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马狂奔不停,老爸天马行空,老妈自由自在。”马良行13岁的儿子马一鸣这样形容自己的家庭生活。马太太觉得非常贴切。
在马良行的家庭生活中,每个人都已经习惯了漫长的守候与等待。随着前年儿子赴南斯拉夫踢球,今年马良行当上国家女足主教练,三个人呆在一起变得更加奢侈。
爱是什么?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永远的理解”是马良行一家共同的心声……
摊牌定下终身
马良行的太太叫万惠萍,是上海市少体校一名普通的击剑教练,比马良行小一岁。
说起当运动员的经历,马太太可比马良行风光许多。万惠萍是第三、第四届全运会女子花剑团体冠军主力队员。
好汉不提当年勇。马太太不太愿意说起自己的辉煌历史,却一个劲地替马良行“开脱”:“阿拉马良行踢球起步晚,小学六年级才开始,但他进步非常快,经过自己的努力,最后能踢到上海二队替补,我认为已经相当不错了。”但毕竟基础差一点,后来觉得不可能踢上最高水平的比赛,马良行便把全部心思放在了读书上。马良行是国足教练中,为数不多的本科毕业生。
因为当时两人同在东北角的江湾基地训练,所以马良行与万惠萍自然而然地就慢慢认识了。那马良行什么地方打动了万惠萍呢?
其实,按当时两人综合条件来看,马良行并不如万惠萍。说起这段秘密,万惠萍很坦然:“当时我与他谈朋友,我父母是百分之百的不同意。好像是门不当,户不对。”马太太当时的确有些犹豫,因为马良行待人非常好,而且做事也很有自己的想法,有很强的创新意识。但迫于父母之命,一天晚上,她还是将马良行约了出来,向他彻底摊牌。
没想到这次摊牌反而促成了两人“定下终身”。
“如果是一般的男人,大概会说,‘我会努力让你父母接受我的’。但马良行却说了一句令我非常感动的话。我想这是一个男子汉应该说的话,就是这句话让我下决心一辈子跟着他。”马良行说:我希望我的到来能使你与你父母的关系更加融洽。
本来是要说分手的。谁知万惠萍回来后,反而更死心塌地了。万家父母直呼看不懂。但他们明白,自己女儿注定要嫁给这个搞足球的年轻人了。1987年春天,马良行与万惠萍步上了神圣的红地毯。
独自补拍婚照
万惠萍骨子里透着股剑客的洒脱与冷静。其实熟悉万惠萍的人都知道,她思考问题有自己独特的见地,看人也有独到的眼光。她虽不是什么大家闺秀,但就像武打小说里武艺高超、侠胆义肠的侠女,绝不会看上一个文质彬彬的白面书生。她喜欢马良行这种有沧桑感又带点危险性的男人。
不过,万惠萍万万没有想到,自1993年秋天马良行通过公开竞选上岗成为上海女足的主教练后,她便“失去”了丈夫,常常只能与儿子“相伴到黎明”。
在过去的八年里,马良行只是在八运会结束后,陪着万惠萍去泰国、香港游玩了一周。马良行动情地说:“那不是补偿,因为这么多年来,我欠惠萍的太多太多,怎么也补不回来的。这样做,是让我自己好过点。”
在马良行家里,很难找出一张三人合影。最近的一张是1993年七运会结束后,万惠萍带着儿子去火车站接马良行时,三人在站台边照的。
几年前,上海的中年夫妇中流行补拍结婚照。万惠萍羡慕死了,与马良行商量,能否抽空去拍一下。可马良行哪有时间?最后的结果是万惠萍自己去拍了一套艺术照。“我其实知道,问了他也是白问。如果拍回来,他能说声‘挺不错的’,我就已经很满足了。”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么多年来,万惠萍没有什么怨言,“因为有怨言也没有用”。让她感到安慰的是,每次在紧张得心都要快跳出喉咙之后,总能看到丈夫将一个个冠军奖杯拿回家。在马良行执掌上海女足的八年里,上海队一共拿了19个全国冠军。“再不拿这些冠军回来,怎么对得起我?”马太太嗔娇道。
这些纪录不能说后无来者,但前无古人是毋庸置疑的。每每想到这里,万惠萍会心地笑了。
儿子爱上足球
马良行有一独子,爷爷取名:马一鸣。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取其意。
在马一鸣很小的时候,一次家里人给他抓周,在床的一边放上一个娃娃、一个酒瓶与一只足球。结果,小一鸣直直地向足球爬过去,旁边的东西瞧也不瞧。“冥冥之中,这大概也是天意。要让儿子去完成父亲踢球时留下的遗憾。”马太太回想起来时这样说。
