最大心率的73%的持续时间为比赛时间的26%(10分钟)。 若运动员的最大心率以220--年龄=实际应有的最大心率计算。那么,以国奥队U23岁为例来推算,队员有23分钟时间在场上保持心率在183次/分,有57分钟时间内在场上保持心率在181~143.8次/分之间,只有10分钟时间队员在场上保持心率在143次/分以下。按照运动生理学高级教程一书P411中表17-5、17-6、可知,运动员在场上心率保持在大强度以上的时间为23分钟左右,中等强度到大强度的心率为57分钟,只有10钟时间的心率处于小强度范围。也就是说,运动员在场的90分钟内有80分钟其心率水平在中等强度以上。 -运动员在一次课中练习的持续时间,间歇时间与次数; -运动员快速跑动的次数与距离; -运动员在不同运动状态下完有战术行为支配下完成技术动作的成功次数。 ●调整训练目的方面 -运动员的身体、技术、战术、心理四大主要方面调整到最佳状态而进入比赛。 ●教练员的师德方面(仪表与态度) -教练员的着装、训练时的态度、行为举止等。 ●教练员的知识水平(讲解与交流能力) -教练员对训练组织训练的综合能力,特别对战术理论与战术知识、技巧运用经验的描述准确性和对有关训练理论的讲解精度;对训练内容要点讲解的准确性、与队员之间进行的信息交流的有效性。 ●教练员的指导水平(组织与示范、观察与指导、纠正及帮助) -教练员练习方法组织的合理有效、示范准确、时机恰当;全面准确发现运动员出现问题的产生原因并及时进行指导、对运动员的错误能够采取有效手段及时纠正。 ●运动员的主观努力方面 -眼勤;能否快速细致观察到其他队员的特点与不足? -脑勤;能否迅速判断分析其他队员的优缺点及主要原因、能否迅速理解训练方法的要点?(针对训练是否能够提出问题、是否能够自觉改正自己的错误、是否能够正确认识同伴的特点与不足、是否能够正确总结自己的训练、比赛情况?) -嘴勤;是否经常虚心向教练员和队友请教? -脚勤;是否自觉加练,能够做到对每个动作练的细、练的精、练的熟? ●运动员的客观质量方面 -快速运动状态下完成技战术动作的数量与质量 -强对抗情况下完成技战术动作完成数量与质量 -快速奔跑的距离占总距离的比重 -大强度负荷心率持续的时间比重 ●运动员的主观感觉 -参加训练的热情、积极性、心理感觉。 ●对于一堂具体的训练课: -训练总时间的分配,训练内容的比重 -负荷量的结构特点等指标进行统计计算与分析; -组织指导的时间、组织指导的方法运用情况如何、训练指导讲解的效果如何 -调动队员的积极性如何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 ●对训练质量的负荷情况考查, -每一个训练单元内的心率负荷 -每一个单元的对抗情况下的动作质量好坏 -身体训练中的单位负荷重量或快速奔跑的次数与距离 总之,对训练课的评估,只有在科学评估的基础上,才能的对我国的足球运动训练过程实施有效监督,才能依据不同发展周期对我国足球运动训练过程实施统一调控,才能不断发现和解决存在的主要问题,从而促进我国足球运动训练水平可持续发展。 第三部分;青少年培养和发展 一、前言 一个国家青少年足球运动的普及程度,足球人口的数量,竞赛、训练体系的完善程度,与国家足球竞技水平有直接的关系,这一点已被世界足坛100多年的发展历史和足球强国的成功经验所证明。目前世界足球运动具有高度社会化、职业化和商业化的特点,其在所有运动项目中的显著地位和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为世人所公认,并成为世界各国社会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因此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对发展本国足球运动,尤其是青少年足球运动表现出高度的重视。