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背身技术,在这个时代真的过时了么?

三种背身技术,在这个时代真的过时了么?
2019年08月19日 06:30 NBA综合

  8月12号,在中国男队和波多黎各男队的热身赛上出现了这样一个情况——

  当中国男篮在前两节建立起领先的情况下,对方派上了一套机动性更强的阵容用来应付咱们在外线的传导球,在内线使用绕前防守的策略使大王在低位接不到球,迫使我方出现了多次不合理出手,加上郭艾伦状态甚是一般,分差在对方的三分和反击下被追上。

  此时李楠当机立断拿上了易建联,清空强侧尝试用后者在腰位背身接球的方式撕开对手的防线,波多黎各男篮因为忌惮阿联的个人能力,不得不收缩防守,这才让国家队的外线球员更从容的处理球,加上阿联内突外投的接连命中,这才盘活了全局。由此可见,特别是在高强度的比赛状况下,背身技术对于球队的战略意义有多大。

  为什么说背身技术作用大?一个简单的道理,任何技战术都是用来吸引包夹、形成己方小范围内多打少的优势,因此背身是巨星们用来达成战术目的的重要途径——给防守者施压,迫使对方缩小整体防守面积,给其他队员牵扯空间,创造合理投篮的机会。

  而往细里面说,背身技术又按要位深度的不同,有低、中、高三个不同的款式和作用——

  一、低位背身(low-post),主要是作为终结点,杀伤力巨大

  以4中0为例,由于位置过深,一般以终结回合为主。通过腰部持球向禁区推进,可以选择勾手,可以选择跳投,亦或者撤步后仰。因为离篮筐最近,成功率也是最高的。(除了麦蒂那种变态能冒得到外。。。。。。)当然,因为身高的优势所在,如奥拉朱旺、邓肯、恩比德这种“舞蹈家”的花样就相对多一些,华丽的脚步总能把人点起后再将球稳稳放进框内。

  二、中位背身(mid-post),兼顾策应加进攻的招数,可传可射

  以甜瓜为例,罚球线一步开始用屁股挪动,等到了罚球线附近则到了自己的攻击范围内。此时瓜哥可以选择转身干拔,也可以撤步后仰,亦或是走底线突破。此外在中位还有一个好处,持球人便于出球,对手不会轻易尝试包夹,不像低位背身那样容易被锁死,毕竟没几个人能像湖人名宿、芝加哥老流氓那样转身负角度投篮。

  三、高位背身(high-post),策应为主,如有射程威力更甚

  这就要请出达拉斯小牛(独行侠)的“银角大王”了,老司机在三分线一步位置能够起到定点掩护、手递手传球的作用,还可以假掩护后直接投射,亦可以高低位进行策应。高位做轴的好处就在于清空了内线,让小个子能够顺畅的溜底线。鉴于联盟多数大个子在禁区出不去,高位背身也方便自己直接投射得分。这招加内特、大小加索尔用的也很顺畅,帮助自己在运动能力不足以内线翻江倒海的情况下,仍能保持很高的进攻和传球威胁。

  不过近些年来,由于联盟规则的改变造成比赛节奏上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因此背筐后的长两分投篮变得越来越华而不实,这项技术逐渐成为了当今时代的“非主流”。

  以致于安东尼曾经公开抱怨过:“说真的,我可能是历史上唯一一个因为自己所擅长的技术而受到批评的球员了。我看一些人在夏天训练,他们就练习三分球、挡拆和控球,但没人训练我训练的东西,那些已经是失传的艺术了。是什么造成了这一现象?

  在2006年,联盟开始针对hand check这项规则进行调整,不再允许防守队员在持球人行进时用手阻挡,即防守者只能以胸部貼防。浅显点说的话,规则变为只要你突破我,那我就不必担心自己能防得住了。(此时登哥露出笑容)平常打球的都知道,仅用身体躯干是阻止不了突破的,何况是NBA级别的“抗炸药包”。

  这样的规则直接让逼迫式防守大打折扣,伸手犯规、不伸手被过,因此皮二爷说过自己在如今的联盟很难成为知名的防守者。可在帮主那个年代是享受不了这样的待遇,因此背身才成了彼时后卫球员接近篮筐的最好办法之一,那也是该项技术鼎盛的年代。

