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方面解析新旧国奥:以史为鉴 沈家军前景不乐观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3年04月23日16:09 新浪体育 | |||
新浪体育讯 4年前,霍家军信誓旦旦冲奥,结果未能越过“恐韩症”的阴影,而那一拨球员也已经退出了奥运的舞台。4年后的今天,新一届国奥队也开始了最后的昆明集训,中国足球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奥运冲击。上一届国奥队被注入太多希望和企盼却没有冲击成功,而这一届被誉为“超白金一代”的又能否成功呢?相比于上一届的国奥队员而言,本届沈祥福所带的国奥队无论是整体作战还是个人能力,确实表现为没有特点、战术不明确,如果继续这种状况,没有任何改观,前景也不容乐观。以史为鉴,方能发现问题,下面笔者就分别 主帅:霍顿VS沈祥福 在执教中国国奥队之前,霍顿当时作为阿森纳的助理教练,曾在瑞典取得了成功。他是作为英国学院派代表,并且是国际足联的教练讲师,理论知识毋容质疑。但这位曾经中国国家队和国奥队的主教练,花了中国足球两年时间和若干万美金的“英国绅士”终究没有经得起“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考验。在复杂的中国足球这样复杂的环境下,单纯靠理论是绝对不会成功的,这也是他执教国奥失败的最终重要原因。 也许,霍顿恐怕也没有想到中国人是如此的务实。他在1999年10月29日中韩战后的新闻发布会上的经典名言:“比赛结果让人失望,比赛过程让人满意”。可是期待了几十年的中国人不可能接受这一点,在中国的广大球迷的眼中,中国足球就是“出线足球”,中国足球要的就是出线,你霍顿能带国奥队出线,你就是好教练。胜利和出线是证明我们进步的最好标准,很简单。但霍顿对中国球员的职业素养方面和理念上改造了,另外他给国字号球队也留下了一笔宝贵财富:他成功地完成了对国字号球队的后防改造,平衡球队了整体攻防。作为教练,霍顿大致功过相抵。 而沈祥福的最终入主,则要“归功”于1999年的国奥兵败,这给了沈祥福机遇。1999年的九强赛上,英国人霍顿执教的国奥队被宿敌韩国淘汰,结束了国奥队的历史使命,也结束了中国足球对他的信任。 在国奥队兵败九强赛后的一个月,为寻找新任国家队主教练忙得焦头烂额的中国足协在国青队主教练的选拔上采取了快刀斩乱麻的方式——刚刚从北京国安队主教练位置上退下来的沈祥福在中国足协内部会议上被确定为国青队主教练。此时的环境对沈祥福来说比较的宽松,因为就在球迷把怒气集中发泄在霍顿身上时,就在媒体把更多的精力集中在国家队新任主教练猜想上时,沈祥福平安地坐到了国青队主教练的位置上。而沈祥福的最终“当选”也有其自身硬件标准:一留洋的经历,二在职业队执教过。 在日本踢球、执教七年之久,1998年从日本归来的沈祥福在国安队大批老将退役、转会的情况下带领国安队的一批年轻球员取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绩,1999年虽然国安队的联赛排名是第六,但是在足协杯上却打进了决赛。沈祥福不仅符合足协的两个标准,而且每个标准都十分过硬,而且当时国安队已经确定新赛季聘请洋帅,就这样中国足球走进了“沈家军”时代。 进入了“国字号”后,沈祥福很快显得如鱼得水,他所率领的国青队在2001年阿根廷世青赛预选赛及决赛阶段的表现出色。而当国青到了国奥的时候,沈祥福顺理成章的成了国奥队的主帅。不过世青赛之后,尽管沈祥福还一直头戴“本土少壮派教练第一人”的头衔,但他的执教能力却越来越让人怀疑。从世青赛之后到去年的欧亚拉练,这支国奥队的战术打法几乎没有进步可言,沈祥福也没有拿出什么新东西。虽然曾经的起点非常不错,但沈祥福正给人才思枯竭的感觉。究竟结果如何,还要有待这次奥运会预选赛的检验。 战术:442 VS 361(3421) 霍顿是一位典型的英国教头,他的足球理念也就是“442平行站位”、“长传冲吊”。他的数据足球也颇具现代意味,他统计出一个球队从后场发动进攻的成功率是1/700,从中场发动进攻的成功率是1/200,而前场断球后发动进攻的成功率是1/35,根据这个统计,霍顿将防区压到了中场,在有球的区域保持全队队形的紧凑,在中前场断球,从而能够在第一时间发动进攻。他的平行战位核心也在于此,将后、中、前三条线压扁以及加强中前场的抢断。霍顿先生还对世界杯和欧洲杯这样的大赛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从1974的世界杯到1998的世界杯的所有进球中,有87%的进攻是通过三脚或三脚以下的传球完成,66%是经过两次或两次以下的传球完成的。 所以,中国队当时的进攻思想就是通过快速的进攻,即通过快速的短传在中前场渗透完成进球。这一点没有错,这也是现代足球发展的一个鲜明特点,尤其是2001年的世界青年锦标赛上,阿根廷更是将这一点表现得淋漓尽致。但是,霍顿错就错在执教的是中国队,1999年国奥队的3个进球,恰恰都不是长传冲吊。