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A13队投入产出调查 赔本是十年不变的主旋律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4年01月12日09:34 《足球》报 | |
遍观甲A13支球队,几年下来,球队每年的投入少则五六千万,多则过亿,钱是大把大把地花,但俱乐部的经营收入却羞于启齿。 没有一家俱乐部抛开本集团的投入,在市场中真正可以挣到钱。由于大量国有企业的介入,使联赛的投入水涨船高,计划+政府盲目地忽视市场规律的运营模式将职业联赛推向虚高的泡沫迷雾中,破坏了市场自我调节机能。使得中国的足球职业联赛被抛到远离市场的 据估算,十年来,甲A大约烧掉了将近60亿人民币,而总的收入,不计俱乐部的属集团注资,不超过10亿,甲A联赛成了名符其实的“烧钱机器”。(本报记者组报道) 上海申花:曾经辉煌过 在十年甲A中,早期的申花俱乐部经营模式堪称楷模。每年的经营收入和现在几乎差不多,球队胸前背后广告总能卖出好价格,2001年托普软件一掷1000万美金买下申花队3年的冠名权和胸前广告,创下了国内俱乐部经营史的新纪录。而申花的广告牌和门票收入每年也能接近2000万。而当时申花队的支出并不算多。 而现在,球队整体的支出大幅度上升,球队近两年每年要花掉一个亿以上,同时,申花在康桥投资了1.8个亿建设申花训练基地,但球队的经营与往年相比并没有提高。粗略估计申花这两年每年亏损不会低于5000万。 上海中远:赔钱赚吆喝 上海中远俱乐部每年在足球的投入上与别的俱乐部相比排名绝对数一数二。中远参与足球这3年,每年的投入都接近一个亿,而今年更是超过了一个亿的投入。同时,中远还花了一个多亿的资金建造了浦东金桥基地,3年下来投入五六个亿,令人瞠目。 在收入上,由于上海良好的经济状况,中远的经营收入在甲A中算最好的之一。每年胸前背后的广告收入接近2000万,而场地广告收入接近1000万,而门票也有近千万的收入,但这与中远庞大的投入相比,实在是微不足道。 北京国安:好日子都过去了 北京球市最好的时候是1995年、1996年和1997年,那段时间,北京国安队的成绩较好,在联赛中名列前茅,还曾夺取足协杯赛冠军,每场比赛都能吸引三四万球迷现场观战。每年国光安靠球票的收入就可以满足球队的各项开销。 加上场地广告、球衣广告等收入,俱乐部总体还赢利。 现在,俱乐部的账面上却出现了赤字,球队开支过大才是造成这种收支不平衡的主要原因。球员的工资、奖金比过去涨了N倍,请外教,外援内援花费巨大,球队入不敷出。 深圳健力宝:1.3亿元产出1400万 2003年,深圳健力宝俱乐部一举投入了1.3亿元,这里面包括购买球队的费用。不过从市场反应来看,只能算是平淡。球市比不上去年,门票收入比起2002年要少了很多,俱乐部因为要宣传自己的产品和品牌,胸前背后广告也没有卖出去。由于经营开发方面投入不足,一个赛季下来总共才收回了1400万,这可能是近几年来,深圳俱乐部营业收入最差的一个赛季。 山东鲁能:花钱是为了百年大计 鲁能俱乐部在甲A中球员支出并不算高,如果除去一些固定资产投资,球队预计每年的支出在四五千万左右。球队的收入主要来自与胸前背后等球衣广告和球票、赞助收入约两千多万。 但鲁能在固定资产的投资上却花了不少钱。例如鲁能足球学校先后投入2000多万,同时,鲁能足球俱乐部已经参与山东省体育中心的改造工程,这些投入都花费不菲,用鲁能的话来说都是为了建百年俱乐部着想。 青岛:怎么可能赚钱? 按照颐中大老板的说法,在过去的7年里,他们花了七八个亿。7年了,青岛足球还能够坚持着,靠的是什么,靠的还不是“颐中集团的钱和青岛的荣誉!” 在经营上,青岛队乏善可陈,一年下来总的收入一千多万算多的了,其中有多少是颐中的投入只有他们自己知道。颐中集团钱是大把花,至于看得见的实惠,除了那半拉子体育场和政府补偿的一块地,也就没什么了。 四川冠城:投入产出天壤之别 2002年是全兴转让后的第一个赛季,冠城俱乐部总投入接近6000万(包含基地建设),但直到赛季中段客场打力帆的时候,球衣背后才第一次印上了广告,涉及到的收入也仅仅上百万元。 