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名宿年维泗信奉与世无争 70岁后报名学开车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4年01月12日21:11 中国足球报 | |
中国足球界元老年维泗已到古稀之年,他在足球圈内的称呼从小年、大年、老年变到年老。 转眼间,当年17岁的雄姿英发已是沧海桑田。年老夫妇自1960年结婚已经一起生活了43年,两人互相帮助、相敬如宾,共同体验着人生百味。 -春:以文会友 年指导的夫人黄帼会出生于广东的游泳世家,是我国上世纪50年代的国家队选手。 他俩1952年相识,1954年一起赴匈牙利,一个学足球,一个学游泳。当时足球队和游泳队同住在玛丽盖特岛上的一家俱乐部里,他俩一起办黑板报,相互了解。后来黄指导被调到北京市游泳队做教练,两人于1960年经领导批准办了结婚手续。 再后来,黄指导在陶然亭游泳场做了多年的业余体校教练,一直从事着自己钟爱的事业。据黄指导的老同事讲,文革的时候游泳教学条件非常不好,黄指导他们有时要去北京的天然水域教孩子们游泳。一天练下来也没有什么吃的,只有靠吃个烧饼来充饥。 退休后,黄指导还是对游泳情有独钟,她积极动员年老以游泳健身。在她的影响下,老两口坚持在国家体育总局的游泳馆里参加每周两次的老年游泳活动。后来,游泳馆由于维修关闭了,老两口又来到黄指导原来工作过的陶然亭游泳场进行锻炼。在黄指导的带动下,一向不善游泳的年指导进步神速,原来每次只能游200米的他现在已经可以连续游上600米。 虽然年纪大了,但黄指导的游泳技术却不减当年。1996年,老两口去夏威夷看女儿。在夏威夷海滩,黄指导的游泳技术让美国救生员都挑大拇哥。现在黄指导走路多了便觉得累,但每次游泳她却能一口气游上800米。在游泳健身的同时,黄指导还积极以泳会友,很多一起游泳的老同志都成了她的朋友。她为人热心,逢人便教授游泳的巧技,大家越游越好、越游越上瘾,渐渐地就成了好朋友。“对老年人来说,游泳是一项非常好的运动,”黄指导常说:“它可以使老年人永葆青春。” -夏:九次搬家 2003年夏,年指导夫妇完成了他们40多年来在北京体育馆路上的第九次搬家。在国家体育总局刚刚落成的东四块玉南街4号院里住着很多体育界的名人,在窗口摆着一只足球的便是年指导的家。 1960年,年指导与黄指导结婚,住在从篮球名宿程世春那儿借来的一间8平方米的房子里。 他们借来一床、一桌、两把椅子、一台旧收音机,又在上海比赛时花了105元钱买了一个衣柜。不久,因程世春的妻子要生第二个孩子,也就是现在中国足协供职的程卫,那时程家的住房也极其有限,年指导夫妇不忍再为好友添麻烦,于是满怀感激地第一次搬了家。 当时,由于两人训练比赛任务繁忙,经常住在队里,家里的床单不用洗,一年也用不上几次。1961年他们向篮球教练鞠汾康借了一间10平方米的房子,有阳台,但却是人家的。1963年他们搬到现国家体育总局办公楼东楼三层一间18平方米的房子。1964年,年指导的第一个孩子出生,10天后,他就去湖南完成支援两主席故乡的任务了。 1965年,他们在幸福大街一个三居室与陈镜开、戚烈云三家合住一套52平方米的房子,平均每家18平方米。1966年文革开始后,他们被赶出当时国家体委训练局食堂,每天中午三人在共用厨房各自做饭吃。年维泗爱吃炸酱面啃生黄瓜;陈镜开吃米饭和蒸抓来的田鸡;戚烈云是米饭炒盘小菜。1970年,年指导搬到现在幸福大街商场四楼一个28平方米的套间,他把父母接来同住。1971年,他的第二个孩子出生时,年指导正在大连带队比赛。黄指导为自己和即将出生的孩子准备了两个包裹,邻居主动帮忙叫车送她去医院。出院时,还是张俊秀帮忙去接的。 1976年,年指导一家6口又搬到了北京体育馆路甲6楼一个没厅的55平方米三居室,吃饭没有地方放饭桌。1981年他们迁入55号楼,面积78平方米。年家的窗下,就是现在热闹的东四块玉农贸市场。1986年,年家住进幸福大街12号楼125平方米的一个单元。在这里,年指导91岁的父亲和100岁的母亲相继故去。 2003年6月24日,年过七十的年维泗和老伴搬到了145平方米的国家体育总局新建宿舍楼。 “我这几次搬家,队员帮了大忙,光高丰文、杨礼敏、赵书田等就帮着搬了三次。1986年那次,我带队不在北京,干部、教练、队员一共44个人帮忙,东西装了两大卡车。老父亲瘫痪走不了,四个老队员就用一把椅子抬着他走,还把我患病的老母亲哄上小汽车”,年指导说。黄指导当时一人打了100多个包,两手累得攥不起拳头。相比而言,这最后一次搬家有搬家公司方便多了。年老的全部家当装了三大车,“工资不高,上有老下有小,没什么值钱的东西,别人说,年老你该扔的就扔了吧,我说,我家没什么好扔的,当年的训练笔记、教练的工作笔记和剪报我都留着呐!” -秋:夕阳无限 年老夫妇都是国家体育总局体育之声老年合唱团的成员。