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雯当记者少经验有感觉:我永远不会报道谁的隐私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4年01月30日10:59 申江服务导报 | ||
孙雯当记者了。 忽然间从被采访的角色,摇身一变成为提问者,孙雯准备好了吗? 大年初四,天依然很冷。孙雯那辆蔷薇红的“宝来”新车,安静地停泊在中环广场的地下车库。三层楼发廊的一个转椅上,身着DKNY橘红羽绒服的孙雯,微摇着身子在烫头发。刚刚换了新身份的她,打算再换个时髦些的新发型。想来想去,不如烫个鬈发。发型师嘱咐她平常要勤于打理,这句话,孙雯听进去了。对着镜子,孙雯说,早晨睁开眼睛,想着不必再去球场跑圈,好轻松———弄弄头发的心情是越来越有了。 做记者?想了两个月 女人换发型,往往是在经历一场心情的翻天覆地之后。 2003年秋末,女足世界杯失利的那个晚上,《新民晚报》体育部主任的秦天跟孙雯说,往后若是不踢球了,来我们报社当体育记者如何?当时,孙雯没有特别在意这句话。因为,得知她准备退役选择其他职业时,跟她说这句话的人很多。而那时的她,一门心思想着回学校去读书,她渴望坐在板凳上听老师讲课的那种宁静生活,她已经渴望许久了。 然而学校的生活并非如她想象的那般世外桃源。 “真正离开球场后,发觉自己原来离世界那么远。在教室里,发觉内心的诸多困惑并没有得到答案……曾经觉得有很多选择的那些计划,一样样被自己否定了。我能做什么?如果拿着简历到那些公司里去应聘,好像自己只能进‘公共关系’部门。”心情翻江倒海的那两个月里,孙雯常常把自己关在家里,一个人在阳台上琢磨心事。“当运动员时,早晨睁开眼睛会觉得自己很苦,不管多冷都要换上球衣球鞋出去经受风吹雨打,现在的辛苦是来自心乱,我好像忽然被甩出了原来的生活轨迹。” 2003年即将结束时,孙雯接受了《新民晚报》的邀请,她忽然觉得,记者这个平台,很适合她此时此刻的状态。“前提是,我的目标并非是当一个非常出色的记者。”孙雯是懂得如何表述自己的女孩,但其实她不是一个健谈的人。不了解她的人,或许会以为那是她的名声太响的缘故。 大年初四,做个新发型 差不多5年多的时间里,前前后后采访孙雯3次,是那种谈话时间超过3个小时的深谈。大年初四,坐在中环星巴克木椅上的孙雯,笑容很多,渴望表达。记得3年前,她坐在宿舍的床沿上,跟我说她多么喜欢林语堂的散文、张爱玲的小说……那时她的床头放着小说《京华烟云》。那时的她喜欢皱着眉头说话,眼神冷冷的,不晓得是抗拒还是压力太大。这个大年初四的午后,她却坐在理发店的转椅上,给我看她在美国新买的GUCCI眼镜。口红刚刚抹到嘴唇上,端起杯子喝了口咖啡,有淡淡的红印在杯沿,不自觉地又顺手拿起餐巾纸擦掉了口红,好像发觉了自己的动作很矛盾,她抬眼,问,“口红吃进去对身体不好?”说完自己先笑了,看她笑得那么俏皮,还是第一次。 适应新发型,孙雯着实花了点时间。咖啡店的玻璃、电梯的玻璃门……都成了她的镜子,照得多了,会冒出一句:“我这皮肤可怎么办啊,什么时候能不长痘痘呢?”原来她在看自己的脸。 怎么做记者?自己有想法 记者孙雯已经有文章发表,但是用电脑写文章她还有些不习惯,尽管她的全拼输入法已经用得很熟练。一年中难得记上几笔的日记,是用笔写的。 “我的心态不错,真的,写得不好才是合理的……”话音里听得出,孙雯还没有适应自己的新身份,尽管在晚报体育部,她已经有了自己的办公桌,一周里,她也会像模像样地到那去报到几次,可她自己很清楚,好多时候,她没法把自己当成一个真正的记者。“我永远不会报道谁的隐私,我不会把球员孙雯很轻松就能了解到的事情,以记者孙雯的名义报道出去。我也明白,把握这中间的分寸和尺度对我来说不容易,但这是我的原则……没办法的。”她也承认,有时候,她真的不知道什么是新闻。“我是体育业内人,我对体育事件很麻木,不觉得新鲜,可或许那恰恰就是读者渴望了解的的新闻……”孙雯被这个冲突困惑着。从她的话语间,可以听出,她更渴望用自己的笔描写体育的魅力,号召人们去热爱、关心体育人和运动本身,而不想成为一个可以不断爆“猛料”和“内幕”的记者。 因此,一段时间内,我们的看到的体育记者孙雯,更可能是体育人孙雯,而不是一个真正的新闻人。 孙雯还渴望去采访奥运会,然而在面对采访对象提问时,她到底是球星孙雯还是记者孙雯呢?她自己想的和人家眼里看的,可能不一致。“我做好了一切准备来接受这个工作,如果最终结果是我不适合当记者,就不做喽……可我有信心成为好记者。” 换个发型,比较容易。在身份和职业上转型,其实不容易,尤其是对于一个30岁的女子。孙雯的确是不一般的女子,她的勇气会帮助她,最重要的是她有一般女孩少有的坚强性格。 孙雯的右手小手指上,嵌着一枚相当别致漂亮的戒指,金黄的足球镶嵌在两颗钻石之间,她很是为这个戒指得意,不断地把玩着…… 文/本报记者王娜力摄影/江乔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