作为一种战术,长传冲吊有他的鲜明优势:打对方的身后,节省进攻的时间。但是这需要传球者的脚法要好,落点要准;接球者的意识(扯动意识要好),显然这种战术对中国队而言不是很适合。孔子曰:因材施教。尽管中国队在阵形上比较整齐,但却显得比较呆板,没有灵气。显然,霍顿仅仅是一个优秀的“理论家”,他的带队表现和成绩证明他不是一个“实干家”,不适合从事足球的教练工作。 而熟悉目前这支国奥队以及沈祥福的战术思想的人都知道,在过去将近三年的时间内,361阵型可以说都是这支队伍的最基本打法,甚至在本次昆明集训刚刚开始的时候也还有记者就361的问题向沈祥福提问。但是,事实上,早在年初的卡塔尔十国赛上,361这一国奥队“传统的阵型”便已经在不声不响间被3421所取代了。对于自己的这种新阵型,沈祥福并没有进行过多少解释,只是强调球队不是以阵形为主,而是以我为主。 其实,这种新阵型显然更加重视球队的整体防守。也就是说,沈祥福作此变革,在很大意义上来说,应该是加强队伍的防守工作。应该说加强防守对本来进攻能力欠缺的中国队来说是合适的,但是有个问题也很明显。在中场防守工作有望得到加强的同时,361阵型中基本上有4名队员参与进攻的态势也发生了改变,新阵型之中负责进攻的球员基本上也就“局限”在前方的“21”这三名队员。 在围绕361与3421的阵型究竟哪一个阵型更为优越的争论的背后,实际上隐藏着一个最为实质性的问题:当国奥队的后腰已经强壮起来的时候,本来可以也应该能够起到衔接作用的前腰却在这种新阵型中“消失”了。换而言之,对于双后腰的强调,在某种意义上实际上也是对前腰的一种“否定”,而如此“否定”显然对于进攻手段的丰富会有一定的损害。当然具体的表现如何,这还有待大赛的检验。最终的战术是其次的,能解决实际问题才最重要。通过比赛发现自身的问题,我想会来得更直接些。 队员:“飘一代”VS“超白金一代” 1999年的国奥队被公认为是继1992年那届之后最出色的,这不是没有道理。翻看1999年国奥队的大名单:李玮峰、孙继海、郑智、黄勇、李铁、肇俊哲、李金羽、张玉宁、王鹏、李毅……这些人无一不是各俱乐部的顶梁柱,除黄勇,以上都是国家队的构成人员,而孙继海和李铁更是飘到英伦征战英超联赛。这些人员大体由两个部分构成,一是早年留学巴西的健力宝队,一是国青队。 但是,结合霍顿的战术,那一拨球员却没有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甚至不敌弱旅巴林。应该说,中场是霍顿那支国奥队的一大软肋,由于固执的英国人一直坚持442的平行战位和坚决不用张效瑞,使得上届国奥队的中场组织一直饱受批评。尽管有李铁、隋东亮、黄勇三名健力宝小天鹅,中场却一直无法“飞翔”起来。 99年国奥队的前锋线上,中国队具备超强的潜力,金玉组合威力十足。中场还是整齐的,能进能退,攻守平衡,但几乎没有任何创造力。两名中后卫还算称职,但后卫线仅靠半壁支柱则难以久撑,左后卫陶伟、右后卫郑智都稍显薄弱。国奥队的陈东就表现得十分稚嫩,他远出抢点容易虚脱,近网扑救又心神不定,只要对手形成单兵攻门,总会让人冷汗透衫。 细剖之后可以发现,不论从实力、人员组合还是偶像级别上看,上届国奥队都堪称历届国奥之最。只是可惜一代那么有潜力的队员和同他们的前辈一样被写入了失败者的史册。 这届国奥队的班底就是前国青,由于2001年世青赛上的出色表现应得了“超白金一代”的赞誉。再则就是一些从联赛中磨练出来的球员。单从人员配备上,似乎和上一届差距甚远,但沈家军也有自己的长处,前国青这一拨球员经历过世青赛的洗礼,大赛经验丰富,而绝大多数球员都在竞争激烈的联赛中打上了主力,联赛的实战经验,无形中增大了队员在比赛中更好发挥的可能。 和上一届相比,沈家军的锋线要弱一些,除了追风少年曲波,沈祥福手下锋将奇缺,目前的张树栋也要通过进一步的观察,于涛、王新欣、吴坪枫并非专职前锋,一系列的因素导致了沈家军的攻击力不足。而本届国奥队的中场实力不比上一届差,目前的构成基本由连沪精英组成,沈祥福的目的很明显,就是他们再联赛中的配合多,不存在什么磨合问题。而象阎嵩、胡兆军等人早在俱乐部打上主力,长期的作战使得彼此比较默契。 后场上,本届国奥队不是让人太满意。和上一届的李玮峰、孙继海、郑智等人相比,目前的国奥除了杜威,无论是张耀坤、曹阳,还是现在被开除的徐亮,都缺乏强力的防守能力,以至于整条防线对杜威依赖太大。世青赛上沈家军后防表现尚可,但此后的比赛后防失球明显增多。 一直以来,国奥队未选出一名八面遮风的门将,实乃缺憾。本来这届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只可惜安琦在亚冠的比赛中不冷静以致被国奥除名。而目前,防守也是沈祥福重点训练的内容,相信通过一系列的训练和教学赛,国奥队会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尽管目前无论进攻还是防守环节都存在着问题,不能有效解决还是不能出佳绩。观望着这届国奥队,期待他们的精彩表现。(红色弧线)
订短信头条新闻 让您第一时间掌握非典最新疫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