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但目前还是一个“足球人口小国”,面对世界足球运动快速发展的形势和广大人民群众越来越高的要求,面对我国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面对未来我国足球事业的发展,根据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足球事业发展的总体设想,青少年足球可持续发展的潜力,运用政策的、经济的、行政的和宣传的管理方法,加大对青少年足球工作宏观调控的力度,促进青少年足球运动蓬勃、有序、健康的发展,为提高我国足球运动水平打下坚实的基础,是我们的基本任务。 二、综述现状 1、训练管理体制 1992年足球管理体制的改革,推动各地组建了足球运动管理中心和实体化的足球协会,打破了原计划经济体制下体委系统省市足球代表队的竞赛、训练管理体制,实行了以俱乐部为主体的竞赛、训练管理体制;原体委系统以各级青少年业余体校为主体的足球后备力量培养体制也发生了巨大的变革。目前在青少年足球训练管理方面,主要有以下4种体制: (1)职业俱乐部(甲级俱乐部)系统的U-19岁、U-17岁和U-15岁三级后备梯队和由俱乐部主办的少儿足球学校训练体制。 (2)省级和行业体协全运会代表队和市级城运会代表队训练体制。 (3)各类业余俱乐部青少年训练体制。 (4)各类足球学校青少年训练体制。 2、队伍状况 竞技系列队伍: 现29支甲级俱乐部、部分省级足球协会、足球重点城市、行业体协U-19岁队伍42支,运动员约959人;U-17岁队伍40支,运动员约928人;U-15岁队伍47支,运动员约1157人;竞技系列青少年队伍共129支,运动员共约3044人。 普及系列队伍: U-18岁队约260支,队员约6500人;U-15岁队约380支,队员约9500人;U-13岁队约930支,队员约23250人;U-11岁队约1000支,队员约25000人;U-9岁队约1100支,队员约27500人;队伍合计约3670支,队员合计约91750人。 3、教练员状况 竞技系列教练员: U-19岁队伍教练员共约112人;U-17岁队伍教练员共约83人; U-15岁队伍教练员共约116人;竞技系列队伍教练员共约311人。 普及系列教练员: 普及系列各年龄组队伍教练员共约11010人。 到目前为止,我国经过C级培训的教练员共只有2572人,绝大部分青少年业余队伍教练员没有经过培训。目前我国青少年队伍教练员的总体水平较低。 4、训练状况 竞技系列: U-19岁和U-17岁队伍基本是按职业队的管理方式进行训练,已没有学业的要求。U-15岁队伍一般是半日上学,半日训练。 普及系列: 各类足球学校队伍多是半日上学,半日训练。各类业余俱乐部和中小学队伍多是课后训练。 5、竞赛状况 建立了中国青少年足球竞赛体系,该体系包括竞技系列和普及系列两个子体系。 竞技系列比赛: U-19岁、U-17岁和U-15岁三个年龄组队伍在每年集训期分别进行联赛选拔赛,三个年龄组各选拔出前32名队参加各年龄组分阶段赛会制的联赛;U-19岁队伍联赛全年分三个阶段进行;U-17岁和U-15岁队伍联赛全年分两个阶段进行。U-19岁队每年参加正式比赛约30-34场左右;U-17岁和U-15岁队每年参加正式比赛约23-27场左右。 普及系列比赛: 普及系列进行U-18岁、U-15岁、U-13岁、U-11岁和U-9岁5个年龄组的比赛。U-18岁和U-15岁的比赛为11人制;U-13岁、U-11岁和U-9岁的比赛为4人制。 其它赛事: 目前还有“中国足校杯”赛及由不同企业冠名在一定范围内举办的“百事球王争霸”赛、“金弓杯”赛等。及一些城市举办的促进普及青少年足球活动的各种比赛,如上海的“新民晚报杯”赛等。 6、经费状况 竞技系列: U-19岁、U-17岁和U-15岁三个年龄组队伍基本由所属单位投资进行训练和中国足协拨款组织比赛。 普及系列: 各类足球学校和各类业余俱乐部基本是自筹资金,队员一般均是自费训练和参加比赛。 7、竞赛、训练体系和管理法规建设状况 按照我国国情,借鉴世界足球强国竞赛、训练体系布局的成功经验,根据世界优秀足球运动员的成长规律和足球训练规律,初步建立了我国一套从青少年到职业足球的竞赛和训练体系。