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能踢60分钟足球”已经成为国足在世界杯上的一大写照。确实,原先大家还在说中国球员的身体素质已经不输给别人了,一转眼,“体能问题”又摆到了桌面上。中国队的“体能危机”缘何而来?应该怎样解决?沪上一些足坛的名宿和行家各抒己见。
体能下降原因何在
首先,几位专家都认为训练不“到位”是造成国足体能下降的一大原因。在此基础上,上海体院曹志佩又指出,在冲出亚洲之后,一些功成名就的国脚参加了太多的社会活动,这其实难免会影响到训练的时间和质量。足坛名宿刘思义从职业联赛的角度出发,他认为世界杯前的甲A联赛竞争相当激烈,不少国脚都带伤上阵,结果直到踢世界杯时都未能恢复状态。相比之下,另一位足坛名宿方纫秋从队员的场上技战术发挥来谈,他认为中国球员的技战术其实还相当粗糙,这就使他们不得不做出更多的不必要动作,浪费更多的体力,造成了场面的被动。
“快乐足球”有影响吗
谈到米卢的“快乐足球”,专家们的意见倒是出奇地一致:要一分为二来看,而不能随便地加以肯定或否定。
从积极的方面来说,中国足球在屡战屡败之后,球员普遍都存在一种自信心不足。米卢“快乐足球”的提出,在很大程度上能恢复中国球员的一种自信,也能消除他们的紧张。从这一点来看,是值得提倡的。
但从另一方面来看,足球毕竟是一项竞技体育运动,它必须有大运动量的训练。刘思义认为,中国队其实和欧洲球队不一样,中国的足球还相当落后,基础训练完全有存在的必要。方纫秋则认为,“严师出高徒”的话其实很有道理,光拥有“快乐”是不够的,只有付出必要的汗水,才能享受足球所带来的“快乐”。
怎样解决“体能危机”
刘思义首先提出,要解决体能危机,关键还是各俱乐部队的训练量要上去。他尤其谈到了他当运动员时的“三从一大”口号,即“从难、从严、从实战需要出发,坚持大运动量训练”。用现在的眼光来看,这个口号其实还是很有针对性的,而不是盲目地死练、闷练。那么谁来要求俱乐部队完成这些训练量呢?曹志佩认为在这个关键时刻,中国足协应该担当起这一“宏观调控”的角色。往年的海埂集训是取消了,但各队的指标还是应该存在。曹志佩指出,世界各国的足球俱乐部其实都有指标,更何况中国足球往年只测长跑和折返跑还远远不够。在中国足球还不完备的今天,足协必须下达各项硬性指标“强制”各俱乐部完成。方纫秋还补充了自己的观点,即现在加强训练量不失为一个办法,但也是应急之策,更关键的还是应该从青少年就开始进行身体素质各个方面的培养,这才是长远之计。
体能乃体育之本
何为“体育”?体育就是要建立在良好的体能和身体素质之上,不然再好的技术或战术都失去了载体。中国足球原先以为已经迈过了“体能”这一关,国足在世界杯上的表现则给我们上了一课。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中国足球的一种倒退,但这也及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从专家们谈话的口吻中,对中国足球的关切之情溢于言表,确实,现在已经到了作一个呼吁的时候:解决中国足球的体能危机,刻不容缓!
本报实习生张玮
目击者,亲历者,见证者,知情人――《焦点访谈》期待你!
动感短信、闪烁图片,让您的手机个性飞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