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位知情人士看到广州队今年糟糕的联赛成绩和表现,痛心地表示:“现在想起来,当年我们想得太天真了,现在的情况与当时的初衷完全是两回事,实在可惜啊!”原来,在最近这些年,广州足球的梯队一直处于一种风雨摇摆状态,人才流失严重,直接导致广州足球近几年青黄不接,这种状态直接影响着现在的“广州香雪队”。
10年前的美好蓝图
上世纪90年代初是广州足球迄今为止最辉煌的年代。当时,广州足球曾经两获全国甲A联赛亚军(1992年和1994年)、最先拥有两支甲A队伍(原广州太阳神队和原广州松日队)等一系列骄人业绩。
当时有关人士构想的蓝图是,当“太阳神一队”这批球员状态有所下降时,“松日一队”这批球员已经开始冒尖;当“松日一队”状态下降时,“太阳神二队”球员是时候“接班”了;当“太阳神二队”球员状态有所下降时,“松日二队”的那批球员又到时候“露尖”了——如此地循环,肯定能保持广州足球的领先优势,广州足球称雄中国足坛是迟早的事。
接踵“变故”美梦破灭
1994年后,全国其他俱乐部通过政府扶持进行非市场化的巨额投入,仅靠单一企业支撑的广州足球在经济投入方面迅速相形见绌,球队竞争力锐减,生存环境日益恶劣,球队凝聚力减弱,有关的蓝图也逐渐走向破灭。
1997年,彭伟国、胡志军等优秀球员相继离开了广州,到外地谋求发展,“太阳神二队”纷纷补充到一队。有关人士这时才发现,在彭伟国、胡志军等核心球员还在球队“传、帮、带”的时候,二队球员表现尚可,但当他们离开后,年轻队员的不成熟和经验不足就显露无疑。
“77—78年龄段的那批球员底子不错,曾经获得过全国城运会亚军和全运会亚军,但这帮球员上到一线队后,在训练刻苦性、纪律性等方面没有很好地要求自己,有潜质的队员因某些原因过早离开了球队,其他队员的发展也未如理想。这批人未能接稳广州足球的接力棒。”这位知情人士对原“太阳神二队”的过早“衰落”表示极大的遗憾。
现在,77-78年龄段的那批球员只有李建强、包文和郑聪三人尚在目前的“广州香雪队”,但已经鲜有机会作为主力上场;麦广梁目前效力甲B榜尾球队甘肃农垦队,袁俊晖今年只能屈身去打乙级联赛,(他所在的“广东雄鹰队”明年将打甲B联赛),其他原“太阳神二队”的大多数队员现在只能到企业队踢业余比赛。
有队员曾中断训练一年
同样是在上世纪90年代末,“松日俱乐部”由于经营上的问题,解散了“松日二队”。这时,足协已经发现了77—78年龄段的那批球员没有足够的能力去完全“接班”广州足球,决定将“赋闲”在家的原“松日二队”部分球员重新召回,由体委供养,组织训练。这时,79—80年龄段的罗勇、梁享、梁敬文等“松日二队”球员已经在家呆了差不多一年的时间,即是说,在成材最关键的时间,这批队员几乎荒废了近一年的训练。
后来,足协将79—80年龄段的几名球员与81—82年龄段的球员合并,组建一支“广州青年队”,参加乙级联赛。直到今年初,这批队员才进入一线队。
四代同堂缺少核心
经过这几年的动荡,目前这支年轻队员占多数的广州队居然“四代同堂”,不仅有74—75年龄段、77—78年龄段的球员,而且还有79—80年龄段和80—81年龄段的球员。其实,这一现象恰好是广州足球近10年来青黄不接的最好反映。目前这支广州队不仅缺乏一名核心球员,而且得分能力出众的箭头人物也是难觅踪影。
近几年的沉沉浮浮已经严重阻碍了这些年轻队员的成长,同时也是极大程度阻碍了广州足球的发展。在谋求广州足球重新崛起之际,这些问题更应该得到有关方面的重视。新快报记者刘勇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订阅短信头条新闻,第一时间、突发事件、重大新闻尽在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