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到施拉普纳,同样绕不过关键时刻。老早,施拉普纳就告诉关注中国足球的人们,连亚洲杯赛都不重要,关键的是世界杯外围赛。人人都会指出关键在于战胜伊拉克队而获取小组出线资格,但是,由于赛程安排先主后客,如果一心想在成都主场收拾对手,可能连机会都得不到。同时,由于交战次序是先弱后强,如果只憋足劲向伊拉克队攻坚,也有没输一场却不能出线的危险。以中国队的水准和状态而论,必须扫清约旦和也门队构成的外围障碍,获得与伊拉克队平等的态势。不然,失去了关键,还以为未到关键,连绝路都不复存在。
日子一天天逼近,施拉普纳既没有确定球员名单和主力阵容,也没有确定基本打法,人们的忧虑一天天加重。显然,中国足球拿出的是一支不如人们想像中强劲的队伍,迎战比想像中更强劲的对手。越来越多的舆论抱怨洋教练迟迟不能确定阵容和战术,徒劳了10个月的时光。许多人感到施拉普纳的执教太偏重"基础"和"精神",球员的技术、意识和全队的拿手打法均无多大改观,而解决这些问题本是主教练的工作重点。其实,不要说请来一位施拉普纳,就是请来一群施拉普纳,也无法在世界杯外围赛到来之前把中国队的实力档次推上一个台阶。
一系列热身赛的情况表明,施拉普纳离中国足球并不那么遥远,不少问题只不过是殊途同归。虽然先后有几十名球员参加了8期集训,又经过反复筛选,最后留用的22名球员大体代表了国内甲级队球员的最高层次,只是耗费了太长的时间,才逐渐接近了中国教练及球迷心目中的意向。他的理由是"有些队员在地方队打得不错,但这远远不意味着能代表中国在国际比赛中打出好成绩。我没有看到一个球员的技术是超平均水平的,能够在国际比赛中让对手感到害怕"。
在布阵和用人上,洋教练的固执有他自己的道理,并逐渐认清了球员们的特点。参加集训的球员最终仍未全部出现在自己最拿手的位置上。人们曾经一再责怪洋教练乱点谱。除了刚从日本归来的魏克兴在拖后前卫的角色中轻车熟路,而那些被大幅度调整位置的球员,有的在新位置上照样踢得好,有的只是提高了对角色作用的认识。不过,为此而付出的代价是否太大?
产生这一争议的原因在于施拉普纳的德国习惯与中国足球的传统不相适应。中国教练带队追求稳定,不主张变化无常,谁打什么位置就是什么位置。而洋教练从踏上中国土地那一天起,就从来没打算把场上的某个角落固定承包给一位球员,哪怕是爱将也没有资格享受优惠。按照这种德式组队原则,中国队内部的竞争一天也不能停止,一旦表现欠佳,谁都可能失宠。可是,这显然与中国足球的现状及承受力有冲突,不知是该洋教练来处理,还是由中国球员来解答。
订阅世界杯快讯,第一时间知世界杯、中国队消息!
世界杯短信游戏多多:点球大战、足球经理、世界杯大富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