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德兴:再说“我的遗憾”一文及其声明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3年09月30日10:14 新浪体育 | |
9月25日,我通过新浪体育发表了一篇“西亚巡游手记(1):韩日足球情报人员的身影”的文章。本来,我的意思是对现在国内有些足球报道的原则等问题进行探讨,希望足球记者或者是从事足球新闻报道的从业人员引起注意,认真考虑一下目前国内的足球报道,从而营造一个良好的足球环境,为中国足球的发展和进步一起努力。 但令我感到震惊的是,南方某专业报纸在没有经我本人和新浪的同意下,擅自篡改了 南方某报的令人惊讶之举 其实,让我真正感觉遗憾的是,我写这样的文章本来并不是针对某一家报纸。因为经常在这个足球记者圈子“跑”,现在圈子里的某些言行已严重影响到足球新闻的报道。 作为同行,我也很清楚:最忌讳的一点是公开去说同行出现了怎样的失误或者是偏差。而且由于是同行的缘故,平时交流也比较多,在我文章里,有些话其实是大家在交流时私下说出的“牢骚话”,诸如“现在的报纸首先考虑的是要卖出去,我听到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报纸卖不出去,报社就发不出钱。发不出钱,你的工资、稿费从那里来?’于是,为了把报纸‘卖出去’,就需要‘炒作’所谓的‘新闻’,只要标题‘诈唬’,读报的人才愿意掏钱买报纸。”再例如:“在现在的圈子里时常流行这样一种说法:‘不编些东西,报纸能卖出去吗?’或者是:‘新闻有的时候是允许合理想象的。’”等等。 像这些话由于大多是足球记者们私下交流时所说的,并不能搬到桌面上。因而,在我的“手记”一文中,根本就没有说明这些话是谁说的,或者更确切地说是“话有出处”。而这些话也不可能来自我所供职的报纸,因为我很清楚“体坛”的风格、清楚体坛周报每一位记者的工作作风。 事实上,这其中的不少话恰恰就是篡改我的本意的南方某专业报纸中一些记者平时经常挂在嘴边的话,我甚至清楚地记得是哪一位记者在哪种场合所说的话。但是,让我感到匪夷所思的是,篡改了我的本意的南方某专业报纸摆出一副“局外人”的架势,将我的意思篡改为“在他供职的关心‘炒作’、‘内幕’的某体育专业报纸里。”这种“掩耳盗铃”的做法着实让我感到可笑。如果真正关心足球、经常阅报的人很清楚究竟哪家报纸是在不负责地“炒作”“内幕”,究竟哪家报纸“很多真正的、足球本身的东西不见了。” 可以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有些连英文26个字母都背不全的人可以经常在该家专业报纸上刊登一些外籍人士或者是主教练的专访或者对话之类的文章;有些根本就不会塞语或者西班牙语的人可以经常写出一些祖籍南斯拉夫或者是西班牙人士的专访来;类似的现象可以列举出一大堆。但无论是我本人还是我所在的体坛周报从来没有在体坛周报或者是通过网络写手来攻击过该专业报。 缘何“体坛”成为攻击的对象? 近几年来,南方某专业媒体或者是该专业媒体中的一小部分记者一而再、再而三地借助各种各样的机会和场合来攻击我所在的体坛周报,体坛周报的记者和编辑们对此采取的一直是“忍”字为上的策略。 作为我本人或者是我所在的体坛周报之所以对于对方的攻击一而再、再而三地保持沉默,甚至不舍得拿出体坛周报的哪怕一小块版面来进行一些必要的解释或者是说明,很重要一点是我们很清楚现在对方的用意。更何况体坛周报的版面本来就很紧张,为解释或者说明所占用的版面还不如用来刊登更多的资讯,因为读者买体坛周报,看重的是体坛周报所提供的资讯,而不是为解释或者说明一件读者本来就不清楚或者根本就没有兴趣的事。这也是体坛周报的风格之一:始终把读者的需求放在第一位。 抛开其他其他因素暂且不说,现在的报纸搞的是市场,“市场是最有发言权的。”而报纸的“市场”其实就是“发行量”。体坛周报作为现在期发行量超过百万的报纸就是最好的说明。