制定了《全国男子青少年足球竞赛组织管理暂行规定》、《严格按年龄组设置青少年梯队的暂行规定》、《中国足球协会业余足球俱乐部暂行管理办法》、《中国足球协会会员协会管理办法》、《中国足球协会足球学校暂行管理办法》、《中国足球协会注册工作管理暂行规定》、《全国足球重点城市评估暂行办法》、《中国足球协会足球各类人员培训制度》等关于发展青少年足球运动的管理法规性文件,使我国青少年足球运动初步走上了规范化的轨道。 8、训练理论建设状况 借鉴世界足球强国青少年足球训练的经验,研究制定了我国新的《青少年足球训练大纲》。编译了《亚足联-中国足协足球教练员培训教学大纲》、《亚洲足球教练员C级培训教程》、《亚洲足球教练员B级培训教程》、《亚洲足球教练员A级培训教程》、《球星技术――青少年足球技术训练与测评标准》(英)、《青少年足球训练》(荷)等。目前在创立和形成我国自己的青少年足球训练理论方面还是一个较薄弱的环节。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尚未适应现代足球职业运动发展规律、青少年人才成长培养规律、优秀运动员成材规律。 2、青少年足球工作未能引起各级领导的足够重视,从事足球活动的青少年规模基数小,普及程度低,执教青少年各级队伍教练员人数少,水平不高,我国足球青少年的培养尚未形成系统规模效益型发展体系。 3、青少年训练指导思想不明确,方法、手段滞后,忽视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技术、技能、作风、职业道德的培养,优秀运动员质量不高。 4、竞赛、训练体系仍未摆脱注重比赛结果、注重比赛成绩的循环中,严重的急功近利思想,导致青少年足球训练早期专业化、成人化,基础薄弱,技术落后。 5、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九年义务制教育未能落实到实处。 6、地区发展不平衡,资金短缺,缺乏适合青少年足球训练比赛需要的场地、器材设施。 7、青少年足球工作开展的渠道不畅通、工作形式单一、缺乏灵活性。 8、缺乏人才培养输送评估奖罚机制,资源配置不合理。 (三)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 1、职业化足球运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将取代专业化足球运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成为配置社会资源的主要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人才培养体系形成必须适应新形势下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认识,尚未引起各级领导的足够重视。 2、青少年足球运动员年龄设置不符合奥运会、世界杯人才培养方向,不符合优秀人才培养输送规律。 3、现行的竞赛安排,导致各会员协会和俱乐部在培养青少年成长过程中仍确立为组织队伍、参加比赛、夺取金牌、寻求发展,完成目标任务的定向思维中。 4、注重结果、注重成绩,造成青少年训练缺乏科学性、指导性、针对性和青少年不同阶段身心特点。 5、急功近利的思想干扰了青少年足球工作的发展,竞训体制的不合理难以保证九年义务教育的实施和高质量优秀运动员的辈出。 6、在职业足球俱乐部逐步建立和不同形式的业余足球俱乐部存在的发展中,多种所有制和多种运作形式的青少年培养体系资源配置机制滞后,资金不足,场地设施短缺。 7、政策的扶持和倾斜不够,对青少年足球的宣传力度不大。 二、对策与建议 (一)指导思想 以扩大足球人口和提高运动水平为目的,以发现培养足球人才为宗旨,以提高足球整体素质为根本;坚持以训练为中心,坚持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坚持“两青齐抓”、“两教并重”的基本方针;充分发挥地方足协的作用,广泛调动社会各方面积极性,建立激励机制,调整训竞体系;加强法规建设,加强足球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技术、技能、作风、职业道德培养;促进全国青少年足球运动持续、稳定、健康、协调发展。 (二)指导方针 坚持培养有文化,懂礼貌,会踢球对社会有用的全面发展人才;坚持九年义务制教育,文化学习,课余训练,提高足球青少年运动员的综合素质;坚持“走出去,请进来”, 提高足球青少年运动员技术水平;坚持我国足球界优良传统作风,提高足球青少年运动员为国争光的思想水平;依靠科技进步,提高训练质量;拓宽资金来源渠道,调整资源配置,建立引导资金和奖励机制,确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青少年训竞体系。 ( 三)青少年足球发展的奋斗目标 (一)青少年足球发展的目标体系(下图) (四)青少年足球发展的主要奋斗目标 1、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形成符合中国国情,符合现代足球运动发展规律,符合教育规律,有利于青少年人才培养持续发展的组织体系。 2、健全各级青少年足球管理工作机构。形成两个层次、三级管理,分级竞赛,以省市为基础、以大区为依托、以全国训练营为中心的青少年人才培养竞训体系。 3、足球人口有较大发展。青少年运动员注册达到200万人,系统参加足球训练的青少年注册达到40-50万人,经常参加足球活动的青少年注册达到80-100万人,足球重点城市的小、中学经常开展足球活动的学校分别达到35%和25%,经过C级培训的青少年教练员适应上述需要。 4、青少年足球训练和竞赛的场地设施有较大的改善。甲级俱乐部青少年队伍具备较高水准的训练场地和设施;全国足球重点城市具有6-8块标准的供青少年活动和比赛的足球场。地方会员协会至少有3-5块足球场经常向青少年开放。 5、青少年足球各类人员的培训工作进一步系统化,规范化、制度化。增设D级教练员培训班,所有13岁以下队(包括普通小学)教练员或教师基本全部经过D级培训;所有19岁以下队教练员或教师基本全部经过C级培训;并全面实行各级教练员的继续培训制度。 6、青少年足球训练研究和理论建设工作得到明显加强。青少年足球科学选材,青少年足球训练的有效方法和依据,青少年足球伤病的预防,足球活动对青少年生长发育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有较大的发展。具有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青少年足球训练大纲和训练指导书,使青少年足球训练规律的认识上和训练观念上基本达到世界足球强国的水平,形成我国自己的青少年足球训练理论体系并在全国得以贯彻。 7、青少年足球训练水平得到明显提高,基本有较充足的优秀足球竞技后备人才。 8,加大青少年资金投入力度,在现有资金投入的基础上,中国足协每年将以5%的比例递增。 四、实现发展目标的主要措施与步骤 (一)健全组织机构,实行分级管理; 1、成立青少年足球工作委员会,研究青少年足球运动员周期发展和培养规律,制定青少年足球发展规划,指导全国青少年足球运动的开展,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分级管理,分级竞赛,分类指导的组织体系,促进青少年足球运动持续发展。 2、各足球大区和各级会员协会成立会员协会青少年足球工作委员会,按照中国足协提出的青少年足球发展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开展本地区、本城市的青少年足球工作。 3、我国青少年足球运动的总体设想是,全国青少年足球比赛和足球训练全部纳入中国足协的整体管辖之下,设置U-9、U-11、U-13、U-15、U-17、U-19六个年龄段的竞赛和训练体制,U-13以下年龄段不举行全国性的足球比赛,主要由各个城市和俱乐部的网点学校利用周末进行小型足球比赛,U-13由大区举办训练营;U-15、U-17、U-19年龄段逐步形成省级、大区、全国三级竞赛体系和以突出技术指导的四级训练体系。 