这个合唱团成立于2000年9月,团员平均年龄66岁,是一支由离退休下来的老运动员、老教练员、老体育工作者组成的合唱队伍。合唱团曾参加了国家机关党工委举办的建党80周年大型演唱会、由中宣部、文化部等八部委主办的走进新时代群众歌咏大会、国家体育总局老年合唱节、崇文区五月鲜花歌咏比赛以及夕阳红老年合唱电视大赛等。 黄指导是合唱团的主要成员,每周四的练习不论刮风下雨都是不请自到,曲目集了数本,演出服装集了一箱。年指导具有非常好的声乐功底,但由于社会活动很多,所以经常“缺勤”。不过,每到大型活动前,年指导还是接到通知必到。有一次合唱团到中山音乐堂参加比赛,老人们早晨六点半就去了现场,一直站到九点钟才开始比赛。比赛结束回家的路上,年指导的脚肿了起来,最后肿得两天没能下床。到医院一检查,原来是得了痛风,长时间的站立使病症加重了。 原来年指导最爱吃炖肉、涮羊肉和冰激凌什么的,这次一查出痛风,加上原有的糖尿病,这些好吃的都不得不放弃了。尽管如此,他仍然总是非常支持老伴参加合唱活动。老伴唱歌回来晚了,他就会亲自下厨,用心为老伴做上几个小菜。 -冬:实现愿望 年指导退休后一直想学开车,但是由于政策的原因,这个愿望一直也没能实现。2003年,公安部出台了新政策,允许70岁的老人学开车。这时候年指导已过了70岁生日,所以抓紧时间花了三千多元钱在驾校报了名。 这学车的第一阶段是考交规。年指导几乎每天都认认真真地去驾校上课,可要记住那么多交通规则和路标对一位七十岁的老人来说可不是件容易的事。他每天下课后回到家都要戴上老花镜温习交规。不仅如此,他还认真地将交规做成小纸条放在兜里,有时间就掏出来看看。为了帮年指导记忆,黄指导也没少看交规,记得甚至比老伴还清楚。出门坐在车上,黄指导甚至能把一路上看到的路标都说得八九不离十!老两口一起学习进步挺快,一周之后,年指导的交规考试得了90分,顺利通过。 驾校的领导听说年指导来学车非常重视。培训部主任安排年指导与另一位68岁的资深记者安老师一起学车,还专门请了一位女教练。为了准备桩考,年指导几乎每天都是早晨七点钟骑着自行车到离家三站地远的光明楼去乘一个多小时的班车。周末时,由儿子开车送到驾校,黄指导也前往“督战”。一家人在驾校吃了早饭之后,就看着年老操练起来。每天年指导学车回来,老伴早早准备好了可口的饭菜予以犒劳。 练习倒库、揉库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年指导练上一段就得歇一会,回头回得多了,颈椎的老伤就会复发。好在女教练非常耐心,一遍又一遍地重复提醒着动作要领。年指导和安老师老哥俩也经常切磋、经常“比赛”。到桩考的时候,老哥俩已经很熟练了,所以一次通过。 最后一关到了路考。随着冬季的来临,天亮得越来越晚,气温变得越来越低,但年指导还是一如既往地每天早晨去赶班车。有一天下大雪,早晨六点钟马路上已是一层积雪。年指导这一天已经约好了电视台的记者到驾校拍片,但老伴和儿子坚决不让他再骑自行车了,最后是儿子开车把年指导送到光明楼与记者会合。在年指导学车期间,很多媒体的记者都赶到驾校采访,大家都想知道70岁的人学车家里人是什么感受。 年指导说,老伴非常支持自己学车,老伴一直把汽车看作是一件大玩具,开车则是一种乐趣。另外,老两口都觉得在现在这个社会里会开车非常重要。上一次去夏威夷看女儿,女儿的家离市区有一个多小时的车程,不会开车便是寸步难行。 路考的前两天,年指导从驾校回到家对老伴说自行车丢了。年指导骑了几十年车还没有丢过一辆自行车,看来这次是真的要换坐骑了。果然,两天后的路考他顺利过关,一星期后就拿到了驾照。公安部为了做春节晚会还特意请著名演员濮存昕和年指导做了一个节目,年指导的车后清晰地写着“老年新手请多关照”。“我这一生到过6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指导说,“今年我准备买辆车,开车带着老伴去天津、山东、上海……游历祖国的大好河山。” 年指导年轻时候的座右铭是“自强不息,以诚待人”,现在的他信奉“与世无争,颐养天年”。年指导觉得,人年轻的时候应该积极进取,对工作要有点忘我的精神,到了老年则应该有自知之明,不要过分计较生活琐事,也用不着和别人攀比。 “有人说,年老,你没有赶上好时候,现在搞足球的人都挣大钱了。我说,我们当时只是想踢好球,不能计较个人得失,就是计较,那时是计划经济,国家的经济状况也没法和现在比。现在的足球人赶上了好时候,应该珍惜这个机会,奋发图强。而我现在有退休金,有老伴勤俭持家,没有过高的奢望。”阿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