作为南方某专业报纸,以前口口声声号称自己的“老大”,认为自己是“发行量最大的体育专业媒体”,可现在却只能号称“中国发行量最大的足球专业报纸”。从这一口号的变化中,其实就不难看出现在该报纸其实只能甘居在体坛周报之后。 而且,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该媒体号称是足球专业发行量最大的报纸,其实际发行量只有体坛周报的三分之一!外界很可能不相信,可实际情况是,由于该报纸和体坛周报在全国的分印点几乎是同一城市的同一家印刷厂,因而实际印数和发行量很容易进行统计。 从当初的“老大”,到现在只有体坛周报的发行量的1/3,这种心理上的落差是可以想象的。因而,当该报纸时不时地“攻击”一下体坛周报、或者找网络写手在网站上不负责地“骂”一下体坛周报时,体坛周报始终采取的是“不予理睬”的做法,甚至不屑一顾。一旦体坛周报采取反击或者是解释的态度,其实在某种程度上是在帮助对手“炒作”。本来外界还不太在意,如果体坛周报进行解释或者是反击,反而容易让外界注意其某事,像这方面的例子可以举出不少,不是说现在动不动就希望“打官司”吗?因为一打官司就引起外界注意了,当事人也就出名了吗?。相反,当你采取置之不理时,对方自感无趣了,声音自然也就平息下来了。这其实也是这些年来每每外界攻击体坛周报、而体坛周报始终不予理睬的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因为体坛周报所奉行的就是靠事实说话。这就是体坛周报的风格和平时的处事原则。 踏踏实实做报才是根本出路 体坛周报从创业到现在,靠的就是踏踏实实做事。回顾这15年多来的创业和发展历程,虽然我不能算是该报纸的创业者,但早在1992年就开始为该报写稿,因而也很清楚体坛周报是靠什么发展起来。在这些年的发展过程中,体坛周报很少去关心别的报纸的情况,或者说得更通俗些,就是“一门心思做好体坛自己的事。”同样是报道某一事件,体坛周报的风格历来就是先判断其他媒体或者是记者可能会怎么去做文章,然后自己选取角度去按照“体坛”一贯的风格去报道这一事件。也正因为此,体坛周报才有今天的发行量,才有这么大的影响力。 长期阅读体坛周报的读者恐怕都有这样的印象:“体坛”创办至今几乎没有因为有不实报道而“引火烧身”的情况。当其他专业媒体遇到什么麻烦时,体坛周报也尽量考虑同行的关系不予刊登。即便是当初南方该专业报纸多次因为报道失误、打官司失利而被迫在报纸上连续多次公开刊登道歉时,体坛周报也是一字不提。而其他同行出现类似问题时,体坛周报同样本着“回避”的原则,尽量少报道或者不予报道,因为我们的本意不是想看同行“闹笑话”,毕竟大家都是从事足球报道的媒体。 正是由于体坛周报长期以来踏踏实实做事,不仅编辑如此,记者更是如此,所以才有了今天的局面。我不能说现在的体坛周报社中的记者没有一个不出现失误的,但只要是人,总会犯错误。我们不能因为一个人犯错误而认定这个人永远就只会犯错误。 作为体坛周报中的一员,我很清楚我们任何一则消息或者是新闻的出台,总会有不同的渠道和消息来源,只有在核实之后才会出台。虽然在这个过程中,曾经出现过失误,但失误并不可怕,否则,体坛周报早就因为失误而大幅度下滑了。但实践证明,体坛周报是在吸取了以往失误的教训之后仍在进一步发展。这就是体坛周报踏踏实实做事的结果。 如同中国足球一样,球队在输球之后不是首先从自身寻找原因而是反复找出诸多客观原因来为自己解脱一样,某些报纸在自身出现大幅度下滑之后,不是从自身寻找原因,从记者、编辑等业务问题出发去找原因,而是把心思放在不断地寻找同行的问题或漏洞之上,并以攻击同行偶尔出现的失误为荣,其实这才是最可笑和最可悲的。而这也正折射了现在比较流行的一句话:“越堕落越快乐、越快乐越堕落!” 我想,最重要的还是先踏踏实实地把自己的事情或者说是把自己报纸的事情做好!所以,面对南方某专业媒体的攻击,“体坛”不仅现在不会反击,将来同样不会反击,因为体坛周报有自己的反击武器,那就是市场——让发行量说话!(马德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