实际上,2001年12月全兴退出之后没有四川企业接手。2002年成体赛场上除了中国足协和联赛的主赞助商广告牌,其余基本上都是实德和赛德隆广告,一度被戏称为“自己吃自己”。自从2001年之后,成都主场观众每场如果超过一万人,就已经算好了。到了2003年,情况更加难以为继,成体场地两边的广告牌大幅度缩减,已经无法遮挡底线工作的摄像和摄影记者。 重庆力帆:三年花了两亿二 力帆俱乐部参与足球已经三年多了,每年所需费用包括工资、引进内外援和赢球奖金三大方面约为4000多万元。而力帆俱乐部这几年经营最好的时候,包括所有的冠名、广告牌、门票等收入加在一起约2300万左右。这样力帆一年还差2000万以上的缺口,收购寰岛时,价格是5580万,在洋河基地购地及建设上投入约为一个亿。作为一家民营企业,力帆算是肯花钱的了。 云南红塔:六年净亏六个亿 红塔自从1997年收购深圳金鹏之后,在足球方面的投入一直非常大,然而产出却明显低得多。收购深圳金鹏花了3500万元,建造红塔基地花了4.5亿,在俱乐部的建设设备、理疗、医疗设备方面的总投入也接近1500万元,此外,俱乐部每年在球队方面的投入也很大,以平均每年3500万元计算,总投入也有2.1亿,因此即使不算上去年红塔冠名皇马中国行的数百万元费用,只算红塔六年来在足球方面的投入也达到了6.7亿左右。然而由于红塔除了自己就没有更多的赞助商,6年平均每年1200万收入,6年净亏6个亿。 天津泰达:有政府在撑着 天津泰达介入足球多年,每年的投入都在递增,而在最初的几年,由于球员的收入并不高,而球迷也很热情,所以球队主要在门票方面收入还不错,胸前背后的广告也有泰达经济开发区的企业赞助,但整体来说,这都是政府行为。政府每年给泰达经济开发区的企业摊派任务,这家企业多少钱,那家企业多少钱,经营似乎不重要。 总体来看,去年投入最多,达到9000万,收入里冠名最多,去年是1600万,门票60万,广告牌收入400万左右。投入与产出的相差很大,不过由于是政府主导,所以俱乐部也并不担心经营问题。 沈阳金德:就没怎么挣过钱 金德集团在2001年4月接手沈阳队,两年半的时间里在一群不太懂球的高层领导下走了不少弯路,在三年的时间里总投资已经超过两亿元,但回报无几。 2001年,球队没有冠名收入,而由于国家队在沈阳征战十强赛,沈阳队的主战场多次易址,根本谈不上有什么门票收入。2002年全年的上座率并不高,后来甚至随随便便拿一本旧杂志就可以换一张门票。2003年是成绩最好的一年,但后来由于与辽宁队争五里河体育场,张澎公开许诺所有的门票收入都捐作教育基金,三年下来的所有净门票收入竟然不超过五百万。 辽宁队:近两年惨淡经营 1995年末辽足俱乐部树起股份制的大旗,当时曹国俊作为第一大股东投入的股本金为1200万开始经营辽足。辽宁队在前期的经营还是不错的,从1995到2000年,辽宁队每年都获得稳定的球队冠名和赞助。 2002年,由于主场迁往北京,辽足也陷入空前的经营惨淡一年。这一年不仅背后广告一直没有销售出去,主场广告、门票收入也基本为零,惟一的进账的来自波导手机的冠名费实际上不足1600万,加之球员收入开始大面积飙升、并且贷款收购辽青,因此这一年辽足处于赔钱状态,此后,辽宁队经营更为惨淡,这才使曹国俊动了转让队伍的念头。 大连实德:惟一不亏的俱乐部 徐明一直认为“搞足球是不会赔钱的”,实德俱乐部成立4年来也是收获较多,至少每年会有5000万~6000万左右的收入。仅是向外转会球员一项,实德俱乐部就有近亿元的收入。 实德俱乐部与杜邦签了3年合同,第一年的胸前背后广告费是1200万元,以后每年还要有一定幅度的增长。再加上门票、部分场地广告等方面的收入,不算上实德本身冠名的投入,实德俱乐部每年的收入在4000~5000万元左右。而每年支出在7000~8000万元左右,但由于实德成功的球员转会经营,使俱乐部在转会市场上赢利颇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