4、市级会员协会负责各年龄段的竞训组织工作(U-9、U-11、U-13年龄段比赛可进行四人或五人制、七人制),省级会员协会负责U-9、U-11年龄段训练营组织工作,大区负责U-13年龄段训练营和U-15、U-17、U-19竞训组织工作,中国足协负责U-17、U-19全国竞赛和U-13、U-15、U-17、U-19训练营组织工作。 5、U-15、U-17、U-19年龄段在市、省级竞赛的基础上,大区进行双循环比赛,并在中国足协举办的夏冬两季训练营前完成比赛。中国足协根据各区比赛实际状况评选出各年龄段参加全国夏季训练营人员名单,全国训练营主要通过训练、比赛和技术指导,评选出每个年龄段最佳阵容和国家青少年代表队,与此同时举办教练员相应等级的教练员训练班。 6、中国足协每年举办全国训练营,各甲级俱乐部队,各会员协会的优秀运动员参加不同年龄段的训练营,训练营以技术辅导、针对性训练比赛和教练员培训为主要内容,通过训练营选拔国家青少年代表队。 7、完善各级青少年足球工作委员会的人员配置,形成全国青少年足球工作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运行机制。 (二)扩大足球人口,推广“学校网点”工程和周末赛制; 8、各职业俱乐部和会员协会应建立“网点学校”,“俱网”旨在充分利用俱乐部的体育设施以及人力、人才资源,大力开展学校足球运动,扩大俱乐部足球人口基数,变俱乐部足球资源为学校广大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共享”资源。俱乐部网点学校的建立,大范围沟通了俱乐部与学校足球的关系,拓展了俱乐部人材来源的渠道,把分散的足球资源合理的进行配置。 --俱乐部网点学校的组成:足球俱乐部与所在城市的若干中小学,建立以足球俱乐部为依托的培训制,吸收有兴趣课余参加足球活动的青少年,每周进行2-3次训练,形成基数规模的后备梯队。 --俱乐部的责任:俱乐部校提供训练场地和设施,用以保障青少年正常训练与比赛,定期选派青少年教练员对学校球队进行技术辅导,定期选派高级教练员和管理人员对这些网点学校的足球教练员及工作者进行培训等,并在周末组织网点学校进行比赛交流,丰富网点学校的足球生活。 --网点学校的责任:网点学校作为俱乐部的后备基础学校,向俱乐部推荐有潜质的足球苗子。并为俱乐部不同年龄组梯队提供文化辅导,保证俱乐部青少年队员的文化学习,完成九年义务教育。 --凡参加足球俱乐部足球活动和足球训练的青少年均为俱乐部注册人员,俱乐部享受与其优先签订工作合同。 --俱乐部同各级各类足球学校和中小学校合作的范围应不断增大,使网点学校的范围不断扩大,以使更多的青少年参与到足球运动的之中,从中选拔优质青少年足球运动员,接受系统的足球训练。 9、各级地方足协的工作重点是抓好青少年足球普及工作和后备人才培养。各省市会员协会充分利用管理优势建立“学校网点”,并积极建立社区技术辅导站。形成自己管辖的青少年重点队伍,参加全运会和城运会足球的比赛。 (三)坚持九年制义务教育,注重人才培养; 10、各会员协会和俱乐部必须按照我国法律规定,遵循青少年运动员成长规律,在青少年运动员训练过程中,坚持九年义务制教育,坚持业余系统训练,没有进行九年义务制教育的青少年运动员不得进入俱乐部队。 11、青少年训练,必须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使青少年运动员从小树立为国争光、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的精神,培养青少年运动员成为有文化、懂礼貌、会踢球,对社会有用的人。 (四)调整竞赛体系,健全年龄梯队; 12、全国足球青少年应设置U-9、U-11、U-13、U-15、U-17、U-19年龄段的竞赛和训练体系。 13、各年龄组竞赛体系 ――U-19岁、U-17岁、U-15岁年龄段队伍,实行全年大区比赛(双循环)比赛和U—19、U—17全国决赛竞赛制。 ――U-13岁(七人制)、U-11岁(五人制)、U-9岁(四人制或五人制)年龄段队伍实行全年城市周末和甲级队垫场赛比赛制。 14、各年龄组训练体系 --中国足协每年举办U—19、U—17、U—15年龄段全国训练营,大区举办U—13年龄段训练营,省市举办U—11、U—9年龄段训练营。 (五)提高训练质量,突出技能培养; 15、以提高运动员实战技能训练为中心,是目前世界足球发达国家培养青少年足球运动员普遍采用的训练机制和提高训练质量的重要手段(每周训练3-5次,每次训练1-1.5个小时,每周末进行一场比赛),它集训练、比赛,教练员水平的逐步发展为一体,通过有针对性的训练,培养青少年足球运动员掌握适应未来比赛的技能。 16、青少年训练必须坚持在循序渐进系统的训练中,奠定运动员良好的技能基础,培养青少年足球运动员职业道德,发展运动员的足球技战术水平。走符合青少年身心发育规律之路。 17、在科学系统训练中,通过每周的比赛中,通过赛练结合,检验训练效果,使训练更具针对性,可从小逐步培养青少年运动员的实战技能,符合现代职业足球运动发展方向。 18、科学系统训练,必须坚持课余和利用寒暑假及节假日进行。 (六)规划场地设施,建立培训中心; 19、中国足协每年给予会员协会一定的场地建设引导资金,原则上,建设标准面积的足球场给予10万元引导资金,建设非标准面积的小足球场给予2-5万元,在此基础上中国足协将在全国建立10个青少年培训中心。 20、各级地方足协要加强对本地青少年足球场地设施建设的规划,广泛筹集、合理使用场地建设资金。足球重点城市至少有2-3块足球场经常向广大青少年开放。 21、各级各类足球俱乐部、足球学校要把青少年训练的场地设施建设作为俱乐部建设的重要方面,要逐步加大投入,改善训练条件。甲级俱乐部在保证后备梯队训练场地,并至少有3-5块足球场经常向青少年开放。 (七)规范培训制度,严格持证上岗; 22、各会员协会要健全教练员培训工作机构-教练员培训领导小组,负责规划和安排本地区的青少年教练员培训工作。该领导小组由会员协会秘书长或技术主任任组长,由会员协会培训工作具体负责人和有关人员参加。 23、C级岗培班扩大到24-26个,根据需要逐步扩大。各会员协会每年至少举办一期C级教练员培训班;会员协会举办培训班,由中国足协选派讲师。 24、在中国足协的统一指导下,由各会员协会具体负责,13岁以上队教练员(包括普通小学体育教师)必须参加级教练员培训,未参加级教练员培训的教练员不得上岗执教。 (八)加强注册管理,严防虚报年龄; 25、运动员的年龄将以其第一次在中国足协注册和参加中国足协举办的所有足球比赛第一次登记年龄为准。 26、试行运动员准入证制度。即运动员凡参加中国足协举办的比赛,报名时必须附有运动员户口本、医院开据出生证明以及身份证。在比赛时,中国足协将用骨龄检测的方法检查运动员年龄是否与报名年龄相符。未经过骨龄检测的运动员不得参加中国足协举办的任何比赛。 27、凡参加中国足协举办的足球比赛,运动员超龄,经查核实,将取消该运动员所在会员协会和所在俱乐部的队伍1-2年参加中国足协举办的比赛资格。该运动员及其教练员1-2年之内不得参加中国足协举办的所有比赛。 (九)加强法制建设,净化青少年足球市场; 28、各级足球学校、青少年足球俱乐部训练系统应不断加强自身设施、人员、管理、教育、训练等方面的建设,应坚持把培养人放在首位的原则而不能以盈利为目的。足球学校和俱乐部均不能以任何理由影响学生正常的九年义务教育。 29、足球学校必须具备规定的办学条件和资质,必须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必须能够完成九年义务教育,保证学生能够继续接受教育或参加工作。 30、青少年足球俱乐部必须具备一定的训练条件,必须保证学生训练中的安全,必须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必须坚持课余训练的原则。对于不符合要求的足球学校和青少年足球俱乐部,按有关规定做出处理。 31、规范各级各类青少年足球俱乐部,提高其管理水平,按实际能力接纳学生和建设梯队,进一步提高已有足球学校的办学条件和办学质量,稳定足球学校的数量。 32、中国足协青少年足球工作委员会组织专门人员对我国各地青少年足球资源状况和发展前景进行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对现行青少年足球的政策、法规性文件进行修订和补充,并研究制定促进青少年足球发展的有关政策。 (十)制定训练大纲,科学指导训练; 33、中国足协每年设立10万元研究经费,开展青少年足球训练研究和理论建设工作。尽快完成《中国青少年足球训练大纲》的编写工作和青少年足球训练辅助教材。 34、组织有关人员进行青少年选材课题的研究,制定并出台青少年足球运动员选材标准。 35、对我国青少年足球训练水平的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确定选题方向和制定好研究工作规划;编撰《青少年足球训练指导书》,并建立青少年足球运动员机能评定标准。 (十一)抓好重点队伍,保障系统训练; 36、抓好青少年尖子队员的培养工作。建立U-19岁、U-17岁、U-15、U-13岁四个年龄组尖子队员大名单,每个年龄组88-220人;以训练营的方式每年进行有效衔接的比赛和技术指导,时间10-15天,由中国足协选派国内或聘请国外高水平教练员任教。 37、每年暑期分大区组织U-13岁尖子队员夏令营,7-10天;队员从大区内各城市选拔推荐,每个大区夏令营两个年龄组各150人,由中国足协选派国内或聘请国外高水平教练员任教。 38、认真选拔、科学配置各级青少年国家队教练组,健全各级青少年国家队教练组成员,有效衔接的组建各级青少年国家队,重点系统的保证战略计划和训练、比赛任务的完成。 39、增设科研教练员,组织关人员搞好青少年国家队队员的科学选材。建立各级青少年国家队队员技术档案。 40、今后国家各级青少年足球队运动员原则产生自中国足协组织的训练营。 (十二)、评选重点城市,建立奖励机制; 41、在确定的17个足球重点城市的基础上,推出《足球重点城市评选办法》,以后每4年评选1次,建立引进和退出机制。评选工作在每年的10-11月进行,12月结束。评选条件主要包括: 青少年足球的普及程度及周末比赛开展情况, 青少年足球竞赛和训练工作的情况, 青少年足球的场地设施建设, 优秀足球人才的输送情况, 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注册情况, 青少年足球教练员的培训情况, 有关青少年足球管理的政策、法规建设情况,城市足球运动发展的综合实力水平,城市足协的足球运动发展规划、年度工作计划情况。 设“足球重点城市奖”,对于每次评出的足球重点城市前8名,授予刻有城市名称的奖杯,同时各给予物质和精神的奖励,用于进一步发展青少年足球运动。 42、建立青少年培养输送评估体系,改变目前青少年足球运动中重比赛、重成绩的急功近利做法。通过这一评估系统的建立,对向更高一层次培养和输送人才,对为国家各级足球队培养和输送人才的教练员,优先为其提供优先学习和出国学习机会,聘任国家青少年队教练员;并对教练员、会员协会、俱乐部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 青少年足球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基础性工作,因此又是一项十分重要而光荣的工作。“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万丈高楼起于垒土。”没有付出,没有基础,就没有成功。中国各级足球组织、有关方面和广大青少年足球工作者应团结起来,克服浮躁情绪和急功近利的思想,抓住时间和机遇,艰苦奋斗,开拓进取,扎扎实实地从基础做起,为振兴中国足球运动而努力奋斗。 李晓光:中国足协前技术部主任,在中国足协工作了18年,又在江苏舜天担任过领队,对足球管理机构和职业俱乐部的状况都了熟于心。现任中体竞赛集团某下属公司副总经理。原题为《对我国足球运动发展的思考》,现题为编者所改。原文共分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训练理念和方法手段、青少年培养和发展三部分。全文见体坛网。 《体坛周报》网站3月1日全面改版,请登陆体坛网www.titansports.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