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体育日报徐宏斌:铿锵玫瑰 出路在何方?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3年10月07日14:52 东方体育日报 | |
几年前,原国家体委主任伍绍祖曾说:“女足现在成绩很好,但体制并不好;男足现在成绩不好,但体制却是好的。” 伍绍祖说这番话时,中国女足正处于辉煌时期。但他却最清醒、最直接地指出了女足运动存在、发展的基础性问题。几年之后的今天,老人的话终于以中国女足全面滑坡的痛苦方式被应证了。 中国女足(其实不光是一支国家队)从颠峰走向自诞生以来的最低谷,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而最本质的因素在于体制。除此之外,中国足协缺乏长期的战略眼光、对女足的投入不够、缺乏对后备力量的有力培养、因抓成绩而过于急功近利,等等,都是女足走向衰落的直接因素。铿锵玫瑰期待重新绽放,必须找出最根本的“病因”,对症下药。 一、体制 体制之病因·在计划体制下苦苦生存 我国女足的发展分两个历史阶段。第一个创业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是女足的起步阶段。到90年代初,女足还没有被国际足联纳入竞技项目之中。不过,在这个阶段,中国女足的起步和发展很快,到80年代中后期,全国出现了三、四十支成年女足队伍。从1991年第一届女足世界杯开始,直到1996年女足项目成为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女足运动的发展发生了一个根本性的变化,成为一项正规的竞技项目,竞争加剧。需要指出的是,中国女足当时的专业体制表现了巨大的优势,最直接的体现是中国女足国家队在从90年代初期开始的10多年过程中一直居于世界前列,并创造了1996、1999年的辉煌,在亚洲的霸主地位也是不可撼动。 但是,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尤其以美国开展职业联盟为标志,世界女足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即职业化的发展道路。英、法等国家也陆续筹备开展职业联盟。女足职业化是必然趋势。而这个时候,中国女足的专业体制优势正逐渐丧失,并处于落后。最直接的体现便是国家队成绩的大滑坡。 在世界女足朝着职业化方向发展的同时,国内女足却依然在“贫穷”的计划分配体制下苦苦生存。上海、北京是女足开展得比较好的省、市,但正因为沪、京等强队无法战胜,其他各省市体育局很能在女足项目上投入更多的资金(女足是集体项目,投入大)。看看原国内女足劲旅大连队的前几年大滑坡的现状:没有专用训练场地,训练在大连市体育场的外场进行,但由于场地出租,因此队员们经常和业余球队混在一起踢球,有时候没有场地,就只好不练;队伍没有住宿的地方,没有洗澡的地方,也没有食堂,完全是“走训制”。大连队员曾开玩笑说:“我们踢不踢球,拿的钱差不多,踢球的人甚至比下岗工人还倒贴钱。所以,与其玩命踢球,还不如找点别的事做。” 体制之前途·走职业化道路刻不容缓 两年前,大连女足并入实德集团,成立了实德女子足球俱乐部,初步走向了职业化的道路。有消息反映,大连女足队员的收入比前几年翻了好多倍,现在已经是国内收入最高的女足球队之一。看看从专业体制走向职业化道路后的大连女足现状吧:仅近一两年的工夫,大连女足便迅速崛起。不仅为国家队输送了韩端、毕妍等国脚,在国内联赛中也逐步进入强队行列,在近两年的国内联赛、超级联赛中让所有人刮目相看。 体制方面,上海女足是一面不倒的旗帜。上海女足为何能够雄霸中国足坛近10年不倒?因为上海女足在体制上是最先进、机制上最灵活的,政府支持也是最突出的。从1994年起,上海女足开始“共建机制”,即体委和企业共同投入;后来又成立了上视女足俱乐部,初步走向了市场。上海女足队员的收入怎么样?至少在上海可以称为中等收入,部分队员还进入高收入阶层。妈妈球员孙琦敏为何仍然保持较高的状态?除了自身努力外,一个重要的因素是:继续踢球可以保证一定的收入来源。此外,正是由于表现和收入挂钩,才导致上海队内部充满竞争和动力,新人不断涌现。近几年,外地不少女孩子都竟相跑到上海,要加盟上海队。