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今天早上的《体坛周报》,心中颇为不爽,像吃了一个长毛的绿豆苍蝇。几个关键词在大脑中不断的交织、冲突:中年张惠康、年薪1000万、3年1500万……
张惠康怎么成了这样?才力为什么会死?
稍微早些的球迷,对张惠康这个名字都应该不陌生,在1988年高丰文旗下国家队中,
他曾是第一门将,表现相当的出色。但就是这样一个前代的优秀国门,却因病失去了工作能力,现在连基本的生存都有困难。而再想到了与张惠康有同样境遇,但结局更惨的前优秀举重选手才力,生前也是非常窘迫,以致不治。问题是,张惠康怎么成了这样?才力为什么会死?
前两天,《千山晚报》倡议为才力申请“国家队老队员关怀基金”,不管他们的目的是炒做也好干实事也罢,这都是次要的。正如他们所言,能真正为退役老队员办点实事,求来一点实惠,使他们在退出为国争光的阵营之后,有一个比较安逸的生活环境,这才是关键的。如果这次真的能换来主管部门和全社会对退役运动员的关注,那么即便是炒做带来相应的效应那也是他们的回报。看到一个网友评论:建议征收明星税,用来照顾这些为国家作出过贡献的伤残运动员。尽管不可能指望那些“大腕”掏钱,但是这却值得我们认真的思考。
在中国体育界,职业运动员差不多只有拿到奥运会金牌,才会终身衣食无忧。但是更多的是没有机会拿到吧,而长期以来我们的制度存在一个问题,不少运动员退役以后,或是因特殊的身体原因久病不愈,经济上陷入窘境;或是长期以来一直从事体育事业而忽略了其他,以至于退役之后没有正常的谋生手段。我想在这一点上,相关的主管部门对退役运动员的关爱和管理还不完善。
运动员是为了拿金牌,但他首先还是个人,人不是一个机器。在重视提高运动员成绩的同事我们不能忽略运动员其他方面的培养,对体育来说,人不是一个金牌机器。我们现在对运动员的管理还是停留在简单粗暴的地步,只要出成绩,这是不负责任的做法。事实上,不少一些边缘的运动的运动员,生活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风光。相关部门恐怕要认真思考设立相应的保障制度以及正确的人才培养制度问题。
而仅仅靠一些保障制度不能解决根本的问题。毕竟,人,靠自己活着是一种尊严。如何在退役之后靠自己养活自己,也是摆在每个运动员面前的现实问题,这比任何制度都强有力。真心希望我们的运动员多出好成绩,也真心希望我们的运动员生活好!
中国的足球运动员凭什么拿1000万年薪?
这是今天想谈的第二个话题,中国足球一直想赶上欧美,可是足球水平却一直原地踏步,不过球员的薪水火箭般的串了上来。职业化以来,特别是最近这些年,一些球员的工资简直是几何级数增长,随之而来的脾气也开始牛得不行了。球技没有长进,脾气倒成了大牌。
当欧洲俱乐部刮起减薪旋风时,中国却在大幅涨价。据内部人士透露,甲A一些大牌俱乐部的大牌球星的收入甚至能达到每年1000万人民币。就在几年前,当我们听到某某球员年薪一两百万时还瞠目结舌,而现在动辄几百万的简直是小意思。
1000万人民币折换美元也有100多万,放在欧洲球员,这也不算少。当然这在欧洲也不算多,但是人家值这个价,人家有本事拿这么多,就是拿个十倍也不多。人家可以带来票房,人家可以进球。不知道中国的球员自己有没有想过,你有什么本事拿这么多?你有什么资格拿这么多?我看是中国的那些俱乐部犯贱,宠坏了这帮球员。
前锋成走马灯,到底要干什么?
球员转会本来不是新闻,但是短短的时间内频繁接触几家俱乐部,并不断放风出来怎么着怎么着,依我琢磨这人应该牛气十足吧,不是个贝克汉姆也应该是个里瓦尔多吧。可惜他不是,按某报纸的说法:他仅仅是个近两三年来都碌碌无为的德乙替补前锋,年过三十,状态一般。
球员炒作狠平常,但却没见过这么炒的。搞得昨天X报记者说,他今天么和XX签约,明天Y记者说,他根本就没去YY……难道非得一个过场下来,搞得人人生厌才满足?或许是几年前的一次“造神运动”改变了他,但是这么些年在外,也没看他长进多少,莫说经常替补出不了状态,就是语言沟通尚有问题,试问这样的人怎么能学得好。他还是几年前国安的那个他,出去一趟只能说明他出去了一趟,没啥进步的,见识了市面而已。十强赛你也没有进球,世界杯你也没有进球,牛什么牛?所以,论作用的话,他未必就赶上国内的一些廉价外援……
“第一年600万年薪,第二年开始每年200万加奖金”……至于这个价钱我想可以干更多其他有意义的事,如果光图一个广告效应,我看大可不必,除非你的钱多得用它来擦屁股。德甲弃儿,德乙替补,傻子才会去埋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