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搜索 短信 分类 聊天 导航

竞技风暴新浪首页 > 竞技风暴 > 国内足坛-其他 > 正文
当逃亡已成时尚--2001年足坛大事回眸(退出篇)

http://sports.sina.com.cn 2001年12月18日09:33 重庆商报

  似乎是不约而同的,申花已经选择了从此永别甲A,昨天西部足球的旗帜全兴也发表了离去宣言,正在观望犹豫的还有辽宁……联赛中期还有沈阳海狮,在这个寒冷的冬季,“退出”是最流行的甲A语言。

  在我们翘首以盼明年世界杯上中国队的“处子表演”时,有谁还能想起当初一手托起今天中国足球的1994年职业联赛队伍名称呢?1994年职业联赛的甲A球队大连万达、上海申花
、沈阳六药、辽宁远东、天津三星、广东宏远、广州太阳神、解放军、四川全兴、北京队、江苏迈特、延边现代、八一队,如今“斯人依旧”的又有几个?而甲B类似情况更为严重。

  仅今年就有吉利、绵阳、舜天、宏远宣布退出。

  看着这些眼花缭乱却又让人似曾相识的球队名称,我们并不能简单的用一句名诗--“城头变幻大王旗”来形容中国足球的表面繁荣,事实上这已经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中国足球的职业化,究竟该往何处去?当退出成为了一种时尚,就已经是一个无法回避的危机。

  中国足球职业化的八年,其实就是和种种企业公司的名称纠缠不清的八年。“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是中国人为了搞活经济独创的一大特色,足球作为一项有其自身独特文化和受关注程度极高的体育项目,便也免不了为经济“搭”了一回“台”,让各方豪杰在上面“你方唱罢我登台”。

  当年的甲A球队,如今没有换后台的只有北京国安一家八一队的特殊性除外。沪城豪门申花在岁末寒冬的最终“凋谢”,让国安俱乐部总经理杨祖武发出了“竞争就是这么险恶”的感慨。频繁的改弦易辙背后其实折射出的是中国足球职业化的“苍白”,俱乐部作为一个企业集团的子公司,往往无法给企业集团带来盈利,反而成为填不满的“销金窟”。自身“造血”不足、联赛成绩又不尽人意,使得许多企业集团对“足球事业”只能“浅尝即止”或“见好就收”。

  如今的全兴就是最好不过的例子。他们当初介入职业足球在广告创意上是抢得了先机,并获取了毋庸置疑的巨大影响力。问题的关键是:当广告效应达到目的,而集团产业结构发生变化之后,全兴集团当然不愿以巨大的投入来维系已经达到的目的。今年,全兴出卖冠名权改全兴队为商务通队,除了“减亏”外,应该看成是弱化自身载体宣传的一个信号。当广告功能弱化之后,要维系俱乐部的运转,惟一希望是寄托于俱乐部自身的“造血”功能上,而恰恰在这一点上现实是残酷的--8年来全兴俱乐部自身收入近1亿元而总支出则近2亿元,这意味着8年来全兴集团向俱乐部净投入1个亿以上。如果加上投入4000多万兴修的蒲江训练基地和以3200万买断球队产权的费用,全兴投入足球的总额度为1.8亿左右。这绝对是“惊人的大手笔”。在企业效益不景气的情况下,如果全兴集团只沉缅于8年的“足球恋情”而忽视了全兴集团产业结构的变化和自身经济承受力,继续勉为其难的支撑每年近3000万的开销,不仅会遭到集团股东们的质疑,而且“血库”很快就会枯竭,全兴集团终于作出了理性的、实事求是的选择,“招商”成为无奈的挣扎。

  事实上,岁末甲A老牌列强的纷纷告退也给未来的中超敲响了一个严厉的警钟:如果无法保证俱乐部的经济利益,所谓的超级联赛也只会是无本之木。在股市中有句俗话:“十人炒股八人亏”;而如今在足坛则是“十个涉足九个亏”。在中国足坛,由于体制和环境等问题,足球俱乐部普遍存在亏损现象。而足协为未来的中超联赛设立了一个门槛:要介入中超必须达到一定标准,如经营收入达到3000万元、净资产达到5000万元等等。现在离2004年实行中超联赛仅有2年的时间,在短短两年的时间里,在足球环境并未发生实质性改善的情况下,大多数亏损经营的俱乐部能够迅速摆脱困境,实现扭亏为盈,达到中超入门标准吗?