而在很多省、市,女足没有市场,女孩子踢球没有出路,女足如何发展?从最根本的角度看,正因为在很多地方踢球没前途和钱途,所以,很多家长并不愿意让自己的女孩踢球,这也是女足社会化程度比较低的一个重要因素。 中国足协女子部主任张健强在两年前就表示,中国女足已经进入二次创业的阶段,在这个阶段,职业化是重中之重。不过,也很多圈内人士也指出,国内女足在体制方面最好的变革措施应该是借鉴上海女足的经验,先走“共建”的路子,从半职业化开始,逐步过渡到职业化的道路,一步到位未必可行(比如,一旦赞助商退出,女足队员很可能因此“失业”,在她们看来,稳定性就反而不如生活在专业体制下了)。另外,各省市的女足队伍应该设立专门负责经营、开发的人才。 也有一种思路,那就是借鉴大连女足的经验,将各省、市的女子足球化归所在的男子足球俱乐部来管理。一方面,可以利用男足俱乐部的钱改善女足队伍的经济条件,从根本上提高女足的吸引力以及女足队员的积极性。再说,对于一支男足俱乐部来说,养活女足队伍并不需要太多的开支。另外,可以考虑让女足队伍(包括梯队)的建设成为男足俱乐部的一项考核指标,女足发展好了,所属的男足俱乐部可以得到更多的附加利益,从而刺激女足运动的发展和提高。 2、联赛 联赛之尴尬现状·投入太低,球市冷清 女足运动的发展,国内联赛是一个根本,是基础性的问题。但是,除了中国女足在1999年取得历史性的辉煌,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国内女足联赛(尤其是球市)外,在更多时间里,女足的各项联赛如同“鸡肋”,即便是最水平最高包装最好的超级联赛也不例外,很多场次甚至只有几百、几十甚至几个观众。球市是联赛发展状况的最直接体现。 在中国女足走入低谷的近几年,中国足协更是花大功夫发展女足。足协特地设立了女子部,专门发展女足运动;另外,积极发展各级联赛,女足运动也因而拥有了联赛、超级联赛、锦标赛、超霸杯等多项赛事。去年,足协女子部更是花大力气进行了历史性的改革:首次在超级联赛中引进外援,缩减女超联赛队伍等。 然而,足协的改革只是获得了短暂的理想效果,在大部分时间里,联赛依然无人问津,今年,国内联赛的杯名再次面临卖不出去的尴尬现状。赞助商的资金少,平摊给各队的资金自然减少,因而导致很多依赖于足协分配资金来参加国内联赛的队伍面临生存危机。去年超级联赛所有球队拥有外援,今年,很多球队不见了外援,原因何在:联赛得到的赞助款少了! 联赛之发展方向·女超作试点,打造一流女足联赛 国内的女足联赛在很大程度上是“自给自足”。中国足协每年对女足的投入并不多,并且,资金的主要流向是国字号球队,尤其是国家队。一旦得不到更多赞助商的支持,女足联赛就必须勒紧裤腰带过日子。所以,联赛要生存和发展,除了女子部和各地方俱乐部群策群力外,足协也应该调整资金的投向,多给联赛一些资助。没有钱,一切设想都免谈。足协完全可以将超级联赛作为一个试点,先努力包装,并在机制上搞活(比如发行足球彩票等),等联赛炒热了,赞助商自然会多起来。在对联赛的投入和规划上,足协必须具备长期的战略眼光。 外援还得引进,这是职业化联赛的“必需品”,不仅要引进,还要追求档次,引进高水平的一流外援。美国女足大联盟宣布停办,其实客观上也为中国创办世界上最好的女足联赛提供了机遇,我们完全可以引进像大联盟的那些一流外援。 在赛程方面,也可以适当调整。比如,借鉴今年的女超联赛,不是进行主客场制(这样可以减少开支,并有利于女足队员的体能恢复),而进行分区比赛,如分成南北两个大区。 3、国字号 国家队人才断层之根源·梯队建设战略性失误 从2000年奥运会开始,由于优秀一代的老将们竞技状态逐步下滑,并陆续退役,因此,女足国家队出现明显的人才断层现象,最直接的体现便是球队在一系列世界大赛中连续遭遇失败。虽说联赛是女足运动的根本,但由于女足运动最受人们关注的是国家队,因而,国家队的成绩直接关系到女足运动的受关注程度和影响力,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女足联赛以及其他一些与女足运动相关的人和赛事。所以,国家队实力下滑,影响力下降,对女足运动的和生存发展将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 中国女足发展之初的十年时间里,诞生了一大批优秀的人才,如今,为何人才断层的现象如此严重?