  规则的变化,让防守者更加忌惮持球人的突破。以登哥为例,他要突进来你得收着防,不能像爵士那样放太远,否则直接抛投或者中距离了;也不能像哈特一样靠太近,否则大胡子总能弄出点新花样来上罚球线。(没黑登哥的意思,他合理的运用了规则)由于防守者先天性处于劣势地位,不可避免的忌惮于过多的身体接触,从而造成不必要的犯规,这就给了进攻方更多的投篮或摆脱空间,客观的提高了如今球星的外线命中率。

  也因此,背身这种吃力又不一定讨好的技术,其使用率会下降。这样说下来,买卖就很清楚了,你是愿意费九牛二虎之力去磨阵地呢,还是杀篮下、双手一举造个犯规呢?

  除此之外,联防规则的改变也是重要原因,特别是对于大个子。
首先是防守三秒的出现,内线的怪兽们不再是无法阻挡,否则博班真乃当代擎天柱,一直呆在篮下就完事了。

  其次是允许任何形式的防守,特别是允许对于非触球球员的二对一防守,大大限制了长人们在内线的威胁。要知道球员想在罚球线以内轻松的投篮,卡位是第一要素,无法接近篮筐的话威胁性自然大打折扣。

  现在的大个子们球没拿到就被前后夹肉饼,何谈要位?像是姚主席,当年被绕前防守弄得甚是头疼。因此2001-2002年赛季修改规则前奥尼尔就说,这是懦夫的行为,你玩不过我这个巨无霸就找帮手,简直就是无赖!

  不过相对应的,这项规则的修改也是有好处的,比方说孕育出了机动性更强的内线防守者和吃饼机器。

  不说KG/AD这种兼具攻防的超级球星,就说小乔丹和卡佩拉,球队不需要他们自身有多少进攻能力,只需要其出色的横移能力去保护禁区即可,在进攻端则更多的依靠挡拆后的吃饼和二次篮板来得分。可以看出规则的修改大大削弱在内线的作用,当大个子不再能轻松于禁区得分后,要么选择转型学习外线技术,要么成为团队的辅助手,致力于全队的防守工作。

  但是,背身技术并不会因此消失,他转而变为鉴定超级球星的标杆。
就像上面所说的,背身技术仍能作为一种不错的混合手段使用,特别是在高强度的季后赛里。

  比方说像勇士鼎盛的时候,湾区最擅长的不就是无限换防么,彼时雷霆主帅多诺万就用安东尼去打开僵局,全队给瓜哥清空强侧,用他的屁股去凿格林、杜兰特。效果也是甚好,瓜哥把追梦、阿杜两人吃得不要不要的,勇士最终只能犯规送其上罚球线。要知道那已经是32岁的安东尼了,他的速度、弹跳都已经有了不小的下滑,但依旧够湾区好好喝一壶了,换2009年西部决赛的瓜哥试试?

  不过因为体能、力量、技术上的要求过高,没有教练会轻易布置相应的战术,特别是在漫漫常规赛里,除非是决胜时刻或是打不破僵局的情况下。
因此背身技术不是过时了,而是没那么常规化而已,毕竟篮球有一个恒古不变的真理——离篮筐越近,成功率越大!,4中0的美如化仍旧牛逼,我们也还能在激烈的比赛中看到这些技术的出现。

  毕竟当超级球星拥有极强的背身能力时,对于强队的阵地战有着至关重要的帮助,湖人便是如此。像詹姆斯,虽然背身进攻在上赛季仅占老汉得分手段里的8.2%,但53.2%的成功率排在联盟的前30%,在超过100次出手的球员里排在第14浓眉哥的背身单打则在其得分方式里占比最高,高达18.3%,其总命中率虽只有43.2%,但鉴于其出手次数多,命中率在超过200次出手的球员里仍能排在第8

  两人的背身得分能力之强,势必会在特定的攻坚战中用以打开局面,吸引对手小范围内的夹击,为外线的射手们创造更加舒适的投篮空间。

NBA

推荐阅读

阅读排行榜

体育视频

精彩图集

秒拍精选

新浪扶翼