但是从感情上说,马良行与万惠萍不太愿意让孩子踢球,因为做过运动员的父母觉得太苦了。可马一鸣喜欢,再加上他小时候身体不太好,有严重的哮喘。所以家里就允许让他去“玩玩”。但一玩却不可收拾,读书非常出色的马一鸣踢球更为优秀。
更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前锋的马一鸣踢到现在,从来没有沾过马良行的一点光。从去学校报名开始,都是妈妈一直陪伴着他。
在马一鸣六七年踢球生涯中,当父亲的马良行只去赛场看过一次儿子。不过,那场比赛倒是很关键,是争夺上海市冠军所属的比赛。马一鸣在比赛中攻入唯一入球,为母校捧回了近十年来唯一的一座冠军奖杯。上一次冠军还是申花队的毛毅军在校时拿的呢。
秉承了父母性格上的特点,马一鸣的个性也很犟。一次,马良行听说马一鸣最近没有进球,且有骄傲自满的情绪,便把儿子批评了一通。儿子一边听,一边眼泪哗哗地往下掉。事后,他向妈妈倒出了心里话:世界球星也有状态低落的时候,更何况我!不过,通过这件小事,马一鸣更努力了。
广灵一小五年级毕业时,马一鸣面临着一次人生的抉择。与其他父母不一样,父母亲把这个机会“下放”给了儿子,让他自己作选择。但马良行给了马一鸣一句话:选择了就不要放弃,而且一定要干出点名堂。最后,马一鸣放弃了去大同中学的机会,决定“把一生献给足球”。
独自闯荡欧洲
2000年10月,马一鸣考上了帅奇俱乐部去南斯拉夫的集训队伍。这对一个当时只有11岁的孩子来说,是一次非常大的考验。“老实说,我是挺舍不得的。”万惠萍说,当时去南斯拉夫,要去北京转机,但整个队里,只有我们马一鸣是一个人去北京的,其他孩子的父母都陪去了北京。
“马良行正好在比赛,没有去火车站送儿子。我一个人去的。火车没开时,我们俩都没有哭。但汽笛声一响,我的眼泪便忍不住夺眶而出。后来,马一鸣写信回家说,他半夜里一个人在火车上也掉下了眼泪。”万惠萍始终认为,同年龄的孩子中,马一鸣算是非常坚强的。
远在南斯拉夫的马一鸣虽然每隔四五天就要和家里通一次电话,但他还是更喜欢用写信的方式与父母沟通。平均每隔一个月他就要写一封信。像传家宝一样,马太太从抽屉里小心翼翼地拿出一沓儿子一年多来的家信。展开信纸,一段段稚嫩而又真实的文字中,散发着浓浓的亲情。
所有的信封上,都写着“马良行收”。但在信中,马一鸣却总是先与妈妈“聊”,再对爸爸“说”。而且,他称妈妈是“您”,对爸爸,却多用“你”。
在一封信中,马一鸣这样写道:妈妈您一定要吃好、穿好、睡好,不要生病,我希望回来看见你比以前更美丽、温柔。对爸爸,他的口气又变了:听说联赛开始了,前几场比赛都胜了,我为你和姐姐们感到高兴……爸爸,你我都要努力。爸爸加油啊!我也会加油把球踢好的。
父子机场相遇
今年3月9日,儿子结束了两个多月的休假,又背上了沉甸甸的行囊,远走他方。巧的是,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刚从葡萄牙捧回阿尔加夫杯的马良行竟然与儿子有了五分钟的见面。
儿子马上要登上西去的飞机。这么多年来,从来没有为儿子送过行的马良行,一时竟说不出什么话。倒是儿子先开口,祝贺爸爸拿了个冠军。五分钟,太短太短。想到这一别又要半年,两人一时又语塞了。“那边爸爸的领导(指来机场迎接的中国足协领导)还等着,我要走了。”马良行一边说,一边从兜里掏出了所有欧元塞给儿子,“这,你拿着。好好踢球。多保重啊!”“爸爸也要努力!爸爸身体保重!”马一鸣说话已经像个大孩子了。
足球比赛是残酷的,因为冠军只有一个。也正因为只有一个冠军,所以足球才这么吸引人,才如此富有挑战性。父子俩都喜欢这份独一无二的感觉。
分别难免伤心。偷偷抹去眼角的泪花,在他们前面是一条荆棘路。马良行与儿子为了各自的目标,要前进,再前进,努力,再努力。
下一次团聚,拿出自个儿的最好成绩,比一比,谁为家里争了光,争了多少光。
这就是马良行的快乐家庭。普通又不普通,平凡而又不平凡。围绕着那只黑白相间的小小足球,他们还有说不完的故事……(高兴)
新浪足球彩票系列短信助您决胜千里!
点一支歌送朋友,带给他(她)春天的信息和你的心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