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因为创造了女足辉煌的这一批球员确实很优秀,用孙雯的话说“一批优秀队员的诞生,势必造成下一代球员跟不上班”。马元安时代,之所以一直坚持用老队员,关键就是这批队员太优秀,太杰出,所以,马元安无法舍弃她们,久而久之,势必造成小队员得不到锻炼机会,等老将真的老了,自然会出现青黄不接的断层现象;二是因为中国足协并没有抓好国字号球队的整体建设。去年以前,国内只有一线联赛,没有低年龄级别的联赛,而且,国字号队伍除了国家队外,就只有一支青年队,国家队的后备力量极为薄弱,而且获得大赛的机会也不多,因而根本无法满足为国家队输送人才的需求。 国字号前途·建立多支国字号队伍,强化后备力量 2002年起,在中国足协女子部的规划和努力下,正式推出了U18、U16女足联赛。U18联赛有24-26支队伍,U16有18支队伍。与此同时,在此基础上组建U19、U17以及U15年龄段的国家青年队,而且每个年龄段有两到三支队伍。 去年,中国足协组织了两次上述三个年龄段的青年队集训营,每次时间保证在一个月左右。今年,以U17为主的一批青年队组成了国家青年A队,由原北京队主教练王海鸣带队,参加了全国一线队的联赛。在超级联赛中,这支青年队有着出色的发挥,两次击败了强大的上海队。据了解,王海鸣手上的这批队员,主要是着眼于2007年世界杯和2008年奥运会,而这批队员中很多人的身体素质和基本功都很出色,具备将来成为优秀球员的潜质。 组建多支各年龄段的国字号集训队,可以在全国范围内“网罗”最优秀的苗子,加大培养的力度。中国足协不仅在每次集训中派优秀的教练来讲课和带队,而且在经济上给予适当优惠政策,比如可以获得参加很多大赛的机会,包括出国比赛。如王海鸣所带的这支青年军,就参加了不久前在韩国举行的大学生运动会,并且有出色的发挥。 建立多支各年龄段的国字号队伍,除了可以充实梯队力量外,还可以对各年龄段的国字号集训队进行宏观调控,“按需”进行针对性的人才培养。比如,国家队后卫队员人才过剩,而前锋人数却凤毛麟角,那么,就可以从梯队开始,强化一下前锋队员的培养,保证各个位置人才都不缺。 4、女足社会化程度与女足人口 未与教委合作之失误·女足失去学校大阵地 中国女足运动的创始人之一韩重德曾表示,女足后备力量抓不好,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足协没有和国家教委协调好。“举个例子,1999年中国女足世界杯回来后举行庆功会,组织这次庆功会的单位分别是团中央、总工会、妇联以及体育总局,居然没有国家教委,这是不明智的。首先,女足队员必须要有文化,因此,必须要和教委联系。另外,像在美国,人家之所以踢球的女孩子多,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学校里的女足运动开展得好。学生是可以培养优秀人才的主体。比如说吧,如果球踢得好也可以上大学,这就有吸引力了,踢球的女孩子就更多了!” 足协女子部主任张健强也表示:“中国女足滑坡,主要是后备力量的建设没抓好。其实,1996年、1999年期间是推动女足青少年队伍建设最好的时机,但我们自己把自己给‘耽误’了……我们过去女足踢足球的专业队员比外国还多,但女足运动的社会化程度却很低。基础不牢,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没有将女足运动推广到校园。” 美国国内踢球的女孩子超过了500万,而绝大部分都在学校里。但在中国,学校里踢球的女孩子少之又少,更别谈形成规模。 走进学校之前途·在大中小学校开展女足运动 中国足协女子部正积极规划,准备将女足运动推广到大、中、小学校。虽然这样的举措来得太晚了一些,但对于正在经历阵痛的中国女足来说,无疑将具有重大而又长远的意义。 与教育部合作,增加女足运动的人口,并解决“女孩子踢球没有出路”这一根本性的难题。女孩子踢球又可以上学,没有后顾之忧,那么,势必将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女足运动的普及。除此之外,足协还开辟了一些校园的足球场作为女足联赛的主赛场,将女足运动“搬”进校园,培养学生对女足运动的兴趣,从而让更多的女孩子参与到足球运动中来。不仅提高女足运动的普及,还可以增加女足运动的人口。 (徐宏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