  中超所模仿的对象英超之所以能成为世界最成功的联赛之一,原因就在于有一批稳定的企业集团在背后忠实支持。而这些世界闻名的俱乐部,也业已成功“定型”,形成了自身良好的运营能力,这样俱乐部和企业之间就是“互利”的关系,而非如现在的中国足球俱乐部,除了已经“凋谢”的申花有过良好盈利经历外,其他的大多要靠政府和后台企业的“补血”支撑。这就要求未来的中超必须去大力发掘足球的市场,这样才有可能完善自身的造血功能。所谓市场,应该是一种需要,而不是依靠行政命令强制推行,看起来我们的联赛和俱乐部都还不具备这个条件,因为中国的任何一个俱乐部,都与政府行为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尽管在职业化初期政府的干预对足球改革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时至今日,却成为了一个足球改革的“瓶颈”--因为离不开父母的孩子,永远也无法长大。

  改变中国足球俱乐部亏损经营的状况,规范和繁荣职业联赛,是足协举办中超联赛的最终目的。但是,中国足协自己的自身弱点,却是实现这个梦想的最大障碍--即中国足协是一个官办的行业协会,正是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等的泛滥和影响,滋生或放大了职业联赛的种种弊病,然而,足协根本就看不到这一点,“还足协于民”似乎还是一个遥远的梦想。遗憾的是在足协抛出的全盘框架中,它更是不仅在行政管理上,也己经在经营管理上渗透到中超的每一个细胞里。如果中国足协依然是姓“官”不姓“民”,由足协委托授权的“中超联赛委员会”和参与管理与投资的“中超联赛经营公司”,就难以摆脱“政企不分”的“怪圈”,极可能成为又一个“官僚资本”,其用现代市场制度和经济规律取代计划经济和行政干预的美好愿望就将是海市蜃楼。

  在某种程度上,足协的婆婆心态与未来中超俱乐部的经营有着无法避免的根本矛盾。举个例子说,英超如曼联等球队最大的收入来自电视转播和广告,而中国足协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对这些大头收入来源大包大揽,其下属的福特宝公司成了与联赛经营没有任何竞争的垄断企业,并且由于合同限制对俱乐部的经营措施提出了非常严格的管理条款,使各俱乐部几乎不可能从出让电视转播权和经营赛场广告方面得到任何收益。试想,仅靠胸前背后广告和纪念品销售,俱乐部如何做到自负盈亏?另一方面,国外俱乐部的球员买卖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而我们的倒摘牌,使本该让俱乐部当家做主的转会市场看上去也像一个过家家的笑话。因此,足协体制的弊端,也将成为未来中超一个关键性的不确定影响因素。

  同时,俱乐部建设的不完善,必将造成中超的先天性不足。由于我国的市场经济还处在初级阶段,职业化发展的历史较短,各俱乐部的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一定时间内想剃也剃不了头的“和尚”还很多。一方面,一些俱乐部在短期内即使勉强“凑”进了中超,也会因为自身的“造血功能”不足或“免疫力缺乏”,使中超产生一系列先天性疾病;另一方面,由于能够跨入门槛的俱乐部数量的不足在前几年实行“只升不降”的无奈,这种一条腿走路的职业化使中超一出生就己患上了“小儿麻痹症”,其恶果更是难以想象的。到时候,难保会有第二个申花,第二个全兴会再度出现。

  八年联赛,我们看到了太多的“易帜”情景在上演,从球员到球迷,谁不是对这些接连踏入中国足球圈的企业集团抱有很大希望,然而不幸的是“希望越大、失望也越大”。球队的冠名之变化用“朝令夕改”来形容绝不为过,因此,2001年冬天的“大撤退“既不是开始,也不是结局。球迷和球员们祈望的一个稳定、健康、可以值得球迷追随和支持一生的俱乐部又在何方?究竟什么时候,我们的联赛重要组成部分--俱乐部才能够“自力更生”?

  但愿,对申花全兴告别甲A的思索,能够帮助我们找到答案。

  本报记者 李浪婴

   体育短信:中国足球彩票世界杯与中国队NBA与乔丹新闻


发表评论】【体育沙龙短信和E-Mail推荐】【关闭窗口
 世界杯专题

新 闻 查 询
订实用短信,获赠超大VIP邮箱、个人主页、网上相册!


新浪商城推荐
  连邦圣诞专区
  • 盟军系列套装88
  • 英语学习很easy
  • 10元正版先锋
  • 网络游戏卡专卖
  • 掌上电脑特价
  •   奥林运动专区
  • 瑞士军刀6折
  • 野营用品大特价
  • 钛纤维羽拍168!
  • 匡威帆布鞋99元
  • NIKKO登山装备
  •   韩国城专区
  • 世韩净水机
  • 萨拉伯尔餐厅
  • Leading Edge
  • 医疗用具-G.M
  • 高丽人参、红参
     (以上推荐一周有效)
  • 更多精品特卖>>




    竞技风暴意见反馈留言板 投稿信箱 电话:010-82628468 010-82628888转5109 欢迎批评指正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 1996 - 2001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